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四書類
詩類
邪一句足以当三百篇之义诗中格
言固多紧要惟此一句孔子删诗所以兼存盖欲见当
时风俗厚薄圣人亦以此教后人 (周谟/ 录)
徐宇问思无邪曰三百篇诗只是要得人思无邪思无
邪三字代得三百篇之意(叶贺/孙录)
问思无邪曰不但 (第 14a 页)
言固多紧要惟此一句孔子删诗所以兼存盖欲见当
时风俗厚薄圣人亦以此教后人 (周谟/ 录)
徐宇问思无邪曰三百篇诗只是要得人思无邪思无
邪三字代得三百篇之意(叶贺/孙录)
问思无邪曰不但 (第 14a 页)
雅
吕伯恭读诗记引郑氏诗谱曰小雅十六篇大雅十八
篇为正经孔颖达曰凡书非正经者谓之传未知此传
在何书也案楚辞屈原离骚谓之经自宋玉九辩以下
皆谓之传以此例考之则六月以下小雅之传也民劳
以下大雅之传也孔氏谓凡非正经者谓之传异矣又
谓未知此传在何书则非也(楚辞/辨證)
问先生诗集传分诗之经诗之传何也曰此得之于吕
伯恭风雅之正则为经风雅之变则为传如屈平之作
离骚骚即经也如后人作反骚与夫所谓九辩之类则
为传耳 (周谟/ 录)
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系者小大雅是所系者大
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其义大问变雅
曰亦只 …… (第 1b 页)
以言下尽意而立象以尽意盖亦如
此(荅何/镐书)
遐不作人古注并诸家皆作远字甚无道理礼记注训
胡字最好 (周谟/ 录)
问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传曰追琢其章所以美其
文金玉其相所以美其质然不知所美之人为谁荅曰 …… (第 24a 页)
察者著也非察察之察也诗中之意夲不为此中庸只
是借此两句形容道体 (周谟/ 录)
观文王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斁亦保便可
见敬只是如此(余大/雅录)
潘时举说皇矣诗先生谓此 (第 25b 页)
吕伯恭读诗记引郑氏诗谱曰小雅十六篇大雅十八
篇为正经孔颖达曰凡书非正经者谓之传未知此传
在何书也案楚辞屈原离骚谓之经自宋玉九辩以下
皆谓之传以此例考之则六月以下小雅之传也民劳
以下大雅之传也孔氏谓凡非正经者谓之传异矣又
谓未知此传在何书则非也(楚辞/辨證)
问先生诗集传分诗之经诗之传何也曰此得之于吕
伯恭风雅之正则为经风雅之变则为传如屈平之作
离骚骚即经也如后人作反骚与夫所谓九辩之类则
为传耳 (周谟/ 录)
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系者小大雅是所系者大
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其义大问变雅
曰亦只 …… (第 1b 页)
以言下尽意而立象以尽意盖亦如
此(荅何/镐书)
遐不作人古注并诸家皆作远字甚无道理礼记注训
胡字最好 (周谟/ 录)
问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传曰追琢其章所以美其
文金玉其相所以美其质然不知所美之人为谁荅曰 …… (第 24a 页)
察者著也非察察之察也诗中之意夲不为此中庸只
是借此两句形容道体 (周谟/ 录)
观文王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斁亦保便可
见敬只是如此(余大/雅录)
潘时举说皇矣诗先生谓此 (第 25b 页)
后加之以文饰孔子对以绘
事后素子夏悟其意便曰礼后乎此便是杨先生所谓
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之意 (周谟/ 录)
素以为绚兮不知是何诗若以为今硕人诗则章句不合
且此一句最有理亦不应删去(同/上)
诗乐 …… (第 9a 页)
雅案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做成
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大率国风是民庶
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周谟/ 录)
或问诗言志声依永律和声之说曰古人作诗只是说
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求歌其声之清浊 …… (第 19a 页)
据而言曰叶韵乃吴才老所作
熹又续添减之盖旧日人作诗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
般今日信口读之全失古人咏歌之意 (周谟/ 录)
或问吴氏协韵何所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
字多者引十馀證少者亦两三證他说元初更多后删 (第 22a 页)
事后素子夏悟其意便曰礼后乎此便是杨先生所谓
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之意 (周谟/ 录)
素以为绚兮不知是何诗若以为今硕人诗则章句不合
且此一句最有理亦不应删去(同/上)
诗乐 …… (第 9a 页)
雅案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做成
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大率国风是民庶
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周谟/ 录)
或问诗言志声依永律和声之说曰古人作诗只是说
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求歌其声之清浊 …… (第 19a 页)
据而言曰叶韵乃吴才老所作
熹又续添减之盖旧日人作诗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
般今日信口读之全失古人咏歌之意 (周谟/ 录)
或问吴氏协韵何所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
字多者引十馀證少者亦两三證他说元初更多后删 (第 22a 页)
必专主乾坤二卦而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只是
事训术训道善有善之类恶有恶之类各以其类而
聚也 (周谟 录/)
系辞天尊地卑至变化见矣是举天地事理以明易自
是故以下却举易以明天地间事(万人杰录/)
方以 …… (第 7a 页)
只是健顺之理非可以乾坤为天地亦不可指乾坤
为二卦在天地卦中皆是此理易知易从不必皆主
圣人但易时自然易知简时自然易从 (周谟 录/)
易简一画是易两画是简(汤泳录/)
问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曰简字却易理会易字难理会
