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易類
詩類
禮類
四書類
 太阴后面便是六无如此恰好这皆是造化自然如
 此都遏他不住
 (黄义刚录第九章)
 (录中最是七八九六与一二三四极巧云云 杨至
录云因一二三四便见六七八九在里面老阳占了第)
 (一位便含个九少阴占第二位便含个八少阳占第三位便含个 (第 2a 页)
 四义五阳而上阴阳化为阴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
 故谓之化阴变为阳其势浸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
 谓之变阴少于阳气理数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
 同
  (杨至
录第一章)
问参天两地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参地两不知其说
 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两地不见参两之意参天者 (第 3b 页)
 好只是危若便说做人欲则属恶了何用说危道心
 是知觉义理底惟微是微妙亦是微隐惟精是要别
 得不杂惟一是要守得不离惟精惟一所以能允执
 厥中
  (杨至
(第 5a 页)
至之
泉川人癸丑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录二十八卷饶后录二十五卷中)
 (大禹谟) (第 5a 页)
 功罚不及罪故事事差错若毕协赏罚至公至明何
 以及此又问张皇六师曰古者兵藏于农故六军皆
 寓于农张皇六师则是整顿民众底意思
  (杨至
录康王之诰)
问格其非心之格训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
 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将此一物格其不正者如 (第 6a 页)
 功罚不及罪故事事差错若毕协赏罚至公至明何
 以及此又问张皇六师曰古者兵藏于农故六军皆
 寓于农张皇六师则是整顿民众底意思
  (杨至
录康王之诰)
问格其非心之格训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
 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将此一物格其不正者如 (第 52a 页)
在中间方说得阴剥阳生不相/杂处虞复之云恰似月弦望便见阴阳生逐旋如此阴)
(不会一上剥阳不会一上长也宇 杨至
问十月何以为/阳月先生因反诘诸生令思之云程先生于易传中虽)
(发其端然终说得不透彻诸生以所见荅皆不合 (第 44a 页)
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
艮为手兑为口集解(朱子曰近取诸身/如此 此第九章)附录(朱子语 杨/至
问艮何)
(以为手先生曰手去捉定那物便是艮又问捉物乃手/之用不见取象正意先生曰也只是大槩略恁地义刚) …… (第 20b 页)
义只是反覆则其吉)
 (凶祸福动静刚柔皆相反也荅虞大中易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艮兑震巽而终坎离 杨至之
云)
 (上经反对凡十八卦下经反对亦十八卦说序卦杂/卦圣人去这里见有那无𦂳要底道理也 则个然) (第 43a 页)
 杨之稊至是毕达而华初巽长女为老妇至是得五
 互乾为士夫刚过而在中故无咎居群刚之上而当
 大过之极故无誉彭山曰枯 杨至
五而复生华则阳
 刚尽𤼵后无结实之功虽其起于九二而未甚过者
 亦与诸阳俱至于此而尽矣故为老妇得士夫 (第 51b 页)
(日在四/斗十)退狼跋至候人
延熹丁丑(日在五/斗十)退蜉蝣至墓门
初平癸酉(日在六/斗十)退东门之 杨至
黄鸟 (第 7a 页)
物乾纯粹精故为物也终日乾乾反复道故反复不衰是不废之义也)乾称至者也此虞义(也乾为易为道故乾称易道知至 至之至
谓初知终终之终谓上此文言传释九三义也九三知始知终虽危无咎与此传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同义故引以为證天道福谦 …… (第 19a 页)
山陵坎为水巽为高泽动而下故兑为下坤为地地险山川邱陵亦坎彖)
传文地险山川邱陵地险而阻故知阻者也(乾五 至之
虑)此虞义也兑媵口说说从坎心说之深也 
(震初独行不与圣人同忧研虑从震研之微也能说诸心故能定天下之吉 (第 20b 页)
诚者业本于德也几者心之初动是德之托始而方萌也义者事之条理是业之成终而有体也知其始至因其至而我至之此谓 至之至
者德之实于内而能 (第 56b 页)
至之
