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禮類
四書類
弟孙叔子如子孙知子駹子音义(駹武/邦反)疏(正义曰子/如即是子)
(班据传可知以外无文见其同时/被杀必是近亲相传为此说耳)○曹人使公子负
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注二子皆曹宣公庶
子音义(刍初俱反守手又反欣时如字徐云或/作款亦音欣案公羊传作喜如宜音忻 (第 24b 页)
)秋负
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注宣公大子诸侯乃请讨之
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 (第 24b 页)
子臧公子 欣时国人皆将从之注不义负刍
故成公乃惧注成公负刍告罪且请焉注请 (第 24b 页)
子臧
乃反而致其邑注还邑于成公为十五年执曹伯传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注无传九年盟于蒲
夏卫孙林父自晋 (第 24b 页)
(班据传可知以外无文见其同时/被杀必是近亲相传为此说耳)○曹人使公子负
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注二子皆曹宣公庶
子音义(刍初俱反守手又反欣时如字徐云或/作款亦音欣案公羊传作喜如宜音忻 (第 24b 页)
)秋负
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注宣公大子诸侯乃请讨之
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 (第 24b 页)
子臧公子 欣时国人皆将从之注不义负刍
故成公乃惧注成公负刍告罪且请焉注请 (第 24b 页)
子臧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注无传九年盟于蒲
夏卫孙林父自晋 (第 24b 页)
(负篡国之罪倚齐以安数朝数聘卑身事齐犹以为/未甚至齐之臣彊娶其女甘心与之而不敢违自为)
(之主如敌体然盖身为不义故忍耻辱而屈于人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彊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
(而常伸于人上/者果何人哉)
叔孙得臣卒
集说(黄氏震曰其卒不 (第 39a 页)
(之主如敌体然盖身为不义故忍耻辱而屈于人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彊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
(而常伸于人上/者果何人哉)
叔孙得臣卒
集说(黄氏震曰其卒不 (第 39a 页)
(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
(訾杜注/郑地)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作卢)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 (第 14b 页)
(此何闵之有祖高氏闶曰非战死也死于行尔故不/书地 吕氏 谦曰曹宣公从晋侯伐秦卒于师使)
(公子负刍守国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第 15a 页)
公子欣时/ 即 (第 15a 页)
子臧 也负刍与欣时俱曹伯 (第 15a 页)
庶子公子欣时 逆丧)
(未归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晋执负刍而归之京师/将 (第 15a 页)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15a 页)
子臧 辞曰圣达节次守节下)
(失节遂逃奔宋负刍归自京师自为曹君大抵学者/之患最是勇于义而不能精择如 (第 15a 页)
子臧 轻千乘之国)
(视之如敝屣固是勇于为义然而讲学不明择义不/精反使篡弑之人俨然居一国之上都缘 (第 15a 页)
子臧 归洁)
(其身太过轻重隆杀都/不分所以得罪于君子) …… (第 15a 页)
(不以如京师致而以伐秦致即如僖四年/不以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第 15b 页)
集说(刘氏克庄曰子鱼君宋兹父让也昭王位楚子/申让也负刍八曹 子臧 让也襄公继郑子良让)
(也又曰负刍弑君而自立 (第 16a 页)
子臧 不义而舍之去吴子/光刃僚而致国于季子季子舍之延陵而君子持衡)
(于二者之间独谓 (第 16a 页)
子臧 失贼不讨季子守匹夫介/节不承父兄之志以是讥二子之让国未为至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年 …… (第 16a 页)
(曰三月宋世子成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作归/之于)
左传(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22a 页)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
(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胡传(称侯以执伯 (第 22a 页)
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
(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之又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谓伯)
(讨春秋执诸侯 …… (第 22a 页)
(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非也负刍杀太子)
(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此非不道/而何且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有人杀其君反轻于不)
(道其民乎有忍其君而非不道其民乎夫负刍之 …… (第 22b 页)
(矣伐郑不书尹单则无挟王臣之罪而讨贰抑/楚不为过矣圣人笔削岂不深切著明也哉)
曹伯归自京师
左传(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臧 反吾归而君 (第 39a 页)
子/臧 反曹伯归 (第 39a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
公羊(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于曹/何易也其易奈何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在内也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 在内则何以易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其言自京师何言甚易也舍)
(是无/难矣)
