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小學類
易類
經解類
 何其可知者无远近多少当尽祭之祖岂可不报盖
 根本所系虽远乌得无报郊祀后稷以配天周止知
 后稷是己之始 祖己
上不可知天则是万物之祖故
 祭天则以始祖配之虽庶人必祭及高祖比之天子 (第 3b 页)
 多志质而亲之精知而行之

 庐陵胡氏曰言有物犹仁人不过乎物之物格至道
 也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志者终身所尚故生不
 夺志名欲立于后世故死不夺名言名志俱善
 马氏曰闻之详不若志之详 (第 23b 页)
 也此所谓一正君而国定矣自篇首至于此是皆说
 与高宗泛论为治之要道以启迪其心志既尽于此
 然高宗之心术则有黩于祭祀之蔽 祖己
曰典祀无 (第 26b 页)
 尚书全解卷二十一
            宋 林之奇 撰
高宗彤日      商书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训诸王作高宗
彤日高宗之训高宗彤日高宗彤日越有雊雉
 此盖高宗之贤臣 (第 1a 页)
祖己
也因雊雉之变进戒于高宗
 实训之体也然其所陈析而为两篇其一篇逸于秦 …… (第 1a 页)
 祢必杀于祖矣其祭成汤之时礼必有缺而不备者
 故于祭之明日适有野雉飞入于庙中升鼎耳而鸣
 此其灾异也明矣于是贤臣 祖己
进谏于王而正救 …… (第 2a 页)
 列于庭而徜徉于庙之鼎耳如在郊野之外此物胡
 为而来哉必其宗庙祭祀之事有不合于礼者故野
 雉因而至也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第 3a 页)
祖己
知夫变异之来当夫祭祀之彤日则是上天之
 所谴告者必其祭祀之事有不合夫礼者故野雉因 …… (第 3a 页)
 商之先世有道之主每遇灾异之来惟正其事以销
 去之如成汤之遇旱以六事而自责太戊遇桑榖之
 异严恭寅畏以弥其灾 祖己
之意亦欲高宗之正其
 事如成汤太戊则可以变灾为祥易凶为吉先儒之
 意盖如此其说固善无可疑者而苏氏则以 (第 3b 页)
谓绎祭

 之日野雉鸣于鼎耳此谓神告王以宗庙祭祀之失
 也审矣故 祖己
言当格王心之非盖武丁不专修人
 事而数祭以媚神而祭又丰于亲庙敬其父薄其祖
 此失德之大故 (第 4a 页)
祖己
欲先正之苏氏之意盖以谓祖
 已将谏于王则当先格王心之非使正其事其于格
 王如孟子所谓惟大人能格君心之 …… (第 4a 页)
 说为优也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
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
德乃曰其如台
  祖己
欲格王心之非以正厥事于是乃训于王曰惟 …… (第 4b 页)
 省反其不义而归于义也彼民之不知义者则将曰
 彼天命其如我何则天之绝之也必矣
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夫 祖己
之所以谏于高宗者盖以其典祀丰于昵而
 杀其祖遂致雊雉之变而其进训于王则先以天之
 于民降年有永有不永 …… (第 5b 页)
 及于祸其说既如是之详矣于是终其义曰王司敬

 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以此度之高宗之丰于
 昵祭意者必有祈年请命之意如汉武帝之于五畤
 八神欤故 祖己
先论其寿天之理然后及于典祀无
 丰于昵盖自惟天监下民以下所谓格王之心也而
 王司敬民以下则所谓正厥事 …… (第 6a 页)
 昵则足以荅天命而膺有永之年矣苟以为天命其

