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類書類
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
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
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 陆希声 谓圣
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息言之
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凡历 …… (第 6b 页)
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
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圣人所以存其七
日来复于复卦者明卦气也 陆希声 谓圣人言七
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 王洙曰凡阴息则
阳消自五月至十一月其日之历行天七舍而阳 …… (第 16b 页)
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曰七变而为复故云
七日苏氏曰坤与初九为七皆言七日之象也易
之为术深远矣故鼎祚于此请俟来哲若 陆希声
刘牧王洙龙昌期以七为少阳之数则无取焉(并/七) (第 18b 页)
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
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 陆希声 谓圣
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息言之
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凡历 …… (第 6b 页)
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
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圣人所以存其七
日来复于复卦者明卦气也 陆希声 谓圣人言七
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 王洙曰凡阴息则
阳消自五月至十一月其日之历行天七舍而阳 …… (第 16b 页)
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曰七变而为复故云
七日苏氏曰坤与初九为七皆言七日之象也易
之为术深远矣故鼎祚于此请俟来哲若 陆希声
刘牧王洙龙昌期以七为少阳之数则无取焉(并/七) (第 18b 页)
上与坤交亦有蔀之象然则丰其蔀其沛其蔀其
屋皆就本爻言之○又曰辅嗣曰蔀覆暧鄣光明
之物又略例曰大闇之谓蔀郑康成作菩云小席
也 陆希声 曰茂盛周匝之义也案坤为冥闇震巽
为草莽丰之离在震巽之下而交于坤是明为草
莽周匝蔽蔀之象(并丛 (第 17b 页)
屋皆就本爻言之○又曰辅嗣曰蔀覆暧鄣光明
之物又略例曰大闇之谓蔀郑康成作菩云小席
也 陆希声 曰茂盛周匝之义也案坤为冥闇震巽
为草莽丰之离在震巽之下而交于坤是明为草
莽周匝蔽蔀之象(并丛 (第 17b 页)
无非用也刘牧谓经唯举乾坤老阳老阴三百六
十之数当期之日不更别举他卦之爻而疑六日
七分之义此不以三隅反也 唐陆希声 谓易以年
统月以岁统旬以日统时凡言月者以一策当一
月一九之策三十有六是为三年故曰皆一九之
(第 58b 页)
十之数当期之日不更别举他卦之爻而疑六日
七分之义此不以三隅反也 唐陆希声 谓易以年
统月以岁统旬以日统时凡言月者以一策当一
月一九之策三十有六是为三年故曰皆一九之
(第 58b 页)
伏羲也其别皆六十有四因八卦也(易/传) 先儒
论重卦者六家王弼虞翻曰伏羲郑康成曰神农
孙盛曰夏禹司马迁扬雄曰文王而孔颖达陆德
明 陆希声 则以弼论为是某曰皆是也系辞曰古
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第 4a 页)
论重卦者六家王弼虞翻曰伏羲郑康成曰神农
孙盛曰夏禹司马迁扬雄曰文王而孔颖达陆德
明 陆希声 则以弼论为是某曰皆是也系辞曰古
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第 4a 页)
张舜元曰坤者乾之配君子体之不为事先盖先
则迷而失为坤之道后则得主有为臣为子之利
阴之所主者阳也
陆希声 曰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
李季辨曰君子体之而有行为先则迷为后则得
主而利以阴道不为倡也
(第 46b 页)
则迷而失为坤之道后则得主有为臣为子之利
阴之所主者阳也