胡传(曹伯不名 …… (第 39a 页)
(京师者释卫主于责晋而释曹则主于责王室也书/法精矣 余氏光曰当时周王拥虚器而已生杀予)
(夺不敢专主观曹人一则请于晋再则请于晋未闻/遣一介如周至晋侯许之 子臧 反曹伯来归则操纵)
(之权尽繇于晋特寄囚于京师假周之名而/已王灵不振诸侯纵恣世道之衰重可叹哉) (第 40b 页)
(訾杜注/郑地)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作卢)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 (第 14b 页)
(此何闵之有祖高氏闶曰非战死也死于行尔故不/书地 吕氏 谦曰曹宣公从晋侯伐秦卒于师使)
(公子负刍守国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第 15a 页)
公子欣时/ 即 (第 15a 页)
子臧 也负刍与欣时俱曹伯 (第 15a 页)
庶子公子欣时 逆丧)
(未归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晋执负刍而归之京师/将 (第 15a 页)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15a 页)
子臧 辞曰圣达节次守节下)
(失节遂逃奔宋负刍归自京师自为曹君大抵学者/之患最是勇于义而不能精择如 (第 15a 页)
子臧 轻千乘之国)
(视之如敝屣固是勇于为义然而讲学不明择义不/精反使篡弑之人俨然居一国之上都缘 (第 15a 页)
子臧 归洁)
(其身太过轻重隆杀都/不分所以得罪于君子) …… (第 15a 页)
(不以如京师致而以伐秦致即如僖四年/不以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第 15b 页)
集说(刘氏克庄曰子鱼君宋兹父让也昭王位楚子/申让也负刍八曹 子臧 让也襄公继郑子良让)
(也又曰负刍弑君而自立 (第 16a 页)
子臧 不义而舍之去吴子/光刃僚而致国于季子季子舍之延陵而君子持衡)
(于二者之间独谓 (第 16a 页)
子臧 失贼不讨季子守匹夫介/节不承父兄之志以是讥二子之让国未为至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年 …… (第 16a 页)
(曰三月宋世子成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作归/之于)
左传(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22a 页)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
(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胡传(称侯以执伯 (第 22a 页)
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
(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之又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谓伯)
(讨春秋执诸侯 …… (第 22a 页)
(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非也负刍杀太子)
(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此非不道/而何且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有人杀其君反轻于不)
(道其民乎有忍其君而非不道其民乎夫负刍之 …… (第 22b 页)
(矣伐郑不书尹单则无挟王臣之罪而讨贰抑/楚不为过矣圣人笔削岂不深切著明也哉)
曹伯归自京师
左传(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臧 反吾归而君 (第 39a 页)
子/臧 反曹伯归 (第 39a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
公羊(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于曹/何易也其易奈何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在内也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 在内则何以易公子 (第 39a 页)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其言自京师何言甚易也舍)
(是无/难矣)
胡传(曹伯不名 …… (第 39a 页)
(京师者释卫主于责晋而释曹则主于责王室也书/法精矣 余氏光曰当时周王拥虚器而已生杀予)
(夺不敢专主观曹人一则请于晋再则请于晋未闻/遣一介如周至晋侯许之 子臧 反曹伯来归则操纵)
(之权尽繇于晋特寄囚于京师假周之名而/已王灵不振诸侯纵恣世道之衰重可叹哉) (第 40b 页)
(义不责其无讨贼之心夫比虽当次及之序而弃疾/亦居楚国之常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
(利此事之变也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
(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 (第 43a 页)
(利此事之变也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
(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 (第 43a 页)
(名庐文公子宣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三年卒在位十七年)
成公经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传七年夏曹宣公来朝
经十有三年夏五月会伐秦曹伯庐卒于师冬葬曹宣
公
传十三年夏五月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
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子/臧) 逆
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 (第 6b 页)
(名庐文公子宣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三年卒在位十七年)
成公经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传七年夏曹宣公来朝
经十有三年夏五月会伐秦曹伯庐卒于师冬葬曹宣
公
传十三年夏五月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
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 (子/臧) 逆
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 (第 6b 页)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负/刍)乃惧告罪且请焉(请/留) (第 6b 页)
