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张敔” 相关资源
古籍库 经部
  先儒旧说谓管如篴而小并两而吹之汉大予乐
官有焉疏引广雅云管长尺围寸八孔无底或云

六孔今按八孔双管声如头管俚俗有之不入雅
乐旧说非是

  头管非管

  正德间有 张敔
嘉靖间有刘濂二家言乐皆指管
即今之头管夫头管乃胡笳觱栗之𩔖胡部之俗
乐也而以为雅乐非误欤双管头管其 (第 17b 页)
  臣谨按李文利所见之偏何瑭李文察皆辨之惟金
溪黄积庆宗信其说著书名曰乐律管见与律吕元
声并行于世











  饶州 张敔
解蔡元定律吕新书以人声最低者命为黄
钟引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言因人声而
制律也其门生江阴徐克 (第 8a 页)
 知清浊高下有倍有半之理

朱载堉曰(辨 张敔
谓最低为黄钟之误)十二律皆中声也伶州鸠曰
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此之谓也夫
谓之中声者即歌 …… (第 1b 页)
使知应钟之上非无清声
黄钟之下非无浊声由黄钟至应钟十二正律皆中声
也以證黄钟虽非最清亦非最浊李文利及 张敔
二家
偏见之误甚矣(文利黄钟失之清敔黄钟失之浊皆非中声)
 按自隋郑译变乐家钧调之法不得以林钟当黄钟 …… (第 3a 页)
 即其始而用之以为宫夫谓宫声为及半是矣既云
 及半则是不清不浊之声何得谓之为始若云黄钟
 之宫为始之始则正是 张敔
黄钟最浊之说自此以
 前如人声之咽不出琴弦之过慢不成声者矣何得 …… (第 4b 页)
 而下未及其半属于阴而未畅故不可用者则固无其声也
又曰按神乐观雅乐所吹笙以合字为黄钟正律合字之
下有大凡为应钟倍律大凡之下有大工为南吕倍律大
工之下有大尺为林钟倍律以此證之则知黄钟正律之

下非无低声也又合字之上有四字为太蔟正律四字
之上有一字为姑洗正律一字之上有上字为仲吕正律
上字之上有勾字为蕤宾正律勾字之上有小尺为林
钟正律小尺之上有小工为仲吕正律小尺之上有小
凡为应钟正律小凡之上有小六为黄钟半律小六之上
有小五为太蔟半律以此證之则知应钟正律之上非无
高声也盖笙与律其理无二以證 张敔
之失亦昭然矣
 按以笙證律甚明所谓乐工能守其法者也若如先
 儒之说则以大尺为林钟倍律者误认为黄钟之宫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