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小學類
同是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独应于阳故反为众阴所剥然无所咎
(易/说)
龟山杨氏曰以阴居阳不 …… (第 14a 页)
乃所以为有得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九以刚居一卦之外六三在小人
中以柔应刚独有辅上救乱之志易传谓汉之 吕
强 是也然上九不当位其势微弱不能相应而有
为失上也众阴并进三独为君子初二既剥安能
免于众阴之所剥 …… (第 14b 页)
于剥而义则无咎非特立不惧者能如是乎(易/传)
五峰胡氏曰剥者阴剥阳也三居刚应刚以阴从
阳者也昔 东汉吕强 处阉官之中独有爱君子忧
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故无咎也(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众阴方剥阳而 (第 15a 页)
吕强 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独应于阳故反为众阴所剥然无所咎
(易/说)
龟山杨氏曰以阴居阳不 …… (第 14a 页)
乃所以为有得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九以刚居一卦之外六三在小人
中以柔应刚独有辅上救乱之志易传谓汉之 吕
强 是也然上九不当位其势微弱不能相应而有
为失上也众阴并进三独为君子初二既剥安能
免于众阴之所剥 …… (第 14b 页)
于剥而义则无咎非特立不惧者能如是乎(易/传)
五峰胡氏曰剥者阴剥阳也三居刚应刚以阴从
阳者也昔 东汉吕强 处阉官之中独有爱君子忧
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故无咎也(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众阴方剥阳而 (第 15a 页)
乎免矣安得吉也其义为无咎耳言其无咎所以劝
也○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
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独应于阳故反为众阴所剥然无所咎
(易/说)
龟山杨氏曰以阴居阳不当 (第 8b 页)
也○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
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独应于阳故反为众阴所剥然无所咎
(易/说)
龟山杨氏曰以阴居阳不当 (第 8b 页)
本义(上下谓/四阴)程传(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与其同类相失于处)
(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集说(王氏弼曰三上下各有二阴/而三独应于阳则失上下也)
(○丘氏富国曰上谓四五下谓初二/违去 (第 57a 页)
(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集说(王氏弼曰三上下各有二阴/而三独应于阳则失上下也)
(○丘氏富国曰上谓四五下谓初二/违去 (第 57a 页)
凶其理有碍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与上下四阴相失则与上九一阳相得传曰东汉之
吕强 是也余谓唐张说听宋璟之言而不附二张宋
石工镌司马光党人碑而不书安民二字亦其人矣
六四剥床以肤凶
(第 5a 页)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与上下四阴相失则与上九一阳相得传曰东汉之
吕强 是也余谓唐张说听宋璟之言而不附二张宋
石工镌司马光党人碑而不书安民二字亦其人矣
六四剥床以肤凶
(第 5a 页)
乎免矣安得吉也其义为无咎耳言其无咎所以劝
也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与
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
也
朱子曰众阴方剥阳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
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则得无咎 (第 6a 页)
也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与
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
也
朱子曰众阴方剥阳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
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则得无咎 (第 6a 页)
下也○孔仲达曰上下群阴皆悉剥阳已独能违失
上下之情而往应之所以无咎○程传志从于正在
剥之时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赵复斋曰三
应五比皆能存阳而免凶○沈守约曰浑迹小人之
间阴为君子之应剥之无咎者也盖处剥之道 (第 30b 页)
上下之情而往应之所以无咎○程传志从于正在
剥之时为无咎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赵复斋曰三
