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始终颇为精审将来学礼之君子于此)
(考信其有取乎非但/为戴氏忠臣而已也)礼记纂言(吴澄/著)礼记集义 (陈栎
著/休宁人)
礼记说(韩性/著)礼记集说四十九卷(彭丝著丝/安福人)礼记节疏
(张业著/安福人)礼记 (第 30a 页)
 侯助祭之礼亦未为不可而何必拘泥丘浚十八日
 行礼之臆说哉夫以成宪宜遵为言者臣案中庸曰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陈栎
注云祖
 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祖
 父有己为之事而可法子孙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 (第 25a 页)
    家之说参之可以袪胡氏之障矣

    又案史伯璿 陈定宇
张敷言陈廷敬蔡德晋
    诸家著论以證改时改月之说者甚众其文
    繁多所徵引经传大略相同不能悉 (第 62a 页)
    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后有达
    者毋袭此编所己言没前人之善也其后慈
    溪黄震读礼记日抄新安 陈栎
礼记集义详 (第 2a 页)
 知故特有辞也先啬之属有知故不假辞草木有辞

 则当有神八蜡不数之者以草木遍地皆是不如坊
 与水庸之属各指一物也
 辨正徐氏师曾曰案 陈寿翁
云蜡之服王玄冕而有
 司皮弁素服葛带榛杖方氏曰皮弁素服主祭者之
 服黄衣黄冠助祭者之服二说不同愚谓玄 (第 28b 页)
 (伊训所谓维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乃太甲居仲壬之丧伊尹摄政则祭于汤庙者伊)

 (尹也援此證/恐未为安)
  (陈栎
曰苏氏之论主于守经叶吕陈氏之论出于达/权守经合礼之正而不可破达权亦当察事之宜而)
 (不可胶召公在当 (第 29a 页)
 礼丧礼虽是读书然且用之即是实事也大功丧礼
 简故废其业而已业所诵书也如连山归藏周易诗
 书皆古之所业也
  (陈寿翁
曰业者弦歌羽籥之事也诵者诗书礼乐之/文也大功废业而诵可则大功以上不特废业而诵)
 (亦不可大功以下不 (第 9a 页)
  酉于邓悔庐年丈处得睹元儒史文玑先生管窥
  外篇其论周家正朔月数与愚见吻合不禁先得
  我心且其所引 陈定宇
张敷言二家之说详明确
  当真足荟萃诸经疏通隔碍而史先生之折衷尤
  核读此则凡尚书毛诗周易周礼礼记 …… (第 44a 页)
 以觱𤼵栗烈之气候验之可见矣夏正周正同见一
 诗之中可见月数之未尝不改则蔡氏恐不如朱子
 之的当近代惟 陈定宇
张敷言之论最为分晓 (第 45a 页)
陈定宇
曰蔡氏主不改月之说遂谓并不改时殊不知
月数于周而改春随正而易證以春秋孟子左传后汉
书陈宠传极为明著成 …… (第 45a 页)
之一词今古诸儒不敢轻议者固著明矣
 史氏伯璿曰张氏之说与 陈定宇
之说互相𤼵明甚
 善至于商书再言十二月之辨尤可以补陈说之缺
 故备录之于此云
 或谓改正朔而不改月 …… (第 50a 页)
 不曰正而曰一之言则是惟夏为有正殷周虽改正
 朔而皆无正月之名乌在其为天正地正建子为正
 建丑为正也 陈定宇
又曰愚按蔡氏于泰誓上及武成皆以孟春一
月为建寅之月与二孔之说不合必證以前汉律历志
始尤明白志曰周师初 …… (第 54b 页)
 明甚卦辞又文王所系文王在商而自子月起数者
 亦犹周公一之日二之日纪数也
 右正朔月数改与不改之说自孟子以来千五六百
 年诸儒无有定论近代 陈定宇
张敷言之说议论援 (第 56a 页)
 以质为君子者如棘子成之类 彦陵又曰文质虽
 就人身上说亦可兼经制上说 翼注曰质文不专
 在礼制上凡持身涉世无处不有  陈定宇
曰文可
 损益而质无损益 方孟旋曰记曰礼有以质为贵
 有以文为贵此二字似俱自外边说质是朴实头径
 情 (第 17b 页)
 恰好不必谓是因仲弓所能而勉之(壬申八月)
先有司节 张彦陵曰先有司者总方略以抚平民赦
 小过者清囹圄以理冤民举贤才者振淹滞以登俊
 民三句平看  陈定宇
曰为政当以分任有司为先 (第 2b 页)
朔属夫子而不敢以改正朔
属武王也于是乎为之辩
   改月二
蔡九峰谓周未改月引商秦为證胡氏论之详矣而
定宇
辩之曰按蔡氏主不改月之说遂谓并不改时殊
不知月数于周而改春随正而易證以春秋左传孟子
后汉书陈宠传极为 (第 136b 页)
  朝(音潮)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帷要(与腰同)有襞(音璧)积而旁
无杀(所戒反)(房用反)其馀若深衣要半下齐倍要(齐音咨)
则无襞积而有杀缝矣(饶氏曰要半下取深衣篇要缝半下之语齐倍要取玉藻
篇缝齐倍要之语
陈定宇
曰深衣之裳以布六幅斜裁为十二幅三分之一皆在上三分之二皆在下)

