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小學類
詩類
 (阳军之汉阳县凡一千四百馀里皆荆州之地江汉/分流于其间至是合流诗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是)
 (也○王昭禹曰即禹贡荆/州所谓 江汉朝宗
于海)
其浸颍湛(直减反杜氏曰湛读当为/人名湛之湛湛或为淮)
 黄氏曰案今颍水出河南豋封隅乾山东南流 (第 14a 页)
     楚地总说
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
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
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又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礼职
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鹑尾之次翼轸之分 (第 1b 页)
 而来至今数千年矣禹之旧迹漫灭者亦巳甚矣而
 世之儒者乃欲以今日所见之水而配合禹贡之书
 岂不犹胶柱而调瑟者哉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
 禹贡有两荆山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氏云在雍州 …… (第 26b 页)
 越济而东南也青州曰东北距海是越海而东北也

 此州与豫州荆山为界荆山之北则豫州也安得跨
 而越之哉故谓之北距荆山则可谓之据则不可
 汉朝宗
于海者江汉二水发源于荆州而其入海盖
 在于扬州当禹之功未施扬州之下流既未有入海
 之道而江汉之源发于 (第 28a 页)
梁州其势漂悍迅疾无所发
 泄而荆州实被其害故虽源委不在于此州之閒然
 必使 江汉朝宗
于海然后荆州之民乃免于昏垫之
 患故于此州言之也据江汉之越荆州而来则必入 (第 28a 页)
 于扬州之界自扬州然后注于海今于此州遽言
 汉朝宗
于海者孟子曰禹之治水也以四海为壑白
 圭以邻国为壑彼禹之治荆州之水欲使荆州之民
 免于江汉之患而乃决 (第 28b 页)
之扬州则是以邻国为壑矣
 惟施功也随导江汉之水于荆州然必使之 朝宗

 海而扬州之民亦免于昏垫之患此其所谓以四海
 为壑也 (第 28b 页)
朝宗
者诸侯见天子之名江汉相合以归于
 海亦犹诸侯合而见于天子也故曰宗诗曰沔彼流 (第 28b 页)
 水 朝宗
于海亦此意也郑氏曰荆楚之域国有道则
 后服国无道则先强故记其水之义以著人臣之礼
 此则过论也
九江孔 (第 29a 页)
 山川系于九州之分域者皆可以案其书而覆其地
 也据伊瀍涧入于洛而洛入于河此言伊洛瀍涧则
 以四水列称者曾氏曰汉水入于江江入于海而荆
 州言 江汉朝宗
于海与此同意盖其四水并流其源
 则异而水之小大相敌也 …… (第 3a 页)
 自汉出为潜必皆是江汉之水既决出而复入者荆
 州梁州之界江汉之所经皆有别出复入之水故此
 二州皆言沱潜当夫江汉之经流既以 朝宗
于海则
 其别出而复入者亦皆顺其故道故荆梁二州皆有 …… (第 10b 页)
 沱潜既道之文也江汉二水跨历二州之界绵亘数
 千里然后入于海经于此州曰岷嶓既艺沱潜既道
 于荆州则曰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于
 扬州则曰彭蠡既猪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既以二水
 原委始终之所经隶于逐州之下矣而 (第 11a 页)



者继祖者继祢者曰小宗小宗者五世则迁者也


同族者宗之宗有主道焉故宗主之义无所不通


书云 江汉朝宗
于海海川之宗也

祭   子例切从又执肉以礼示祭之义也周官祭 (第 19b 页)
 陈氏曰或由海以达江或由江以径达淮泗以其州
 疆界阔远贡篚之物或阻山川其所由之道不一
荆及衡阳惟荆州(案此段经解永/乐大典原阙)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 (第 16b 页)
 无垢曰盖沧海为百谷王是江汉有 朝宗
之义禹贡
 言此亦因物以示训诲也古人取象此类盖有寓意
 如葵霍倾太阳则因示臣子向君之意犬马知爱主
  (第 17a 页)
则因示臣子爱君之意 朝宗
之说意亦使人知尊君
 之义也既九江之水皆循故道甚得地势之中不复
 泛滥之为害也盖以水从江汉出者皆曰沱 …… (第 17a 页)
 水乃梁州之沱潜也以味别之耳荆梁相去数千里
 非以味别安知其合而复出耶然水脉相贯理之自
 然
 毛氏曰水犹有所 朝宗
是假人事而言水也
 司马氏曰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每
 处名存焉是云梦一泽也特其疆界阔远耳 …… (第 17b 页)
 夏口而合焉孔冲要也殷当也九江冲要适当此耳
 王氏曰孔甚也殷分也江汉以海为宗去海尚远其
 流赴海如朝其宗故云 朝宗
于海江汉之源尤在上
 其下乃为九江言甚分者以水患去而甚分别也沱
 潜二水既治之而从故道矣云泽之土见于 …… (第 18a 页)
 高氏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漾水自东南流至汉中

