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大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注曰谓有事宜清净也夫)

 (世子始生继体有人尚且止其哭以致祝辞 况真
即/继体位而又追述先王册命以告之而必以哭从事)
 (邪则又苏氏/之未深考也)
   新君谒庙
南齐书 (第 45b 页)
  汉上朱氏曰小人不耻不仁故不畏不义陷于死
  亡辱及其先耻孰大焉虽愚也而就利避害与人
  同故见利而后劝威之而后惩小惩大诫犹为小
  人之福 况真
知义乎(易/传)
  新安朱氏曰此释噬嗑初九爻义(本/义) (第 37a 页)
 (有阙圣人必修之矣其邵氏贤简曰夏五何传疑也/是简阙何可疑者因 无疑而传之示万世传疑之)
 (法也 况真/
有疑者乎)
 (案夏五或以为阙月字或以五为羡文或以为圣人/因史阙文或以为后人传写脱漏皆传疑之意也) (第 25a 页)
人之著书唯恐其言
不出于已吾之著书唯恐其言不出于人此语可为天
下法庄子有重言非必果出其人亦假之以增重 况真
出其人者乎近世纂述或将前人所言改头换面私为 (第 5a 页)
 此释解上六爻义夫子又推言外之意也括结碍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
谓也
 此释噬嗑初九爻义小惩大诫犹为小人之福 况真
 
知义者乎 (第 72a 页)



缨一作樊缨后周书以徒瞒为土门汉碑以班斓


为班连九方烟即九方歅也身毒国即世称天竺


国者 况真
先二首尤多通字如白虎通曰天者身


也周官禋祀注禋之为言烟也说文阗以真为得


声郑氏诗注云古者填尘 (第 9b 页)
 右桓公十年来战于郎之简
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丙戌卫侯晋卒日同而地异
故两书焉即书者纪事之职追书者承赴之体
 右桓公十二年丙戌卫侯晋卒之简
夏五何传疑也是简缺何可疑者因其无疑而传之示
万世传疑之法也 况真
有疑者乎 (第 15b 页)
 (不以不义为畏故畏威而后惩于不义○汉上朱氏/曰小人不耻不仁故不畏不义陷于死亡辱及其先)
 (耻孰大焉虽愚也而就利避害与人同故见利而后/劝威之而后惩小惩大诫犹为小人之福 况真
知义)
 (乎/)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 (第 27b 页)
 哭注曰将有事宜清静也夫世子甫生继体有人尚

 且止其哭以致祝辞 况真
即继体位而又追述先王
 册命以告之而必以哭从事邪甚矣苏氏之陋也苏
 氏谓书失礼不可以不辨予则谓苏氏失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