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樂類
 礼隳废殆尽良可悼也
 附诸儒辨郑氏郊丘不同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注冬至于/圜丘所祀 天皇大帝
礼记大传不王不禘郑注大) …… (第 3a 页)
 以圜丘祭天而郊祭感生帝非也
 陈氏礼书郑氏之徒谓四圭之玉黄钟大吕之乐夏
 至以祀感帝于南郊苍璧之玉六变之乐冬至日礼
  天皇大帝
在北极者于圜 (第 5a 页)
天皇大帝
耀魄宝也五
 帝大微之帝也分郊与丘以异祀别四帝与感帝以
 异其礼王肃尝攻之矣
    蕙田案郊丘非二 …… (第 5a 页)
  非二祭矣乃注疏于大宗伯大传祭法郊特
    牲大司乐误以郊丘为二地二祭于是所祀
    之帝则有 天皇大帝
及感生帝之异岂知天
    一而已无二天安有二帝至感生帝之说尤
    属不经王肃已非之所配之帝遂有 (第 6a 页)
          右齐郊礼
隋书礼仪志梁南郊为圜坛在国之南(高二丈七尺上/径十一丈下径)
(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门)常与北郊间岁正月上辛行事用一特牛
天皇大帝
于其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礼以苍璧制
(五方上帝五官之神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微轩辕文昌北斗三台 (第 15b 页)
 之首以识武功云
五年十一月丙子有事于南郊
礼乐志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

在者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
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
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
为有其举之莫可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
而莫知所止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为 天皇大帝
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兆五帝于四郊此五
行精气之神也玄以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
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 (第 3b 页)
    参考可见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皇帝祀昊天上帝太史
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太
祖位于坛上东方南向席以蒲越 天皇大帝
五帝大明
夜明北极九位于第一龛北斗太一帝坐五帝内坐五
星十二辰河汉等内官神位五十有四于第二龛二十
(第 32a 页)
     陈设
前祀三日仪鸾司帅其属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
北南向小次于午阶之东西向又设文武侍臣次于大
次之前随地之宜行事陪祠官宗室及有司次于外壝

东门之外设东方南方客使次于文官之后西方北方
客使次于武官之后设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随地之
宜前祀二日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积柴于燎
坛光禄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登歌之乐于坛上稍南北
向及设宫架于坛南内壝之外立舞表于酂缀之间前
祀一日太常设神位席太史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皇
地祇位于坛上北方南向西上席以藁秸太祖皇帝位
太宗皇帝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北上席以蒲越 天皇大

五方帝大明夜明北极神州地祇十位于第一龛北
斗天一太一帝座五星十二辰河汉等内官五行五岳
神位六十有九于 …… (第 12a 页)
内壝之内众星神位三
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一龛席以藁秸馀以莞而席
皆内向如太史之制(昊天上帝皇地祇配帝 天皇大帝/
五方帝大明夜明北极神州地示)
(之座及礼神之玉俟告洁讫权彻其/内官中官外官众星等位皆设定)奉礼郎礼直 …… (第 12b 页)
帝神位版于坛上又设 天皇大帝
五方帝大明夜明北
极神州地祇十位于第一龛太府卿帅其属入陈币于
篚少府监陈玉各置于神位前(昊天上帝以苍 (第 16a 页)
各二于室外神坐左神州大尊著尊山罍各一在堂上
神坐左牲各用一犊毛不能如其方以纯色代笾豆数
用大祠日月 天皇大帝
北极大尊各二在殿上神坐左 …… (第 4a 页)
坐乃进熟诸太祝迎上帝皇地祗馔升自中
阶青帝赤帝神州配帝大明北极太昊神农氏馔升自
东阶黄帝白帝黑帝夜明 天皇大帝
轩辕少昊高阳氏 …… (第 5b 页)
 宗位在东西向黄帝在太室中西南北面人帝在左