 如台徒私意制其丰杀则将为天之所断弃此实商
 家社稷存亡祸福之本此 祖己
所以谆谆不得不恳
 切为高宗言之也夫洪范之庶徵五事之得失而验
 之于阴阳二气之休咎肃乂哲谋圣则时雨时 (第 7b 页)
 (也若大宗子为士得有祖祢二庙庶子是宗子亲弟/则与宗子同祖祢得以上牲于宗子之家而祭祖祢)
 (但庶子为大夫得祭曾 祖己
是庶子不合自立曾祖/之庙当寄曾祖庙于宗子之家亦得以上牲宗子为)
 (祭也若已是宗子从父庶子兄弟父之适 (第 42b 页)
 名虽不同通谓之禘也(朱子曰禘之意最深长如祖/考与自家身心未相辽绝祭)
 (祀之理亦自易理会至如郊天祀地犹有天地之显/然者不敢不尽其心至祭其始 祖己
自大段阔远难)
 (尽其感格之道今又推其始祖之所自出而祀之苟/非察理之精微诚意之极至安能与于此哉○长 (第 1b 页)
 丙寅  上 (冀父同) 卣    同  卣   同  辛卣 
    上  㪉姬  招父  父己  (祖己
同) 壶   丁爵  甗   甗  (第 30a 页)
商启  上   祖己  
祖乙  (㪉匜)  同  尊   彝    彝 

    冀  虎  上  父癸 (祖戊卣) 彝  …… (第 30b 页)
 母乙  父癸  父丁  父己 (父丁彝)  鼎彝  彝   彝   爵     

 商癸  父辛  虎首  丁亥父   (祖己
彝)  彝   彝   乙尊    尊 

祖乙  季㜏  南宫中  (南宫中尊)  尊   鼎二  …… (第 31a 页)
   敦 

□   上  上  师望  (上敦)  同  同  簋    同    

 父乙   祖己  
单从  上 (文姬甗)  鬲   盉   同  匜     
 母乙  上  父丙  伯  司寇 ( (第 32a 页)
   (高宗史臣不应逆书庙号史记谓祖已谏于高/宗时作书于祖庚时盖亦因篇首高宗二字而)
   (曲为之说耳篇中绝无以前王戒后王之宪且/称祖已曰者乃史臣之词非 祖己
自作之书也)
   (此必祖庚肜祭高宗之庙 (第 27a 页)
祖己
谏之故有丰/昵之戒词旨浅直亦告少主语耳肜祭高宗而)
   (曰高宗肜日谓于高宗之庙肜祭之日也如仲/康 …… (第 27a 页)
   (者又泥于小序虽马氏称昵为称庙蔡传/亦云非汤庙然皆未得其说故详论之)
 (案此篇首以庙号称武丁故史迁谓其作于祖庚时/而金履祥邹季友并疑 祖己
之谏乃在祖庚非高宗)
 (也以其训于王者似告幼君不似为高宗言之耳以/今观之其有可疑者如乃曰其如台此天 …… (第 27b 页)
 (既以告高宗虽因商俗尚鬼而言亦自是高宗一病/故以此篇属之高宗耳然此若在高宗必初年事非)
 (晚岁进德而复劳 祖己
之训如此也书作于嗣/王时无可疑者既是追作岂必为晚年事邪)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 (第 27b 页)
 (环列于庭而徜徉于庙之鼎耳必/其宗庙祭祀之事有不合于礼者)
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集传格正也犹格其非心之格详下文高宗祀丰于
 昵昵者祢庙也丰于昵失礼之正故有雊雉之异
 己
自言当先格王之非心然后正其所失之事惟天
 监民以下格王之言王司敬民以下正事之言也
 集说(孔氏光曰上 …… (第 28b 页)
 总论(陈氏经曰为雊雉训王而书不及雉本以训王/而辞屡及民末始指王而言辞不迫而意独至)
 (矣○黄氏震曰高宗肜日而有雊雉之异 祖己
遂训/以天之于民降年永不永惟其义如何天既信其命)
 (令赏罚无差而民犹以为无如我何此民之愚也王/之事 (第 31a 页)
 无垢曰高宗不听傅说之戒而祀丰于昵是耳不聪
 也所以不聪者以其明不足以见理也雉以见不明
 之孽鼎耳以见不聪之过此 祖己
所以作训以开𨗳
 高宗也
 胡氏曰天之于人其亦至矣人君有善则示之以休
 验而使劝焉人君有恶则示之以 (第 16a 页)
咎徵而使惧焉高

