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送真太安 雍歌既彻熙事备成神夕奄虞忽乘青

 冥灵心回眷监我精禋诞降嘉祉休德昭清
 降殿乾安 我秩元祀上推灵源展事有侐侵威肃
  然丹
墄既降秉心益虔荷天之休于千万年
 望燎乾安 奕奕灵宫有严毖祀燔燎具扬礼仪既
 备帝心肃祗天步旋止对越 (第 48a 页)
 (不论/可也)乾溪(杜注在谯国城父县南楚东境今江南颍/州府亳州东南七十里有乾溪与城父村)
 (相近即汉/城父县也)夷濮西田(昭九年 然丹
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杜注夷田在濮)
 (水西者水经注夏肥水上承沙水东南流径城父县/故城春秋所 (第 30b 页)
    蕙田案以上鲁校阅之礼
国语齐语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制三军有中军之鼓
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振旅秋以治兵是故卒
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
    蕙田案以上齐校阅之礼
春秋昭公十四年左氏传夏楚子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 (第 4b 页)
 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又连然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连然有盐官)又燕然山名前汉匈奴传至速邪乌燕然山 又姓 
 左传 楚然丹
郑然明(又叶而邻切音人刘向列女赞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庄姜亦材卒能修身马融东巡颂散齐既毕越翼)
(良辰棫槱 (第 25b 页)
  合亲(勋功也/亲九族)任良物官(物事/也)使屈罢简东国之兵
  于召陵(兵在国都/之东者)亦如之(如 然丹
已昭十四年左/氏传 上楚兵制)
   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子元请为左拒以 (第 15b 页)
  (细弱不胜任亦/不可居朝廷)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

   郑丹
在内(襄十九年/丹奔楚)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
  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曼伯檀伯也厉/公得栎又并京 (第 39b 页)
 司徒孔与二父相亲故相助其子音义(相息亮/反注同)三室
 如一注言同心故及于难注故二子并及难子革子
 良出奔楚子革为右尹注子革即 郑丹
郑人使子展
 当国子西听政立子产为卿注简公犹幼故大夫当
 国○齐庆封围高唐弗克注夙沙卫以叛故围之冬 (第 11a 页)
 (雅反夏汭/如锐反)箴尹宜咎城钟离注宜咎本陈大夫襄二

 十四年奔楚音义(箴之林反/咎其九反)薳启疆城巢 然丹
城州
 来注 (第 45a 页)
然丹
郑穆公孙襄十九年奔楚音义(薳于委反/疆其良反)
 (又居/良反)东国水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注彭生楚大 (第 45a 页)
 (淮南下蔡县汝水之南地淮北之田淮水北田则州/来邑在淮南邑民有田在淮北也许国尽迁于夷夷)
 (田少故取/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 然丹
迁城父人于陈以夷 …… (第 3b 页)
 (廷为政也此五大五细无宇唯言五耳不知五者何/谓故先儒各自以意言之虽杜之言亦无明證正以)
 (彼必不通/故改之耳)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 郑丹

 内注襄十九年丹奔楚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
 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注曼伯檀伯也厉公得栎
 又并京 …… (第 33b 页)
 (云子革对曰不得直云对故杜以为右尹子革/将夕故下即云对事理分明刘妄规杜过非也)右尹
 子革夕注子革 郑丹
夕莫见音义(莫音暮见/贤遍反)王见之 (第 50b 页)
 郊以听国人注听国人之所与王曰众怒不可犯也

 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
 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
 焉 然丹
乃归于楚注 (第 9a 页)
然丹
子革弃王而归楚音义(祗/音)
 (支/)王沿夏将欲入鄢注夏汉别名顺流为沿顺汉水
 南至鄢音义(沿以全 (第 9a 页)
 (其旧便是本未去鲁故经不书归费是二子自以费/归非齐人来归也齐人因其自归而使文子致邑施)
 (恩于鲁欲以假/好非事实也)○夏楚子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于宗 …… (第 3b 页)
 (之也贾逵云物官量能授官也郑众/云物官相其才之所宜而官之是也)使屈罢简东国

