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郑以质物月曷诸韵为真文之入而支微则无入声
 顾以质物月曷为支脂之入而真谆则无入声虽得
 失互殊而大旨则一至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并四声
 而为三声更失天地自然之正不足以言音学矣
 
 
 
  (第 119a 页)
 (绛部中)



古音并同上(今此二字两收于二冬四江部中按江韵与东冬钟同用南北朝犹然唐以下始杂入)

 (阳韵宋吴棫因之有通阳之说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乃以江阳合韵洪武正韵遂并江入阳)毛先舒曰  (第 30a 页)
 增韵注云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麻马祃是一韵

奢写藉当别为一韵以中原雅声求之夐然不同


此其说即开中原音韵分奢写藉诸字为车遮韵


之始也其云中原雅声即 周德清
取中原之名所


自本以是知元人曲韵皆宋人开之且亦见韵本


浑合以渐而分有如此(说者谓麻部起于番音 (第 28b 页)
 中原音韵以入声分附三声之后与旧韵迥别凡旧

韵有入声者俱不之附反择无入声者附之初亦


甚駴谓曲亦古歌之馀何便矛盾如是及按之回


互通转则凡所附者与所通无不吻合如以屋沃


附鱼模后此即御遇屋沃之通以觉药附萧豪后


此即啸效号觉药之通以陌锡职附支思齐微佳


灰之后此即寘未霁陌锡职之通是古韵三声为



经两界回互为纬经协其常纬通其变在 周德清


倡是韵者极訾韵书为偏音初不知古韵如是而


暗与之合即古人用韵亦未尝逆料千百世后有


曲韵如是而乃 (第 32a 页)
亦因唐宋之同用幸而二百六部之韵书犹存考古者
犹可沿流而溯源使无其书人自为韵则真侵寒咸亦
且可合不但如 周德清
宋景濂等之并江阳与庚青蒸 (第 11b 页)
钟其审音精矣位置当矣○顾氏曰按江韵与东冬钟同用南北朝犹然唐以下始杂入阳唐韵宋)
(吴棫因之有通阳之说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乃以江阳合韵洪武正韵遂并江入阳○按此可知宋元明人之)
(音学远不及六朝而又轻于改作反诋沈约为 …… (第 8a 页)
用韵之杂邵长蘅古今韵略不知审择)
(乃谓此皆庚青蒸相通之左證不亦惑乎○神珙等韵分曾梗两摄知其不可并也 周德清
始并之洪武正韵) (第 67b 页)
(见古音表)而五方之音或有或无尚不能齐必欲以配三
声或以其无是声也而削之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并作三声)则均之不
达矣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者什
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 (第 16a 页)
以十二律相生之次为旋宫七音之次者尤
截然不同然考 周德清
中原韵所谓阴平阳
平即载平浊平清之说也周官大司乐郑元
注所谓六律合阳声六吕合阴声即载律吕
分用之说也 (第 2a 页)
  埋管之地不可以城市之中盖城市之地翻取数过皆

灰粪瓦砾非本然之土必于圹野素无人居之地土之
黄壤者亦须去二三尺以尽客土撅亦不可深深则恐
伤正气如此候之或得正气之应矣

  古乐既亡代变新声至元则坏之极矣 周德清
中原音
韵方且自谓知音姑以四声论之声之有平上去入犹
天之元亨利贞地之东西南北也今以元音入不能歌
乃以 (第 4b 页)
入声𣲖入三声是何理也夫之知王黄呼唤虽差
声与韵未害也 德清
乃以六为溜国为鬼至于别为平 (第 4b 页)
不一而足至 元周德清
著中原音韵竟废入声其所以
无入声者凡唱曲作腔多须曼声若入声而闭口则其
音诎然而止岂复能为曼声而作腔乎 (第 82a 页)
此所以宋人填
词已溷闭口入声子他韵而 挺斋
全举而废之也然填
词入宋始作长调号为慢调则慢声之歌实起于宋唐
以前故无之此一證矣又观唐人诗韵缉合叶洽 (第 8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