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至矣于是又为之说为之序三才八卦之道纤介
  不遗而言易者尚或滞于空言而乖乱正道或溺
  于术数之用不明三圣人之大方 斯学
者所宜深
  戒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文王作易以乾坤坎离为上篇之用
  以艮兑震巽为下篇之用上 (第 3b 页)
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又其祭刘质夫文曰吾生百世之后志将明斯道兴 斯学
于既绝此类非止一二见岂顾忍没其师之功哉又伊川先生既没之后胡文定公建言于朝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 (第 41b 页)
云恐一爻只作一事用朱子尝谓程子不能尽其
言者得无躬自蹈之乎窃意㨿理解释俟占时随人随
事而变通以取义焉 斯学
易之善者也
学易者博以程傅约以本义亦可以弗畔矣夫
程傅其至矣乎说易者固有深于程傅者矣或失则凿
固有浅 (第 9a 页)
  荀子
古儒者之名盛于始而替于后者在汉莫如扬雄在周
莫如苟子实则荀非扬比也古礼多传于荀如劝学三
年问等篇几于有大醇而无小疵矣而传诗之功尤莫

大于圣门鲁申公少从楚元王事浮丘伯学诗而浮丘
伯受诗于荀子毛苌之学受之毛亨而亨亦受之荀子
惟齐韩不知所传先儒谓韩之外传引荀最多疑其亦
出于荀而齐诗亦可知矣汉志言三百篇邅秦而存者
以讽诵不徒在竹帛也然四家之外不闻别有诗家设
非荀门弟子则诗之存否殆未可知后学何由得而讽
诵之乎太史公曰威宣之际孟子孙卿咸道夫子之业
润色之以学显于当时盖孟荀并称由来已久自性恶

之说与孟子牴牾而眉山苏氏文致此语谓李 斯学

荀子因弟子而傅成师罪岂为定论夫性恶之论意在
劝人复善以警人之暴弃虽有违于性善之旨尚无背
于道义之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