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冠也(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自天子下

 达有事然后緌大帛不緌玄冠紫緌自 鲁桓公
始也
 杂记曰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缟而后蕤
 (秦人曰委/齐东曰武)内则子事父母冠緌缨 笄髺笄 (第 51b 页)
 世之后而郑国之五庙始备也大夫始爵之太祖则

 鲁季友是也季友为 鲁桓公
之别子既为大夫可以
 立三庙矣然其考则 (第 6b 页)
桓公
其祖则惠公其曾祖则孝
 公自孝至桓皆诸侯也大夫不敢祖诸侯则此三公
 之庙不当立于季氏之家所谓别子亦全 (第 6b 页)
之何谨案鲁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
声子之侄娣非正也自不合入惠公之庙明矣又武公
生仲子则仲子归于 鲁生桓公
而惠公薨立宫而奉之
追成父志别为宫也寻求礼意则当然矣未见前例如之
何谨案晋南昌府君庙有荀氏薛氏景侯有 (第 16a 页)
    受终受命之礼是也
纪元表壬戌桓王元年(是年宋殇公与夷元哀二年卫/宣公晋元 三年晋 侯光元)
(桓五年秦宁公晋曲沃武公滕宣公婴齐元庄六年蔡/ 侯封人元 九年 鲁桓公
轨元 十年宋 公冯燕)
(宣侯元年十二年晋小子侯元称十四年陈厉公跃元/ 十六 晋侯湣元楚熊通 (第 30a 页)
 大宗百代不绝

 吕氏祖谦曰别子为祖如 鲁桓公
生四子庄公既立
 为君则庆父叔牙季友为别子继别为宗如公孙敖
 继庆父是为大宗继祢者为小宗如季武子立悼 …… (第 6a 页)
 故曰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别子

 所自出谓别子所出之先君如鲁季友乃 桓公
之别
 子所自出即 (第 15a 页)
桓公
大宗者乃 (第 15a 页)
桓公
一族之大宗公子
 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则别
 子为先君大宗之祖群公子皆宗之是谓有大宗 (第 15a 页)
不名喜之也何喜尔正我
也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
无君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 桓公
使高 …… (第 8a 页)
 (故请会诸侯宋公请先见齐侯是以缓于伐楚皆有/关于天下之故者也隐与宋公闻卫乱而相遇齐桓)
 (图伯亦两与庄公遇者 桓公
欲身下诸/侯以成伯业故以简便济其勤劳也) (第 52a 页)
 以旁亲之首尊者尊之圣人之度量权衡夫岂苟哉
传曰何以期也不贰斩也何以不贰斩也持重于大宗
者降其小宗也(疏此问虽兼母荅专据父故以斩而言/案丧服小记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大宗)
(谓若 鲁桓公
适夫人文姜生太子名同后为君次子庆/父叔牙季友此三子谓之别子别子者皆以臣道事君)
(无兄弟相宗之法与太 (第 23a 页)
 唐叔虞鲁公子友以德命为义若文王名昌武王名
 发以类命为象若仲尼首象尼丘取于物为假若伯
 鱼生人馈鱼因名鲤取于父为类若鲁庄公与 桓公
 
同日生名曰同也案传文云不以官不以畜牲不以
 器币此记文略耳传云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
 以畜牲则废祀 (第 30a 页)
 臣无外交而不贰君也
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
也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
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

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郑氏曰大夫飨君由强且富也三桓 鲁桓公
之子庄
 公之弟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庆父与牙通于夫
 人以胁公季友以君命鸩牙后庆父弑二君又死也
 天 …… (第 10b 页)
 始也大夫之奏肆夏由赵文子始也大夫强而君杀

 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
 桓始也庙有二主自桓公始也玄冠紫緌自 鲁桓公
 
始也朝服之以缟也自季康子始也士之有诔自鲁
 庄公始也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也
 马氏曰普天之下莫 …… (第 14b 页)
 云素衣朱绡又云素衣朱襮襮黼领也以上皆诸侯

 之礼也仲孙叔孙季孙氏皆立 桓公
庙鲁以周公之
 故立文王庙三家见而僭焉
 孔氏曰此一节总论诸侯及大夫奢僭强盛之事案
 小胥天子宫县诸 (第 16a 页)
 山阴陆氏曰冠武异材冠已则委之所谓委武是也
 燕居著冠于武安不忘危也平居如此有事而委之
 斯可矣
五十不散送亲没不髦大帛不緌玄冠紫緌自 鲁桓公
始也
 郑氏曰五十送丧不散麻始衰不备礼也不髦去为
 子之饰大帛谓白布冠帛当为白不緌凶服去饰也
 玄冠 …… (第 35a 页)
 壬合而为紫戊癸合而为缁间色也先王之于间色
 贵缁而已以其出而复于道故也至于红紫碧绿则
 在所不为而紫尤君子所恶 鲁桓公
以为冠緌岂礼 (第 36b 页)
 充其服焉此亦孔子所言也以承上文故止言曰
 山阴陆氏曰公僭宋王者之后服然后大夫亦僭王
 者之后服公犹可也大夫则不可故经记 鲁桓公

