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春秋類
經解類
易類
論語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詩類
孝經類
(又韵补叶慈邻切净平声刘向九叹陆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集韵)
(博故切音布𢧵也玉篇裁刀也)(集韵刑古作注见四画)㓧(集韵姑南切音弇刈禾具)刺(集韵刺俗)
(作刺史记封禅书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注刺作刺谓采取之也)㓩(玉篇音喧角毛)(字汇古文刚字)
(注见八画)□(正字通刮本字说文有□无刮)(正字通古文工字注见部首)增(字汇补音)
(未详路史国名记 鲁共王 淖)(玉篇集韵𡘋古文剈字注详本画)字汇补作 (篇海类编与同)
(或作因)㓪(字汇补卢坦切音朗明也淮 (第 48a 页)
(博故切音布𢧵也玉篇裁刀也)(集韵刑古作注见四画)㓧(集韵姑南切音弇刈禾具)刺(集韵刺俗)
(作刺史记封禅书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注刺作刺谓采取之也)㓩(玉篇音喧角毛)(字汇古文刚字)
(注见八画)□(正字通刮本字说文有□无刮)(正字通古文工字注见部首)增(字汇补音)
(未详路史国名记 鲁共王 淖)(玉篇集韵𡘋古文剈字注详本画)字汇补作 (篇海类编与同)
(或作因)㓪(字汇补卢坦切音朗明也淮 (第 48a 页)
前汉王莽传性实遴啬注师古曰遴读与吝同(说文俗作吝广韵俗作吝又鄙吝之吝亦作吝集韵或作又鄙吝之吝)
(亦作)(集韵吝古作注详本画 前汉鲁恭王 传晚节遴注师古曰遴与同犹言贪啬也)吞(唐韵吐根)
(切集韵韵会他根切𡘋音说文咽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 (第 16b 页)
(亦作)(集韵吝古作注详本画 前汉鲁恭王 传晚节遴注师古曰遴与同犹言贪啬也)吞(唐韵吐根)
(切集韵韵会他根切𡘋音说文咽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 (第 16b 页)
邈若山河(又集韵凌如切音闾义同)壛(广韵集韵𡘋余廉切同檐楚辞大招曲屋步壛注曲屋周閤也步壛长砌)
(也)坛(同坛)壝(广韵以水切集韵韵会愈水切𡘋音唯土埒也)又集韵欲鬼切遗上声起土为埒一曰坛边
(低垣围绕者为壝周礼地官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潘岳藉田赋封人壝宫注委土起堳埒以为宫也)又集韵以醉切音彗又
(广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佳切𡘋音惟义𡘋同)坏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古坏切音怪毁也)又
(胡怪切音自毁也毛氏韵增凡物不自败而毁之则古坏切如 鲁恭王 坏孔子宅之类是也物自败则胡怪切如春秋传鲁)
城门坏之类是也 又集韵乎乖切音怀坏隤山名(又胡罪切音瘣 (第 44b 页)
(也)坛(同坛)壝(广韵以水切集韵韵会愈水切𡘋音唯土埒也)又集韵欲鬼切遗上声起土为埒一曰坛边
(低垣围绕者为壝周礼地官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潘岳藉田赋封人壝宫注委土起堳埒以为宫也)又集韵以醉切音彗又
(广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佳切𡘋音惟义𡘋同)坏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古坏切音怪毁也)又
(胡怪切音自毁也毛氏韵增凡物不自败而毁之则古坏切如 鲁恭王 坏孔子宅之类是也物自败则胡怪切如春秋传鲁)
城门坏之类是也 又集韵乎乖切音怀坏隤山名(又胡罪切音瘣 (第 44b 页)
百馀里注迟待也待天欲明也(又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又乃
(也史记春申君传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注迟犹值值犹乃也)韵会迟迟并同 增(隶文凿字俗讹作□)
(详□字注)遳 字汇补七禾切行貌(又遳脆急躁貌左思魏都赋宵貌蕞陋禀质遳脆)䢩(字汇补同御石鼓文)
(即䢩即时风雅广逸与䢩小异)十二(集韵罔甫切音武迹也)(玉篇子小切音剿走貌)
(广韵徐两切集韵似两切等韵徐养切并音像行貌)遴(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良刃切音吝说文行难也前汉杜钦传)
诚难以忽不可以遴注遴难也(又玉篇贪也与吝通 前汉鲁恭王 传晚节遴惟恐不足于财地理志颍川民贪遴争讼)又
(正字通离呈切音邻谨选也谓相比而选之也故抡才谓之遴选 (第 61a 页)
(也史记春申君传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注迟犹值值犹乃也)韵会迟迟并同 增(隶文凿字俗讹作□)
(详□字注)遳 字汇补七禾切行貌(又遳脆急躁貌左思魏都赋宵貌蕞陋禀质遳脆)䢩(字汇补同御石鼓文)
(即䢩即时风雅广逸与䢩小异)十二(集韵罔甫切音武迹也)(玉篇子小切音剿走貌)
(广韵徐两切集韵似两切等韵徐养切并音像行貌)遴(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良刃切音吝说文行难也前汉杜钦传)
诚难以忽不可以遴注遴难也(又玉篇贪也与吝通 前汉鲁恭王 传晚节遴惟恐不足于财地理志颍川民贪遴争讼)又
(正字通离呈切音邻谨选也谓相比而选之也故抡才谓之遴选 (第 61a 页)
库全书
仪礼集编卷首下
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
纲领
一论逸礼
刘氏歆曰 鲁共王 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
之后孔安国献之
桓氏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 …… (第 1a 页)
