禮類
易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孝經類
高祖发自晋阳拨乱反正先朝躬擐
甲胄缵成大业扫除氛祲廓清区宇遂得四海宅心万
方仰德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 日孜孜 夙夜无怠属
国家无事天下泰平华夷乂安远近辑睦所以躬亲展
礼褒赞先勋情在归功固非为已逐得上应天心下允 (第 9a 页)
甲胄缵成大业扫除氛祲廓清区宇遂得四海宅心万
方仰德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 日孜孜 夙夜无怠属
国家无事天下泰平华夷乂安远近辑睦所以躬亲展
礼褒赞先勋情在归功固非为已逐得上应天心下允 (第 9a 页)
不入之时然天下之理高则危满则溢必战战兢
兢然后无危溢之患是以九三位极之君子能朝
夕惕然则虽处危地无咎矣若厉者虽危也禹曰
予思 日孜孜 舜称其不自满假孟子称其闻善言
则拜皆夕惕之意也乾之道尧舜得其大禹得其
健虽欲不为帝王不可得已 (第 30b 页)
兢然后无危溢之患是以九三位极之君子能朝
夕惕然则虽处危地无咎矣若厉者虽危也禹曰
予思 日孜孜 舜称其不自满假孟子称其闻善言
则拜皆夕惕之意也乾之道尧舜得其大禹得其
健虽欲不为帝王不可得已 (第 30b 页)
切谷梁传孛之为言犹茀也隐蔽不见也(又姓○按孛字广韵有蒲昧蒲没二切集韵有方未蒲昧薄没敷勿四切训义错)
(出今依广韵韵会以蒲昧切为正音而以各音分注于每条下)又正讹借为违悖字 (集韵孛本字)孜
(唐韵子之切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𡘋音咨说文汲汲也一曰力笃爱也勤也书益稷子思日孜孜又君陈惟 日孜孜)
( 无敢逸豫经传通作孳)孝(唐韵呼教切集韵韵会正韵许教切𡘋嘐去声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 (第 5a 页)
(出今依广韵韵会以蒲昧切为正音而以各音分注于每条下)又正讹借为违悖字 (集韵孛本字)孜
(唐韵子之切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𡘋音咨说文汲汲也一曰力笃爱也勤也书益稷子思日孜孜又君陈惟 日孜孜)
( 无敢逸豫经传通作孳)孝(唐韵呼教切集韵韵会正韵许教切𡘋嘐去声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 (第 5a 页)
禹谓舜欲令禹重说故将申字系禹字盖伏生书以
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来禹汝
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 日孜孜 相连申之
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意今人
都不如此说说得虽多皆非其本意也又曰以义制
(第 2b 页)
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来禹汝
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 日孜孜 相连申之
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意今人
都不如此说说得虽多皆非其本意也又曰以义制
(第 2b 页)
(黄义刚录皋陶谟)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
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段那
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 日孜孜 皋陶问
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段是
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
丹 (第 19a 页)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
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段那
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 日孜孜 皋陶问
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段是
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
丹 (第 19a 页)
(黄义刚录皋陶谟)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
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段那
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 日孜孜 皋陶问
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段是
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
丹 (第 12a 页)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
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段那
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 日孜孜 皋陶问
