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四書類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唯明德敢荐非馨顾惭菲奠
 久驻云軿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式乾路关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
 驾仰恩徽 中宗
本纪景龙三年十一月乙丑亲祀南郊皇后登坛
亚献左仆射舒国公韦巨源为终献 …… (第 19a 页)
 苏镶传将拜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希庶人旨建议
 请皇后为亚献安乐公主为终献瑰深非其议尝于
 御前面折钦明帝虽悟竟从钦明所奏
 褚无量传 中宗
将亲祀南郊诏礼官学士修定仪注
 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恽皆希旨请以皇后为
 亚献无量独与太常博士唐绍 …… (第 19b 页)
 之正仪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
 幸甚时左仆射韦巨源等阿旨叶同钦明之议竟不
 从无量所奏
 蒋钦绪传 中宗
始亲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言皇后
 应亚献欲以媚韦氏天子疑之诏礼官议众曲意阿
 徇钦绪独抗言不可诸儒壮其 (第 22a 页)

 祝钦明传入为国子祭酒景龙三年 中宗
将亲祀南
 郊钦明与国子司业郭山恽二人奏言皇后亦合助 …… (第 22a 页)
    之考证确实辨驳明畅洵为快矣然卒不行
    邪见之难黜如是钦明谄媚究归黜放宜哉
旧唐书音乐志景龙三年 中宗
亲祀昊天上帝乐章十

 降神用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唯菲德钦昊苍
 选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闿阳 (第 29b 页)
为物成形于帝犹人成形于父故
季秋祀帝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汉孝武
明堂之享以景帝配孝章以光武配 唐中宗
以高宗配
明皇以睿宗配代宗以肃宗配宋真宗以太宗配仁宗
以真宗配英宗以仁宗配皆世以递配此主于亲亲也
宋 …… (第 22b 页)
注曰周公于文王尊而祀之也此宗尊之说也
古者天子七庙刘歆曰七者正法苟有功德则宗之不
可预为设数宗不在数 中宗
变也朱熹亦以歆之说为
然陈氏礼书曰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
而无定法者义也此宗无数之说礼以义起 (第 25a 页)
 宜于东郊乃耕于东郊
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五年五月己未诏春秋二社本
以祈农如闻此外别为邑会此后除二社外不得聚集

有司严加禁止
唐书武后本纪长寿元年九月大赦改元改用九月社 中宗
本纪神龙元年五月乙酉立太庙社稷于东都
礼乐志先农唐初为帝社亦曰籍田坛垂拱中武后籍
田坛曰先农坛神龙元 (第 24a 页)
册府元龟贞观十九年征辽三月丁丑幸定州经北岳
帝自为文祭之
唐书武后本纪 中宗
嗣圣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七月丁巳改
洛水为永昌洛水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改
嵩山为神岳封其神 (第 18a 页)
夏之风 中宗
弘懿铄之休睿宗穆粹清之道巍巍荡荡
无得而称者也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慈旨嗣膺
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 …… (第 20b 页)
百僚使知朕意其词曰有
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
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 中宗
绍复
继体不定上帝眷祐锡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
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宗谢成
于天子 …… (第 31b 页)
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邕高祖稽
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
巍巍岱宗卫我神主 中宗
绍运旧邦惟新恭已南面氤
氲化醇告成之礼留诸后人缅余小子重基五圣匪功
伐高匪德矜盛叙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 (第 37b 页)
    蕙田案贾议辞严义正卓然不可磨
唐书武后本纪嗣圣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九月丙戌立武氏
七庙于神都十月改唐太庙为享德庙以武氏七庙为
太庙
礼乐志天授二年则天既革命称帝于东都改制太庙
为七庙室奉武氏七代神主祔于太庙改西京太庙为

享德庙四时唯享高祖已下三室馀四室令所司闭其
门废其享祀之礼又改西京崇先庙为崇尊庙其享祀
如太庙之仪
    蕙田案武氏之罪此为最大 中宗
本纪神龙元年正月丙午复于位五月壬午迁武
氏神主于崇恩庙乙酉立太庙于东都八月乙亥祔孝
敬皇帝于东都太庙 (第 7b 页)
皇后见于庙十一月壬午及皇后
享于太庙大赦壬寅皇太后崩废崇恩庙