 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以训诸王作高
 宗肜日孔安国以为耳不聪之异雊鸣也刘歆以为
 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 …… (第 16b 页)
 之谋以为政也孔以雉升鼎耳为耳不聪使雉在鼎
 足亦为足不良乎刘以野鸟居鼎耳小人将居公位
 是则用傅说为相学道于甘盘纳 祖己
之训其皆小 …… (第 16b 页)
 命王弼以为革去故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
 制齐明吉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亨也是知武丁
 之善用人矣惟其政未能鼎新者也故 祖己
先言曰 (第 17a 页)
 惟先格王正厥事言武丁虽贤而未知先代至道之
 君正事而易故法制齐明也武丁既祭又肜而丰俭
 不均故 祖己
训之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
 无丰于昵虽祭而丰昵不均也不均则不恭不恭则
 不肃故雉异见于宗庙是不 …… (第 17b 页)
 小病处天便以警高宗后世惟楚庄王知得此意庄
 王无灾异而常恐惧曰天其弃我乎以此知天不以
 灾异警人君必是弃人君
高宗肜日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无垢曰高宗肜日重复言之者何也前言高宗肜日 …… (第 19a 页)
 心正然后可以正其事

 吕氏曰格至也已到先王地位或遇有这般灾异但
 只就身上点检天之所降灾异不关他事必己身中
 有不到处 祖己
教高宗自去身上点检故教以消变
 之方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
天夭民民中绝命
  …… (第 20a 页)
 然则天之视民等如一子岂有厚薄哉岂不欲人之
 寿登百年哉奈何其悖违义理自中绝其天年乎然
 而颜渊顺义理而夭盗蹠悖义理而寿 祖己
之言果
 如何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人之生皆
 以直道非直之生幸而免耳如盗蹠虽生其神魄已
 自 (第 20b 页)
沦于幽冥虽生实死耳颜渊虽夭其淳风懿德虽
 千古而常在谁谓其夭哉则是 祖己
之言犹在也 …… (第 20b 页)
 如此其祸福晓然欲使天下人人自正其德以永年
 也使若顺德以行常在永年之地服罪以改不陷中
 绝之域即是顺天以行也 祖己
既言天命必信如此
 乃谓高宗曰吾之言天命如此王无疑也其如我言
 以为警戒乎
 吕氏曰民有不顺天德私意 …… (第 21b 页)
 则知夫民要迁就亦不得民要回避亦不得民不知

 天既如此了方且曰天其如我何看此书之作乃是
  祖己
以高宗祭祀致丰而作而书中所言都不及高
 宗身上事即举民以为言其言若缓而不迫盖高宗
 是明哲之圣人目击 (第 22b 页)
而道已存固不待 祖己
谆谆之
 告语
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无垢曰夫王者之职专主敬民修人事而已至于祭
 祀自 (第 22b 页)
 云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庸节节节莫差于僭

 僭莫重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则宣文宣灵
 其兆也如是则秦之 祖己
僭王者之郊也至穆公遂
 僭乎誓也卒洎乎灭二周而迁九鼎岂一朝一夕之
 故哉则秦誓者其履霜也其滥觞也故仲 (第 13b 页)
黩黩则不敬礼记祭义文也此一经皆
言祭祀之事礼烦亦谓祭𣏌之烦故传揔云事神礼烦则乱而
难行孔以高宗肜日 祖己
训诸王𣏌无丰于尼谓傅说此言为
彼事而发故云高宗之祀特丰数于近庙故说因而戒之
说命下第十四
王曰至甘 …… (第 22b 页)
高宗至之训
正义曰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
耳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
劝王改修德政史叙其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二篇
传耳不至雊鸣
正义曰经 …… (第 24a 页)
尚求其雌说文云雊雄雉鸣也雷始动雉乃
鸣而雊其颈
传所以训也亡
正义曰名高宗之训所以训高宗也此二篇俱是 祖己
之言并
是训王之事经云乃训于王此篇亦是训也但所训事异分为
二篇摽此为发言之端故以肜日为名下篇揔谏王之 (第 24b 页)
 此时则曰天道其如我何此可见民之自绝于天非
 天有心以绝民也祖已言此者以见民之寿夭皆其
 自取也人君之祸福亦其自取当反身修德可也然
 则 祖己
之言所以训王者专为鸣雉也今其书不及
 于雉又不及高宗而且及于民此见古人谏君其辞
 优游详缓不迫切而意 (第 4a 页)
 祭之次日又祭谓之肜商高宗常行肜祭于祢庙其

