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黄氏(仲元    四如 莆田)  四书讲义


  熊氏(禾   勿轩 去非 
建安)  标题四书

  吴氏(浩     义夫 新安)  大学讲义

  陈氏(栎  定宇     (第 13b 页)
    理也曰此不可知矣但仪礼以关雎为乡乐
    又为房中之乐则是周公制作之时已有此
    诗矣若如鲁说则仪礼不得为周公之书 (熊/去)
    (非
曰按仪礼乡饮酒乡射篇有乃合乐周南/关雎之文又燕礼有遂歌乡乐周南关雎之)
    (文仪礼乃周公相成王 (第 17a 页)
    (兴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归立为太师文王崩武王平商封于营丘)
    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
    故为大国 (熊去非
曰齐乃东方形胜要害之得/地世号为东西秦秦得百二齐亦)
    (十二盖可见矣大抵齐地富强近/利故孔子 (第 1b 页)
  元 刘瑾 撰
  诗
   朱子集传
 大雅三
  说见小雅(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熊去非
曰按小雅集传云正大雅会)
  (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绵三篇国语皆/以为两君相见之乐朱子谓特举其 …… (第 1a 页)
 (曰/冕)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脩其礼物作宾于王家(蔡/九)
 (峰曰脩其先王兴礼文物不使废坏以备一王之法/也宾以客礼遇之也 熊去非
曰此见周家忠厚之至)
 (一代之兴虽改正朔易服色以示作新之政然考之/诗书则一代之礼乐固未尝废也常服黼 …… (第 7a 页)
 (熟而亦目保守悠久无疆也陈少南曰皆文王之诚/也吕东莱曰圣人神人之主也如前章所载神人孚)
 (格可谓得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格孚者当于此章/观之 熊去非
曰此承上章而言雍雍在宫即刑于寡)
 (妻以下之事肃肃在庙/即惠于宗公以下之事)
 肆戎疾不殄烈假(古 (第 44a 页)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  元 朱公迁 撰
  大雅三
  说见小雅(辑录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熊去非
曰文王大明绵)
  (皆天子诸侯会朝之乐皇矣追述太王王季之德/业与大明绵同意旱麓有玉瓒享祀神劳等语或 …… (第 1a 页)
 (曰收周/曰冕)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

 家(统承先王奉其先王之祭祀也修其礼物用其先/王之礼乐也辑录蔡氏曰宾以客礼遇之也 熊去)
 (非
曰此见周/家忠厚之至)时王不敢变焉而亦所以为戒也王指
 成王也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进进无已也(荩臣即 …… (第 7a 页)
 是(纯亦不已主亦临亦保言居幽隐而或慢之待厌/射而后守之则有间矣○文王之德见于外者随)
 (地而然根于中者无时不然其表里之俱盛如此辑/录 熊去非
曰此承上章而言雍雍在宫即刑于寡妻)
 (以下之事肃肃在庙即惠于宗公以下之事解颐曰/雍雍和之至也所以为 (第 37a 页)
  不伤之意推之恐其有此理也曰此不可知矣但
  仪礼以关雎为乡乐又为房中之乐则是周公制
  作之时已有此诗矣若如鲁说则仪礼不得为周
  公之书 (勿轩熊氏
曰按仪礼乡饮酒乡射篇有乃/合乐周南关雎之文又燕礼有遂歌乡乐)
  (周南关雎之文仪礼乃周公相成王治定 (第 46a 页)
 (太公望载归立为太师文/王崩武王平商封于营丘)既封于齐通工商之
   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为大国 (勿轩熊氏/
曰齐乃东)
   (方形胜要害之地世号为东西秦秦得百二齐/亦得十二盖可见矣大抵齐地富强近利故孔)
  (第 1b 页)
 诗传大全卷十六    明 胡广等 撰
 大雅三
  说见小雅(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勿轩熊氏
曰按小雅集传)
  (云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绵/三篇国语皆以为两君相见之乐朱子谓特举其 …… (第 1a 页)
 (○毛氏曰夏后/氏曰收周曰冕)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
 宾于王家(九峰蔡氏曰修其先王典礼文物不使废/坏以备一王之法也宾以客礼遇之也○)
  (勿轩熊氏
曰此见周家忠厚之至一代之兴虽改正/朔易服色以示作新之政然考之诗书则一代之礼) …… (第 7a 页)
 (乎如在上也无厌之时践履已熟而亦自保守悠久/无间也○永嘉陈氏曰皆文王之诚也○东莱吕氏)
 (曰圣人神人之主也如前章所载神人孚格可谓得/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格孚者当于此章观之○ 勿)
 (轩熊氏
曰此承上章而言雍雍在宫即刑于寡妻以/下之事肃肃在庙即惠于宗公以下之事○丰城朱)
 (氏曰雍雍和之至也 (第 42a 页)
 何氏去重出之五十六字而移置后三十九字于第

