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四書類
此礼犹在不知何代何年失了可惜 仪礼不
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
好至于情文极细密极 周致
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
成书只看古人君臣之际如君临臣丧坐抚当心要绖
而踊今日之事至于死生之际恝然不相关 (第 6b 页)
 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

 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唯歆独识其年尚幼
 务在广览博观末年乃知其 周公致
太平之迹迹具
 在斯奈遭天下仓卒兵革并起弟子死丧仅有门人
 河南缑氏杜子春尚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通其 …… (第 2b 页)
 玄附离之者大半故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
 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
 为六国阴谋之书唯有郑玄遍览群经知周礼者
 公致
太平之迹括囊大典网罗众家是以周礼大行
 后王之法易曰神而化之存乎其人此之谓也
    蕙田案元儒吴澄 (第 3a 页)
 (至于相争而不和反不若素不相识而骤议亲者故/凡因亲议亲最不可托熟阙其礼文又不可忘其本)

 (意极于责备则两家 周致
无他患矣故有侄女嫁于/姑家独为姑氏所恶甥女嫁于舅家独为舅妻所恶)
 (姨女嫁于姨家独为姨氏所恶皆由玩 (第 28a 页)
 礼经会元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虽云农隙以讲事然
 以四时讲武使民奔走服役之不暇终身扰扰不得
 休息岂先王使民之政乎大抵成 周致
军其于六乡
 六遂之民本不尽用也虽曰田与追胥竭作必随远 (第 3b 页)
 (二等君牢则以爵等五等之卿同牢今言五牢/者惟据侯伯之卿降君二等其馀牢礼则否)天子
 葬五重者谓抗木与茵也葬者抗木在上茵在下(孔/疏)
 (古者椁累木于其四边上下不 周致
茵于椁下所以/藉棺从上下棺之后又置抗木于椁之上所以抗载) (第 14b 页)
 也才艺广远说终不若朱子疏远义于就字体字及
 动众字尤有关会耳戴氏主学校言虽亦化原之所
 在然古人有身为表仪而风俗自登者则不如诸家
 说之 周致
也 又案君子有德有位之通称孔氏专 (第 3b 页)
 

 
 朱先生曰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以
 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切至于情文极细密极
  周致
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只看古人君臣
 之际如君临臣丧坐抚当心要绖而踊今日之事至
 于死生之际恝然不 (第 29b 页)
    闵予小子诗据诗序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
    也郑笺成王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
    也孔疏此朝庙早晚毛无明说王肃谓 周公

    致
政成王嗣位始朝于庙之乐歌是成王朝
    庙乃在三年丧毕之后与夫初丧奠殡事不
    侔矣惟昭成哀三 (第 49b 页)
戎作乱东郊不开故征之是有为为之也今)
(则更无所为直贪从于利攻取于人者吾不知也言不/知是不得此礼也案 周公致
仕之后成王即位之时周)
(公犹在则此云伯禽/卒哭者为母丧也)
 (吴澄曰武王崩之年武庚叛周徐戎应之周 (第 28b 页)
 都不是圣人自撰出都是天理决定合著如此 仪
 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
 相袭行相好只管切至于情文极细密 周致
处圣人
 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仪礼事事都载在里面其
 间曲折难行处他都有个措置得恰好 凡礼有本
 有 (第 15a 页)
 之别名在河南(又姓史记殷本纪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北殷氏又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
 疏(又尔雅释训殷殷忧也诗邶风忧心殷殷释文殷于巾切又音隐)又俗谓 周致
为殷勤别作慇 又集韵倚谨切正韵 
(于谨切𡘋音隐雷发声也诗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或从石作磤)又殷殷盛 (第 48a 页)
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
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
唯歆独识其年尚幼末年乃知其 周公致
太平之迹迹
具在斯遭天下兵革并起弟子死丧有里人河南缑氏 …… (第 9b 页)
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
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
唯有郑玄遍览群书知周礼乃 周公致
太平之迹故能
答林硕之论难使周礼义得条通是以周礼大行
  陈祥道礼书序略
先王之治以礼为本其宫室衣服 (第 10b 页)
书 如仪礼尚完备
如他书 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以义
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密极 周致
处圣人见得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问丧祭之礼至周
公然后备夏商而上想甚简略曰然亲亲长长贵贵尊 (第 30a 页)
  (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商颂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甸京邑在其中央故)
  (夏书曰五百里甸服则古今同矣甸王田也服服/其职业也自商以前并几内为五服武王克殷 周)

  (公致
太平因禹所弼除畿内更制天下为九服千/里之内谓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
  (甸服今谋父谏穆王 (第 3a 页)
 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
 焉至孝成时通人刘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
 略为众儒排弃歆独识之知是 周公致
太平之道河
 南缑氏杜子春永平时初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往受 …… (第 25a 页)
 盖专指冠昏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有是礼
 而可推耶 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
 是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
 密极 周致
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仪礼事 (第 41a 页)
 乎吾故曰君临臣丧以桃茢先非礼也周之末造也
 朱子曰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以义
 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密极

 致
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只看古人君臣之
 际如君临臣丧坐抚当心要绖(绖当/作节)而踊今日之事
 至于 (第 37a 页)
 之迹而临孝存谓末世之书作十难七论以排之何
 休以为六国阴谋窃观六典之文其用心至𢘤非古
 聪明睿知孰能及此其曰 周公致
太平者信矣
朱子曰周礼胡氏父子以为是王莽令刘歆撰此恐不 …… (第 10a 页)
 焉至成帝时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

 略冬官一篇既亡以考工记足之众儒共排以为非
 是惟歆独识以为 周公致
太平之迹具在于斯遭天
 下兵革并起弟子死丧惟里人河南缑氏杜子春尚
 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家于南山能通其 …… (第 14b 页)
 官但只是要不失正耳且如女巫之职掌宫中巫祝
 之事凡宫中所祝皆在此人如此则便无后世巫蛊
 之事矣 五峰以周礼为非 周公致
太平之书谓如
 天官冢宰却管甚宫阃之事其意只是见后世宰相
 请托宫闱交结近习以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 …… (第 17b 页)
 则禹汤文武之学也以此之心布而为政以此之学

 著而为书故能为成 周致
太平而为万世开太平也
 盖自古祸乱之原略有数端君心纵于逸乐而群下
 不敢言也贤才壅于疏逖而在位非其人 (第 19b 页)
 (刺诗之比也兴云见美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文武时诗风有周
 南召南雅有鹿鸣文王之属及成王 周公致
太平制
 礼作乐而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故皆录之谓之诗
 之正经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之事谓之变风
 变 (第 11a 页)
  (潍县德州今陵县棣州/今乐安县并隶山东)
  集说(郑氏康成曰武王封太师吕望于齐地方百/里都营邱 周公致
太平敷定九畿成王用周)
  (公之法制广大邦国之境而齐受上公之地更方/五百里其子丁公嗣位于王官后五世 (第 2a 页)
 ○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孔氏颖达曰此朝庙早/晚毛无其说毛无避居)

  (之事王肃以此篇为 周公致
政成王嗣位始朝于/庙之乐歌毛意或当然也此及小毖四篇俱言嗣)
  (王文势相类则毛意俱为摄政之后成王嗣 (第 6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