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書類
禮類
五經總義類
 得以閒之句最可味 顾麟士曰公卿大夫为大臣
 则上中下士为群臣矣无体已仕之群臣则未仕之
 士报礼重之说也 按或问小注 三山陈氏
又曰士 …… (第 17a 页)
 分知行分天人观之而此章先统知行统天人观之

赛合注曰上二句别诚有天人之异下二句要其

 归之同旧说把末二句作申性教之义不可从 按
 大全 三山陈氏
双峰饶氏浅说翼注俱作成功则一
 看独存疑谓下二句只是申上二句无成功一也之 (第 34a 页)
 (治之然后能复其性之全故舜命夔教胄子直而温/云云止此意也○汉孔氏曰彰明吉善也明九德之)
 (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 三山陈氏
曰久而不变/曰常勉彊于暂而不能安行于久非所谓常也刘氏)
 (曰吉士常人其揆一也立政云庶常吉士○汉孔氏 …… (第 27a 页)
 (于/敬)
皋陶曰朕言惠可底行禹曰俞乃言底可绩皋陶曰予
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按此又皋陶与禹/更相推让以结之)
 (○汉孔氏曰其所陈九德以下之言顺于古道可致/行 三山陈氏
曰皋陶谓我之言顺于理可以致而行)
 (之史记作吾言可底行乎○汉孔氏曰然其所陈从/而美之曰用汝言致可以 (第 31a 页)
 (长短异名但长短虽异其形制则同○朱子曰惟口/起羞以下四句皆是审应氏曰曰甲胄又曰干戈以)
 (兵事尤重也○汉孔氏曰言王戒慎此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 三山陈氏
曰明字极重察于此而)
 (蔽于彼皆未足谓之明王氏曰四事乃为天下之大/者得其大则小者从之故曰乃罔不休○ (第 7b 页)
 (赏罚/人也)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
敬于和则无我怨
 (陈氏曰末章申结一篇之意○汉孔氏曰我不惟多/诰汝而已我惟敬告汝吉凶之命 三山陈氏
曰命天)
 (命也多言以诰非我本意惟敬告尔以天命周之得/天下皆天命而汝不知故此篇言天命尤详○汉孔) (第 11b 页)
 (察于狱之施刑以取灭亡丽说见多方○汉孔氏曰/言苗民无肯选择善人使观视五刑之中正惟是众)
 (为威虐者任之以夺取人货所以为乱 三山陈氏
曰/正道盛行安有好贿之人苗民之乱则自庶威夺货) …… (第 7a 页)
 (故也○汉孔氏曰苗民任夺货奸人断制五刑以乱/加无罪天不洁其所为故下咎罪谓诛之唐孔氏曰)
 (以罪加无罪是乱也 三山陈氏
曰蠲贷也曰上帝不/蠲与洪范舜殛鲧而曰帝乃震怒同○汉孔氏曰无)
 (以辞于天罚故尧绝其世申言之为至戒陈 (第 7b 页)
  章首性道教三字兼人物说至戒惧慎独致中和处
方专为学者设今以礼乐为中和之教则搀出下文
之意而教不可以兼物矣盖礼乐虽可以包中和而
中和却该教字不尽故也

  𤼵明采饶氏说中庸要处不专在首章又采 三山陈氏

说此章盖中庸之纲领此三句又一章之纲领也
案陈说是已饶说正与相反盖为病章句一篇之体
要之言而𤼵乃变乱 …… (第 11a 页)
  通者辩此已详然但辩得义精仁熟不赖勇之意而
于似欠勇意之疑似犹未尽释盖章句此意只为中
庸不可能设此章引起下章说勇意自在白刃可蹈
一句上章句三者亦知仁勇之事此一勇字已足引
起下章说勇之意矣读者详之

  第十章南方之强 发明引 三山陈氏
曰南方之性既
曰宽柔何强之有盖守其气质而不变是亦强也 辑 (第 59a 页)
 刑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禁止其恶驱而之善