 少退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各从本室人帝在左少退
 神州地祗日月北极 天皇大帝
并设于五室之间其
 位少退(五帝神州日月北极 (第 9b 页)
天皇/大帝
郊坛为第一龛位)五官勾芒以下设
 于明堂廷中少东南别为露幄五纬十二次紫微垣
 内官五方岳镇海渎岁星元 (第 9b 页)
 嘉祐之诏则太祖地示已不与祭元丰正祀典之诏
 则悉罢群祀臣等谓将来明堂大飨宜专祀昊天上
 帝而以太宗配后不果行
四年四月诏明堂用皇祐典礼兼祀 天皇大帝
神州地
祗以下诸神六月作明堂行礼殿于教场九月辛酉合 …… (第 6a 页)
      (豕腥如牛/腥之数)

前祀三日有司设大次于垂拱殿门内东廊又设小次
于明堂阼阶下之东稍南西面设文武侍臣次于明堂
门外行事执事陪祠宗室及有司次于明堂门外设东
方南方客使次于文臣之后西方北方客使次于武臣
之后设馔幔于明堂门外稍西南向前祀二日太社令
帅其属扫除明堂之内外置燎坛于明堂庭之东南隅
太社令积柴于燎坛光禄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登歌之
乐于堂上前楹间稍南北向设宫架于庭中立舞表于

酂缀之间前祀一日太常设神位版昊天上帝皇地祗
位于堂上北方南面西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位于堂
上东方西向北上(告洁毕/权彻)五方帝神州地祗大明夜明 天皇大帝
北极五行五官五岳位二十五北斗天一太
一帝座五帝内座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五镇四海四
渎二十八宿中官山林川 …… (第 14a 页)
豆间(众星三百六十/位皆不设登)又设从祀尊坫之位五方帝神州
地祗大明夜明 天皇大帝
北极每位各设太尊二著尊
二于笾前之左又各于东西廊五行五官五岳神位之
前稍北共设牺尊二象尊二又于东西廊 …… (第 17a 页)
太社令与太史官属各
服其服升设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神
位版于堂上又设五方帝神州地祗大明夜明 天皇大

北极五行五官五岳二十五位于两朵殿太府卿少
府监帅其属入陈玉币于篚光禄卿率其属入实正配
位笾豆簠簋大官 (第 17b 页)
件指挥行事
明堂神位殿上正配四位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东朵殿一十三位青帝感生帝黄帝大明 天皇大帝
木神火神土神勾芒祝融后土东岳南岳
西朵殿一十二位白帝黑帝神州地祗夜明北极金神
水神蓐收玄冥中岳西岳北 (第 16b 页)
 文献通考东晋以来灵星老人星心星配享南郊不
 复特祀
隋书礼仪志陈制令太中署常以二月八日于署庭中
以太牢祀老人星兼祀 天皇大帝
太一日月五星钩陈
北极北斗三台二十八宿丈人星子孙星都四十六座
凡应预祠享之官大医给除秽气散药先斋一日 …… (第 20b 页)
 钧志北辰第二星盛而常明者元星路寝太帝常居

 始由道奥而为变通之迹又 天皇大帝
其精曜魄宝
 盖万神之秘图河海之命纪皆禀焉据元说即昊天
 上帝也天乙掌八气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极徵明而 (第 52b 页)
帝以桑维翰赵莹配 汉高祖皇帝
无配自后唐庄宗至 (第 28a 页)
汉高祖皇帝
并于河南府周嵩陵太祖皇帝庆陵世宗
皇帝于郑州
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
有功于民载 (第 28a 页)
通正元 三年前蜀王建)
(天汉元改国号汉南汉刘䶮乾亨元僣称帝国号越汉/四年前蜀王建光天元复国号蜀 南汉刘䶮
改国号)
(吴五年吴杨隆演武义元僣称/ 王前蜀王建子衍乾德元)辛巳龙德元年(三吴是/年 杨)
( …… (第 19a 页)
          右后唐
五代史晋本纪高祖尺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
国号晋己亥大赦改元