礼乐志初唐建东西二都而东都无庙则天皇后僭号
称周立周七庙于东都以祀武氏改西京唐太庙为享
德庙神龙元年 中宗
复位迁武氏庙主于西京为崇尊
庙而以东都武氏故庙为唐太庙祔光皇帝以下七室
而亲享焉由是东西二都皆有庙岁 …… (第 8a 页)
    为得情理之中
景龙元年正月丙戌复武氏庙陵置令丞守户
旧唐书礼仪志神龙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
七室仍改武氏崇恩庙明年二月复令崇恩庙一依天
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 中宗
故有
此制寻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
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前只七品以下子今崇恩庙 …… (第 14a 页)
司以时享祭
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
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 中宗孝和皇帝
和思皇后赵氏神主于太庙其义宗即 …… (第 15b 页)
    蕙田案废崇恩庙出义宗皆极是
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十一月丁亥

中宗
于西庙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
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案 (第 16b 页)
孝和皇帝
在庙七室
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 (第 16b 页)
孝和
之弟甫及仲冬礼当
祔迁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案
礼论太常贺循议云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 …… (第 16b 页)
子曰有天下者事七
代谓从祢已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旁容兄弟
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矣 孝和
皇帝
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
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睿宗神主
升祔太庙上继高宗 …… (第 17a 页)
令以仪坤庙为 中宗
庙寻又改造 (第 17b 页)
中宗
庙于太庙之西
    蕙田案兄弟不相为后者谓兄弟昭穆等伦
    同堂异室祔则并祔祧则同祧不紊世次之 …… (第 17b 页)
行夏崩而太庙冬禘不亦亟
乎太室尊所若曰鲁自是陵夷堕周公之祀太庙今坏
意者其将陵夷堕先帝之祀乎陛下未祭 孝和
先祭太
上皇先臣后君昔跻兄弟上今弟先兄祭昔太室坏今
太庙毁与春秋正同不可不察武后篡 (第 18b 页)
孝和
中兴有 …… (第 18b 页)
太康时宣帝庙地陷梁折又三年太庙殿陷而及
泉更营之梁又折天之所谴必非朽而坏也晋不承天
故及于乱臣谓宜迁 孝和
还庙何必违礼下同鲁晋哉
帝异其言诏有司复议贞节献与博士冯宗质之曰天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父昭子穆 …… (第 19a 页)
出惠帝而享世长久乎七庙五庙
明天子诸侯也父子相继一统也昭穆列序重继也礼
兄弟相继不得称嗣子明睿宗不父 孝和
必上继高宗
者偶室于庙则为二穆于礼可乎礼所不可而使天子
旁绍伯考弃已亲正统 (第 20a 页)
孝和
中兴别建园寝百世不 …… (第 20a 页)
毁尚何议哉平子猥引僖公逆祀为比殊不知 孝和

新寝圣真方祔庙则未尝一日居上也帝语宰相召平
子与博士详论博士护前言合轧平子平子援经辩数
分明献等 (第 20b 页)
能屈苏颋右博士故平子坐贬都城尉然
诸儒以平子孤挺见迮于礼官不平帝亦知其直久不
决然卒不复 中宗
于庙
    蕙田案平子之议汉魏以来儒者论礼皆未
    之及也史称其援经辨数分明人莫能屈岂 (第 20b 页)
    非理足者可以特立而诸儒为之不平又以
    见人心之大公耶乃卒坐贬而 中宗
不得复
    庙惜哉
姚崇传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
颋同对曰三年之丧未终不可以行幸坏 …… (第 21a 页)
例一也汉吕后专权产禄
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帝为中兴不迁之
庙其例二也霍光辅迁之庙其例三也伏以 中宗孝和
皇帝
于圣上为六代伯祖尊非正统庙亦亲尽爰及周
汉故事是与中兴功德之主不同奉迁夹室固无疑也
是月二十四日礼仪 …… (第 40a 页)
升祔太庙告祧之后即合递迁 中宗皇帝
神主今在三
昭三穆之外准礼合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每至禘祫
之日合食如常于是 (第 40b 页)
中宗
神主于西夹室祔顺宗神
主焉有司先是以山陵将毕议迁庙之礼有司以 (第 40b 页)
中宗
为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之位宰相召史官蒋武问之
武对曰 (第 40b 页)
中宗
以弘道元年于高宗柩前即位时春秋已
壮矣及母后篡夺神器潜移其后赖张柬之等同谋国
祚再复此盖同于反正恐不 …… (第 40b 页)
帝宣庄皇后懿祖光皇帝光懿皇后文德皇后高宗天
皇大帝则天皇后 中宗
大圣大昭孝皇帝和思皇后昭
成皇后孝敬皇帝孝敬哀皇后已前十二座亲尽迭毁
宜迁诸太庙祔于兴圣庙禘祫之岁乃 …… (第 45a 页)
都未决因议两留酌其事
情匪务于广祭法明矣伏以东都太庙废已多时若议
增修稍乖前训何者东都始制寝庙于天后 中宗
之朝
事出一时非贞观开元之法前后因循不废者亦踵镐
京之文也记曰祭不欲数数则烦天宝之中两京悉为
寇陷西 …… (第 45b 页)
礼而多求则反亏于诚敬伏以
神龙之际天命有归移武氏庙于长安即其地而置太
庙以至天宝初复不为建都而设议曰 中宗
立庙于东
都无乖旧典徵其意不亦谬乎又曰东都太庙至于睿
宗玄宗犹奉而不易者盖缘尝所尊奉不敢辄废也今
(第 50b 页)
主室之事云若以一帝为一世
则当不得祭于祢乃不及庶人之祭也夫兄弟同世于
恩既顺于义无否玄宗朝禘祫皇伯考 中宗皇
考睿宗
同列于穆位德宗亦以中宗为高伯祖晋王导荀崧等 …… (第 5a 页)
深旨父谓之昭子谓
之穆礼记之明文也又案太宗享祀太祖二十有二载
称曰孝弟此不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唐元宗谓 中宗

