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玄同事马融能通古今好学研精而
不守章句作三礼解诂
卢植傅熹平四年拜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
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
经发起秕缪敢率愚浅为之解诂 (第 33a 页)
 字三字之不分也灵帝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太学门外儒林传云正定五经刋于石碑宦
 者传云与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卢植传云时始
 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而蔡邕传云奏求正定 …… (第 68a 页)
 六经文字张驯传云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后汉
 书所载五经六经已自不同隋书经籍志云后汉镌
 刻七经著于石碑则又以为七经其目有一字 石经
 
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
 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而蔡邕传注所引洛阳记则
 有尚书周易公 …… (第 68b 页)
 于神龟以前则不应以宋人之所收而魏时犹未见
 此则洛阳记之疏略隋书为可信也若礼记则本自
 有碑卢植传云考礼记失得刋正碑文洛阳伽蓝记
 载 石经
四部中有礼记邵氏闻见后录洛阳张氏发
 地所得亦有礼记而隋书失之者按洛阳记云礼记
 十五碑悉崩坏岂当时 …… (第 69a 页)
 春秋兼三传故曰五经汉之七经为五经犹唐之九
 经为五经也蔡邕张驯传所云六经者益以论语而
 为六也按旧唐书经籍志有今字 石经
论语二卷蔡
 邕注隶书唐谓之今字隶释载论语残碑有盍毛包 …… (第 69b 页)
 经六经七经为疑犹为未尽儒林传序云为古文篆
 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魏书刘芳传亦云
 昔汉世造三字 石经
于太学则汉 (第 70a 页)
石经
为三字矣晋
 书卫恒传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正始中立
 三 (第 70a 页)
石经
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魏书江
 式传云邯郸淳特善仓雅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 (第 70a 页)
  石经
于汉碑之西则魏石经为三字矣洛阳伽蓝记
 云汉国子堂前有三种字 (第 70b 页)
石经
二十五碑表里刻之
 作篆科斗隶三种蔡邕笔之遗迹也复有石碑四十
 八枚亦表里隶书则又有一字 (第 70b 页)
石经
矣隋书经籍志
 以一字 (第 70b 页)
石经
七种三字 (第 70b 页)
石经
三种皆为蔡邕所书而
 云魏正始中又立一字 (第 70b 页)
石经
则魏石经为一字矣按
 水经注云汉碑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碑 (第 70b 页)
 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 石经
 
树之堂西虽不言汉碑为一字而于魏曰三字则汉
 为一字可知矣唐宋以来所得 (第 71a 页)
石经
残碑悉是隶书
 虽缺蔡邕名而堂溪典马日磾等与邕共正定诸经
 者俨然尚存则可与之相证其云三字 (第 71a 页)
石经
魏正始
 中立与卫恒传合又云树之堂西与江式传合汉为
 一字魏为三字当以水经注为据儒林传序云为古
 文 (第 71a 页)
篆隶三体者非也赵明诚洪适亦尝非之而莫得
 其说张演 石经
跋乃谓邕或以三体参检其文而书 …… (第 71a 页)
 梁刘昭补后汉书十志而昭之自序云序或未周志
 遂全阙天才富博犹俟改具则昭不特补志序亦有
 改具者儒林传序岂昭之所改具耶汉魏俱立 石经
 
又俱在太学讲堂前至南北朝大致颓落复徙邺都
 亦颠倒茫昧汉魏莫辨故魏书于三 (第 71b 页)
石经
江式传 (第 71b 页)
 以为魏建刘芳传以为汉造即当时亲见其石而记
 之者如洛阳伽蓝记亦谓三字 石经
为蔡邕遗迹昭
 生其时而仕于梁惑于传闻奋笔改具遂成千古之
 疑耳洛阳伽蓝记所谓表里隶书者即汉之一字 (第 72a 页)

 经
而不敢亦定为蔡邕遗迹传疑也隋书经籍志则
 以一字 (第 72a 页)
石经
为蔡邕书是矣而又云魏立一字 (第 72a 页)
石经
 
乃其误也 (第 72a 页)
石经
考云晋魏二书皆云立三字 (第 72a 页)
石经

 独以为一字则所谓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者安在
 耶若其以三 (第 72a 页)
石经
亦为蔡邕书此承前之误无足 (第 72a 页)
 怪也隶续云近世方勺作泊宅编载其弟匋所跋
 经
为范史隋志所惑指三体字者为汉一体字者为
 魏至公羊碑有马日磾等名乃云魏世用其所正定
 之本因存其名可 …… (第 72b 页)
 三刘公两碑俱有阴此则门生所刻之阴也其字画

