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赵鼎王畴调停阿附直袭唐之陋说耳已详
    明堂飨帝宗祀条
治平四年九月大享明堂以英宗配
 文献通考治平四年七月(时神宗/已即位) 翰林学士承旨张
 方平
等言季秋大享明堂请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
 以合严父之意诏恭依
神宗本纪熙宁四年九月辛卯大飨明堂以英宗配 (第 24b 页)

礼志治平四年英宗将祔庙太常礼院请以神主祔第
八室祧藏僖祖神主于西夹室自仁宗而上以次递迁
翰林承旨 张方平
等议同堂八室庙制已定僖祖当祧
合于典礼乃以九月奉安八室神主祧禧祖及后祔英 (第 15a 页)
 马氏曰案太祖东向之位或以为僖祖当居之或以
 为艺祖当居之自熙宁以来议者不一矣盖自治平
 四年英宗已祔庙 张安道
等以为宜遵七世之制合
 祧僖祖诏从其说熙宁初王介甫当国每事务欲纷
 更遂主议以为僖祖宋之太祖不当祧而 …… (第 16b 页)
 争之以为太祖合属之昌陵诸贤争之愈力而介甫
 持之愈固遂几至欲废艺祖配天之祀以奉僖祖盖
 其务排众议好异遂非与行新法等固无怪也然愚
 尝考之 张安道
建随世祧迁之议韩持国执艺祖当
 居东向之说论则正矣而揆之当时则未可盖古之
 所谓天子七庙者三昭三穆与 (第 17a 页)
 主上即命寻访未数月得二冢于绛州太平县之赵

 村大建庙以时致祭
    蕙田案二忠原有可祀之礼但以皇嗣为言
    非笃论也
判应天府 张方平
言司农寺近降新制募人承买祠庙
然阏伯主祀大火为国家盛德所乘微子开国于宋亦
本朝受命建号所因张巡许远以 (第 27b 页)
    蕙田案宋之制科号曰大科东都自景德后

    兴废不常其所得士见于史者富弼王安国
    以茂材异等王曙吴育孙仅苏绅夏竦吴奎
     张方平
钱彦远钱明逸钱藻苏轼苏辙以贤
    良方正范百禄以才识兼茂然入第三等唯
    吴育苏轼二人其举制 (第 40a 页)
 唯东坡公于天下未尝铭墓独铭五人皆盛德故谓

 富韩公司马公赵清献公范蜀公 张文定公
也此外
 赵康靖公滕元发二铭乃代 (第 5b 页)
文定
所为者在翰林日
 诏撰同知枢密院赵瞻神道碑亦辞不作曾子开与
 彭器资为执友彭之亡曾公作铭彭之子以金带 (第 5b 页)
 (林学蒙录第五章)
显诸仁藏诸用二句只是一事显诸仁是可见底便是
 继之者善也藏诸用是不可见底便是成之者性也
 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子正如说一而二二而一者
 也 张文定公
说事未判属阳已判属阴亦是此意显
 诸仁藏诸用亦如元亨利贞元亨是发用流行处利
 贞便是流行底骨子又曰显 (第 21a 页)
以为嘉二亦不得槩以九五为君剥五夷五可以观矣
上九肥遁(用修云古肥作𩇯或作蜚九师道训遁而能飞吉孰大焉 张方平
赋欲飞遁以保名曹子)
(建七启飞遁离俗金陵摄山碑缅怀飞遁證知古通)无不利
肥者疾惫之反遁字从豚故初言 (第 22a 页)
 乐章二十一曲又诏吕夷简等分造乐章参施郊祀

 其后议者以李照立黍累尺为非乃于乐书删去李
 照乐事一节诏 张方平
与宋祁同共删润
仁宗皇祐中王尧臣等议国朝乐宜名曰大安其祀感
 生帝大安曲请更为元安又诏胡瑗范镇司马光 (第 49b 页)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凡蒐狩当顺四时不/可妄动陛下即位之明日有献鹞者不却而受此前)
 (世弊事奈何行之相国参军事卢子牟献琵琶长安/丞 张安道
献弓矢并被赉赏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
 (乃少此物哉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隋末始见崇/用此谓淫风不得不变 (第 1b 页)
 帝临崩口授诏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于地下苏子

 瞻代 张方平
谏用兵书臣亦将老且死见先帝于地
 下与蔡传同一失
 又按吴文正为董鼎序书极诋蔡传谓金縢弗辟蔡
 遵郑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