者德之所以进也然却从将萌未萌时分辨出来故曰可与几知其有终而即以成终之道终之此谓终之终者业之成于外而能 (第 56b 页)
 也归妹有婚媾之义四应初而各得其正若婚媾然
 矣而况后天卦位坤兑之交恰好地泽𦂳接非临之
 至乎至即冬至夏 至之至
也是以两彖虽凶何咎之
 有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成卦之位不当不可以为至应爻之位不当亦不可
 以为至 (第 17b 页)
象不同乾卦不言马而说卦为马震卦不言
龙而说卦为龙大畜称牛豕说卦乾艮不为牛豕大过
称茅杨说卦巽兑不为茅 杨至
为布为大涂为心痛为
蚌等皆诸卦所无若以左传筮易之象参之疑说卦后
章为占家玩占之象后人或取以附夫子说卦 (第 19b 页)
 下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爻辞承九二言五阳之极以与二二之稊 杨至
是毕
 达而华二巽长女为老妇至是得五互乾为士夫士
 夫者郭氏举正云当作少夫刚过而在中故无咎居
 群刚 (第 63b 页)
与几都是去底字修辞立诚与知终终)
(之可与存义都是住底字○又曰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居业工夫之条件也知至 至之至
可与存义工夫之功)
(程也此一段只是说终日乾乾而已又曰知至知终不/是言修为先后之渐只是见德业内外之别 (第 6b 页)
又曰知至) (至之
是属忠信进德上说盖真见得这道理遂求以 (第 6b 页)
至/之
知终终之是属修辞立诚上说盖是已行到地头了)
(遂守之而不失又曰知至 (第 6b 页)
至之
主在至上知终终之主/左终上至是要到去处而未到之辞未到那里先知得)
(如此所以说可与几进字贴著几字至字 …… (第 6b 页)
(以下个居字居字贴著那存字终字又贴著那居字○/问知至与知终终字与至字其义相近如何曰知至与) (至之
知终与终之当分作四截说知至是知得到终知/终是终其到处 (第 7a 页)
至之
是须是著行去到那处故曰知至) (第 7a 页)
(至之
终之是要守到那处故曰知终终之上两个知却/一般遗书所谓知至 (第 7a 页)
至之
主知也知终终之主终也均)
(一知也上却主知下却主终要保守故如此○蔡氏曰/诚者合内外之道二则存诚于中三 (第 7a 页)
则立诚于外○饶)
(氏曰知至知终是知 至之
终之是行知至是知到极处/而欲 (第 7a 页)
至之
则进德自是不已知终是知得道理在这里)
(只是要守而不失盖事事物物皆有个至善之理到那/至处便要止于至善 (第 7a 页)
而不失便是终之之意○愚案)
(知至 至之
进德之事属知知终终之修业之事属行 (第 7a 页)
至/之
是知到极处终之是行到极处至如至善之至知至)
(善之所在而 (第 7a 页)
至之
故曰可与几也终为事之有终事之/力行而有终故曰可与存义也可与几即德之进也可) (第 7a 页)
一爻而有合者也人心只有
一个天理这天理存之就是德行之就是义故主于念
头者谓之几𤼵于事为者谓之义一也 至之至
此者也
终之终此者也使有一毫不忠不信即知至岂 (第 5b 页)
至之

即知终岂能终之失其几矣不足存义矣忠信在我故
随时随处无所与于我终日乾乾收拾此而已所以无
妄之彖辞曰大 (第 5b 页)
客又有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端人莫之知皆是
此体 (杨至/
录)
或问大序六义注中有三经三纬之说先生曰三经是
赋比兴是做诗㡳骨子无诗不有才无则不成诗盖不
是赋便 (第 2b 页)
云向来煞寻得(李闳/祖录) 杨至
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礼记引夫子之言曰诗之
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云云其意安在曰古人止恁地学
将去有时到了也不 …… (第 17a 页)
之正意高山景行字当重看夫子之言则仰字行字当
重看曰不是高山景行又仰个甚么又行个甚么高山
景行便是那仁 (杨至/
录)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物亦各寻个善处止可以人而不 (第 17a 页)
皆象震同人九三变为柔成震
葛藟 困上困于葛藟 困之三四五巽木也上六以
柔而缠系于木上葛藟也
 自木桑 杨至
此象之取于植物者
簪 豫四朋盍簪 字书作□簪即笄也笄以收发故
初丧被发则去笄纚先儒谓豫九四一奇画横贯 (第 8b 页)
又云郊祭迎长日之至后世因以短至为长至盖一取
至之至
一取来 (第 2a 页)
至之
至意不同而义不相妨也独周
官大司乐有冬日至夏日 (第 2a 页)
至之
称夫周正建子改月改
时当短至时立春已半月当长至时立秋巳半月即欲
系以时亦当以春秋而不当以冬夏也世传周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