(子/臧) 乃反而致其邑(还邑于/成公)
檀弓下曰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使
之袭 …… (第 6b 页)
(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成公经十有五年春三月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
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
京师
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
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
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刘敞权衡曰负刍杀大子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
随 公子欣时 而亡此非不道而何且大者天地其
次君臣有人杀其君反轻于不道其民乎有忍其
君而非不道其民乎
诸侯 (第 7b 页)
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 (第 7b 页)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
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
乎遂逃奔宋 (第 7b 页)
经十有六年秋曹伯归自京师
传十六年秋曹人请于晋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国人
曰若之何忧犹未弭而又讨我寡君(前年晋侯/执曹伯)以亡曹
国社稷之镇公子 (子臧/ 奔宋)是大泯曹也(泯/灭)先君无乃有罪
乎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霸诸侯岂
独遗诸敝邑敢私布 (第 8a 页)
之七月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
臧 反吾归而 (第 8a 页)
子臧 反曹伯 (第 8a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
不出 (第 8a 页)
成公经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传七年夏曹宣公来朝
经十有三年夏五月会伐秦曹伯庐卒于师冬葬曹宣
公
传十三年夏五月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
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子/臧) 逆
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 (第 6b 页)
(名庐文公子宣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成十三年卒在位十七年)
成公经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传七年夏曹宣公来朝
经十有三年夏五月会伐秦曹伯庐卒于师冬葬曹宣
公
传十三年夏五月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
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 (子/臧) 逆
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 (第 6b 页)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负/刍)乃惧告罪且请焉(请/留) (第 6b 页)
(子/臧) 乃反而致其邑(还邑于/成公)
檀弓下曰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使
之袭 …… (第 6b 页)
(年卒在位/二十三年)
成公经十有五年春三月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
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
京师
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
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
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刘敞权衡曰负刍杀大子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
随 公子欣时 而亡此非不道而何且大者天地其
次君臣有人杀其君反轻于不道其民乎有忍其
君而非不道其民乎
诸侯 (第 7b 页)
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 (第 7b 页)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
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
乎遂逃奔宋 (第 7b 页)
经十有六年秋曹伯归自京师
传十六年秋曹人请于晋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国人
曰若之何忧犹未弭而又讨我寡君(前年晋侯/执曹伯)以亡曹
国社稷之镇公子 (子臧/ 奔宋)是大泯曹也(泯/灭)先君无乃有罪
乎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霸诸侯岂
独遗诸敝邑敢私布 (第 8a 页)
之七月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
臧 反吾归而 (第 8a 页)
子臧 反曹伯 (第 8a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
不出 (第 8a 页)
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子如公子班子駹班弟孙/叔子如子孙知子駹子)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氏/作卢)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二/子)
(皆曹宣/公庶子)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 (第 18a 页)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氏/作卢)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二/子)
(皆曹宣/公庶子)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讨之晋人以 (第 18a 页)
