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文宗从崔龟从之议降为中祀稍得其平然
    不径除之者以其名托星辰有其举之莫敢
    废也 武宗
崇信道家言时相逢其意遂复升
    大祀此与汉匡衡奏罢雍旧祠二百三所于
    祀典大有廓清之力乃未 (第 56a 页)
 (徐邈亦云若兄弟昭穆者设兄弟六/人为君至其后世当祀不及祖祢)唐书礼乐志自
 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世祔庙睿玄肃代以次迁至
  武宗
崩德宗以次当迁而于世次为高祖礼官始觉
 其非以谓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为昭穆乃议复祔代 …… (第 47a 页)
 室贺循曰庙以容主为限而无常数也于是复祔代

 宗而以敬宗文宗 武宗
同为一代何休解公羊传文
 公二年跻僖公谓惠公与庄公当同南面西上隐桓
 与闵僖当同北面西上据大祫如此则 (第 48a 页)
申独见妄有异同事贵酌中礼宜从众宜令有司择日
修崇太庙以留守李石充使勾当六年三月择日既定
礼官既行旋以 武宗
登遐其事遂寝
    蕙田案德章之议详尽确实可谓深于礼矣 (第 59b 页)
会昌六年五月礼仪使奏 武宗昭肃皇帝
祔庙并合祧
迁者伏以自敬宗文宗武宗兄弟相及已历三朝昭穆
之位与承前不同所可疑者其事有四一曰兄弟昭穆 …… (第 60a 页)
晋元帝上继武帝而惠怀悯三帝时贺
循等诸儒议以为别立庙亲远义疏都邑迁异于理无
嫌也今以文宗弃代才六七年 武宗
甫迩复土遽移别 …… (第 61a 页)
武宗
同为一代于太庙东间添置两室为九代十一
室之制以全臣子恩敬之义庶协大顺之宜得变礼之
正折古今之纷互立群 …… (第 62a 页)
以闻尚书左丞郑涯等奏议曰夫礼经垂则莫
重于严配必参损益之道则合典礼之文况有明徵是
资折衷伏自敬宗文宗 武宗
三朝嗣位皆以兄弟考之 (第 62a 页)
 穆宗用和宁之舞(牛僧/孺造)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
 不舒贯成九围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
 熙熙
  武宗
用大定之舞(李回/造) 受天明命敷佑下土化时
 以俭卫文以武氛消夷夏俗臻往古亿万斯年形于
 律吕
  …… (第 39a 页)
 金石荐祥圣系无极景命永昌神降上哲惟天配长
唐书敬宗本纪宝历元年正月庚戌朝享于太庙

文宗本纪太和三年十一月癸巳朝享于太庙 武宗
本纪会昌元年正月庚辰朝享于太庙 五年正
月庚戌朝享于太庙
宣宗本纪大中元年正月癸丑朝享于太庙
懿宗本 (第 40a 页)
之室太常礼院议夏商来父昭子穆皆有配
坐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仪唐开元中昭成肃明二后
始并祔于睿宗今惟演引 唐武宗
母韦太后升祔穆宗 (第 31a 页)
 初献升殿夹钟宫嘉宁之曲(三献及司/徒降同) 假哉神宫
 神宫有侐惟时吉蠲登升翼翼歌钟锵煌笙磬翕绎
 于 昭肃
恭灵釐来格
 司徒奉俎无射宫丰宁之曲 宫庭枚枚钟磬喤喤 …… (第 8a 页)
    此四后并祔也