 日有雊雉之异贤臣祖已因进戒高宗欲其修德弭
 灾史臣录其语而以高宗肜日名篇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此二节书首一节是史臣记事之词次节乃祖已将
 欲训王而私论之也越发语辞雊雉鸣雉也格 (第 63a 页)
黩则不敬礼记祭义文也此一经皆言祭祀之/事礼烦亦谓祭祀之烦故傅总云事神礼烦则乱而难)
(行孔以高宗肜日 祖己
训诸王祀无丰于昵谓傅说此/言为彼事而𤼵故云高宗之祀特丰数于近庙故说因) …… (第 8b 页)
尔反挞他/达反何乌何反)
(治直吏反/辟必亦反)
 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傅耳不聪之异
 雊鸣 祖己
训诸王傅贤臣也以训道諌王作高宗肜
 日高宗之训傅所以训也亡音义(雊工豆反已/音纪肜音融)(正/义) (第 12b 页)
 (曰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耳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
 (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史叙其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二篇傅正义曰经言肜日 …… (第 12b 页)
 (之朝雊尚求其雌说文云雊雄雉呜也雷始动雉乃/鸣而雊其颈○名高宗之训所以训高宗也此二篇)

 (俱是 祖己
之言并是训王之事经云乃训于王此篇/亦是训也但所训事异分为二篇标此为发言之端)
 (故以肜日为名下篇总 …… (第 13b 页)
  (孔传不言夏曰复胙于义非所须或本无此事也/仪礼有司彻上大夫曰傧尸与正祭同日郑康成)
  (注诗凫鹥云祭天地社稷/山川五祀皆有绎祭)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傅于肜日有雉异 祖己
曰惟先格
王正厥事傅言至道之王遭变异正其事而异自消疏
(正义曰高宗既祭成汤肜祭之日于是有雊鸣之雉在 (第 14a 页)
于鼎耳此乃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
(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既/作此言乃进言训王史录其事以为训王之 (第 14a 页)
端也傅正)
(义曰格训至也至道之王谓用心至极行合于道遭遇/变异改脩德教正其事而异自消太戊拱木武丁雊雉)
(皆感变而惧殷道复兴是异自消之验也至道之王当/无灾异而云遭变消灾者天或有谴告使之至道未必)

(为道不至而致此异且此劝戒之辞不可执文以害意/也此经直云 祖己
曰不知与谁语郑云谓其党王肃云)
(言于王下句始言乃训于王此句未/是告王之辞私言告人郑说是也)乃训于王 (第 14b 页)
曰惟天
监下民典厥义傅 祖己
既言遂以道训谏王言天视下
民以义为常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傅
言天之下年与民有义者长无义者不 …… (第 14b 页)
孚命
正厥德傅不顺德言无义不服罪不改脩天已信命正
其德谓有永有不永音义(中丁仲反/又如字)(正义曰 祖己
既/私言其事乃以) …… (第 14b 页)
云年命者惷愚之人尤愒焉故引以谏王也愒贪)
(也洪范五福以寿为首六极以短折为先是年寿者最/是人之所贪故 祖己
引此以谏王也传亦顾上经故不) …… (第 15a 页)
正其德福善祸淫其德/必不差也谓民有永有不永天随其善恶而报之劝王)
(改过脩德/以求永也)乃曰其如台傅 祖己
恐王未受其言故乃复
曰天道其如我所言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
丰于昵傅胤嗣昵近也叹以感王入其言王者 …… (第 15b 页)
(台音怡复扶又反丰/方弓反昵女乙反尸)
(子云不避远昵昵近也又乃/礼反马云昵考也谓祢庙也)(正义曰 祖己
恐其言不/入王意又叹而戒之呜) …… (第 15b 页)
意欲令继嗣行之所以为/常道也祭祀有常谓牺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数礼有常)
(法不当特丰于近庙谓牺牲礼物多也 祖己
知高宗丰/于近庙欲王因此雊雉之异服罪改脩以从礼耳其异)
(不必由丰近而致之也王肃亦云高宗丰/于祢故有 …… (第 16a 页)
 序殷始咎周傅咎恶周人乘黎傅乘胜也所以见恶