(罪倚齐以安数朝数聘卑身事齐犹以为未甚至齐/之臣强娶其女甘心与之而不敢违自为之主如敌)
(体然盖身为不义故忍耻忍辱而屈于人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强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而常伸)
(于人上者果何人哉刘氏曰榖梁云不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非 (第 42b 页)
(体然盖身为不义故忍耻忍辱而屈于人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强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而常伸)
(于人上者果何人哉刘氏曰榖梁云不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非 (第 42b 页)
(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
曹伯庐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
(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 …… (第 13b 页)
京致而以伐秦致即如僖四年不以)
(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榖梁传葬时正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 …… (第 14a 页)
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
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 …… (第 18b 页)
(○刘氏曰左氏谓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非也负刍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
(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非不道而何夫负刍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
(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邪榖 (第 19b 页)
曹伯庐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
(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 …… (第 13b 页)
京致而以伐秦致即如僖四年不以)
(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榖梁传葬时正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 …… (第 14a 页)
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
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 …… (第 18b 页)
(○刘氏曰左氏谓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非也负刍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
(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非不道而何夫负刍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
(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邪榖 (第 19b 页)
贼之心夫比虽当次及之序而弃疾亦居楚国之常
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利此事之变也
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
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之卿为社稷镇
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其守怵于利而 (第 42b 页)
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利此事之变也
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
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之卿为社稷镇
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其守怵于利而 (第 42b 页)
有大不堪于人者耳记之可也郝仲舆曰郑灵公遇
弑国人立子良子良辞立子坚是为襄公春秋诸侯
之子弟让国者多矣郑子良宋子鱼 曹子臧 吴季札
楚子西卫子郢之类皆不书何也五霸诈力成风父
子兄弟相倾智者视其国如岩墙然其让也皆利害
私 (第 20a 页)
弑国人立子良子良辞立子坚是为襄公春秋诸侯
之子弟让国者多矣郑子良宋子鱼 曹子臧 吴季札
楚子西卫子郢之类皆不书何也五霸诈力成风父
子兄弟相倾智者视其国如岩墙然其让也皆利害
私 (第 20a 页)
(未甚至齐之臣强娶其女甘心与之而不敢违自为/之主如敌体然盖身为不义故忍耻忍辱而屈于人)
(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强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而常伸于人上者果何人哉○刘氏曰谷梁云不)
(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 (第 37a 页)
(下如此 曹子臧 吴季札强与之国义不肯受不降其/志而常伸于人上者果何人哉○刘氏曰谷梁云不)
(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 (第 37a 页)
(简慢而欺世盗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又将借/禀命伐秦之例以为口实矣其关系岂浅浅哉)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作卢左传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杜氏曰 …… (第 30a 页)
(圣人孰/能修之)○冬葬曹宣公(左传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
(焉乃反而/致其邑)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齐灵五 …… (第 30b 页)
(亦不书孙矣○刘氏曰榖梁谓子由父/疏不得称公孙则归父何故称公孙乎)