应五比皆能存阳而免凶○沈守约曰浑迹小人之
间阴为君子之应剥之无咎者也盖处剥之道 (第 30b 页)
一言之当其人未必然也君子犹不以人废之则当
剥之时众阴用事而六三独于众阴之中失其上下
以与上九协焉可无取乎程曰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四卦之上体也夫剥至六四已及上体所谓肤也 (第 22a 页)
剥之时众阴用事而六三独于众阴之中失其上下
以与上九协焉可无取乎程曰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四卦之上体也夫剥至六四已及上体所谓肤也 (第 22a 页)
(九是也未有与则莫为挽回以致君子受/害而小人未尝得免故初二皆予以凶辞)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程传 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 本义 众阴方剥阳
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咎之道也 上下谓 (第 36b 页)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程传 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 本义 众阴方剥阳
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咎之道也 上下谓 (第 36b 页)
迁义之门谓之无咎信乎其无咎象曰失上下也是
与朋党相失而处剥之道为无咎也求之古人墨子
之夷子而求见孟子楚产之陈良而北学周公以 吕
强 与曹操同类而有清忠奉公之节武攸绪与诸武
同宗而有隐逸去之之操之人也其能处剥而无咎 (第 28b 页)
与朋党相失而处剥之道为无咎也求之古人墨子
之夷子而求见孟子楚产之陈良而北学周公以 吕
强 与曹操同类而有清忠奉公之节武攸绪与诸武
同宗而有隐逸去之之操之人也其能处剥而无咎 (第 28b 页)
伊川曰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应刚在剥之时
为无咎者也三居剥而无咎者以其所处与上下诸
阴不同是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东汉
之 吕强 是也
横渠曰独应于阳反为众阴所剥于义无咎吉凶不 (第 17a 页)
为无咎者也三居剥而无咎者以其所处与上下诸
阴不同是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东汉
之 吕强 是也
横渠曰独应于阳反为众阴所剥于义无咎吉凶不 (第 17a 页)
六三阴类不应其类而独应上九之阳内则失上下
群阴之心外亦未能为一君子之助然许其无咎者
劝之之辞也程子以 吕强 当之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五君位也其象身也剥床及肤灾近于身小人近尊
灾切于君四阴 (第 3a 页)
群阴之心外亦未能为一君子之助然许其无咎者
劝之之辞也程子以 吕强 当之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五君位也其象身也剥床及肤灾近于身小人近尊
灾切于君四阴 (第 3a 页)
莱按反对之义剥之三复之四也于复独与初应曰
中行独复于剥独与上应曰剥之无咎程子以 吕强
比之良然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叶/浒)也
莱按失上下而无咎者坤丧朋而有庆之义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第 19a 页)
中行独复于剥独与上应曰剥之无咎程子以 吕强
比之良然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叶/浒)也
莱按失上下而无咎者坤丧朋而有庆之义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第 19a 页)
六三剥之(陆德明本无之字云/一本作剥之无咎非)无咎(变艮为重艮/互体坤变坎)
(约象坤变震之指未变之阳言吴幼清云剥之六三即/否之六三此以否之六三言之谓剥阳已及三也三床)
(之上也不言剥床而汎言剥之其辞比初六六二六四/差缓也剥阳及三者乘阴长之势至此非专三之罪三)
(虽居剥阳之位而独与上九一阳为应则无害阳之心/故圣人系爻特异其辞以别于初二四之三阴也朱子)
(云众阴方剥阳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咎之道/程子云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胡仲虎云剥之三即复之)
(四复六四在五阴中独与初应而不许以吉剥六三在/五阴中独与上应而许以无咎何 (第 56b 页)
(约象坤变震之指未变之阳言吴幼清云剥之六三即/否之六三此以否之六三言之谓剥阳已及三也三床)
(之上也不言剥床而汎言剥之其辞比初六六二六四/差缓也剥阳及三者乘阴长之势至此非专三之罪三)
(虽居剥阳之位而独与上九一阳为应则无害阳之心/故圣人系爻特异其辞以别于初二四之三阴也朱子)
(云众阴方剥阳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咎之道/程子云如东汉之 吕强 是也胡仲虎云剥之三即复之)
(四复六四在五阴中独与初应而不许以吉剥六三在/五阴中独与上应而许以无咎何 (第 5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