 也纠割也察也刑百官如刑于四海之刑所谓士致
 百姓于刑之中也 三山陈氏
曰刑者特堤防之具尔
 郑锷曰万民有过惧其积小以致大必纠其纤微无
 使藏奸匿恶以致于乱
六曰事典以富邦 (第 15b 页)
 可为真能择真能守朱子之说固未尝矛盾也

素隐行怪章

这一章因上数章分言知仁勇以为入道之门至此合
言以结之自民鲜能久矣至此只如一章民鲜能与惟

圣者能之正相照应前言道之不明不行由知愚贤不
肖之过不及然未详言贤知之过如何愚不肖之不及
如何此章言素隐行怪便是贤知之过遵道而行半涂
而废便是愚不肖之不及至舜之知回之仁告子路之
勇合之便是此章之圣大抵道厎于中尽于圣圣只是
中之至夫子虽不敢以圣自居然必揭出一个圣者见
天下只有一条正路犹孟子言法尧舜而已矣素隐朱
子谓如战国邹衍推五德之事后汉谶纬之书便是行
三山陈氏
谓如于陵仲子申徒狄尾生之类是也此 (第 30a 页)
 首章天命谓性修道谓教二字义不同说得极明明

 季讲家必欲混而一之真属怪事
 末二句大全 三山陈氏
双峰饶氏浅说俱作成功则
 一看独存疑谓下二句只是申上二句无成功一也
 之意此不可从

其次致曲章 (第 12a 页)
相与以及沈溺而已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正此意也利害若此尔民而罔或)
(稽察焉是虽怨疾忿怒何损于困苦乎 三山陈氏
曰朕/心之所困在于欲迁而民不从也鞠穷也我忧汝民之)
(忧汝乃不忧我心之忧乃皆大不宣布其心不钦敬其/念 (第 32b 页)
未尝有意叙文王之辞/不得不尔学者当言外得之陈氏大猷曰天命文考何)
(自而见观民心归文王而怨纣此即天命 三山陈氏
曰/文王所谓大勋惟在化纣改过自新天下之民各得其)
(安此文王/之勋也)音释经(湎弥兖反陂班縻反炙之石 …… (第 3b 页)
  (音/母)(朝歌上如字纣所都邑今卫州/卫县西有朝歌城别笔列反)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

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甲子二月四日也昧冥/爽明也昧爽将明未明)
(之时也钺斧也以黄金为饰王无自用钺之理左杖以/为仪耳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麾非右手不能故右秉)
(白旄也按武成言癸亥陈于商郊则癸亥之日周师已/陈牧野矣甲子昧爽武王始至而誓师焉曰者武王之)
(言也逖远也以其行/役之远而慰劳之也)音释经(杖直亮反持也钺音/越旄音毛逖他历反)(昧/冥)
(按太甲篇训昧为晦见形/甸反陈直刃反劳去声)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
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陈氏大猷曰友/邦冢君指所会)
(之诸侯 三山陈氏
曰御事司徒司马司空即诸侯之三/卿也唐孔氏曰司徒主民治徒庶之政令司马主兵治)
(军旅之誓戒司空主土治垒 …… (第 11a 页)
也/按上文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盖卜于武王方崩之时)
(此云朕卜并吉乃卜于将伐武庚之日先儒合以为一/误矣 三山陈氏
曰贤者之见常先众人而决彼知天理) (第 43b 页)
用而终蹈后艰矣林氏曰/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螫贲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
(必至临事而必断乃为可以无后艰 三山陈/氏
曰志非果断则不立勤非果断则易倦)音释经(断都/玩反)
(几音/机)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 (第 6a 页)
  (王所以正其终康王之/诰康王所以正其始)音释传(还音旋/几音机)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始生魄十六日王/有疾故不悦怿)甲子王乃洮
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王发大命临群臣必斋成沐浴/今疾病危殆故但洮颒水扶相)
(者被以衮冕凭玉几以发命新安王氏曰盥手曰洮沃/面曰颒 三山陈氏
曰吉人临死之际犹不忘敬如此)
音释经(洮徒刀反音与桃同音叨者水/名颒音悔相去声凭皮冰反)(盥古缓古 …… (第 10b 页)
戟尚馀一二此制既废人主接士/大夫者仅有视朝数刻而周庐陛楯或环以椎理嚚悍)
(之徒有志于复古者当深绎也 三山陈氏
曰自设黼扆/至此典章文物之备岂为华侈之具哉一以象先王平)
(生所坐所实所乘所卫以起嗣王之追慕而尽诚絽 …… (第 17a 页)
以示人者天德在)
(我则大命自我作而配享在下矣在下者对天之辞盖/推典狱用刑之极功而至于与天为一者如此 三山陈)
(氏
曰狱者民命系焉古人以动天地感鬼神皋陶之刑/至于四方风动苏公之刑至于长我王国穆王之刑至)
(于一人有庆 …… (第 37b 页)
(惟权变是适而齐之以不齐焉至其伦要所在盖有截/然而不可紊者矣此两句总结上意 三山陈氏
曰胶固)
(以为齐非齐也如上罪服上刑下罪服下刑前世刑轻/今亦轻前世刑重今亦重此惟齐也殊不知情有轻重) (第 42a 页)
 (乐国故当为丧/纪凶札之类)

