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难也师旷别薪张华辨鲊符朗食鸡知栖半露食鹅

 知其黑白是谓知味
 河南程氏曰 刘元城
问明道行状云昔之惑人也乘
 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既曰高明又何惑乎
 程先生曰今之学释氏者往往皆高 (第 28b 页)
  李氏(格非/) (文叔/) (济南/)
  陆氏(佃/)  (农师/) (山阴/)
  刘氏(安世/)  (器之/) (元城/
)
  周子(敦颐/) (茂叔/) (濂溪/)
  程子(颢/)  (伯淳/) (明道/) (第 14b 页)
  曰此两爻说得悔吝二字最分明九三有悔而无
  咎由凶而趋吉也六四虽目下无事然却终吝由
  吉而趋凶也元祐间刘莘老 刘器之
之徒必欲尽
  去小人却是未免有悔至其它诸公欲且宽裕无
  事莫大段整顿不知目前虽遮掩拖延得过后面 (第 36a 页)
 可信否曰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又问公谷如何

 曰又次于左氏问左氏即是丘明否曰传中无丘明
 字不可考 刘氏安世
曰公谷皆解正春秋春秋所无者公谷未尝
 言之故汉儒推本以为真孔子之意然二家亦是矛
 盾则亦非孔子之意矣 (第 38b 页)
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晋
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
弗食故使处原
   刘器之
曰晋文之请隧非欲真请之也示欲逼周
  取天下若楚庄王之问鼎也故周人窥见其意而
  与之田名曰与之其实 (第 5b 页)
 (○范氏处义曰忧思乱于中则瞻视眩于外闵周室/者黍稷莫分念父母者莪蒿莫辨此黍稷蓼莪所为)

 (作/也)
  黍离三章章十句
   集传 元城刘氏
曰常人之情于忧乐之事初遇
   之则其心变焉次遇之则其变少衰三遇之则
   其心如常矣至于君子忠厚之 (第 6a 页)
   往往无义例其或有命名者则必述诗之意如
   巷伯常武之类是也今雨无正之名据序所言
   与诗绝异当阙其所疑 元城刘氏
曰尝读韩诗
   有雨无极篇序云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至
   其诗之文则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 (第 61b 页)
 故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

 孟子而微辞多以程氏之说为證云(以下论/诸传) 元城刘氏
曰公谷皆解正春秋春秋所无者公谷未尝
 言之故汉儒推本以为真孔子之意然二家亦自矛
 盾则亦非孔子之意矣 (第 25a 页)
 诚敬者乾坤之别也先儒论诚敬之学起于此乾之
 二言仁而坤之二言义仁义者阴阳之辨也先儒论
 仁义之用取诸此 刘器之
曰君子敬以直内敬当作
 政深衣篇云直其政政者正也古当通用敬与政文
 相似故传之者讹尔未知孰是
不习无 (第 39a 页)
 庄简名光字泰发谥庄简绍兴中谪岭南著书十卷

 自号 读易老人
淮漕钱冲之序其后云其学自 (第 30b 页)
刘元
 城
(第 30b 页)
元城
(第 30b 页)
安世
(第 30b 页)
器之
学于司马君实
解东卿疑难图解
 周易疑难图解三十卷(二十九卷内十/三卷分上下)郑东卿撰一
 本称合沙 (第 30b 页)
窒碍而无入
不自得处方庶几其有以得之矣)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刘聘君见 元城刘忠定公(名安世大名人)
自言尝读他论加
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
相似而误分也愚案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 (第 16b 页)
得处方庶几其有以得之矣)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名 安世
大名人)自言尝读他论加
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
相似而误分也愚案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 (第 16b 页)
 人好恶而为顺避便是不直此解视朱注习于威仪
 尤分晓亲切按存疑前解师也辟亦如是予已收之
 然与下文便佞不合还依朱注为是 析疑朱子曰
  刘忠定公
有言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而不可一日
 近小人 (第 10a 页)
 自此以往则有吝也曰此两爻说得悔吝二字最分
 明九三有悔而无咎由凶而趋吉也六四虽目下无
 事然却终吝由吉而趋凶也元祐间刘莘老 刘器之
 
之徒必欲尽去小人却是未免有悔至其他诸公欲
 且宽裕无事莫大段整顿不知目前虽遮掩拖延得 (第 12a 页)
 乃天之健
 (郑可学录第七章)
因说乾健曰而今人只是坐时便见他健不健了不待
 做事而后见也又曰某人所记 刘元城
每与人相见
 终坐不甚交谈欲起屡留之然终不交谈或问 (第 26a 页)

 城
曰人坐久必倾侧久坐而不倾侧必贵人也故观
 人之坐起可以知人之贵贱某后来见草堂先生说 (第 26a 页)
 又不如此 元城
极爱说话观草堂之说与某人所记
 之语大抵皆同多言其平生所履与行己立身之方
 是时 (第 26b 页)
元城
在南京恣口极谈无所顾忌南京四方之
 冲东南士大夫往来者无不见之宾客填门无不延
 接其死之时去靖康之祸 (第 26b 页)
只三四年间耳 元城
与了
 斋死同时不知二公若留到靖康当时若用之何以
 处也 (第 26b 页)
    相之 四明)

  文潞公(彦博   宽夫  汾州) 吕侍讲(希哲   原明 河南)

   刘忠定公(安世   器之  大名)
范氏(祖禹    淳夫  成都)

  王氏(安石    介父 临川) 苏氏(轼   东坡  子瞻  (第 8b 页)
  邵子(雍   康节  尧夫 河南) 丰氏(稷      相之 四明)

  文潞公(彦博   宽夫  汾州) 吕侍讲(希哲   原明 河南)

  刘忠定公 (安世   器之  
大名)范氏(祖禹    淳夫  成都)

  王氏(安石    介父 临川) 苏氏(轼   东坡   (第 8b 页)
方别出故多于贫贱处说)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刘聘君见 元城刘忠定公
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
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
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 (第 16b 页)
我于
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
已几(平声)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
消长(上声)之理进退存亡之道 (刘忠定
(第 16b 页)
安世
(第 16b 页)
器之
大名人○胡氏曰吉凶 (第 16b 页)
   有吝也曰此两爻说得悔吝二字最分明九三
   有悔而无咎由凶而趋吉也六四虽目下无事
   然郤终吝由吉而趋凶也元祐閒刘莘老 刘器
   之
之徒必欲尽去小人却是未免有悔至其它
   诸公欲且宽裕无事莫大段整顿不知目前遮 (第 36a 页)
近而误又转为正也作敬字庶与下文叶
石涧俞氏曰或曰 刘元城
尝改敬以直内为正以直
内矣然正无下功夫处故须敬言敬则正在其中
或又曰礼记云直其政也政乃敬之讹尔敬讹为 (第 32a 页)
  杨氏(绘元/素)     郑氏(湘乡/)
  王氏(师心/)     王氏(湘卿/)
  李氏(光泰𤼵谥庄简公绍兴初谪岭南著书自号 读易老人
其学自 (第 23b 页)
刘元城
(第 23b 页)
元城
学于司马公)
  都氏(洁圣与丹阳人知德庆府周易变体十六卷/洁父郁子文惠州教官为一邦师法尤粹于)
  (第 23b 页)
心肯意肯要去为善贺孙修/辞立诚便要立得这忠信若口不择言逢事便说只这)
(忠信亦被汨没动荡立不住了所问 刘器之
问诚之日/于温公曰当自不妄语入此易 谓修辞立其诚也荅)
(云近之荅程洵忠信进德是见个修辞立诚底道理 (第 5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