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品班(尚书/左右)
(丞六司侍郎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左右庶监京兆河南/太原少尹少詹事左右谕德家令率更仆亲 王长史司)
(马
凤翔等少监中州刺史大都督大都护司马散官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爵开国伯勋官上)
(轻车/都尉 (第 31b 页)
 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赤如血
 父老谓其有神
 金石例霍去病墓象祁连山立石人马然则墓前之
 立石人石柱羊虎之类皆起于汉也 唐王建
北邙行
 山头涧底石渐希尽向坟前作羊虎 (第 24a 页)
 是推之自百里之同而至两山之川得无大辽绝乎
 以是知匠人沟洫不可拘以成周之法或出于夏啇
 之制未可知也何以明之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
 为同文 王司马
法为商末之制则有合乎十里百里 (第 6a 页)
 艺禁其奇邪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而择其贤者能者

 以礼宾之献之于 王司马
复辨论官材而后诏以爵
 禄一士也未进而屡教之既进而屡试之何也夫侧
 陋之夫罪人之子一朝共天位而弗以为 (第 35b 页)
 川先儒疑之遂为乡遂采地之不同非特经无明文
 且井田之法通行天下抑何乡遂采地之自为异制
 也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文 王司马
法为商
 末之制则有合乎十里百里之说益稷之书曰浚畎
 距川是自然之川则有合乎两山之间之说则匠人
 为 (第 26b 页)
 同间之浍实为万井之地以是知匠人沟洫不可拘
 以成周之法或者出于夏商之制未可知也何以明
 之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文 王司马
法为商
 末之制则有合乎十里百里之说益稷之书曰浚畎
 浍距川是自然之川则有合乎两山之间之说知此
 则 (第 4b 页)
 也(陈氏经曰日阳也此鸟南北与日进退故曰阳鸟/ 唐孔氏曰日行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雁九月)

 (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都所/谓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
三江既入
  唐仲初
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者
 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其地今亦
 名三江口吴越春秋所 (第 31b 页)
应律吕桑梓被源卉木在野 (王仲初
神树词愿神不离神处所男不着丁女在舍事官上下无言)


(扬雄赵充国颂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 (第 31a 页)
月而北左思蜀都赋所谓木)
(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退陈氏经曰日/阳也此鸟南北与日进 故曰阳鸟)三江既入 (唐仲/初
吴) (第 14b 页)
 趋暖避寒故曰阳鸟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唐仲初
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者
 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其地今亦
 名三江口吴越春秋谓 (第 18a 页)
也言泽水既猪)
(洲渚既平而禽鸟亦得/其居止而遂其性也)音释传(夏小正大戴礼/篇名乡音向)三江既
(唐仲初
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其地今亦)
(名三江口吴越春秋所 (第 14b 页)
故曰今古而
范氏以为实实今乐古乐不同则非孟子之意矣
颛问孟子告齐宣王不曰是心足以王则曰与百姓同
乐则 王司马
氏疑孟李氏常语郑氏艺圃折中讥孟子
忍心忘周而无君臣之义者信然乎哉曰不然也凡孟 (第 3b 页)
 玉齐顷公战败朝晋而授玉是欲尊晋侯为王太史

 探其旨而言子惠子曰授玉古文左传作授 王司马
 
子长谓齐欲尊晋为王盖晋作六军拟于王矣故齐
 欲尊之犹战国东帝西帝之例也古文不可见存之
 以备异说栋案 (第 4b 页)
 可为场屋之用若求其至当皆不然也洫大于沟浍
 大于洫而皆同归于两山间之大川遂人曰万夫有
 川此经无之二书之异明矣文 王司马
法曰通十为
 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说者曰文王治𡵨乃商末之
 制与匠人所言稍合书曰浚畎浍距川亦言自然之 (第 57b 页)
记正义及吴地记之说皆确有可据要其
上流则皆自芜湖东南分大江之支流者也朱子以薛
士龙之言为信与蔡氏所引 唐仲初
之说要为不诬故
水经亦云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其与后所纪之北江
中江相去千馀里强而合之则愈迷乱而不知所从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