为皇伯考德宗谓 (第 5b 页)
中宗
为高伯祖则伯氏之称复何不
可臣等参议自今合祭日太祖太宗依典礼同位异坐
皇帝于太祖仍称孝子馀并遵旧制 …… (第 6a 页)
    蕙田案此御容安奉禅院之始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六月以将封禅诏有司议加

上太祖太宗尊谥后又诏太庙六室各奉上尊谥二字
中书门下请加僖祖谥曰文献睿 和皇帝
顺祖曰惠元
睿明皇帝翼祖曰简恭睿德皇帝宣祖曰昭武睿圣皇
帝太祖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 (第 7b 页)
礼志大定十二年议建闵宗别庙礼官援晋惠怀 唐中
后唐庄宗升祔故事若依此典武灵皇帝无嗣亦合
升祔然 (第 44a 页)
中宗
之祔始则为虚室终则增至九室惠怀之
祔乃迁豫章颖川二庙庄宗之祔乃祧懿祖一室今太
庙之制除祧庙外为七世十 (第 44a 页)
祖者必以配天此皆据理以
定名号以示当祧与不迁之意矣故魏宋之庙太祖以
上亲尽皆祧而太祖历世不迁时无议者 唐至中宗

祧宣简于夹室玄宗仍复宣简而谥为献祖并谥懿王
为懿祖至肃宗并祧献懿德宗又祧元帝于是太祖居
东第一室 (第 11b 页)
 神祇效职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
 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展义天局飞英云岫化逸王表
 神凝帝先乘云厌俗驭日登元
  中宗孝和皇帝
酌献用太和(太蔟宫景/云元年造) 广乐既备
 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飨惟亲七献具举五齐毕陈 …… (第 7a 页)
 用笾豆诚效虔祇皇灵徙跸簪绅拜辞
    蕙田案旧唐书此下有则天享清庙乐章十
    首今特削之人而不仁如乐何 中宗孝和皇帝
神龙元年享太庙乐章二十首(不详/所撰)
 迎神用严和(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三成太簇/徵三成应钟羽二成同用 …… (第 8b 页)
 道端拱无为化怀獯鬻兵戢勾骊礼尊封禅乐盛来

 仪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中宗孝和皇帝
室奠献用太和之舞一章 退居江
 水郁起丹陵礼物还旧朝章中兴龙图友及骏命恭
 膺鸣球香瓒大糦是承
 睿 …… (第 14b 页)
帝皇祖高宗天皇大帝座皆北厢南向皇七文武/代祖懿祖光皇帝皇五代祖代祖元皇帝皇曾祖太宗)
(圣皇帝皇伯考 中宗孝和皇帝
皇考睿宗大圣真皇帝/座于南厢北向每座皆设黼扆莞席纷纯藻席画纯次)
(席黼纯/左右几)
  省牲器 …… (第 18b 页)
祖以下如献祖仪)讫引太庙令以下次奉
出懿祖次奉出太祖次奉出代祖次奉出高祖次奉出
太宗次奉出高宗次奉出 中宗
次奉出睿宗神主置于
座如献祖之仪(皇祖妣以下神主皆宫/闱令奉出俱并而处右)讫引太庙令以
下降还本位( …… (第 20b 页)
禘/少同)
(退摄/事)北向再拜讫太常卿引皇帝次祼懿祖次祼太祖
次祼代祖次祼高祖次祼太宗次祼高宗次祼 中宗