癸丑公会晋侯(厉/)卫侯(献/)郑伯(成/)曹伯(成/)宋(共/)世子成
齐(灵/)国佐邾(定/)人同盟于戚(左传会于戚讨曹成公也/程子传十三年曹伯卒于)
(师负刍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矣高氏曰戚之会将讨曹)
(伯也若欲讨之勿与之盟可也假他事相会而与之盟/既盟而执之故特书同盟以讥之愚按三月宋世子成)
(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临川吴/氏曰诸侯世子代君会盟伐救皆非世子之所宜也)
晋侯执曹伯(成/)归于京师(公作归之于左传诸侯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33b 页)
子臧 辞曰)
(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称侯以执伯讨也(公 (第 33b 页)
羊僖四注/方伯所宜讨)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初俱/反)守(手/又)
(反/)使 公子欣时(即子臧公/羊作喜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 (第 33b 页)
称侯以执伯讨也(公羊僖四注/方伯所宜讨)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初俱/反)守(手/又)
(反/)使公子欣时(即 子臧公/ 羊 (第 33b 页)
喜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 …… (第 33b 页)
(释奸之门岂小失哉○刘氏曰左氏云书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
(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非也负刍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非不道而何夫负刍)
(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耶榖 …… (第 34b 页)
泯曹也先君无乃有)
(罪乎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臧 反吾)
(归而 (第 45b 页)
子臧 反曹伯 (第 45b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公/羊传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于曹何) …… (第 45b 页)
(易也其易奈何公子 喜时 在内也公子 (第 46a 页)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其言自京师何)
(言甚易也舍是无难矣程子传曹伯不名不/称复归 (第 46a 页)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作卢左传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杜氏曰 …… (第 30a 页)
(圣人孰/能修之)○冬葬曹宣公(左传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
(焉乃反而/致其邑)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齐灵五 …… (第 30b 页)
(亦不书孙矣○刘氏曰榖梁谓子由父/疏不得称公孙则归父何故称公孙乎)
癸丑公会晋侯(厉/)卫侯(献/)郑伯(成/)曹伯(成/)宋(共/)世子成
齐(灵/)国佐邾(定/)人同盟于戚(左传会于戚讨曹成公也/程子传十三年曹伯卒于)
(师负刍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矣高氏曰戚之会将讨曹)
(伯也若欲讨之勿与之盟可也假他事相会而与之盟/既盟而执之故特书同盟以讥之愚按三月宋世子成)
(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临川吴/氏曰诸侯世子代君会盟伐救皆非世子之所宜也)
晋侯执曹伯(成/)归于京师(公作归之于左传诸侯将见 子臧 于王而立之 (第 33b 页)
子臧 辞曰)
(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称侯以执伯讨也(公 (第 33b 页)
羊僖四注/方伯所宜讨)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初俱/反)守(手/又)
(反/)使 公子欣时(即子臧公/羊作喜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 (第 33b 页)
称侯以执伯讨也(公羊僖四注/方伯所宜讨)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初俱/反)守(手/又)
(反/)使公子欣时(即 子臧公/ 羊 (第 33b 页)
喜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大 …… (第 33b 页)
(释奸之门岂小失哉○刘氏曰左氏云书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
(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非也负刍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随 公子欣时 而亡非不道而何夫负刍)
(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耶榖 …… (第 34b 页)
泯曹也先君无乃有)
(罪乎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复请于晋晋侯谓 子臧 反吾)
(归而 (第 45b 页)
子臧 反曹伯 (第 45b 页)
子臧 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公/羊传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于曹何) …… (第 45b 页)
(易也其易奈何公子 喜时 在内也公子 (第 46a 页)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其言自京师何)
(言甚易也舍是无难矣程子传曹伯不名不/称复归 (第 46a 页)
(谁能害之子干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其贵亡矣其宠弃矣无施于民)
(无援于外去晋而不送/归楚而不逆何以冀国)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本公/羊)
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成十/五) 鲁叔肸(宣十/七)不亦善乎
不然身居令尹都(居/也)贵戚之卿为(于伪/反)社稷镇乱不
自己亦可也 …… (第 5b 页)
(曰其弑异其/葬乌得而同)