本不止于十七亦可见矣但不知诸侯既去其籍之
后即失之邪抑传之民间久而后失之也是皆不可
得而考矣
吴氏澄曰汉兴高堂生得仪礼十七篇后 鲁恭王 坏孔 …… (第 4b 页)
一论古今文
贾氏公彦曰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书今文汉书云
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
武帝之末 鲁共王 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 …… (第 14b 页)
大篆用其边旁以为楷书兼以周礼戴记正焉
何氏乔新曰汉兴高堂生得之以传瑕丘萧奋奋授东
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是为今文 鲁共王
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篇于壁中河间献王得而
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篇馀三十九篇藏于秘府 (第 15b 页)
仪礼集编卷首下
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
纲领
一论逸礼
刘氏歆曰 鲁共王 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
之后孔安国献之
桓氏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 …… (第 1a 页)
本不止于十七亦可见矣但不知诸侯既去其籍之
后即失之邪抑传之民间久而后失之也是皆不可
得而考矣
吴氏澄曰汉兴高堂生得仪礼十七篇后 鲁恭王 坏孔 …… (第 4b 页)
一论古今文
贾氏公彦曰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书今文汉书云
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
武帝之末 鲁共王 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 …… (第 14b 页)
大篆用其边旁以为楷书兼以周礼戴记正焉
何氏乔新曰汉兴高堂生得之以传瑕丘萧奋奋授东
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是为今文 鲁共王
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篇于壁中河间献王得而
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篇馀三十九篇藏于秘府 (第 15b 页)
皆戴緌并丧大记文也引檀弓孔/子之丧及尔雅者證明此经是丧葬之饰并绸练之义)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 鲁王 礼也天下传之
久矣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
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注王礼天子之 (第 28b 页)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 鲁王 礼也天下传之
久矣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
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注王礼天子之 (第 28b 页)
充人与刍牲之刍牛人择于公牛之
中而以授养之音义(职戚音特或馀式反刘之式反注/樴同绎音亦徐音夕杙馀式反 刘)
(馀 则/反)疏(释曰云凡祭祀者祭祀非一故亦言凡以广之/云享牛者谓正祭之牛云求牛者谓绎祭之牛)
(云以授职 (第 28b 页)
中而以授养之音义(职戚音特或馀式反刘之式反注/樴同绎音亦徐音夕杙馀式反 刘)
(馀 则/反)疏(释曰云凡祭祀者祭祀非一故亦言凡以广之/云享牛者谓正祭之牛云求牛者谓绎祭之牛)
(云以授职 (第 28b 页)
以日月星辰占梦者其术则今八会其遗象也用占梦
则亡音义(裸鲁火反转如字又张恋反郢/以井反 刘馀 政反适直革反)疏(释曰六梦/者即下云)
(一曰二曰是也以日月星辰占知者谓夜作梦旦于日/月星辰以占其梦 (第 2a 页)
则亡音义(裸鲁火反转如字又张恋反郢/以井反 刘馀 政反适直革反)疏(释曰六梦/者即下云)
(一曰二曰是也以日月星辰占知者谓夜作梦旦于日/月星辰以占其梦 (第 2a 页)
射三侯食亦反下及注射侯所射/射牲射豕皆同三获如字刘胡伯)
(反五正音征下及注同豻五旦反刘音雁注同肆之 刘/馀 二反一音四九重直龙反杠音江貙初诛反下同言)
(正音政下志正大射正同能中丁仲反下文注射中中/侯同去白起 (第 26b 页)
(反五正音征下及注同豻五旦反刘音雁注同肆之 刘/馀 二反一音四九重直龙反杠音江貙初诛反下同言)
(正音政下志正大射正同能中丁仲反下文注射中中/侯同去白起 (第 26b 页)
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传书序
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
向校之非是后遂黜其书古文尚书者孔惠之所藏
也 鲁恭王 坏孔子旧宅(汉景帝子名馀/封于鲁谥恭王)于壁中得之 (第 4b 页)
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
向校之非是后遂黜其书古文尚书者孔惠之所藏
也 鲁恭王 坏孔子旧宅(汉景帝子名馀/封于鲁谥恭王)于壁中得之 (第 4b 页)
此注以槷蹙非门限之义故不从古文
云闑门橛者闑一名橛阈阃也者阃门限与阈为一云
古文闑为槷阈为蹙者遭于暴秦燔灭典籍汉兴求录
遗文之后有古书今文汉书云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
傅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武帝之末 鲁恭王 坏孔子
