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讲至敬宗复入閤之仪则专于朔望行之此
    礼之变也宋志以朔望荐食不听政亦起于
    元宗遂与入閤并为一事误矣
    又案 宋张洎
宋庠宋敏求皆以入閤为唐只 (第 15a 页)
    蕙田案宋史礼志原注讲武殿又名崇政
宋史礼志开宝九年四月诏旬休日不视事
文献通考太宗即位旬休日复视事讲武殿其后又诏
自今内外百司除旧制给假外每月旬假上已社重午
重阳并休务一日三司开封府事关急速不在此限遇
初寒盛暑大雨雷雪当议放朝

宋史礼志太宗淳化二年十一月诏以十二月朔御文
德殿入閤令史官脩撰杨徽之 张洎
定为新仪前一日
有司供帐于文德殿(宋初曰/文明)是日既明先列文武官于
殿庭之东西百官军校行军副使等序 …… (第 6b 页)
 挥麈后录时江南 张洎
献状述朝会之制得失明著
 其要云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周为外朝
 在唐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朝百国 …… (第 9a 页)
 视朝之所其崇政殿即唐之延英是也为双日常时
 听断之所庶乎临御之式允协前经今论以入閤仪
 注为朝廷非常之礼甚无谓也
    蕙田案 张洎
论入閤之说当矣宋初去五代
    未远故承其误至熙宁始罢入閤之礼
初群臣见辞谢皆赴正衙淳化二年知杂御 (第 10a 页)
 东南二里周五里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锥指传曰降水水名入河渭案 宋张洎
云降水即浊
 漳也字或作绛地理志上党屯留县下云桑钦言绛
 水出西南东入海郦道元引此文作入漳云绛水发 (第 3b 页)
    蕙田案此宋军制总论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
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骐
骥院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
粮军也建隆元年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
骁勇升为上军老弱怯懦置剩员以处之诏诸州长吏
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
样分送诸道其后代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给诸州军
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二年改

左右雄捷左右骁武军并为骁捷左右备征为云骑左
右平远为广招左右怀德为怀顺
 (文献通考至道初 张洎
奏曰汉高帝云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有至者孝武云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发)
 (兵郡国知兵甲在外也惟南北军期 …… (第 40b 页)
 (战德宗蒙尘扈驾者四百馀骑兵甲散在郡国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萃在京师本固邦)
 (彊国之/利也)
    蕙田案 张洎
之说盖指其初制而未见其流 (第 40b 页)
南)


(荥阳县下云有浪汤渠首受泲泲即济也汉人谓济水截河而南故曰首受泲京相璠所谓出河之)


(济 宋张洎
云即鸿沟也蒗荡渠东南流为荥渎济水为官渡水为阴沟汳水浚仪渠其在大梁城南)


(者为鸿沟鸿沟南流兼沙水 …… (第 70a 页)
  德清胡渭撰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释文降如字郑户江反渭按降汉书作洚字之误也)
 传曰降水水名入河渭按 宋张洎
云降水即浊漳也
 字或作绛地理志上党屯留县下云桑钦言绛水出
 西南东入海郦道元引此文作入漳云绛水发源 (第 76a 页)
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驼车应


时皆没或谓此即流沙也方舆纪要云旱海在宁


夏卫灵州所东南 宋张洎
曰自威州至灵州有旱 (第 60b 页)
 互体有兑兑为泽位在秋也乾则施生泽则流润离
 则长茂秋则成收大富有也姚规注(集解四)
公用亨于天子
 初九为元士九二为大夫九三为诸侯孙炎例 (张洎
对状) (第 16b 页)
 自地理志云洚水𤼵源屯留下乱漳津(水经漳水东/北过钜鹿县)
 (东郦注漳水又北洚渎出焉/即枯洚钜鹿今属顺德府) 张洎
谓洚水即浊漳
 而郦道元又谓徒骇渎连洚漳(按水经漳水至阜城/县北与滹沱河会班)
 (固误以徒骇河即滹 (第 27a 页)
 引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达淮
 千有馀里更名通济渠(元和郡县志汴渠在河阴县/南即蒗荡渠隋名通济渠)
 唐宋转漕因之  张洎
曰禹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
 沟引注东南至大梁浚仪县西北复分二渠一渠东
 经阳武县(今属开/封府)中牟台 …… (第 13a 页)
 (盛自秦王贲决浚仪灌魏而河汴始分流汉承秦受/河患尤剧续述征记汴河到浚仪而分汴东注河南)
 (流/)即鸿沟也战国策苏秦说魏曰大王之地南有鸿
 沟则鸿沟自苏秦时已有之 张洎
谓始皇所凿似误
  黄度曰水经注禹塞荥水于荥阳下引河通淮泗
 名蒗荡渠一名浚仪渠一名通济渠一名汴渠然 (第 13b 页)
 洚冰亦辍流其源遂莫考桑钦所言洚水出屯留县
 西南(史记正义洚水出潞/州屯留县西南方山)东入漳者岂即信都之洚
 如济水之入河而还出乎 宋张洎
以为即浊漳则讹
 矣大陆见冀州史记河渠书禹以河高水湍悍难行 …… (第 14b 页)
 (之法盖其原高者其委不得遂卑升之高而不失就/下之性也 黄度曰地说以太伾为地喉言河自此)
 (始北行也大陆为/地腹言水所钟也)九河见兖州 张洎
曰河自魏郡贵
 乡县(今大名府/元城县)分为九道下至沧州合为一河今其
 东界至莽枯河是也赵称曰河自孟 (第 15a 页)
 不与河通由泗而溯灉(即汴/水也)由灉而达河此一道也
 (由灉达河/是东路)由泗之上源以溯泲由泲而达河此又一
 道也(由泲达河/是西路)是皆逆流而上者也 张洎
曰禹于荥
 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以通淮泗至大梁浚
 仪县西北复分为二渠(汉明帝时王景始作浚仪/渠 (第 14a 页)
 理志降水在信都县班固汉书以襄国为信都在大

 陆之南或洚水𤼵源在此下尾至今之信都故得先
 过洚水乃至大陆若其不尔则洚水不可知也 张洎
 
曰洚水即浊漳也字或作绛地理志上党屯留县桑
 钦言绛水出西南东入海郦注引此作入漳云绛水
 𤼵源屯留下 (第 12a 页)
 鬲县既分三河之处则太史马颊覆釜三者在东光
 之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可
 知 皇朝太宗时 参知政事张洎
上奏曰昔大禹凿
 河自积石至于大伾即今成皋县也或云黎阳山也
 禹以大河流泛中国为害最甚乃于顿丘郡疏二 (第 20a 页)
 水发源屯留下乱章津是乃与章俱得通称张守节

 两解禹贡并云降水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 宋张洎
 
讲求汴水云禹贡降水即浊漳之三说者圣人复起
 不能易也又水经注鬲般列于东北徒骇渎联漳绛
 徒骇河之经流 (第 194a 页)
其增卞为汴正如许叔重之书弱
水而加水其傍字遂为溺元结加水于吾溪之吾而吾
遂为浯正其义也至道中太宗尝问 张洎
汴渠首末洎
谓汴水为汳后人恶其字之从反易反为汴此执一之
论也许叔重固尝书汴为汳然古字不如后世拘窒荥 (第 2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