(已景王二/卯十三年)二十年(晋顷四齐景二十六卫灵十三蔡平/八卒郑定八曹悼二陈惠八把平十)
(四宋元十秦哀十/五楚平七吴僚五)春王正月○夏曹(悼/)公孙会自鄸出
奔宋(鄸莫公反谷作梦公羊传奔未有言自者此其言/自何为公子 喜时 之后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
(乎 (第 37b 页)
喜时 让国也贤 (第 37b 页)
喜时 则曷为为会讳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君)
(子为之讳也谷梁传自梦专乎梦 (第 37b 页)
也曹无大夫其曰公/孙何也言其以贵取之而不以叛也杜氏曰鄸曹邑高)
(氏曰会 子臧 之子鄸 (第 37b 页)
子臧 之采邑也张氏曰今兴仁府县/乘氏县有大飨城古老云古鄸城愚按今属曹州济阴)
奔未有言自者此其言自何(刘 …… (第 37b 页)
(据防以求为后于鲁是以孔子讥之公孙/会之自鄸奔宋也其贤于臧武仲远矣)待放而后
出奔臣子常礼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为(于伪/反)公
子 喜时 之后贤之 (第 38a 页)
喜时 者曹之社稷镇公子能以
国让不取乎为诸侯(事见左传/成十五)所 (第 38a 页)
子臧 是也春秋 …… (第 38a 页)
盖得春秋之旨矣(孙氏曰鄸公孙会之邑也言自鄸/出奔宋以别从国都而去也○刘)
(氏曰公羊云不言其畔为公子 喜时 之后讳也非也/所以讳贤者之过者谓小不足以妨大短不足以毁)
(长而可以成人之美者也若乃大恶至叛君专地 (第 38b 页)
(无援于外去晋而不送/归楚而不逆何以冀国)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本公/羊)
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成十/五) 鲁叔肸(宣十/七)不亦善乎
不然身居令尹都(居/也)贵戚之卿为(于伪/反)社稷镇乱不
自己亦可也 …… (第 5b 页)
(曰其弑异其/葬乌得而同)
(已景王二/卯十三年)二十年(晋顷四齐景二十六卫灵十三蔡平/八卒郑定八曹悼二陈惠八把平十)
(四宋元十秦哀十/五楚平七吴僚五)春王正月○夏曹(悼/)公孙会自鄸出
奔宋(鄸莫公反谷作梦公羊传奔未有言自者此其言/自何为公子 喜时 之后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
(乎 (第 37b 页)
喜时 让国也贤 (第 37b 页)
喜时 则曷为为会讳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君)
(子为之讳也谷梁传自梦专乎梦 (第 37b 页)
也曹无大夫其曰公/孙何也言其以贵取之而不以叛也杜氏曰鄸曹邑高)
(氏曰会 子臧 之子鄸 (第 37b 页)
子臧 之采邑也张氏曰今兴仁府县/乘氏县有大飨城古老云古鄸城愚按今属曹州济阴)
奔未有言自者此其言自何(刘 …… (第 37b 页)
(据防以求为后于鲁是以孔子讥之公孙/会之自鄸奔宋也其贤于臧武仲远矣)待放而后
出奔臣子常礼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为(于伪/反)公
子 喜时 之后贤之 (第 38a 页)
喜时 者曹之社稷镇公子能以
国让不取乎为诸侯(事见左传/成十五)所 (第 38a 页)
子臧 是也春秋 …… (第 38a 页)
盖得春秋之旨矣(孙氏曰鄸公孙会之邑也言自鄸/出奔宋以别从国都而去也○刘)
(氏曰公羊云不言其畔为公子 喜时 之后讳也非也/所以讳贤者之过者谓小不足以妨大短不足以毁)
(长而可以成人之美者也若乃大恶至叛君专地 (第 38b 页)
君臣之义夫比虽当次及之序而弃疾亦居楚国之
常以取国言之此事之变也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
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
令尹都贵戚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己亦可也今乃
胁于执而忘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被 (第 35b 页)
常以取国言之此事之变也为比者宜乎效死不立
若国有所归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
令尹都贵戚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己亦可也今乃
胁于执而忘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被 (第 35b 页)
杀子如子駹孙叔孙
知(杜子如公子班子駹班弟孙叔子/如子孙知子駹子○駹武邦反)○曹人使公子负
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杜二子皆曹宣公庶子/○刍初俱反守手又反)
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杜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第 13b 页)
讨之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林晋人以伐秦从役之劳苦/请于晋君俟他年而讨曹)
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杜 (第 13b 页)
子臧公/子 欣时)国人皆将从之
(杜不义/负刍故)成公乃惧(杜成公/负刍)告罪且请焉(林告罪于 (第 13b 页)
子臧/ 且请 (第 13b 页)
子臧 以) …… (第 13b 页)
(系国人/之心)乃反而致其邑(林 子臧 乃反曹国而致其私邑/于成公不食其禄为十五年执)
(曹伯/传)
经(甲/申)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第 14a 页)
知(杜子如公子班子駹班弟孙叔子/如子孙知子駹子○駹武邦反)○曹人使公子负
刍守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杜二子皆曹宣公庶子/○刍初俱反守手又反)
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杜宣公/大子)诸侯乃请 (第 13b 页)
讨之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林晋人以伐秦从役之劳苦/请于晋君俟他年而讨曹)
冬葬曹宣公既葬 子臧 将亡(杜 (第 13b 页)
子臧公/子 欣时)国人皆将从之
(杜不义/负刍故)成公乃惧(杜成公/负刍)告罪且请焉(林告罪于 (第 13b 页)
子臧/ 且请 (第 13b 页)
子臧 以) …… (第 13b 页)
(系国人/之心)乃反而致其邑(林 子臧 乃反曹国而致其私邑/于成公不食其禄为十五年执)
(曹伯/传)
经(甲/申)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第 14a 页)
绝也义不当绝而绝所以罪文公也
胡安国曰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
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
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 …… (第 8b 页)