金史熙宗本纪天会十四年八月丙辰追尊九代祖以
下曰皇帝皇后
礼志天会十四年八月庚戌上皇九代祖妣曰明懿皇
后皇八代祖妣曰思皇后皇七代祖妣曰节皇后皇六
代祖妣曰恭靖皇后皇五代祖妣曰威顺皇后皇高祖
妣曰 昭肃皇
后皇曾祖妣曰简翼皇后皇曾叔祖妣曰
静宣皇后皇曾叔祖妣曰贞惠皇后皇伯祖妣曰敬僖
皇后丙辰奉上尊谥 …… (第 46b 页)
去岁世祖皇帝裕宗祔庙以绫代玉册今玉册玉宝
成请纳之各室命献官迎导入庙
成宗大德四年八月以皇妣皇后祔 武宗
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即皇帝位尊太母元 (第 48a 页)
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晋
惠帝怀帝悯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宗中宗睿
宗德宗顺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 武宗
懿宗僖宗昭宗
梁少帝后唐末帝诸陵常禁樵采寻又禁河南府民耕
晋汉庙壖地
 邱氏浚曰宋太祖次序历代帝王给 (第 22a 页)
 所言当时死事之臣非一今欲令配享考究本末差

 次轻重有所取舍尤不可轻易昔唐文宗 武宗
皆无
 配享功臣盖崇奉祖宗必审其实必当于理不虚尚
 文饰以苟塞人情而已既无可配享者乞更不集议
 从之 (第 32a 页)
尊谥曰定昭皇帝妣曰恭靖皇后上皇五代祖贝勒尊
谥曰成襄皇帝妣曰威顺皇后上皇高祖太师尊谥曰
惠桓皇帝妣曰 昭肃皇
后上皇曾祖太师尊谥曰圣肃
皇帝妣曰简翼皇后上皇曾叔祖太师尊谥曰穆简皇 (第 16a 页)
    变者尔
唐会要唐武宗会昌五年正月兵部尚书归融奏伏睹
义安殿皇太后遗令皇帝三日不听政十三日小祥二
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者皇帝遵诰将欲施行臣
等商量事贵得中礼从顺变伏以宣懿皇太后(武宗/之母)
奉太皇太后之命追尊徽名祔配庙室今之议礼合有
等杀伏请皇帝降服期行以日易月之制十三日释服

其内外臣寮亦请以此除释至于营奉陵寝制度法物
即请准旧例更无降制从之
    乾学案义安太后即恭僖皇后王氏敬宗之
    母也本非穆宗正配则于 武宗
为庶母 (第 25b 页)

    宗
既远承敬宗之后则亦当事之如母而服
    之三年乃遗诰命制服二十七日而礼官反
    减为十三日则是 (第 25b 页)
    即位于太极殿二月辛巳始听政敬宗十二

    月辛丑崩乙巳江王即位于宣政殿戊申始
    听政 武宗
疾大渐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
    贽立光王为皇太叔三月甲子崩光王即位
    于柩前四月乙亥始听政 (第 43b 页)
 (为朱顿然后其说为可信也然葬埋之术莫尚于唐/宋亦莫盛于唐宋自当时而观之唐则有若三原高)
 (祖之献陵敬宗之庄陵 武宗
之端陵九嵏太宗之昭/陵梁山高宗之乾陵龙泉中宗之定陵丰山睿宗之)
 (桥陵金粟玄宗之泰陵武将肃宗之建陵 (第 27b 页)
 悼怀太子晋
文宗章陵

 唐书开成五年正月辛巳帝崩于太和殿八月壬戌
 葬于章陵
 太平寰宇记章陵在富平县西北二十里 武宗
端陵
 唐书会昌六年二月甲子帝崩于大明宫八月壬申
 葬于端陵
 太平寰宇记端陵在三原县东十里
 唐书 …… (第 43b 页)
 宣懿皇后福陵

 唐书穆宗宣懿皇后韦氏生 武宗
长庆时册为妃 (第 49a 页)