陆希声 曰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
李季辨曰君子体之而有行为先则迷为后则得
主而利以阴道不为倡也
(第 46b 页)
李氏曰凡闇于理者皆谓之蒙若书之蒙士是也
父不慈子不孝夫不义妇不顺皆蒙唯九二刚中
得包蒙纳妇克家之正
陆希声 曰上九为国师九二为家师故曰子克家
亦可旁通
案卦有二阳治蒙者也上过中无位此爻居中应
五 (第 41b 页)
父不慈子不孝夫不义妇不顺皆蒙唯九二刚中
得包蒙纳妇克家之正
陆希声 曰上九为国师九二为家师故曰子克家
亦可旁通
案卦有二阳治蒙者也上过中无位此爻居中应
五 (第 41b 页)
石守道曰始则为三阳之难然三阳刚健岂可拒
之遂至于战战则伤故曰需于血
李氏曰穴者阴之所盖四与上之位也
陆希声 曰四体于坎为险之初穴者阴物之所处
四以阴而处坎下穴中之物也
正义曰三阳偪己四不能距故出此所居 (第 12a 页)
之遂至于战战则伤故曰需于血
李氏曰穴者阴之所盖四与上之位也
陆希声 曰四体于坎为险之初穴者阴物之所处
四以阴而处坎下穴中之物也
正义曰三阳偪己四不能距故出此所居 (第 12a 页)
袁氏曰三阴在上其道常乏故资阳以为富实而
已六四未能得阳故曰不富失实三阴皆从阳而
独于四言之则知四从之之先矣
陆希声 曰以阴居阴故曰不富三阴皆欲下复四
能先之是能用其邻也
耿睎道曰下之三阳则以其汇而征上之三阴则 …… (第 13a 页)
千馀岁间已讹如此则夫名同实异者古今讹谬
何可胜数哉传记之未可尽信久矣渎书者必如
孟子之于武城云汉一断之以理可也
陆希声 曰以柔在上帝女之象下配于二下嫁之
象
韩康伯曰女子而居王之位必帝王之妹
张舜文曰互体兑约 …… (第 15a 页)
如此君何为哉推诚屈己专其好合如帝妹下嫁
于人所以致泰者一任之而已人属惟男女相亲
出于天性不可间也
右明象
陆希声 曰天降于下犹男下于女天复于上地复
于下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之大义也者以顺而承
天也今五志于顺故获 (第 17a 页)
已六四未能得阳故曰不富失实三阴皆从阳而
独于四言之则知四从之之先矣
陆希声 曰以阴居阴故曰不富三阴皆欲下复四
能先之是能用其邻也
耿睎道曰下之三阳则以其汇而征上之三阴则 …… (第 13a 页)
千馀岁间已讹如此则夫名同实异者古今讹谬
何可胜数哉传记之未可尽信久矣渎书者必如
孟子之于武城云汉一断之以理可也
陆希声 曰以柔在上帝女之象下配于二下嫁之
象
韩康伯曰女子而居王之位必帝王之妹
张舜文曰互体兑约 …… (第 15a 页)
如此君何为哉推诚屈己专其好合如帝妹下嫁
于人所以致泰者一任之而已人属惟男女相亲
出于天性不可间也
右明象
陆希声 曰天降于下犹男下于女天复于上地复
于下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之大义也者以顺而承
天也今五志于顺故获 (第 17a 页)
郭子和曰初以刚强之饰其趾而来翰如之马也
马之来所以饰四之皤四亦饰马之白皆有受饰
之质而交相文也
陆希声 曰初九义不乘车欲飞翔而来也
王介父曰马者不动以进之象谓初九不从二而
来应己也翰如其志疾也离体 (第 29b 页)
马之来所以饰四之皤四亦饰马之白皆有受饰
之质而交相文也
陆希声 曰初九义不乘车欲飞翔而来也
王介父曰马者不动以进之象谓初九不从二而
来应己也翰如其志疾也离体 (第 29b 页)
右明飞遁象占
陆希声 曰遁阴长于内而阳在于外故爻在外多
吉在内多咎
案艮止二阴于内故乾三阳得遁于外二阴浸长
故 (第 14a 页)
陆希声 曰遁阴长于内而阳在于外故爻在外多
吉在内多咎
案艮止二阴于内故乾三阳得遁于外二阴浸长
故 (第 14a 页)
右明象占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赞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陆希声 曰初有意于五此瓜蔓滋延之象五以重
刚下际于一阴杞根深之象
朱子曰瓜阴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杞高 (第 32b 页)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赞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陆希声 曰初有意于五此瓜蔓滋延之象五以重
刚下际于一阴杞根深之象
朱子曰瓜阴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杞高 (第 32b 页)
朱子曰庙所以聚祖考之精神又人必能聚已之
精神则可以致于庙而承祖考也 又曰人之精
神萃于己祖考之精神萃于庙
陆希声 曰气聚而生故精气为物气散而死故游
魂为变魂气有散无所依归故圣人于萃聚之时
立宗庙以致孝享 (第 5a 页)
精神则可以致于庙而承祖考也 又曰人之精
神萃于己祖考之精神萃于庙
陆希声 曰气聚而生故精气为物气散而死故游
魂为变魂气有散无所依归故圣人于萃聚之时
立宗庙以致孝享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