  羔裘玄冠不以吊 (第 26b 页)
  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国如晋锢(音固)栾盈也(左襄二十

十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桓子卒栾祁与其老州宾通怀子患之祁惧其
讨也愬诸宣子曰盈将为乱范鞅为之徵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秋栾盈出奔楚冬会于商任锢栾氏也)

潘兴嗣(字延之豫章人号清逸尝从濂溪游)曰孟子告齐王之言犹孔
子对定公之意也而其言有迹不若孔子之浑然也
盖圣贤之别(必列反)如此 (陈定宇
曰孟子亦是述记檀弓篇子思荅鲁穆公问礼为
旧君反服之意)
杨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孟子为(去声)齐王
深言 (第 5b 页)
 序辨正疑误指其要领以授蔡氏而为集传诸说至
 此有所折衷矣而书成于朱子既没之后门人语录
 未萃之前犹或不无遗漏放失之憾
杨氏士奇曰书传纂疏 元陈栎
辑今读书传者率资此 (第 8a 页)
 (之所殖汤之受命天与之人立之苏氏谓天命视民/所与则殖之所不与则蹶之若草木然林氏谓贲字)
 (当读为譬至 元陈栎
遂谓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栽培/倾覆皆其自取金覆祥则以一草木之微上天且生) (第 25a 页)
 (盖使木官兼掌天火官兼掌地南为阳位故掌天谓/之南正黎称木官故掌地犹为火正郑答赵商云先)
 (师以来皆云火常为地当云黎为北正可见蔡传之/改北正非无本耳扬子法言亦作北正黎所以 陈栎)

 (
引注云北正黎即火正黎也/然则北正之说由来久矣)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集传清问 …… (第 9a 页)
 (案哲人惟刑无疆之辞蔡传云哲人用刑而有无穷/之誉此从注疏旧解也徐侨胡士行则谓情伪之辞)
 (纷来无疆惟哲人以理烛之而各协其极说亦贯穿/属于五极蔡传径指五极为五刑 陈栎
颇疑之而以)
 (此极为准则之名谓折狱能系属/五刑之准则亦可以备一解也) (第 34b 页)
少非


故设为导水张本亦非因逐州之下不相联贯而


复条列之以见其经纬也然则本意云何曰莫善


陈寿翁(栎)
之言曰禹之导山虽曰因而治众水


大槩岍岐之列河济所经西倾之列伊洛淮渭所


经嶓冢之列汉水所经岷山 …… (第 79b 页)
岱山


扬州灊山茅山九华山之类其绵亘皆数百里何


故略不纪载邪此言规朱不为妄愚所以独有取


寿翁



山有见于九州之下而导山无之者随刊不及而


施功及之亦或州境之所分与贡道之所经也冀


之梁 (第 81a 页)
 讫于四海所谓善教得民心也

金吉甫云台朕指禹也如春秋我鲁也此义亦通


然以为史辞终不若作禹自言为妙古者上下得


通称朕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伊尹曰朕哉自亳


周公曰朕复子明辟屈原曰朕皇考曰伯庸是也


至秦始以为天子自称之辞



此二句气脉联贯直至声教讫于四海而止皆禹


弼成五服外薄四海之事吕伯恭云史官恐后世


见禹之胼胝遂以为禹惟有力故以德表之此作


书之要 陈寿翁
云禹贡一书虽纪平水土制贡赋


之事而有躬行教化之精微寓焉曰祇台德先不


距朕行躬行心得以为教化之 (第 11a 页)
 之美恶必有刺美至夫子时所传者多矣夫子删之

 得三百篇可以垂世立教 (陈寿翁
曰舜皋喜起明良/之歌即虞诗也五子之歌)
 (即夏诗也商诗多亡唯存商颂/五篇外此风雅二颂皆周诗也)
(第 36a 页)
   (然后知先王之风泽深厚夫以妇人女子而所/知如此词气坦夷固与气息茀然者不可同年)

   (语矣盖不得已而后言仁厚积中而然也 陈寿/翁
曰不得于夫而不疾其妾惟思古人以自修)
   (其身忧而不伤怨而不怒孔/子谓诗可以怨其此类也夫)
   …… (第 11b 页)
 疑之也(辅氏曰字义虽与泉水同然泉水所谓害者/害于义也此所谓害者害其身而已故先生)
 (谓此则见其不归而疑之之辞盖不忍正言其死且/为君讳也 陈寿翁
曰二子之死明矣犹为疑辞而不)
 (尽言以彰君恶/诗人之厚也)
  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
   太史公曰 (第 5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