看他是怎生便 …… (第 17a 页)
趋吉吝自吉而向凶进退与昼夜相贯进自阴而趋
乎阳退自阳而趋乎阴也 (周谟 录/)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刚柔变化相似四者循环周而复
始(先生易解云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悔了 …… (第 26b 页)
无咎者本是有咎善补过则无咎震动也欲动而无
咎当存乎悔尔悔吝在吉凶之间悔是自凶而趋吉
吝是自吉而之凶悔吝小于吉凶而将至于吉凶者
也 (周谟 录/)
问卦有小大辞有险易阳卦为大阴卦为小爻辞如休
复吉底自是平易困于葛藟自是险先生曰大约也
是 (第 33b 页)
事训术训道善有善之类恶有恶之类各以其类而
聚也 (周谟 录/)
系辞天尊地卑至变化见矣是举天地事理以明易自
是故以下却举易以明天地间事(万人杰录/)
方以 …… (第 7a 页)
只是健顺之理非可以乾坤为天地亦不可指乾坤
为二卦在天地卦中皆是此理易知易从不必皆主
圣人但易时自然易知简时自然易从 (周谟 录/)
易简一画是易两画是简(汤泳录/)
问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曰简字却易理会易字难理会
看他是怎生便 …… (第 17a 页)
趋吉吝自吉而向凶进退与昼夜相贯进自阴而趋
乎阳退自阳而趋乎阴也 (周谟 录/)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刚柔变化相似四者循环周而复
始(先生易解云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悔了 …… (第 26b 页)
无咎者本是有咎善补过则无咎震动也欲动而无
咎当存乎悔尔悔吝在吉凶之间悔是自凶而趋吉
吝是自吉而之凶悔吝小于吉凶而将至于吉凶者
也 (周谟 录/)
问卦有小大辞有险易阳卦为大阴卦为小爻辞如休
复吉底自是平易困于葛藟自是险先生曰大约也
是 (第 33b 页)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此则性与善却是二事荅云
一阴一阳是总名继之者善是二气五行之事成之
者性是气化后事 (周谟 录/)
陈淳问性固是理然性之得名是就人生禀得言之否
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理在天地閒时只 …… (第 32b 页)
阴一阳此是天地之理如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继
之者善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也这一
段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之意不是说人性上事 (周谟/ 录)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谓太极继之者善是太极之流行
曰太极何尝不流行运动不已见其动便谓始于静 …… (第 33a 页)
也及发为亲亲仁民爱物一事又各自成一仁(万人/杰录)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荅云明道两对极好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无心便是不忧成化
便是鼓万物天地鼓万物亦何尝有心来 (周谟 录/)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地则任其自然圣人赞
化育则不能无忧曰圣人人也安得无忧但圣人之
忧 (第 47b 页)
一阴一阳是总名继之者善是二气五行之事成之
者性是气化后事 (周谟 录/)
陈淳问性固是理然性之得名是就人生禀得言之否
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理在天地閒时只 …… (第 32b 页)
阴一阳此是天地之理如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继
之者善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也这一
段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之意不是说人性上事 (周谟/ 录)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谓太极继之者善是太极之流行
曰太极何尝不流行运动不已见其动便谓始于静 …… (第 33a 页)
也及发为亲亲仁民爱物一事又各自成一仁(万人/杰录)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荅云明道两对极好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无心便是不忧成化
便是鼓万物天地鼓万物亦何尝有心来 (周谟 录/)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地则任其自然圣人赞
化育则不能无忧曰圣人人也安得无忧但圣人之
忧 (第 47b 页)
荅曰此是说君子作事问于蓍龟言是命龟受命如响
龟受命也 (周谟 录/)
问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
曰此是说君子作事问于蓍龟也问焉以言人以蓍问 …… (第 2b 页)
法只言交互参考皆有自然之数如三二为九六十三
之类虽不用以揲蓍而推算变通未尝不用错者有迭
相为用之意综又有总而挈之之意如织者之综丝也
(周谟 录/) …… (第 6a 页)
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
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此易之大意在此 (周谟 录/)
易本欲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而已不是要说道理
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易之理能恁地而人以 …… (第 19a 页)
然后无咎也凡读易而能句句体验每存兢慄戒谨
之意则于已为有益不然亦空言尔 (周谟 录/)
心具众理变化感通生生不穷故谓之易此其所以能
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也圆神方知变化二者阙一则
用 …… (第 21a 页)
然前段必结之以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只是譬
喻蓍龟虽未用而神灵之理具在犹武是杀人底事
圣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杀也 (周谟 录/)