 而东之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水自东南流至于
 沱而东之焉言二水由荆州至于海也曰 朝宗
者何
 也朝觐宗庙诸侯所以有事于天子也海为百谷王
 而江汉之水始于岷嶓视众流发源最为远者其间
 险阻 (第 18b 页)
障蔽为甚多故言 江汉朝宗
则天下之水皆归
 往于海矣 又曰九江至荆州始分方且去险阻障
 蔽之患故言孔殷治之之易也九河自兖州始分 (第 18b 页)
 之耳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
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 (第 13a 页)
 当言北据荆山以距则至荆山而已据则北跨荆山
 而越之也少颖此说极当江出岷山汉出嶓冢其源
 𤼵于梁州经于荆州而其入海乃在于扬州然必于
 此州言 朝宗
于海者盖江汉之源𤼵于梁州其势漂
 悍迅疾扬州其下流既未有入海之道则经于荆州
 无所𤼵泄荆州实被其 (第 14b 页)
害惟禹导之使江汉二水至

 此虽未至海而入海之势已顺则荆州乃免于昏垫
 之患故 朝宗
于海所以必言于此州也 (第 15a 页)
朝宗
是诸侯
 见天子之名江汉二水见于此州虽未入海然安流
 无复壅塞终必归海亦犹诸侯春朝夏宗心驰魏阙
 无 (第 15a 页)
复有负固不服之意故虽未至帝都知其终必至
 也诗所谓沔彼流水 朝宗
于海者正与此同郑氏乃
 谓荆楚之域国有道则后服国无道则先强故禹记
 水 (第 15a 页)
朝宗
之义以著人臣之礼此过论也九江汉孔氏谓 …… (第 15a 页)
 瀍伊水入洛洛水入河今言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若
 四水不相合而各入河者以四水并流其源则异而
 水之大小相敌也兴汉入于江江入于海而荆州言
  江汉朝宗
于海同意荥波有二说汉孔氏谓荥泽波
 水已成遏猪唐孔氏亦谓洪水时泽水大动成波浪 (第 26a 页)
 规其听谗而诸侯携贰也
沔彼流水(传曰沔水/流满也)朝宗于海(朝音潮○笺曰诸侯春/见天子曰朝夏见曰宗)
(○疏曰大宗伯注云朝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禹贡亦云 江汉朝宗
于海)鴥彼飞隼
(鴥音聿隼音笋○晨风传曰/鴥疾飞貌○隼解见采芑)载飞载止(笺曰载之/言则也)嗟我
(第 6a 页)
 江又有通淮之路其说可疑故两存之以待能辨之

 者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乂
 孔安国曰北据荆州南及衡山之阳旧有三条之说
 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 …… (第 33b 页)
 以往孔颖达谓衡山是大山南无名山大川可以为
 记故言阳见其南至山南也江汉二水𤼵源梁州入
 海实在扬州禹于此而施功已有 朝宗
之𫝑 (第 34a 页)
朝宗

 诸侯见天子之名唐孔氏曰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
 海水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天子假人事
 而言之 (第 34a 页)
诗曰沔彼流水 朝宗
于海是也九江孔氏云 …… (第 34a 页)
 二山已有种艺在江汉之水得其治矣沱潜亦得从
 其故道江汉之水历二州界绵亘数千里然后至扬
 州入海经于此州曰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荆州曰

 汉朝宗
于海沱潜既道扬州曰三江既入水之首尾
 源委可知矣蔡蒙二山名蒙山在蜀郡青衣县旅祭
 山也平为治功毕也和 (第 43a 页)
 (至并之昭馀祁亦各以其地而名之也以达水者谓/之川其川三江则禹贡扬州所谓三江既入是也其)
 (川江汉则禹贡荆州所谓 江汉朝宗
于海诗所谓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是也其川荥雒则禹贡豫州所谓)
 (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是也其川淮泗则 (第 7a 页)
 (蛮粤故诸葛亮以为用武之国英雄之所必争凡自/北而攻南自南而窥北未有不先得此而后可以有)