 宗
立妃已亡追册为皇太后有司奏太后陵宜别制
 号帝乃名所葬园曰福陵
 唐地理志福陵在万年县东二十五里
  (第 49a 页)
 氏其靖庄安穆宸妃庄僖端肃安妃端庄昭妃恭安
 和妃恭僖成妃荣靖贞妃恭靖庄妃恭庄端惠德妃
 庄和安靖顺妃 昭肃
靖端贤妃端靖安荣淑妃安和
 荣靖丽妃昭静恭妃僖恪充妃惠和丽妃端和懿妃
 俱葬金山贞顺懿恭惠妃葬桃山 …… (第 28b 页)
 榜曰泰陵碑曰大明孝宗敬皇帝之陵垣内及冢上
 树百馀株殿上存御座御案御榻各一承尘皆五色
 花板多残缺而茂陵泰陵独完
  武宗
实录弘治十八年六月营泰陵于天寿山敕太 …… (第 36a 页)
 赠昌国公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崩 武宗
康陵
 吾学编正德十六年三月丙寅帝崩于豹房
 燕都游览志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在泰陵正西田
 大受谒康陵 (第 38a 页)
  其膏也膏凝结而不流者也然则宜奈何自小而
  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
  天下则有吉如 唐武宗
宪宗是也鲁昭不知出此
  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
  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它所凶矣( (第 42b 页)
 (字汇补且去声)

丿部

 (字汇补居谒切音孑动貌○按音义与集韵纠字同当即纠字之讹)(字汇补内典万字)
 (字汇补 唐武宗
制音义阙)(海篇音今)(海篇音慎)(海篇音眉)(字汇补同愈) …… (第 1a 页)
 寅集

子部

(搜真玉镜音署)(五音篇海音义)(搜真玉镜音子)(搜真玉镜音会)(搜真玉镜)
(音信)(龙龛同孕)(龙龛居语切)(搜真玉镜音朗)(海篇音仲)(五音篇海辞吕)
(切)(篇海类编同掔)(龙龛音齐)(字汇补同孻)(龙龛音既)(字汇补帝孕切)
(出释典神咒中)(篇海类编音童)(字汇补音孰)(字汇补同鹑出释典)(对韵音训同孽)
(篇海类编同擘)(馀文音笈)(龙龛音从又音糺)

宀部

(字汇补 唐武宗
制二字以试王起音义俱阙)(搜真玉镜音了)(川篇音宾)(篇海)
(类编与宇同)(篇海类编莫见切音面冥 (第 15b 页)
  大周正乐载西凉清乐方响一架十六枚具黄钟大吕
二均声 唐武宗
朝朱崖李太尉有乐吏廉郊尝携琵琶
于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跃出其岸视之乃
方响蕤宾铁也岂指拨精妙能 (第 3b 页)
  腰鼓之制非特用土也亦有用木为之者矣土鼓土音
也木鼓木音也其制虽同其音则异后汉祢衡雅善击
鼓其妙入神然亦进乎技者也曹操以伶人待之不足
以辱之适自取辱而已 唐武宗
朝有赵长史亦善于此
其可与祢衡同日语哉 (第 6b 页)
  近世民间用九瓯盛水击之谓之水盏合五声四清之
音其制盖始于李琬特世俗之乐非雅调也



































   唐武宗
大中初天兴县丞郭道源取邢瓯越瓯十二酌水
作调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咸通中吴蠙亦精于此
刘安曰穷乡之社扣 (第 7b 页)
  古有声歌未尝不贵人声而贱物器然非假物器以达
之则所谓人声者特徒歌之谣而已非古乐之发也是
故击壤而歌者尧民也拥楫而歌者越人也援琴而歌
者子夏也曳履而歌者曾参也登木而歌者原壤也拾
穗而歌者林类也鼓盆而歌者庄周也叩角而歌者宁
戚也抚楹而歌者鲁襄也弹剑而歌者冯驩也抚弦而

歌者阮瑀也抚节而歌者秦青也然昔之善歌者非特
乎此帝喾之咸黑周之薛谈汉之李延年唐贞元中有
田顺元和长庆以来有李正信米加荣何戡陈意奴
以后有陈幻奇罗庞咸通中有陈彦晖邓牵复皆得
奇音号为善歌者也然所道非中德所咏非中音一于
多哇之郑而已君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