 祖伊恐傅 祖己
后贤臣奔告于受傅受纣也音相乱
 帝乙之子嗣立暴虐无道作西伯戡黎傅戡亦胜也
 音义(咎其九反马云咎周者 …… (第 16b 页)
 (恶周故郑以伐邗伐密须伐犬夷三伐皆胜始畏恶/之武成篇文王诞膺天命九年乃崩则伐国之年不)
 (得如书传所说未必见三伐皆胜始畏之 祖己
后贤/臣此无所出正以同为祖氏知是其后明能先觉故)
 (知贤臣经云奔告于王王无谥号故序言受以明之/此及 …… (第 17a 页)
 因经文首句即称高宗知此事是祖庚之事意盖谓
 信小序不如信经文也顾书不必作于高宗时后史
 所记亦何不可史记云子帝祖庚立 祖己
嘉武丁之
 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然
 则高宗于肜日越有雊雉非祭高宗之肜日也高宗
  (第 30a 页)
 祭不欲黩黩则不敬礼不欲烦烦则扰乱皆非所以
 交鬼神之道也商俗尚鬼高宗或未能脱于流俗事
 神之礼必有过焉 祖己
戒其祀无丰昵傅说盖因其
 失而正之也(陈氏曰黩祀将以为钦不知反所以为/不钦黩烦皆以为善而为之而乃陷于 …… (第 39a 页)
 (也说于是拜稽首以致其敬君之礼而谓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者此以致君泽民之事任诸己也君臣)
 (之相勉励如此罔俾/阿衡专美有商信哉)
  高宗肜日
   高宗肜(音/容)祭有雊雉之异 祖己
训王史氏以为
   篇亦训体也不言训者以既有高宗之训故只 …… (第 49b 页)
 日有雊雉之异盖祭祢庙也序言汤庙者非是(陈氏/曰祭)
 (之明日以礼享祀行事之有司助祭之宾客皆与焉/然谓之又祭而不谓之享者以尸犹有鬼神之道也)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格正也犹格其非心之格详下文高宗祀丰于昵昵 (第 50a 页)
 者祢庙也丰于昵失礼之正故有雊雉之异 祖己

