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昭武)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

  胡氏(次焱  梅岩 济鼎 
新安)  黄氏(继道         )

  虙氏              张氏(玉渊) (第 12a 页)
  宪原思名榖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
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榖
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
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
勉而进于有为也 (梅岩胡氏
曰论语中说有道无道凡八出泛论者三指其人而论者
五南容伯玉武子史鱼原宪是也世有道如南容之不废武子之知伯 (第 31a 页)
  固谓城郭完固费季氏之私邑此则冉求之饰辞亦
可见其实与季氏之谋矣(黄氏曰冉有此言但知费为季氏之邑而子孙者为
季氏子孙谋也岂复知有鲁哉○齐氏曰孔子之为司寇也使仲由堕费而求乃谋伐颛臾以益费是孔
子弱三家以强公室而求反之也故孔子独深责冉求以为非由本意也观此章求专以费言孔子兼以

鲁言可见)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音扶舍上声)
欲之谓贪其利 (梅岩胡氏
曰求以为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从欲字发明切责
之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 (第 33a 页)
  寡谓民少贫谓财乏均谓各得其分(去声)安谓上下相
安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然是时季氏据国

而鲁公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则不安
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则不
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或问是时季氏据鲁之半而公室无尺地一民之势不均
甚矣不均则臣疑其君而以贫为忧矣忧贫而求富不已则君疑其臣而至于不和矣不和则臣益自疑
而常惧于众少矣忧贫而求众愈甚则君益疑之而至于不安矣以臣亢君而不安则虽欲无倾覆之患
其可得哉在当时有难显言者故夫子微辞以告之○郑氏曰有国家者不患民之寡患亡上下之分而
至于不均不患财之乏而患在失上下之心而至于不安也均则民志定定则不贫和则民志一一则不
寡不贫不寡则安矣安则不倾○
梅岩胡氏
曰安无倾一语专药后世必为子孙忧之虑盖既均既和则 (第 33b 页)
  胡氏(方平玉斋先生徽州婺源人师鄱阳介轩董/先生毅斋沈先生著易学启蒙通释至元已)
    (丑自/序)     胡氏(次焱 济鼎馀学
斋/徽州婺源人易说)
  胡氏(允号潜斋饶州乐平/人易解曰四道𤼵明)
  齐氏(梦龙觉翁节初饶州德 (第 29b 页)
(以其乱部分后不可以为师也又曰或曰周礼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胡氏次焱
曰黄钟十一月)
(正坎之一阳也此法度之始也又曰周礼注太师吹律/合音商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 …… (第 3b 页)
之属连使相亲比则诸侯知尊君)
(亲上而天下从之矣胡徐氏之祥曰彖言五阴比一阳/象言一阳比五阴 氏 次焱
曰五家为比比有长五)
(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五州为乡乡有大夫此井 (第 18b 页)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朱氏(祖义   子由 庐陵)  朱氏(伸)

   梅岩胡氏(次焱   济鼎 新安)
张氏(彭老)

  黄氏(渊)      宣氏

  汪氏(廷直)     张氏(好古)

  张 (第 13b 页)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朱氏(祖义   子由 庐陵)  朱氏(伸)

  梅岩胡氏 (次焱   济鼎 
新安)张氏(彭老)

  黄氏(渊)      宣氏

  汪氏(廷直)     张氏(好古)

  (第 13b 页)
耳或乃以谓夫子之意止于无道得禄之可耻以宪能安贫而告之然则是徒以其已能者而卖告
焉岂所以进之于日新耶○ 梅岩胡氏
曰论语中说有道无道凡八出泛论者三指其人而论者五南容
伯玉武子史鱼原宪是也世有道如南容之不废武子之知伯 (第 2a 页)
  固谓城郭完固费(音秘)季氏之私邑此则冉有之饰辞
然亦可见其实与季氏之谋矣(勉斋黄氏曰冉有此言但知费为季氏之

邑而为季氏子孙谋也岂复知有鲁哉○齐氏曰孔子之为司寇也使仲由堕费而求乃谋伐颛臾以益
费是孔子弱三家以强公室而求反之故孔子惟深责冉求以为非由本意也)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音扶舍上声)
欲之谓贪其利 (梅岩胡氏
曰求以为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从欲字发明切责
之)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