祼睿宗并如上仪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
降自阼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 …… (第 23a 页)

舞作祝文曰孝孙开元神武皇帝臣讳敢昭告于皇祖
考高宗天皇大帝皇祖妣大圣天后武氏讫次太常卿
引皇帝诣 中宗
樽彝所如上仪酌醴齐文和之舞作祝
文曰孝侄开元神武皇帝臣讳敢昭告于皇伯 (第 26b 页)
中宗

孝和皇帝
和思皇后赵氏讫次太常卿引皇帝诣睿宗
樽彝所如上仪景云之舞作祝文曰孝子开元神武皇
帝臣讳敢昭告于皇考睿 …… (第 26b 页)

跪奠爵少西讫兴谒者引太尉出户北向再拜讫谒者
引太尉次献太祖次献代祖次献高祖次献太宗次献
高宗次献 中宗
次献睿宗并如上仪讫谒者引太尉诣
东房西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 (第 28b 页)
 摄事簋簠豋铏与正数半之 享日未明五刻太庙
令服其服布昭穆之座于户外自西序以东皇八代祖
献祖宣皇帝皇六代祖太祖景皇帝皇高祖神尧皇帝皇
祖高宗天皇太帝座皆北厢南面皇七代祖懿祖光皇
帝皇五代祖代祖元皇帝皇曾祖太宗文武圣皇帝皇伯考 中宗孝和皇帝
皇考睿宗大圣真皇帝座于南厢北向
每座皆设黼扆莞席纷纯藻席画纯次席黼纯左右几
省牲器 膟膋肠间脂祫禘祝 (第 34b 页)
    蕙田案元宗先以生母祔庙继以肃明并祔也
文献通考唐制追赠皇太后皆别立庙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四年令以仪坤庙为 中宗
庙寻又
改造 (第 2a 页)
中宗
庙于太庙之西贞节等以肃明皇后不合与
昭成皇后配祔睿宗奏议曰臣闻于礼宗庙父昭子穆
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 (第 2a 页)
 年与纪邵二太后并移祀陵殿题主曰皇后不系帝
 谥以别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
 孝靖熹宗母 孝和
庄烈帝母孝纯咸遵用其制
成化二十三年冬十月壬辰追谥母淑妃为孝穆皇太

 孝穆纪太后传后孝宗生母也贺 …… (第 17a 页)
    蕙田案孝靖薨葬追谥本纪俱不载兹特采
    传以补其阙
 熹宗本纪天启元年十一月丙子追谥生母 孝和皇

 后
  (第 33a 页)
孝和王
太后传 (第 33a 页)
孝和
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顺天人侍
 光宗东宫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才人四十七年
 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谥曰 (第 33a 页)
孝和
恭献温穆徽慈谐 (第 33a 页)
    登歌然则立庙奏乐其始于齐梁间欤
北魏书恭宗纪恭宗景穆皇帝太武皇帝之长子也延
和元年正月丙午立为皇太子正平元年六月戊辰薨

于东宫赐谥曰景穆
唐书孝敬皇帝传孝敬皇帝弘永徽六年始王代显庆
元年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诏曰
太子撄沈瘵疾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
命因感结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谥为孝敬皇帝葬缑氏
墓号恭陵制度尽用天子礼帝自制睿德纪刻石陵侧
妃薨谥哀皇后无子永昌初以楚王隆基嗣 中宗
立诏
以主祔太庙号义宗开元中有司奏孝敬皇帝宜建庙 …… (第 9a 页)
 送神第六(词同隐/太子庙)
隐太子传隐太子建成高祖受禅立为皇太子死年三
十八太宗立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
章怀太子传章怀太子贤皇太子薨立贤为皇太子调
露中废为庶人开耀元年迫令自杀神龙初陪葬乾陵
睿宗立追赠皇太子
懿德太子传懿德太子重润高宗改元永淳是岁立为
皇太孙 中宗
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武后杖杀之神龙 (第 18a 页)
 自勉矣
文献通考乾德二年十一月太常博士聂崇义上言准
祠令周文王以太公配唐天宝七载以师鬻熊及太公
望配伏缘太公已封武成王春秋释奠望自今止以鬻
熊配享奏可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四年九月丙午诏吴越立禹庙于
会稽冬十月癸亥诏诸郡立古帝王陵庙

路史乾德四年诏置女皇氏守陵五户春祭少牢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九月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
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
后魏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 中宗
肃宗
代宗德顺文武宣懿僖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常被盗发
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

