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经部
山阴陆氏曰和而不流柳下惠是与中立不倚伯夷
是与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伊尹是与
三圣人者皆有矫焉故曰强哉矫若孔 子集大成 者
也无矫也无弊也
广安游氏曰彊者强力也犹言坚强而不可变也喜
怒哀乐者气也治气者心也治心者强也 (第 26b 页)
是与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伊尹是与
三圣人者皆有矫焉故曰强哉矫若孔 子集大成 者
也无矫也无弊也
广安游氏曰彊者强力也犹言坚强而不可变也喜
怒哀乐者气也治气者心也治心者强也 (第 26b 页)
而于兼行处或略之注云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此句不可苟且看过此是异中之同处周公思兼三王不可依小注谓是孔 子集大成
意如此则三王各居其一莭周公独会其全体高了周公固无害卑了三王柰何要当思其时何如耳此章五条事都是举其 (第 75a 页)
不全也金声玉振始终条理疑
古乐经之言故儿宽云惟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亦此意也○集疏曰问孔 子集大成 朱 …… (第 3a 页)
明辨大学物格知至这是始条理如笃行与诚意正心以下是终条理又曰智是见得彻
圣是行得到问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 大成 者由其始焉知之深也盖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
尽故其行之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一偏非终条理者未 …… (第 3b 页)
智巧力兼全故箭箭中红心三子则各人各中一
边缘他当初见得偏故至处亦偏问如此则三子不可谓之圣曰不可谓圣人 大成 毕竟他清是圣之清和是
圣之和虽使圣人清和亦不过如此颜子则巧处工夫已至但只是力不至耳模亦尝妄以射譬之孔 …… (第 5a 页)
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乎)
孟 子集 疏卷十 (第 18b 页)
古乐经之言故儿宽云惟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亦此意也○集疏曰问孔 子集大成 朱 …… (第 3a 页)
明辨大学物格知至这是始条理如笃行与诚意正心以下是终条理又曰智是见得彻
圣是行得到问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 大成 者由其始焉知之深也盖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
尽故其行之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一偏非终条理者未 …… (第 3b 页)
智巧力兼全故箭箭中红心三子则各人各中一
边缘他当初见得偏故至处亦偏问如此则三子不可谓之圣曰不可谓圣人 大成 毕竟他清是圣之清和是
圣之和虽使圣人清和亦不过如此颜子则巧处工夫已至但只是力不至耳模亦尝妄以射譬之孔 …… (第 5a 页)
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乎)
孟 子集 疏卷十 (第 18b 页)
万章两篇皆论圣贤之行大率皆以孔子折衷之上
篇前五章言舜六章言大禹固无间矣七章则言
伊尹故八章以夫子之出处继其后九章论百里
奚次篇之首又言三圣人而以孔 子集大成 断之
三章问友而上及尧舜四章言交际又继以孔子
五章为贫而仕又言孔子下二章论君馈与见诸
侯而又及孔子盖 (第 14a 页)
篇前五章言舜六章言大禹固无间矣七章则言
伊尹故八章以夫子之出处继其后九章论百里
奚次篇之首又言三圣人而以孔 子集大成 断之
三章问友而上及尧舜四章言交际又继以孔子
五章为贫而仕又言孔子下二章论君馈与见诸
侯而又及孔子盖 (第 14a 页)
如此条理字字相连如贯珠无有生涩间断若先击镈钟后击特磬何难之有况镈钟特磬古无是器而乐之起止乃是柷敔也孔 子集大成
集三子之成条理者清任和便是条理也始条理清任和之脉络分明终条理清任和浑然无迹到得浑然无迹方谓之成然非始 (第 50a 页)
处亦皆过如射者皆中而不中鹄问既是如此何以
为圣人之清和曰却是天理中流出无驳杂虽是过当直是无纤毫查滓孔 子集大成 无所不该非特兼
三子所长而已但与三子比并说时是兼其所长曰三子是资禀如此否曰然○问如伯夷之清而不念 …… (第 4a 页)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
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
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此言孔 子集 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犹作乐者 (第 5a 页)
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 大成 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
谓箫韶九成是也(书益稷篇注箫古文作箾箾韶盖舜乐之总名也九成者犹周礼所
谓九变也) …… (第 5b 页)
以收其韵(新安陈氏曰特专也单击磬曰特磬)宣以始之收以终
之二者之间脉络贯通无所不备则合众小成而为
一 大成 犹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金声玉 …… (第 6a 页)
此复(扶又反)以射之巧力发明圣智二字之义见孔子
巧力俱全而圣智兼备三子则力有馀而巧不足是
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张子曰夷惠智
不明于至善故偏入于清和然而卒能成性故虽圣而不智孔子智既明于至善故集大成如清和时任
皆有之无不曲当也故圣且智金声而玉振也○龟山杨氏曰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
但其他处未必皆中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欤○问
以智比圣智固未可以言圣然孟子以智譬巧以圣譬力力既不及于巧则是圣必由于智也明矣而尹
和靖乃曰始条理者犹可以用智终条理则智不容于其间矣则是以圣智浅深而言与孟子之意似相
戾惟伊川引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其意若曰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 大成
者由其始焉知之之深也盖
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尽故其后行之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于一偏非终条 …… (第 8b 页)
中红心三子则每人各中一边缘他当初见得偏故至处亦偏曰如此则三子不可谓之圣曰不可谓之
圣之 大成 毕竟那清是圣之清和是圣之和虽使圣人清和亦不过如此颜子则巧处工夫已至点点皆
可中但只是力不至耳使颜子力 (第 9a 页)
为圣人之清和曰却是天理中流出无驳杂虽是过当直是无纤毫查滓孔 子集大成 无所不该非特兼
三子所长而已但与三子比并说时是兼其所长曰三子是资禀如此否曰然○问如伯夷之清而不念 …… (第 4a 页)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
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
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此言孔 子集 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犹作乐者 (第 5a 页)
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 大成 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
谓箫韶九成是也(书益稷篇注箫古文作箾箾韶盖舜乐之总名也九成者犹周礼所
谓九变也) …… (第 5b 页)
以收其韵(新安陈氏曰特专也单击磬曰特磬)宣以始之收以终
之二者之间脉络贯通无所不备则合众小成而为
一 大成 犹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金声玉 …… (第 6a 页)
此复(扶又反)以射之巧力发明圣智二字之义见孔子
巧力俱全而圣智兼备三子则力有馀而巧不足是
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张子曰夷惠智
不明于至善故偏入于清和然而卒能成性故虽圣而不智孔子智既明于至善故集大成如清和时任
皆有之无不曲当也故圣且智金声而玉振也○龟山杨氏曰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
但其他处未必皆中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欤○问
以智比圣智固未可以言圣然孟子以智譬巧以圣譬力力既不及于巧则是圣必由于智也明矣而尹
和靖乃曰始条理者犹可以用智终条理则智不容于其间矣则是以圣智浅深而言与孟子之意似相
戾惟伊川引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其意若曰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
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尽故其后行之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于一偏非终条 …… (第 8b 页)
中红心三子则每人各中一边缘他当初见得偏故至处亦偏曰如此则三子不可谓之圣曰不可谓之
圣之 大成 毕竟那清是圣之清和是圣之和虽使圣人清和亦不过如此颜子则巧处工夫已至点点皆
可中但只是力不至耳使颜子力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