 刚劲法度森严与 石经公
羊诗书相轧
刘宽神道
 隶续云刘宽神道二刻其一曰汉大尉刘公讳宽字
 文饶其一曰汉大尉车骑将军特进昭烈 …… (第 102b 页)
 金石录云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

 与 石经
遗字 (第 109a 页)
石经
字画谨严而此碑尤放逸可爱
陈寔坛碑 中平三年
 隶释云在亳州永城县即古之太丘也永城今属河
 南归德府 (第 109a 页)
 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闻异训
 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为古文篆𨽻
 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植之学门使天下取则(后汉/书)
  大学石经
四部碑凡四十六枚南行礼记十五碑悉 (第 4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證文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大学石经
(与前注疏本同)
汉定诸经用竹简木册编摘烦重民间未易购观远方学者大率口耳授受以讹传讹惟恐日久舛错渐 …… (第 1a 页)
书一石竖之旧碑之西名正始石经其后历代迁徙多所沦没魏建浮图隋营砫础皆用其石暨唐贞观间敕秘书颜师古等考定 石经
本因而釐正将以李阳冰所论古篆勒之明 …… (第 1b 页)
堂为大唐 石经
而逡巡不果暨天宝间始刻九经于长安又以李林甫所定多未遵行至文宗开成元年郑覃本名儒以宰相领祭酒事因博士浅 …… (第 2a 页)
旧事命周墀崔球张次宗温业等转以楷书镂石示万世法今世所行本是也宋天祐中迁西安名陜碑若后唐后蜀亦皆有楷书 石经
传世皆非此本今不存
魏正始石经改本(不言伪者以改则不必伪也其文但有变窜不分章节增颜渊问仁二十) …… (第 2a 页)
(二字删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一十八字)
大学石经
今世所行本皆楷字陜榻系唐开成间所镂石虽非汉熹平蔡邕所书旧迹然与郑注礼记原文并无异同至明嘉靖间忽有魏正 (第 2b 页)
始本 石经
出于甬东丰考功坊家其时海盐郑端简晓从同邑许黄门仁卿宅得其书极为表章且笔之古言以溯其所由来古言者端简著 …… (第 2b 页)
八分刻之于石始行礼记而大学中庸传焉考魏史正始中诸儒虞松等校过 石经
魏邯郸淳钟会以古文小篆八分书之于石竖在汉碑之西则魏正始中原有五经书石之事其云政和则宋徽宗年号系正始笔 …… (第 3a 页)
明至万历甲申南户曹唐氏伯元得其书于吉安邹氏遽疏请颁布学宫会其疏以别事与中贵忤遂驳奏不行然其疏词则有云 石经
大学魏虞松受之贾逵逵父徽与其师杜子春俱受业刘歆当汉武时周礼出岩屋间归秘府五家之儒皆不可得见至成帝朝歆 …… (第 3b 页)
明五家何家周礼何礼谬加礼记二字于传义之上固属可笑且当时有两贾逵一在熹平间受诸经者一在正始与虞松等同校 石经
若前贾逵则去松等远不及授受而在后 …… (第 4a 页)
非礼记也礼记出自献王而大小戴递删之以立学且所传在当时已著为经其曰非秘府不录何以称焉汉熹平四年立三体文 石经
三体者一小篆一隶一八 …… (第 4b 页)
浮河覆舟其书尽亡而诸 石经
所拓墨本亦荡无复存则不特正始之石已无可考即正始之石所拓墨本亦并无一有夫丰氏初不知正始石刻原有三体而先 …… (第 5b 页)
云碑字不同正始古体与蔡邕八分有异未闻其文有各见者即后此唐开成年文宗与郑覃诸儒重置 石经
易以楷字而宋复徙之长安名曰陜碑其字虽异而其文则同夫唐 (第 6a 页)
宋石经
犹正始石经也后碑不殊则前碑不得殊也且未有诸经所传合若干万言并无异同而专专于大学有独异者第其书初行竟名 (第 6a 页)
石经
本其后稍有识者名丰氏本明江西杨氏时乔刻大学古今四体文能言其谬而其文不驯近新 …… (第 6a 页)
陶珽重辑说郛录竟以此伪本刻之卷首曰 石经
古本因陶九成原有校刻古本大学而以此补列其先并作两本又增此八字此炤伪抄本删去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