 在前季康子在后于公言冠于康子言服亦言之法 …… (第 8b 页)
 又况审如此者乎据书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诗
 曰不称其服不充乎服之谓也此篇言始冠缁布冠
 等冠书玄冠紫緌自 鲁桓公
始言朝玄端夕深衣等
 服尽朝服之以缟也自季康子始言先王冠服自兹 (第 9a 页)
 未必尽实然桓宣之弑不应灭裂不知至此吾尝證
 吕览以周赐周公得用天子礼乐为在平王之世鲁
 惠公之所请以是质之则明堂位之作宜在 桓公

 前正当惠𨼆之际鲁初得周公之赐故记礼者因缉
 而载之所以不及弑事其说尤可信不疑也非特此 (第 40b 页)
 所自出而孔颖达言别子之所由出然则别子所由
 出即国君也其可宗乎榖梁曰燕周之分子也分子
 即别子也
 东莱吕氏曰别子为祖如 鲁桓公
生四子庄公既立
 为君则庆父叔牙季友为别子继别为宗如公孙敖
 继庆父是为大宗继祢者为小宗如季武子立悼 (第 23a 页)
 通论李氏曰鲁申繻言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

 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盖诸侯有百官有祭祀
 有器币有牲庶人名之则可也 徐氏师曾曰申繻
 对 鲁桓公
曰名有五名生为信(案杜注若唐叔/虞鲁公子友)德命
 为义(案杜注若文/王昌武王𤼵)类命为象(案杜注 (第 41a 页)
 礼也
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
也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
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
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阼才/路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大夫飨君由强且富也三桓 鲁桓
 公
之子庄公之弟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庆父与
 牙通于夫人以胁公季友以君命鸩牙后庆父弑二 …… (第 29a 页)
 得祖天子然左氏云郑祖厉王何也此必周衰诸侯
 僭肆做此违条碍法事故公庙设于私家
 存疑郑氏康成曰仲孙叔孙季孙氏皆立 桓公
庙鲁
 以周公之故立文王庙(孔疏襄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礼也注谓文王)
 (庙/)三家见而僭焉 …… (第 34b 页)
 文王而周公不当为祖称大庙祫禘亦当于文王庙
 不于周公庙矣若季氏虽为三家之大宗而君在国
 昏丧皆告于君君之嫁娶亦不使季主而援鲁例立
  桓公
庙且八佾歌雍以祭之尤倍矣邑有先君之庙
 如武王迁镐而文王庙犹在丰故成康大事告庙必
 至丰晋迁新田而桓 (第 37a 页)
 详而文静而无事则略而质居冠属武略而质也

五十不散送亲没不髦大帛不緌玄冠紫緌自 鲁桓公
始也(散悉但反/髦音毛)
 正义郑氏康成曰五十送丧不散麻始衰不备礼也
 (孔疏始死三日之前要绖散垂三 …… (第 9a 页)
 曰五十不散送养筋力于始衰之年亲没不髦责成
 人于亲没之后大帛不緌异于吉也 方氏悫曰紫
 色非正也后世用之自 桓公
始 …… (第 9a 页)
 案杂记大白与缁布连文则白布冠居丧所服此大
 帛则素缯凡有忧者之服如卫文公大帛之冠及秦
 伯素服郊次用之不必改此帛为白孔子恶紫夺朱
 时人好紫 桓公
以为緌耳宋王者之后服紫何据乎
 天子朱纮诸侯青纮青纮则青緌者宜也始冠之缁 (第 9b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以其非正春秋传曰于子祭于孙
 止(孔疏谷梁传隐五年考仲子之宫仲子是鲁孝公/之妾惠公之母 案此与左传仲子惠公之妾 桓)
 (公
之/母异) 孔氏颖达曰此论礼有不合世祭之事妾母
 谓庶子自为其母也 (第 28a 页)
 (积皆所以待宾客也宾叩关关尹以告掌讶与士已/迎宾于疆为之前驱小行人迎劳于畿讶士与行人)
 (逆之入于国则凡庐宿孰非公馆使不得升屋而复/与盖此死于道乃死于车若 鲁桓公
故即升车毂而)
 (复/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緌旌旗之旄去其旒而用之异于 (第 3a 页)
 则射人命有爵者乘王之倅车而皆无与王同车者
 馀论陈氏浩曰不同车以远害也篡弑之祸常起于
 同姓故与异姓同车则不嫌 黄氏乾行曰 鲁桓公
 
如齐齐襄公使公子彭生 (第 10b 页)
桓公
公薨于车则弑君
 于车不必同姓也羽父使贼弑隐公于寪氏则同姓 (第 10b 页)
今乃不杖期故问比例也云不二斩者此问答虽兼母/专据父故答以斩而言案丧服小记云别子为祖继别)
(为宗谓若 鲁桓公
适夫人文姜生太子名同后为君臣/次子庆父叔牙季友此三子谓之别子别子者皆以)
(道事君无兄弟相宗之法与太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