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
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傅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
九 (第 13a 页)
云闑门橛者闑一名橛阈阃也者阃门限与阈为一云
古文闑为槷阈为蹙者遭于暴秦燔灭典籍汉兴求录
遗文之后有古书今文汉书云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
傅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武帝之末 鲁恭王 坏孔子
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
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傅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
九 (第 13a 页)
馀篇馀则名存而义巳不闻故曰百篇之义世莫得
闻今之书诸序皆附见诸篇之末则百篇之书名存
而义亡也审矣
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
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啇周之书及傅论语孝经皆科斗
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 (第 16a 页)
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
经秦火散失之后至汉文帝伏生口傅仅得二十馀
篇景帝时 鲁共王 坏孔子旧宅得其七世孙子襄所
藏屋壁古文书乃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
故安国作序既先言伏生口傅之 (第 16b 页)
事至此则又言 鲁
共王 坏宅得书之意共王景帝之子名馀封为 (第 16b 页)
鲁王
死谥曰恭安国生武帝时共王巳死故有谥可书共
王存日居鲁近孔子宅好治宫室故坏孔子宅以广
其所居所坏壁 …… (第 16b 页)
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傅明矣
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
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尧典益稷
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
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
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此言 鲁共王 既惧神异不敢坏宅乃以其所得古文
虞夏啇周之书与傅论语孝经悉还孔氏也科斗之
书始于苍颉其文至三代不 (第 18b 页)
闻今之书诸序皆附见诸篇之末则百篇之书名存
而义亡也审矣
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
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啇周之书及傅论语孝经皆科斗
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 (第 16a 页)
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
经秦火散失之后至汉文帝伏生口傅仅得二十馀
篇景帝时 鲁共王 坏孔子旧宅得其七世孙子襄所
藏屋壁古文书乃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
故安国作序既先言伏生口傅之 (第 16b 页)
事至此则又言 鲁
共王 坏宅得书之意共王景帝之子名馀封为 (第 16b 页)
鲁王
死谥曰恭安国生武帝时共王巳死故有谥可书共
王存日居鲁近孔子宅好治宫室故坏孔子宅以广
其所居所坏壁 …… (第 16b 页)
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傅明矣
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
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尧典益稷
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
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
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此言 鲁共王 既惧神异不敢坏宅乃以其所得古文
虞夏啇周之书与傅论语孝经悉还孔氏也科斗之
书始于苍颉其文至三代不 (第 18b 页)
暴秦燔灭典籍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文/今文汉书云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
(今文也至武帝之末 鲁恭王 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文十七篇与高堂)
(生所傅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 (第 7a 页)
(今文也至武帝之末 鲁恭王 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文十七篇与高堂)
(生所傅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