 按当从刘氏朱子说
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按郑注谓养老用其明日 三山陈氏
讥其误据后文
 视学养老同日愚谓因大合乐而养老者宜用其明
 日合乐养老不能一日行也其特视学养老者同日 (第 16a 页)
貌为妥此见
夫子之夭寿不贰何怪焉

举者出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句)尸出户马氏从郑
注也然 三山陈氏
礼书不改上户字而以举者出户为
句亦通盖举尸者出户武叔乃随之出户而袒且髺发 (第 6b 页)
执伯七命则圭七寸故书五寸当是璧文简策缺乱
遂在命圭之下

案十有二寸

先郑云案玉案也后郑云玉饰案也 三山陈氏
曰玉人
所言皆玉器非玉饰之器遵先郑也后郑主玉饰则案 (第 25b 页)
  庆源辅氏(广  潜庵汉卿)三山潘氏(柄  瓜山谦之)


  节斋蔡氏(渊 伯静)   九峰蔡氏(沈仲默)

  觉轩蔡氏(模 仲学)    三山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赵氏       潜室陈氏(埴器之 永嘉)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郑氏(南升 …… (第 12b 页)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本谓身也(接上文本字末谓天下国家)所厚谓家也 (三山陈氏
曰国天下本非 …… (第 28b 页)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朱子曰此是承上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之意不可说
人不知人晓然共知如此人虽不知我已自知自是甚可皇恐了其与十目十手所视所指何异哉○玉
溪卢氏曰实理无隐显之间人所不知已所独知之地即十目十手共视共指之地故为善于独者不求
人知而人自知之为不善于独者惟恐人知而人必知之其可畏之甚如此曾子所以战兢临履直至启
手足而后已者此也○云峰胡氏曰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本诸此上文独字便是隐微此所

谓十目十手即是莫见莫显○新安陈氏曰幽独之中勿谓无视之无指之者当常如十目所共视十手
所共指可畏之甚释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 (三山陈氏
曰财
积于中则屋润于外德积于中则身亦润于外矣润犹华泽也○新安陈氏曰此借富润屋以起下句德
润身之意德如 …… (第 51a 页)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
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
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朱子曰大学虽使人戒夫自欺而推其本
则必其有以用力于格物致知之地然后理明心一而所发自然莫非真实不然则正念方萌