讨春秋执诸侯者众矣未有执得其罪如此者故独
书其爵
吕祖谦曰曹宣公从晋侯伐秦卒于师使公子负刍
守国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第 9a 页)
公子欣时 即臧也负
刍与欣时俱曹伯 (第 9a 页)
庶子公子欣时 逆丧未归之间负
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晋为伯主率诸侯讨弑太子之
祸执曹成公而归之京师诸侯将见 (第 9a 页)
子臧 于王而立 (第 9a 页)
之 子臧 辞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遂逃奔宋不肯
立后来负刍归自京师自为曹君大抵学者之患最
是勇于义而不能精择 (第 9b 页)
如 子臧 轻千乘之国视之如
弊屣而不肯受固是勇为义然而讲学不明择义不
精所以辞受取予之际亦不晓自曹宣公之卒 (第 9b 页)
太子
是正嫡本当立负刍杀太子而自立其罪当讨晋人
讨篡弑之贼诸侯择其贤者而立之太子在时 子臧
固不当立然而既死之 (第 9b 页)
子臧 固当受之可也亦当 (第 9b 页)
讨前日弑君之贼今乃迁延不受反使篡弑之人俨
然居一国之上使三纲五常都失序岂是晋人之罪
都缘 子臧 归洁其身太过轻重隆杀都不分却说圣
达节次守节之语观这一二句便见他讲学未尽择
义不精亦皆有病夫所谓 (第 10a 页)
节者天降生民民之秉彝
不可加损天地圣愚人物同守之不可加损所谓节
如文王之圣则曰顺帝之则在易则曰乾之为道乃
见天则今 子臧 讲学不明郤以七纵八横超乎节之 (第 10a 页)
外亦是 子臧 未晓得帝则民彝处虽有高世之行难
行之操不免所以得罪于君子都是择义不精之过
公至自会夏六月宋公固卒楚 …… (第 10b 页)
爵此独称侯者执得其罪且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
使即天刑故与其伯讨也按十有三年诸侯伐秦曹
伯卢卒于师左氏曰曹人使公子负刍守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传与经意
合益足以为證矣奈何周王不能用晋之执寘诸刑
典旋使复国失 (第 21a 页)
胡安国曰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
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 公子欣
时 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 …… (第 8b 页)
讨春秋执诸侯者众矣未有执得其罪如此者故独
书其爵
吕祖谦曰曹宣公从晋侯伐秦卒于师使公子负刍
守国使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 (第 9a 页)
公子欣时 即臧也负
刍与欣时俱曹伯 (第 9a 页)
庶子公子欣时 逆丧未归之间负
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晋为伯主率诸侯讨弑太子之
祸执曹成公而归之京师诸侯将见 (第 9a 页)
子臧 于王而立 (第 9a 页)
之 子臧 辞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遂逃奔宋不肯
立后来负刍归自京师自为曹君大抵学者之患最
是勇于义而不能精择 (第 9b 页)
如 子臧 轻千乘之国视之如
弊屣而不肯受固是勇为义然而讲学不明择义不
精所以辞受取予之际亦不晓自曹宣公之卒 (第 9b 页)
太子
是正嫡本当立负刍杀太子而自立其罪当讨晋人
讨篡弑之贼诸侯择其贤者而立之太子在时 子臧
固不当立然而既死之 (第 9b 页)
子臧 固当受之可也亦当 (第 9b 页)
讨前日弑君之贼今乃迁延不受反使篡弑之人俨
然居一国之上使三纲五常都失序岂是晋人之罪
都缘 子臧 归洁其身太过轻重隆杀都不分却说圣
达节次守节之语观这一二句便见他讲学未尽择
义不精亦皆有病夫所谓 (第 10a 页)
节者天降生民民之秉彝
不可加损天地圣愚人物同守之不可加损所谓节
如文王之圣则曰顺帝之则在易则曰乾之为道乃
见天则今 子臧 讲学不明郤以七纵八横超乎节之 (第 10a 页)
外亦是 子臧 未晓得帝则民彝处虽有高世之行难
行之操不免所以得罪于君子都是择义不精之过
公至自会夏六月宋公固卒楚 …… (第 10b 页)
爵此独称侯者执得其罪且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
使即天刑故与其伯讨也按十有三年诸侯伐秦曹
伯卢卒于师左氏曰曹人使公子负刍守 公子欣时
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传与经意
合益足以为證矣奈何周王不能用晋之执寘诸刑
典旋使复国失 (第 21a 页)
义不责其无讨贼之心夫比虽当次及之序而弃疾
亦居楚国之常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
利此事之变也为此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
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
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
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被 …… (第 3b 页)
赐之玦则去逾境则为位向国而哭素衣裳冠不说
人以无罪此去国之礼曹无大夫其曰公孙贤之也
待放而从出奔臣子常礼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
为公子 喜时 之后贤之也 (第 28b 页)
喜时 者曹之社稷镇公子
能以国让不取乎为诸侯所谓 (第 28b 页)
子臧 是也春秋之义
善善也长恶恶也短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以其
贤者之后苟可善焉斯进之矣此舜典罚弗及嗣赏 (第 28b 页)
亦居楚国之常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
利此事之变也为此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
为 曹子臧 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
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
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被 …… (第 3b 页)
赐之玦则去逾境则为位向国而哭素衣裳冠不说
人以无罪此去国之礼曹无大夫其曰公孙贤之也
待放而从出奔臣子常礼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
为公子 喜时 之后贤之也 (第 28b 页)
喜时 者曹之社稷镇公子
能以国让不取乎为诸侯所谓 (第 28b 页)
子臧 是也春秋之义
善善也长恶恶也短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以其
贤者之后苟可善焉斯进之矣此舜典罚弗及嗣赏 (第 2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