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段是
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
丹 (第 12a 页)
则心驰于外而疏于内矣故夫子婉以警之曰赐也
尔能方人其亦贤乎哉盖惟自治有馀而后得以暇
及于人耳若以我自审方虑义理无穷虽 日孜孜 焉
而有未逮又何暇较量他人乎凡人之为学终其身
无可巳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以孔子之圣而犹自
谓不暇 (第 60a 页)
尔能方人其亦贤乎哉盖惟自治有馀而后得以暇
及于人耳若以我自审方虑义理无穷虽 日孜孜 焉
而有未逮又何暇较量他人乎凡人之为学终其身
无可巳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以孔子之圣而犹自
谓不暇 (第 60a 页)
(已意然而考之于经如洛诰曰今王即命日释文一/音作曰吕刑曰今尔罔不由慰日勤释文一音作曰)
(以是知日字曰字经文多相乱而此下文又有予思 日孜孜 与此文势正相类故可从也○金氏履祥曰)
(皋陶之陈谟悉矣其切于悟主也故终之曰朕言惠/可底行欲人不以为 (第 49b 页)
(以是知日字曰字经文多相乱而此下文又有予思 日孜孜 与此文势正相类故可从也○金氏履祥曰)
(皋陶之陈谟悉矣其切于悟主也故终之曰朕言惠/可底行欲人不以为 (第 49b 页)
(之伐夏也故先举夏亡殷兴之事次及殷亡周兴之/事以喻殷民使之知天命也○王氏樵曰夫日用之)
(间常行之理此心之灵若或启之虽至愚之人未尝/无一念之明是帝之迪人无往而不在也人惟终 日)
(孜孜 顺天之理因其所明不敢荒弃则动与吉会而/天命固在是矣岂待图度于杳冥冀幸于非分哉奈) (第 15a 页)
(间常行之理此心之灵若或启之虽至愚之人未尝/无一念之明是帝之迪人无往而不在也人惟终 日)
(孜孜 顺天之理因其所明不敢荒弃则动与吉会而/天命固在是矣岂待图度于杳冥冀幸于非分哉奈) (第 15a 页)
(不入之处是即所以/发明而光大之也)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
式时周公之猷训惟 日孜孜 无敢逸豫
集传吕氏曰成王既勉君陈昭周公之训复举周公
精微之训以告之至治馨香以下四语所谓周公之 …… (第 3b 页)
殷顽民言之欲其感格非可刑驱而势迫所谓洞达
无间者盖当深省也自周公法度言之典章虽具苟
无前人之德则索然萎薾徒为陈迹也故勉之以用
是猷训惟 日孜 孜无敢逸豫焉是训也至精至微非
日新不已深致敬笃之功孰能与于斯
集说(苏氏轼曰物之精华发越于外者为 …… (第 4b 页)
(曰孝友之道通于神明尧舜之圣亦不出此欲君陈/益进其德以至于此则洞达无间何有于殷民哉声)
(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所谓懋昭周公之训者其本在/此也○孙氏继有曰明德非勉强于旦夕者所能也)
(必惟 日孜 孜无敢逸豫而后能法公/之德继公之治是故以笃敬严之)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
尔惟 (第 5b 页)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
式时周公之猷训惟 日孜孜 无敢逸豫
集传吕氏曰成王既勉君陈昭周公之训复举周公
精微之训以告之至治馨香以下四语所谓周公之 …… (第 3b 页)
殷顽民言之欲其感格非可刑驱而势迫所谓洞达
无间者盖当深省也自周公法度言之典章虽具苟
无前人之德则索然萎薾徒为陈迹也故勉之以用
是猷训惟 日孜 孜无敢逸豫焉是训也至精至微非
日新不已深致敬笃之功孰能与于斯
集说(苏氏轼曰物之精华发越于外者为 …… (第 4b 页)
(曰孝友之道通于神明尧舜之圣亦不出此欲君陈/益进其德以至于此则洞达无间何有于殷民哉声)
(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所谓懋昭周公之训者其本在/此也○孙氏继有曰明德非勉强于旦夕者所能也)
(必惟 日孜 孜无敢逸豫而后能法公/之德继公之治是故以笃敬严之)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
尔惟 (第 5b 页)
然圣人无弃人今曰吾不知之矣甚绝之之辞然使其知为圣人所绝而改焉是亦不屑之教诲也
学如不及
言人之为学惟 日孜孜 而竞尺寸之阴其用功已如有所不及而其心犹竦然恐其或失之而竟不能及也学如不及以功言犹恐失之以心言圣人之意 (第 73a 页)
学如不及
言人之为学惟 日孜孜 而竞尺寸之阴其用功已如有所不及而其心犹竦然恐其或失之而竟不能及也学如不及以功言犹恐失之以心言圣人之意 (第 73a 页)
然圣人无弃人今曰吾不知之矣甚绝之之辞然使其知为圣人所绝而改焉是亦不屑之教诲也
学如不及
言人之为学惟 日孜孜 而竞尺寸之阴其用功已如有所不及而其心犹竦然恐其或失之而竟不能及也学如不及以功言犹恐失之以心言圣人之意 (第 73a 页)
学如不及
言人之为学惟 日孜孜 而竞尺寸之阴其用功已如有所不及而其心犹竦然恐其或失之而竟不能及也学如不及以功言犹恐失之以心言圣人之意 (第 73a 页)
时事也孔子曰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此禹摄帝
位后事也夫既决川距海矣而必继之以浚畎浍
亦既万邦作乂矣而又必尽力乎沟洫禹终身 日
孜孜 于此者人皆知其为治田之良法而不知其
为治水之终事江淮河汉之水由地中行历千馀
年而不变者恃有此道也 (第 14a 页)
位后事也夫既决川距海矣而必继之以浚畎浍
亦既万邦作乂矣而又必尽力乎沟洫禹终身 日
孜孜 于此者人皆知其为治田之良法而不知其
为治水之终事江淮河汉之水由地中行历千馀
年而不变者恃有此道也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