 言当先格王之非心然后正其所失之事惟天监民
 以下格王之言王司敬民以下正事之言也(苏氏曰/武丁不 (第 50b 页)
)
 (脩人事数祭媚神又丰于亲庙俭于远者敬其父薄/其祖此失德之大者故傅说 祖己
皆先格而正之)
 (孔光曰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格/王正厥事言变异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王氏 …… (第 50b 页)
 者义则永不义则不永非天夭折其民民自以非义
 而中绝其命也意高宗之祀必有祈年请命之事如
 汉武帝五畤(音/止)祀之类 祖己
言永年之道不在祷祠
 在于所行义与不义而已祷祠非永年之道也言民
 而不言君者不敢斥也
民有不若德不听 …… (第 51a 页)
 命者以妖孽(音/臬)为符信而谴(诘战/反)告之也言民不顺
 德不服罪天既以妖孽为符信而谴告之欲其恐惧
 脩省以正德民乃曰孽祥其如我何则天必诛绝之
 矣 祖己
意谓高宗当因雊雉以自省不可谓适然而
 自恕夫(音/扶)(音/朔)祭丰昵徼福于神不若德也渎于祭
 祀 …… (第 51b 页)
 (心终难除气质偏厚者尚难变乃知行之果为艰也/此篇为雊雉作而进戒之言不及灾异独指大公之)
 (道示之非 祖己
讽谏不敢直言/盖高宗聪明从谏不待深言也)
  西伯戡黎
   西伯文王也名昌姓姬氏戡(音/堪)胜也黎 …… (第 52b 页)
   (进纣/都也)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下文无及戡黎之事史氏特标此篇首以见(音/现)祖伊
 告王之因也祖姓伊名 祖己
后也奔告自其邑奔走
 来告纣也 (第 54b 页)
 尚书纂传卷十六    元 王天与 撰
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训诸王作高宗
肜日高宗之训
 (汉孔氏曰耳不聪之异雊鸣唐孔氏曰经言肜日有/雊雉不知祭何庙鸣何处故序言 …… (第 1a 页)
 (氏曰此经直云祖已曰不知与谁语郑云谓其党王/肃云言于王下句始言乃训于王此句未是告王之)

 (辞私言告人郑说是也蔡氏曰格犹格其非心之格 祖己
言当先格王心之非然后正其所失之事惟天)
 (监民以下格王之言王/司敬民以下正事之言)
乃训于王曰惟天 (第 2a 页)
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
天天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
德乃曰其如台
 (蔡氏叙章指见上文○汉孔氏曰 祖己
既言遂以道/训谏王言天视下民以义为常林氏曰天监视下民)
 (其祸福无常惟常主于义耳○汉孔氏曰言天之下 …… (第 2a 页)
 (修义以致绝命郑氏曰短折曰夭林氏曰高宗之祀/意者有祈年请命之意如汉武之于五畤八神欤故)

  (祖己
先论寿天之理以义为主眉寿不可以祷祠而/得夭折不可以禳禬而延惟能常厥义虽不祈年之)
 (永而自永矣蔡氏 (第 2b 页)
曰言民而不言君者不敢斥言也/○汉孔氏曰不顺德言无义不服罪不改修天已信)
 (命正其德谓有永有不永蔡氏曰孚命者以妖孽为/符信而谴告之欲其恐惧修省以正德也 祖己
意谓)
 (数祭丰昵徼福于神不若德也黩于祭祀傅说尝以/进戒意或吝改不听罪也雉雊之异是天既孚命正) (第 2b 页)
 (厥德矣高宗当因雊雉以自省不可谓适然而自恕/也○汉孔氏曰 祖己
恐王未受其言故乃复曰天道)
 (其如我所言新安王氏曰承上文言天既孚命以正/其德矣民乃曰欲如我之愿是犹 (第 2b 页)
侥倖于获福避祸)
 (也亦/愚矣)
  (按其如台三字商书凡四见孔氏之说/颇合但乃曰非 祖己
之言合依王氏说) …… (第 2b 页)
 (胤嗣故当敬之也应氏曰或谓高宗昵于近亲薄于/祖庙故有鼎雉之异夫高宗仁贤之君厚父薄祖岂)
 (为之乎 祖己
之意特谓王能敬民即所以敬天而佑/助之理在其中不必区区厚于祖考之亲以徼意外)
 (之福也○吕氏曰傅说戒 …… (第 3a 页)
 (气质偏厚处最难变/化方知行之果艰也)
 (○总说一篇意○苏氏曰高宗肜日之祭野雉鸣于/鼎耳此为神告以宗庙祭祀之失审矣故 祖己
谓先) (第 3a 页)
 (格王心之非盖武丁不专修人事数祭以媚神此失/之大者故 祖己
先格而正之或者谓天灾不可以象)
 (类求夫书曰越有雊雉足矣而又记其鸣于耳非以/耳为祥乎人君于天下无所 (第 3b 页)
 (汉孔氏曰咎恶乘胜也唐孔氏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纣都朝歌黎在朝歌之西○汉)
 (孔氏曰 祖己
后贤臣受纣也音相乱帝乙之子嗣立/暴虐无道唐孔氏曰此及泰誓武成皆呼为受自外)
 (书传皆呼为纣殷本纪云 (第 1a 页)
 (戊祖乙卣祖乙爵祖乙角并作且乙祖丁尊瞿祖丁卣祖丁觚并作且丁祖庚卣作且庚祖丙爵作且丙)