而私意随起亦非力之所能制矣○若知有不至则其不至之处恶必藏焉以为自欺之主虽
欲致其谨独之功亦且无主之能为而无地之可据矣此又傅文之所未发而其理巳具于经
者皆不可以不察也○新安陈氏曰此言知不至则意不诚)
然或已明而不
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三山陈氏
曰于知巳至后亦非听之自诚盖无一刻不用其戒谨之功○新安陈氏曰此
言知至后又不可不诚其意盖诚意者进德之基 …… (第 53a 页)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懥怒也(懥字广韵玉篇并陟利反
○双峰饶氏曰忿者怒之甚懥者怒之留)
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
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 (三山陈氏
曰章句紧要说一察字亦非从外撰 …… (第 53b 页)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深长最宜潜玩 (三山陈氏
曰古人凡辞有尽而意无穷者多援诗以吟咏其馀意○玉溪
卢氏曰此章言治国甚略言齐家甚详所以明齐家之道即治国 …… (第 66b 页)
自肥亦
不可以平天下欲平天下者不可不深自警省也)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 (三山陈氏
曰楚史官所记之策书也○古括郑氏曰楚书楚昭王时书也)言不 …… (第 75b 页)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反媢音冒)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 (三山陈氏
曰圣字专言之则为众善之极对众善而言则止于通明之一端○新安陈氏曰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
圣此专言之者也周礼 …… (第 77b 页)
上声下同)其长则所厚者
薄而无以及人之亲长此皆必然之理也孟子所谓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其言盖亦本于此云 (三山陈氏
曰脩
身者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积也不如是则身不可脩身之不脩则其本乱矣本之既乱如国家何事 …… (第 117a 页)

好而与之聚之恶其所恶而不以施焉则上之爱下
真犹父母之爱其子矣彼民之亲其上岂不亦犹子
之爱其父母哉 (三山陈氏
曰父母之于子其所好恶无有不知者体气同也至于民之好 …… (第 183a 页)
聚敛于季氏而欲鸣鼓以声其罪以圣人之宏大兼
容温良博爱而所以责二子者疾痛深切不少假借
如此其意亦可见矣 (三山陈氏
曰织纴亦俭矣而君子疾之以其主于利也冉求之
聚敛未必有后世掊克之事但聚敛藏于季氏之家而不能布之于下则圣 (第 189b 页)
  又曰中庸自首章以下多对说将来直是整齐某旧读
中庸以为子思做又时复有个子曰字读得熟后方
见得是子思参夫子之说著为此书自是沈潜反覆
遂渐得其旨趣定得今章句摆布得来直恁么细密
○近看中庸于章句文义间窥见圣贤述作传授之

意极有条理如绳贯棋局之不可乱○中庸当作六
大节看首章是一节说中和自君子中庸以下十章
是一节说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八章是一节
说费隐哀公问政以下七章是一节说诚大哉圣人
之道以下六章是一节说大德小德末章是一节复
申首章之义 (三山陈氏
曰中庸三十三章其血脉贯通之处朱子既为之章句又提其宏细
如言某章是援引先圣之言某章是子思发明之说具有次 …… (第 67a 页)
之论盖本于此但易先言道而后言性此道
字是统体一太极子思先言性而后言道此道字是各具一太极也)
脩品节之也 (三山
潘氏
曰品节之者如亲亲之杀尊贤之等随其厚薄轻重而为之制以矫其过不及之偏者也虽若出于人为 …… (第 73b 页)
来性一而已天地万物与
吾有二乎哉)
是其一体一用虽有动静之殊然必其体立
而后用有以行则其实亦非有两事也 (三山陈氏
曰体之立所以
为用之行之地用之行所以为体之立之验○新安陈氏曰体静用动分言也体立而后用行合言也致 …… (第 84a 页)
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三山陈氏
曰世
之高明洞达识见绝人者其持论常高其视薄物细故若浼焉则必不屑为中庸之行如老佛之徒本知
者也求以达理 …… (第 92b 页)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朱子曰以饮食譬日用味譬理)是以有过不及
之弊 (三山陈氏
曰道曷尝离人哉特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晏氏曰知者专于明道或怠于行道贤
者专于行道或忽于明道鲜能知味以喻不 …… (第 93b 页)
  由不明故不行(双峰饶氏曰此章承上章鲜能知味之知而言道由不明所以不行)