纪元表丙申晋高祖天福元年(八元二年南唐李升升/元 篡吴僣称帝国号)
(齐唐三年辽会同元后蜀孟昶广政元南唐李升改国/号 四年闽王审知少子曦永隆元 七年 南汉刘)
(䶮
长子坋光天元吴越钱元瓘长子佐立应八年南唐/李昪子璟保大元南汉 (第 21a 页)
刘䶮
次子晟改元 乾又改元)
(乾和闽王审知子延政天德元改国号殷福在位/七年兄子齐王重贵立是为出帝仍称天 …… (第 21a 页)
 之号复称乾化三年尚为有说至汉高祖建国黜晋
 出帝开运四年复称天福十二年者何哉盖以其爱
 憎之私尔方出帝时 汉高祖
居太原尝愤愤下视晋
 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未
 尝有赴难之意出帝已北迁方阳以兵声言 (第 22b 页)
   又案五代后唐庄宗曰万寿节明宗曰应圣
    节末帝曰千春节晋高祖曰天和节少帝曰
    启圣节 汉高祖
曰圣寿节隐帝曰嘉庆节周 (第 25a 页)
          右秦
地理通释汉郡国更置地理志汉兴以秦郡太大稍复

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 高祖
增二十
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
百三县邑千三百二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
地东 (第 4b 页)
    事如今之某处行走是也
太常寺(卿一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少卿二人丞二/人主簿二人龙朔二年改曰奉常寺九寺卿皆)
(曰正卿少卿曰大夫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常寺令博/士四人 协律郎二人录事二人 两京郊社署 一)
(人丞一人丞太乐署令二人丞一人乐正八人丞鼓吹/署令二人 二人乐正四人 太医署令二人 二人)

(医监四人医正八人医博士助教各一人针博士助教/各一人针师十人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四人咒禁博士)
(一人令太卜署令一人丞二人卜正博士各二人三廪/牺署 一人丞二人 汾祠署令一人丞一人 皇)
(五帝以前帝王三皇五帝周文王武王 汉高祖
两京武成王庙令一人丞一人)
光禄寺(卿一人掌酒醴膳羞之政少卿二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曰 (第 15b 页)
 有大小故命大史书列之以共赋也诸侯同王南面
 专王之土故命之出牲以与王共事天地也漫言诸
 侯则异姓同姓俱然皇天 天皇大帝
也上帝灵威仰
 五帝也社稷王之社稷也诸侯自有社稷而始封亦
 割王社土与之故赋牲共王社稷也出牲以共献于 (第 27b 页)
 大吕之乐夏正以祀感生帝于南郊苍璧之玉六变

 之乐冬日至礼 天皇大帝
在北极者于圜丘 (第 15a 页)
天皇大
 帝
耀魄宝也五帝大微之帝也分郊与丘以异其祀
 别四帝与感生帝以异其礼王肃尝攻之矣然肃合
 郊丘而一之则是 (第 15a 页)
 庙也祖宗为二祧与始祖三庙永不祧也四亲庙亲
 尽则祧则祧常存四亲庙也虽然如此若后世之君
 有中兴大勋业者亦当为不祧之主如祖宗也若
 高祖
为创业之主文帝为大宗武帝为世宗此二宗
 者后世祧之犹可若光武复兴后世安得不立为宗
 也又如东汉既灭刘 (第 11b 页)
 棺已为掘者所糜稍存齿骨隧道二巩如城高五尺
 深三丈中有碑文始知为南汉王冢文曰维大有十
 五年岁次壬寅四月甲寅朔念四日丁丑 高祖天皇
 大帝
崩于正寝越光天元年五月癸未朔十四日丙
 申迁神于康陵礼也文多破阙不尽载翰林学士知
 制诰正议大夫尚书 (第 63b 页)
 书省参考如铚言遂改名永祐然汉平帝后汉殇帝

  十国刘䶮
同曰康陵本朝顺祖亦曰康陵后魏明帝
 后周宣帝唐中宗同曰定陵本朝翼祖亦曰定陵前
 汉惠帝唐懿宗皇后同曰 (第 30b 页)
 九真郡都庞(又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𡘋音龙义同)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四(正字通俗)
(龛字)(正字通同笼)䶮 篇海于检切音掩高明之貌(又南唐书 南汉刘岩
改名龚复改名䶮古无䶮岩取)
(飞龙在天之义创此名䶮音俨)(广韵卢红切音笼与䆍同禾病也)(字汇补卢东 (第 7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