  (祖己
(第 24b 页)
祖己
甗并作且己周宝和钟铭皇祖文考作皇且齐侯镈钟铭乃先祖作先且周毁敦乃祖考作)

且考(汉玄儒先生娄寿碑荣 (第 24b 页)
(或未能脱于流俗事神之礼必有过马 祖己/
戒其祀无丰昵传说盖因其失而正之也)纂注(陈氏/曰黩)
(祀将以为钦不知反所以为不钦聪新安陈氏曰蔽于 …… (第 63a 页)
不然若高宗则无许多病痛所谓黩/于祭祀时谓弗钦之类不过此等小事尔)
   高宗肜日(高宗肜祭有雊雉之异 祖己
训王史/氏以为篇亦训体也不言训者已既) …… (第 70b 页)
   (丁有雊雉升鼎皆因灾恐惧侧身/修行故号曰中宗高宗兴也勃焉)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肜祭明日又祭之名殷曰肜周曰/绎雊鸣也于肜日有雊雉之异盖)
(祭祢庙也序言/汤庙者非是)纂注(陈氏曰祭之明日以礼享尸行事/之有司及助祭之宾客皆与焉然)
(谓之又祭而不谓之享者/以尸犹有鬼神之道也)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格/正)
(也犹格其非心之格详下文高宗祀丰于昵昵者祢庙/也丰于昵失礼之正故有雊雉之 (第 71a 页)
祖己
自言当先格)
(王之非心然后正其所失之事惟天监民以/下格王之言王司敬民以下正事之言也)纂注(苏氏/曰 (第 71a 页)
武)
(丁不修人事数祭媚神又丰于亲庙俭于远者敬其父/薄其祖此失德之大者故傅说 祖己
皆先格而正之) …… (第 71a 页)
则永不义则不永非天夭折其民民自以非义而中绝)
(其命也意高宗之祀必有祈年请命之事如汉武帝五/畤祀之类 祖己
言永年之道不在祷祠在于所行义与)
(不义而已祷祠非永年之道也/言民而不言君者不敢斥也)民有不若德不听 …… (第 71b 页)
也言民不顺德不服罪/天既以妖孽为符信而谴告之欲其恐惧修省以正德)
(民乃曰孽祥其如我何则天必诛绝之矣 祖己
意谓高/宗当因雊雉以自省不可谓适然而自恕夫数祭丰昵)
(侥福于神不若德也渎于祭祀傅说尝以进戒意或吝 …… (第 72a 页)
而此心终难除气质偏厚者尚)
(难变乃知行之果为艰也此篇为雊雉作而进戒之言/不及灾异独指大公之道示之非 祖己
讽谏不敢直言)
(盖高宗聪明从/谏不待深言也)
   西伯戡黎(西伯文王也名昌姓姬氏戡胜也黎/国名在 …… (第 72b 页)
   (兵胶鬲问之曰西伯曷为而来/则武王亦继文王为西伯矣)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下文无及勘黎之事史/氏特标此篇首以见祖)
(伊告王之因也祖姓伊名 祖己
后/也奔告自其邑奔走来告纣也)曰天子天既讫我殷
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
用自绝( (第 73a 页)
 以妖孽谴告之言民者不敢斥言高宗恐求之过
典祀无丰于昵
 黄度曰傅说曰黩祖已曰昵一也秦汉以来人主不
 求神仙即兴秘祀大抵畏死耳观 祖己
非天夭民一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