 十二章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之上盖本 熊勿轩

 说也当从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 (第 35a 页)
 (在位而尤在于德称其位故正当并言然正较当为/重或云辞与夬履同者亦恐有所恃故爻辞有其亡)
 (其亡之句亦通 熊去非
云泰不能不否者六五柔懦/之君当任其咎否终复泰者九五刚明之君是赖焉) (第 48a 页)
  舜之心体凝寂似山与木石居静忘其静也与鹿豕游
动忘其动也动静两忘人莫窥其际故无异于野人易
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无为不为章

  所不为所不欲此尽道矣无为不为无欲不欲此尽学
矣于此认得分明一生更无馀事  熊勿轩禾
曰此大
学诚意事无为其所不为是就躬行上克治所谓志士
厉行守之于为也无欲其所不欲是就心之发念处克 (第 8a 页)
  北溪陈氏淳曰敖只是简于为礼惰只是懒于为礼
有一等人上非可爱次非可敬只是平平人接之自
令人简慢

   勿轩熊氏禾
曰亲爱畏敬哀矜指所爱之人言有此 (第 3a 页)
习变幻捭阖求骋于一时而图其所大欲者往往一律而同归其能屹立中流一扫群异学必孔氏言必六经者孟子一人而已 熊勿轩(禾)
曰当时七雄皆大国也孟子独惓惓于齐梁
者欲得志行乎中国也若秦楚则蛮夷戎狄之裔七篇之书深鄙外之盖其得志必 (第 34a 页)
    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据董真卿周易
    会通载是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序则入元
    已十四年矣然考 熊禾
跋称己丑春读书武
    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其父书一 (第 1a 页)
    编曰易学启蒙通释又刘泾跋亦称一日约
     退斋熊君
访云谷遗迹适新安胡君庭芳来
    访出易学启蒙通释一编谓其父玉斋平生
    精力尽在此书辄为刻置 (第 1b 页)
 自有以见其实而造其微晦庵及云中皆谷中书室
 名也旧藏云庄所抄诸经师说数钜帙兵烬之馀其
 存者盖千百之什一耳一日约无咎詹君 退斋熊君

 
访云谷遗迹适值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易学启蒙
 通释一编见示谓其父玉斋平生精力尽在此书亟
 阅谛玩见其论 (第 1a 页)
   程氏(钜夫/)    苟轩程氏(龙俞/舜)
   新安程氏(直方/道大)  葵初王氏(希旦/愈明)
    勿轩熊氏(禾非/去)
  双湖胡氏(庭芳/一桂)
   方塘徐氏(之祥/麒父)  中溪张氏(清子/希献)
   汪氏(深性 (第 12b 页)
 人之位谓之大宝(中溪张氏曰处否而能获吉者以/九五之位正当也有其德而无其)
 (位则否安能吉哉此汉光武自陇蜀既平之后未尝/不存苞桑之戒者是也○ 勿轩熊氏
曰泰不能不否)
 (者六五柔懦之君当任其咎否终复泰者九五刚明/之君是赖焉然则为君者与其为泰六五之柔宁 (第 41a 页)
 诗经疑问卷四      元 朱倬 撰
   大雅
   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熊去非
诗说曰按小雅传云正大雅会朝之乐
   受釐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绵三篇按国语皆以
   为两君相见之乐朱子 (第 1a 页)
 典十四议内一议实为吾说所未及者录之略曰宋
 洪迈言孔门高弟颜既配享曾复居堂而二贤之父
 乃列从祀子处父上神灵未安 元熊禾
言宜别立一
 祠祀圣父叔梁纥而以颜曾孔孟四氏侑食如此则
 可以示有尊而教民孝矣明嘉靖间果如其议三贤 (第 94b 页)
者言节有品节存焉下六者言文文者名物之谓也非其事也○ 勿轩熊氏
曰按大戴记保傅篇古者年八岁
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为庠门一作虎闱 …… (第 5b 页)
  仁山金氏(履祥   吉甫 金华)厚斋冯氏(椅奇之 南康)

  四如黄氏(仲元   莆田)    勿轩熊氏(禾去非 建安)
  新安吴氏(浩 义夫   )   吴氏(仲迂 可堂番昜) (第 14a 页)
  仁山金氏(履祥   吉甫 金华)厚斋冯氏(椅奇之 南康)

  四如黄氏(仲元   莆田)   勿轩熊氏(禾 去非 
建安)

  新安吴氏(浩 义夫   )   吴氏(仲迂 可堂番昜) …… (第 14a 页)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治去声后仿此)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 (勿轩熊氏
曰知字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云峰胡 …… (第 25b 页)
二不偏惟明德无不明者能之所好且知其恶则一家
孰敢为恶所恶且知其美则一家孰不为善如此则明德明于一家矣○ 勿轩熊氏
曰亲爱畏敬哀矜指
所爱之人言有此三等贱恶敖惰指所恶之人言有此二等偏于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 …… (第 58b 页)
穷源之意即本心存亡之几决天下治乱之几正以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也○ 勿轩熊氏
曰指用
人而言又结以务财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小人则利未得
而害己随之 (第 8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