  右第五章  此章承上章而举其不行之端以
起下章之意 (三山陈氏
曰此一句自为一章子思取夫子之言比而从之盖承上
章以起下章之义若曰道不远人犹日用饮食也由而不知故鲜能知 …… (第 94a 页)
  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
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脩焉(黄氏曰此即人之身而得治己之道
治己之道初不难见观其责人者而己)
庸平常也行者践其实谨者择
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馀而讱(忍也难也)则谨
益至谨之至则言顾行(去声行顾言行之行同)矣行之力则行
顾言矣慥慥笃实貌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慥

乎赞美之也凡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 (三山陈氏
曰人之言
常有馀行常不足言顾行则言之有馀者将自损行顾言则行之不足者将自勉此章语若杂出而意脉
贯通反复 …… (第 117a 页)
  夫子诵此诗而赞之曰人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如
此则父母其安乐(音洛)之矣子思引诗及此语以明行
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三山陈氏
曰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凡君子之道其推行之 …… (第 121a 页)
  此承上文人道敏政而言也为政在人家语作为政
在于得人语意尤备人谓贤臣身指君身道者天下

之达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谓元
者善之长(上声)(此句见易乾文言○朱子曰元亨利贞皆是善而元则为善之长亨利贞
皆是那里来仁义礼智亦皆善也而仁则为万善之首义礼智皆从这里出尔)
言人君为政
在于得人而取人之则又在修身 (三山陈氏
曰为政虽在得贤然使吾
身有所未修则取舍不明无以为取人之则)
能仁其身则有君有臣而政
无不举矣(问仁亦是 …… (第 143a 页)
  经常也(广平游氏曰经者其道有常而不可易其序有条而不可紊○三山陈氏曰施之治天下
国家可以常行而不变故曰经○倪氏曰经者常也即所谓庸也)
体谓设以身处(上声)
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母之爱其子也(云峰胡氏曰群臣相
去疏远休戚不相知必如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则可耳庶民相去尤远休戚愈不可知必如父母之爱
其子乃可耳体字子字皆心诚求之者也)
柔远人所谓无忘宾旅者也(无忘
宾旅本齐桓公葵丘载书中语○三山陈氏曰远人非四夷乃商贾宾旅皆是离家乡而来须宽恤之若
谓四夷不应在诸侯之上)
此列九经之目也吕氏曰天下国家之

本在身故修身为九经之本然必亲师取友然后修
身之道进故尊贤次之 (三山陈氏
曰下文既有大臣又有群臣而此先云尊贤者
非臣之之谓正书所谓能自得师礼所谓当其为师则不臣者也)
道之所进莫 …… (第 152b 页)
贡薄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一者诚也一有不诚则是九者皆为虚文矣此九经
之实也 (三山
潘氏曰三德行之者一所以实其德九经行之者一所以实其事○云峰胡氏曰修
身不实则欲得以间理尊贤不实则邪得以 …… (第 156a 页)
  此承上文诚身而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

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
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上声)然天理真实无妄不
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
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
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问明善择善何者为先朱子曰譬如十个物事
五个善五个恶须㨂此是善此是恶方分明○东阳许氏曰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择者谓致察事物之理
明者谓洞明吾心之理合外内而言之择善是格物明善是知至)
未能不勉而中则
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 (三山陈氏
曰善 …… (第 159a 页)
著于四方)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悠久即悠远兼内外而言之也 (三山
潘氏曰久是久于内悠是久于外○
潜室陈氏曰不息则久是诚积于内徵则悠远是诚积于外下却变文为悠久则是兼上文 …… (第 178b 页)
  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
(文献不足徵)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
在尊位也 (三山陈氏
曰上乎周为夏商礼非不善然于今无可徵民将骇而不信下而不达如
孔子德非不善然不得显位以行之民亦将玩而不信 …… (第 192a 页)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
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动兼言行而言道兼法则而言法法度也则准则也 (三山
潘氏曰行有成迹故可效法言只言其理如此未有事迹可据故人准则之○陈氏曰远者悦其德
之被故有企慕之意近者习 …… (第 194a 页)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悉井反)不疚无恶
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恶去声)
诗小雅正月之篇(再引诗)承上文言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也疚病也无恶于志犹言无愧于心此君子谨独
之事也 (三山陈氏
曰潜虽伏矣即首章隐微意亦孔之昭即首章莫见莫显意言隐伏之间理甚
昭明君子内省此处须无一毫疾病方无愧于心 (第 206b 页)
者而非率性之谓矣圣人之所修以为
教者因其不可离者而品节之也君子之所由以为
学者因其不可离者而持守之也 (三山陈氏
曰君子必欲存养持守以 …… (第 16b 页)
若识得中则手动足
履无非中者故能久)