 (为也此又有国/者之所当知也) 江汉朝宗
于海
 江汉见导水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朝宗诸侯见天子
 之名也江汉合流于荆去海尚远然水道已安而无
 有壅 …… (第 37a 页)
 陵今之巴陵今巴陵之上即洞庭也因九水所合遂
 名九江故下文导水曰过九江经之例大水合小水
 谓之过则洞庭之为九江益以明矣(新安陈氏曰 江/汉朝宗
于海即)
 (继曰九江孔殷导江不曰播九江而曰过九江则大/江自大江九江自九水可见孔氏所谓江于此分为) …… (第 38b 页)
 山然则涧水出今之渑池至新安入洛也伊瀍涧水
 入于洛而洛水入于河此言伊洛瀍涧入于河若四
 水不相合而各入河者犹汉入江江入海而荆州言
  江汉朝宗
于海意同盖四水并流小大相敌故也详
 见下文
(户扄/反)波既猪 (第 43b 页)
 事则不贡故曰锡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
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第 7b 页)
 (间曰莆阳郑氏曰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吕氏春秋南/方 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尔雅商制荆州之域又)
 (跨荆山之北而/至于汉水也) 江汉朝宗
于海
 (汉孔氏曰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江说见导水易氏曰江出梁州岷山东流至)
 ( …… (第 24b 页)
 (即今均州武当县始入荆州界又东流至江夏郡安/陆县以入江即今汉阳军汉阳县皆荆州境也○唐)
 (孔氏曰周礼春朝夏宗 朝宗
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
 (天子假人/事以言之)
九江孔殷 (第 25a 页)
 看不可执其所言者遂以为定读书要知活法盖谓
 此也厥篚织贝贝水虫也以众卉织而成文若贝然
 诗所为贝锦是也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
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第 21a 页)
 入海自海复入淮溯流而入泗遂至菏泽达于河而

 至冀按左氏傅吴城邗沟通江淮即今淮南漕渠禹
 时未有故须萦纡而得达河也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
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 (第 13a 页)
 旧有三条之说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南条荆
 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自南条荆山至衡山之阳为
 荆州自北条荆山至于河为豫州 江汉朝宗
于海
 二水经此州入海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九江孔殷
 九江在今庐江浔阳县南浔阳记有九江名一曰乌
 白 (第 15b 页)
曰其
境过衡山也以衡是大山其南无复有名山大川可以
为记故言阳见其南至山南也
(四五)荆楚后服先彊故以 江汉朝宗
著臣礼 (第 22a 页)
江汉朝宗
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
海为宗宗尊也正义曰诸侯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
见曰宗以海水大而江汉 (第 22a 页)
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于天
子假人事而言之也诗云沔彼流水 朝宗
于海毛传云
水犹有 (第 22a 页)
朝宗
是假人事而言水也荆楚之域国有道 (第 22a 页)
 忧乱之诗也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
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三章皆兴也沔者水流满也禹贡曰 江汉朝宗
于海 (第 21b 页)
 言水之趋海如诸侯之 朝宗
于天子也□彼飞隼□
 者□然而疾飞也载飞载止言其有时而飞有时而
 止也以水流隼飞起兴言乱之作也谋之兄 (第 22a 页)
(沱潜者皆道则沮洳为/云梦者可土可乂矣)音释传(见形甸/反下同) 江汉朝宗
于海
(江汉见导水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第 16b 页)
朝宗
诸侯见天子之/名也江汉合流于荆去海尚远然水道已安而无有壅)
(塞横决之患虽未至海而其势已/奔趋于海犹 (第 16b 页)
诸侯之 朝宗
于王也)音释(朝驰/遥反)(见并形/甸反)
九江孔殷(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水经言九江在长沙下/隽西北楚 …… (第 16b 页)
洛也伊瀍涧水入于洛)
(而洛水入于河此言伊洛瀍涧入于河若四水不相合/而各入河者犹汉入江江入海而荆州言 江汉朝宗
于) (第 19a 页)
此以/见治水大经考工记曰凡沟逆地阞谓之不行水属不)
(理孙谓之不行阞/沴属其所附入也)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汉朝宗
于海九
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
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
砮丹 …… (第 9b 页)
入海汉水二源一源出秦州/天水县谓之西汉水至恭州巴中县入江一源出大安)
(军三泉县谓之东汉水至汉阳军入 江朝宗
用诸侯尊/王之名沔水曰沔彼流水 (第 10a 页)
朝宗
于海本此江汉必 (第 10a 页)
朝宗)
(
于海物各从其类也江汉至荆州合流去海犹远而已 (第 10a 页)
朝宗
之势荆州居中国而其风俗躁强常欲与天子) …… (第 10a 页)
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言荆楚在经略之中而不/知有一统之义曾不若氐羌之能尊天子也然则荆之)
(傲慢所从来久 朝宗
之训为有旨也寻阳记九江在寻/阳郡北五里其名乌江蚌江乌白江嘉靡江畎江源江)
(廪江提江菌江皆大禹所疏桑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