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易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矣惟五年一祫三年一禘尚仍旧说
元史祭祀志十五年五月九日太常卿还自上都为议
庙制据博士言同堂异室非礼以古今庙制画图贴说
令博士李天麟赍往上都分议可否以 闻一
曰都宫别
殿七庙九庙之制祭法云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 (第 9a 页)
 沂国述圣公制曰昔曾子得圣人之传而子思克承
厥统稽夫中庸之一书实开圣学于千载朕自临御以

来每以嘉惠后学为念万几之暇览观载籍致中和而
天地位万物育雅留意焉夫爵秩之荣既隆于升配景
行之懿可后于褒加于戏有仲尼作于前孰俪世家之
美得孟氏绍其后益昌斯道之传渥命言承茂隆丕绪
可加封沂国述圣公 郕国宗圣公制曰朕惟孔子之
道曾氏独得其宗盖本于诚身而已也观其始于三省
之功继 闻一
贯之妙是以友于颜渊而无愧授之思孟
而不湮者与朕仰慕休风景行先哲爰因旧爵崇以新 (第 18b 页)
病诏曰朕德
菲薄饥馑荐臻使民阽于死亡夙夜惨怛宁敢诿过于
下耶顾使者守令所与朕分寄而共忧也乃涉春以来 闻一
二郡老稚乏食去南亩捐沟壑咎安在耶岂振给
不尽及民欤得粟者未必饥饥者未必得欤偏聚于所
近不能均济欤官吏 (第 37b 页)
 永嘉周氏曰人不可以不为善也虽小善而必为然

 后能为大善舜之所以为舜者以其乐取诸人以为
 善 闻一
善言见一善行从之莫能禦也然则如之何
 斯可以为善矣曰脩身也践言也脩身者必敬践言
 者必忠忠与敬者为善 (第 6a 页)
 矣虽尚左可也女子如下所谓不愧于阴矣虽尚右
 可也
 新安朱氏曰方物方犹比也
 庆源辅氏曰子贡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 闻一
以知
 十赐也 (第 31b 页)
闻一
以知二可谓能逊友而视志矣又子游
 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亦然内而 (第 31b 页)
 己既闇钝故师体勤苦而功裁半于他人又反怨师
 独不尽意于我也
 延平周氏曰善学者不自以为功不善学者不自以
 为过
 严陵方氏曰颜渊 闻一
以知十子贡告往而知来所
 谓师逸而功倍也颜渊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乎
 若在其后子贡则曰夫子之不可及也 (第 11a 页)
 无由至道始于闻而知中于学而能卒于行而至虽

 然闻之矣而不能学则与无闻同学之矣而不能行
 则与不学同故君子每以是为患焉昔舜居深山
 一
善言则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此其至也子路
 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又其次也若冉求对孔子
 以非不说子之道 (第 19a 页)
 力则无所容吾能也易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经曰
 中庸不可能凡可知可能者理之粗者也吾夫子性
 天道之不可 闻一
贯之理非由学识知与能何庸施
 焉如回之卓尔参之一唯点之咏归自有不容言之
 妙诚非可以区区之精神强揉而 (第 25b 页)
 赤子之心是已尊其所自出而不丧则其立至矣理

 之所不得已者是为化气机开阖是已穷理尽性同
 其所不得已之机则知之至矣知者与 闻一
以知十
 穷神知化乐天知命之知同所谓与天地参者也至
 诚而至乎此则天道备矣天德全矣夫天之所以无
 不 (第 2a 页)
  (师长大夫/士众士也)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舍谓不/谏戒也)

  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 闻一
二之言必诵志
  而纳之以训道我(言谤誉之言/也志记也)在舆有旅贲之规
  (规规谏也旅贲勇力之士掌 (第 12a 页)
礼为则上可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庶不
至于越分而已况四佾以上人数多寡虽殊而其
进退容仪不外乎此苟由是而推之 闻一
可以知 (第 18a 页)
 卦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亦与上下文意俱贯通
 ○山以虚故能受泽之润土性燥也君子之心虚方
 能受人之感实则有拒而不能受也此以接物言
 一
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其以
 虚受人为何如哉○受人者受人之感在人之感或
 以事感或以言感 (第 6b 页)
 夫掌之太仆以下大夫统之师氏以中大夫帅之虎
 贲所掌八百人不言徒而言虎士则皆士人之有勇
 力虽名为兵而不 闻一
武夫悍卒放慢诡谲之人得
 一厕迹于其间师氏虎贲无非吉士侍御仆从罔非
 正人当时虽有郎卫兵卫之别何尝有 (第 32a 页)
  二体其常也彖卦以六画其变也以不正而征凶
  则知正则吉以不顺而无攸利则知顺则无不利
  由彖所言知其所不言则 闻一
以知二矣 (第 23a 页)
责其全则为自罔但求粗晓而不期贯通则为自画○语录曰天下岂有一理通
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子高明不过 闻一
以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却有渐无急迫之 (第 81b 页)
  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字子华(鲁人)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音汝下同)

  愈胜也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 闻一
以知十赐也 (第 10b 页)
闻一
以知二
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者一之对也(胡氏曰十者数之终以其
究极之所至而言二者一之对以其彼此之相形而 ……
(第 10b 页)
思索循序而进以类而达故能因此以识彼闻一知十不是知一件
限定知得十件只是知得周遍始终无遗闻一知二亦不是 闻一
件限定知得二件只是知得通达无所
执泥知得周遍始终无遗故无所不说知得通达无所执泥故告往知来然思与睿亦非 …… (第 11a 页)
  与许也○胡氏曰子贡方人夫子既语以不暇又问
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
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
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已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
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
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 闻一
(第 11b 页)
曰贼害也)
见孟子末篇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虽闻善言不为己有是自弃其德也(辅氏曰 闻一
善则当畜之于己
以成就其德此学问自修之道也若是方听道涂之说而复以道涂言之务以悦人而不知为己则是自
(第 18a 页)
  言亲亲敬长虽一人之私然达之天下无不同者所
以为仁义也(辅氏曰亲亲敬长虽若出于一人之私然其所谓仁所谓义所以建立人极纲
纪人道以至于不可胜用者不过即是心而达之于天下耳)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
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 闻一
善言见一善行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行去声) (第 20a 页)
 方得集注借字之义蒙引极明麟士谓曾子初不与
 门人说破自然勉然之别看来即在曾子口气中说
 出二项亦不妨 总之未闻一贯之前则体用犹二
 既 闻一
贯之后则体用合一非谓未闻一贯则知有
 用而不知有体也余前所疑尚未深晰(己亥三月廿七) 大 (第 25a 页)
 知十也 此与子前说同皆看自知轻看自屈重泾

 阳则看自知重看自屈轻 张无垢云岂是于回果
 弗如只缘闻处尚多疏若还真个能 闻一
安得其他
 更有馀 此一章不知在既 (第 13a 页)
闻一
贯之后抑在未闻
 一贯之先诸儒尚未参及(壬子) 此章癸亥二月二十
 九日重订定有总评见别本此本诸说俱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