  或问此其言道之不行不明何也曰此亦承上章民鲜
能久矣之意也 (三山陈氏
曰惟鲜能中庸者久故知愚贤不肖各随气质之偏而失焉)
曰知(去声)愚之过不及宜若道之所以不明也贤不肖
之 …… (第 44a 页)
  或问此其称舜之大知(去声下文之知知者音并同)何也曰此亦承

上章之意言如舜之知而不过则道之所以行也 (三山
陈氏曰上章既叹道之不行此章遂以道之行者明之知者过之又鲜能知味此道之所以不行也若舜
之大知知而不过则道 …… (第 45b 页)
  或问此其记子路之问强何也曰亦承上章之意以明
择中庸而守之非强不能而所谓强者又非世俗之
所谓强也盖强者力有以胜人之名也凡人和而无
节则必至于流中立而无依则必至于倚国有道而
富贵或不能不改其平素国无道而贫贱或不能久

(上声)乎穷约非持守之力有以胜人者其孰能及之
故此四者汝子路之所当强也南方之强不及强者
也北方之强过乎强者也四者之强强之中也 (三山陈氏
曰南北之强虽不同要之皆偏耳至于汝之所当强者此则理义之强得强之中矣)子路好(去声)
勇故圣人之言所以长 (第 49a 页)
倡微矣夫后宫盛色则
贤者隐处佞臣用事则诤臣杜口而元帝不行)
故去谗远色贱货而一于贵
德所以为劝贤之道也 (三山陈氏
曰有好贤之心而为谗谄之人货色之欲夺之
则好贤之心衰而贤者去矣故必去谗远色贱货而惟德之为贵然后贤者肯为 …… (第 37b 页)
恶所以为劝亲亲之道也大臣不亲细事
则以道事君者得以自尽故官属众盛足任使令(平声)
所以为劝大臣之道也 (三山陈氏
曰庶官无旷则大臣得以总其凡于上而以道 …… (第 37b 页)
细务而不暇于佐主矣)尽其诚而恤其私
则士无仰事俯育之累而乐(音洛)趋事功故忠信重禄
所以为劝士之道也 (三山陈氏
曰士者百官之总称待之以不诚则士不肯尽其心
仕有时而为贫使仰事俯育之不给则士之不肯尽其力此劝之之道所以 …… (第 38a 页)
足以骄士则士有守死而不食其禄者所得不过庸士耳)人情
莫不欲逸亦莫不欲富故时使薄敛所以为劝百姓
之道也 (三山陈氏
曰使民以时而薄其税敛则民有馀力馀财而乐于劝功矣○新安陈氏曰时
使不尽人之力薄敛不尽人之财)
日省月试以 …… (第 38a 页)
灭六国而其号令法制有
以同于天下然后车以六尺为度书以小篆𨽻书为
法而周制始改尔孰谓子思之时而遽然哉 (三山陈氏
曰按
鲁穆公元年子思作中庸盖周威烈王之十七年也是时列国虽强犹用周制至秦吞并后始用六为纪
而舆六尺是改 …… (第 72a 页)
言与其自然者无所拂也鬼神无形而难知故
曰无疑谓幽有以验乎明也后圣未至而难料故曰
不惑谓远有以验乎近也 (三山
潘氏曰通天下一理耳无往不在无时不然是
以达幽明贯古今而无所不通)
动举一身兼行与言而言之也道者
人所共 (第 7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