是故蓍之德(止/)不杀者夫此言圣人所以作易之本也
蓍动卦静而爻之变易无穷未画之前此理已具于 …… (第 23a 页)
两卦每象各添一奇一耦便是八卦某尝闻一朋友
说一为仪二为象三为卦四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
火东西南北无不可推矣 (周谟 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所谓易也但先倒说此一句故
曰易有太极(刘砥录/) …… (第 32a 页)
有所兴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曰定天
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盖莫大乎蓍龟犹惧迫
天下之人勉之为善相似 (周谟 录/)
又问鼓之舞之以尽神又言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鼓
舞恐是振扬发明底意思否曰然盖提撕警觉使人
各 …… (第 38a 页)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必须就君臣父子上
见得此理大学之道不曰穷理而谓之格物只是使
人就实处穷竟事事物物上有许多道理穷之不可
不尽也 (周谟 录/)
天地形而下者天地乾坤之形壳乾坤天地之性情(李/方)
(子录/)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 (第 44b 页)
龟受命也 (周谟 录/)
问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
曰此是说君子作事问于蓍龟也问焉以言人以蓍问 …… (第 2b 页)
法只言交互参考皆有自然之数如三二为九六十三
之类虽不用以揲蓍而推算变通未尝不用错者有迭
相为用之意综又有总而挈之之意如织者之综丝也
(周谟 录/) …… (第 6a 页)
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
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此易之大意在此 (周谟 录/)
易本欲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而已不是要说道理
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易之理能恁地而人以 …… (第 19a 页)
然后无咎也凡读易而能句句体验每存兢慄戒谨
之意则于已为有益不然亦空言尔 (周谟 录/)
心具众理变化感通生生不穷故谓之易此其所以能
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也圆神方知变化二者阙一则
用 …… (第 21a 页)
然前段必结之以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只是譬
喻蓍龟虽未用而神灵之理具在犹武是杀人底事
圣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杀也 (周谟 录/)
是故蓍之德(止/)不杀者夫此言圣人所以作易之本也
蓍动卦静而爻之变易无穷未画之前此理已具于 …… (第 23a 页)
两卦每象各添一奇一耦便是八卦某尝闻一朋友
说一为仪二为象三为卦四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
火东西南北无不可推矣 (周谟 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所谓易也但先倒说此一句故
曰易有太极(刘砥录/) …… (第 32a 页)
有所兴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曰定天
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盖莫大乎蓍龟犹惧迫
天下之人勉之为善相似 (周谟 录/)
又问鼓之舞之以尽神又言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鼓
舞恐是振扬发明底意思否曰然盖提撕警觉使人
各 …… (第 38a 页)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必须就君臣父子上
见得此理大学之道不曰穷理而谓之格物只是使
人就实处穷竟事事物物上有许多道理穷之不可
不尽也 (周谟 录/)
天地形而下者天地乾坤之形壳乾坤天地之性情(李/方)
(子录/)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 (第 44b 页)
乃所以致用乎外利用安身求利于外乃所以崇德
于内只是如此做将去虽至于穷神知化地位亦只
是德盛仁熟之所致何思何虑之有 (周谟 录/)
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
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而今尺蠖虫子屈
得 (第 15a 页)
于内只是如此做将去虽至于穷神知化地位亦只
是德盛仁熟之所致何思何虑之有 (周谟 录/)
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
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而今尺蠖虫子屈
得 (第 15a 页)
也(杨道夫录/)
问大抵学便践履如何曰不可易云学以聚之问以辩
之既探讨得是当且放顿宽大田地待触类自然有
会合处故曰宽以居之且未可说仁以行之 (周谟 录/)
或跃在渊九四中不在人则其进而至乎九五之位亦
无嫌矣但君子本非有此心故云或跃而文言又以
非 (第 49b 页)
问大抵学便践履如何曰不可易云学以聚之问以辩
之既探讨得是当且放顿宽大田地待触类自然有
会合处故曰宽以居之且未可说仁以行之 (周谟 录/)
或跃在渊九四中不在人则其进而至乎九五之位亦
无嫌矣但君子本非有此心故云或跃而文言又以
非 (第 49b 页)
隙曰心无所放此皆游艺之功虽通释亦失之)举一隅(石经下有而示
之三字)程子(二条叔子)行藏章(番阳语录 周谟 录内有一条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八字极
要玩味若他人用之则无可行舍之则无可藏唯孔子与颜渊先有此事业在已 (第 2a 页)
之三字)程子(二条叔子)行藏章(番阳语录 周谟 录内有一条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八字极
要玩味若他人用之则无可行舍之则无可藏唯孔子与颜渊先有此事业在已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