 之兵于召陵注兵在国都之东者音义(罢音皮召/上照反)
 如之注如 然丹
好于边疆注结好四邻音义(好呼报/反注同)
 (疆居/良反)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疏(正义曰谓从此简/兵 …… (第 5b 页)
 (下徐人行成起本也不下此/经文就徐人者出自史意)○楚子闻蛮氏之乱也
 与蛮子之无质也注质信也音义(质之实反/或音致)使 然丹

 
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焉礼也
 注诈之非也立其子礼也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
 音义(复扶 (第 20a 页)
 (也楚灭人之国天下所当同嫉/鲁以望国倡诸侯预会故讥)
许迁于夷
 左传(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 然丹
迁城)
 (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城父杜注城父县属谯郡今江南凤阳府亳州东 …… (第 18a 页)
 (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至)
 (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 郑丹
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
 (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公若 …… (第 33a 页)
 (曰众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王曰)
 (大福不再祗取辱焉 然丹
乃归于楚王沿夏将欲入/鄢芋尹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诛惠)
 (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弃吾其从王 (第 42a 页)
 (酒于景公公曰叛夫对曰臣欲张公室也子韩晰曰/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虑癸来归费)
 (齐侯使鲍/文子致之)
三月曹伯滕卒
夏四月
 附录左传(夏楚子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 …… (第 2a 页)
 (聚古鄤氏今名蛮中水经注汝水自梁县东径麻解/城北故鄤乡城也蛮麻声近故误耳章怀太子曰蛮)
 (中聚在梁县东南今河南南阳/府汝州西南有蛮城是其处也)
 左传(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焉)
 集说(家氏铉翁曰书诱书杀盖罪之深皆以子称见/虽有大小彊弱之 (第 11a 页)
 小惟子(舟师/帅)
史 左史倚相 史猈   史皇   周太史
巫 范巫矞似(范邑/之巫)
异国来奔 郑然丹(见郑/公族)
蔡声子(子朝之/子归生)齐公子锄(南郭/且于)
  公子鱄 卫公孙牟 晋伯州犁 箴尹宜咎(本陈/人) (第 9b 页)
边五细不在庭(五官之长专盛过节则/不可居边细弱不胜任)
(亦不可/居朝廷)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 郑丹
在内(襄/十) …… (第 13b 页)
曰众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
大都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于诸侯以听
大国之图君也王曰大福不再祇取辱焉 然丹
乃归于 (第 18a 页)
     (年卒在位/十三年)

昭公传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
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取介特(单身/民也)救灾患
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礼新叙茜禄勋合亲任
良物官(物事也新注量事/而官之曰物官)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
亦如之(如 然/丹)
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 楚
令尹子旗有德于王(佐立/之德)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
王患之秋九月 (第 1b 页)
     (名买灵公子襄二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九年遇弑卒在位二十四年)
昭公传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田江南许
男与焉
经九年春许迁于夷

传九年春二月庚申楚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
来淮北之地以益之(益许/田)伍举授许男田 然丹
迁城父
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传十三年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于荆焉平王即位而
复之礼也
(第 25a 页)
  郑州密县
成公传六年春三月晋伯宗夏阳说伊雒之戎陆浑蛮
氏侵宋
昭公经十有六年春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传十六年春王正月楚子闻蛮氏之乱与蛮子之无质
(质/信)使 然丹
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
子焉礼也
哀公经四年夏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
传四年夏楚单浮馀围蛮氏 (第 7a 页)
  南夷也建宁县南有濮夷
文公传十六年秋八月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
人谋徙阪高蔿贾曰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之
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谁暇谋人乃出师旬
有五日百濮乃罢

昭公传九年春二月 楚然丹
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
田益之
传十九年夏五月楚子为舟师以伐濮
    夷虎
  蛮夷叛楚者
哀公传四 (第 3a 页)
 卒简之元年(郑简元年/鲁襄八年)士子孔卒司徒孔实相子革

 子良之室(司徒孔/即子孔)三室如一故及于难子革子良出
 奔楚子革为右尹(子革即 郑丹/
为楚右尹)郑人使子展当国子
 西听政立子产为卿
  凡称国以杀大夫者国君大臣与谋其事不请于
  天子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