(第 23b 页)
    非古之禘耳

文献通考唐太宗贞观礼祫享功臣配享于庙庭禘享
则不配后又令祫禘之日功臣并得配享初太常卿韦
绦等议功臣祫享之日配享于庙庭禘及时享则皆不
预其议遂行至开元初复令禘之日亦皆配享非旧典
也配享位在各帝庙庭太阶之东少南西向以北为上
旧唐书高宗本纪贞观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九月丙
寅赠太尉梁国公玄龄赠司徒申国公士廉赠左仆射
蒋国公屈突通并配食太宗庙庭

显庆五年二月甲午祀旧宅以武士彟殷开山刘政会
配食 中宗
本纪神龙二年闰二月停许敬宗配享以赠太尉
郑公魏徵配享太宗庙
玄宗本纪开元六年六月乙酉制以故侍中桓彦范 (第 18b 页)

晖故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张柬之故特进崔玄炜故中
书令袁恕已配享 中宗
庙庭故司空苏瑰故左丞相太
子少保郴州刺史刘幽求配享睿宗庙庭 …… (第 18b 页)
文献通考顺宗既葬议祧迁 中宗
庙有司疑曰五王有
安社稷功若迁 (第 19a 页)
中宗
则配享永绝判集贤院事蒋又曰
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第 19a 页)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此则五王配食与初一也由是迁庙遂定
开元礼祫禘以功臣配享享日未明一刻太庙令布功 …… (第 19a 页)
书濮阳郡公张柬之特进博陵郡公崔玄炜中书令南
阳郡公袁恕已配享 中宗
庙庭少南西向以北为上尚
书左仆射太子少傅赠司空许国文贞公苏瑰尚书左
丞相太子少保徐国公刘幽求配享睿宗 …… (第 20a 页)
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配飨高宗之庙则司空英
国公李绩尚书左仆射北平县公张行成中书令高唐
县公马周配飨 中宗
之庙则侍中平阳郡王敬晖侍中
扶阳郡王桓彦范中书令南阳郡王袁恕已配飨睿宗
之庙则太子太傅许国公苏环尚书 …… (第 21a 页)
文静太宗室加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高宗室加褚遂
良高季辅刘仁轨 中宗
室加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等
十一人
文献通考高祖庙六人神通殷开山刘政会并贞观十
四年十月十五日敕武士彟 …… (第 21b 页)
年闰二月一日
有敕停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并天宝六载正月十二
日敕(开元礼无许敬宗褚/遂良高李辅刘仁轨) 中宗
庙八人桓彦范敬晖张柬之
崔玄炜袁恕已并开元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敕狄仁杰
魏元忠王同皎并天宝六载正月十二日 …… (第 22a 页)
    如晦也沈炳震想未见通考故反以加为误
    耳 又案文献通考高祖配享有武士彟太
    宗配享有魏徵 中宗
配享有张东之崔玄炜
    旧唐书志俱不载其武士彟配而旋停姑置
    弗论馀皆作志之漏略也
玄宗庙 (第 23a 页)
 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三
   上尊号
    蕙田案尊号起于唐武后 中宗
之世始以即
    位继以拜洛受图后乃往往以符瑞行之元
    宗开元天宝以来殆数数矣然其仪不传宋 …… (第 1a 页)
 母神皇
天授元年九月改国号周大赦改元乙酉加尊号曰圣
神皇帝 二年九月乙未加号金轮圣神皇帝
延载元年五月甲午加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天册万岁元年正月辛巳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

久视元年五月癸巳大赦改元罢天册金轮大圣号

    蕙田案罢尊号始此
长安五年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正阳宫戊申上后
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中宗
本纪神龙元年十一月戊寅上尊号曰应天皇帝
皇后曰顺天皇后
景龙元年八月丙戌上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帝皇后曰 …… (第 3a 页)
    预止之也
嘉祐四年六月己巳群臣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表五
上不许
英宗本纪治平二年七月己卯群臣五上尊号不允
四年春正月群臣上尊号曰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

神宗本纪熙宁元年七月乙卯群臣三表请上奉元宪
道文武仁孝之号不许
礼志熙宁元年宰臣曾公亮等上表请加尊号诏不允
先是翰林学士司马光言尊号起唐武后 中宗
之世遂
为故事先帝治平二年辞尊号不受天下莫不称颂圣
德其后佞臣建言国家与契丹常有往来书彼有尊号
而中 (第 13b 页)
朝即永为常式京官
文武五品依旧五日一恭
显庆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奏以天下无虞请隔日视
事许之
文献通考 中宗
神龙元年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 (第 7b 页)
    励廉耻之义可为后世法
旧唐书音乐志武德九年命祖孝孙修定雅乐至贞观
二年六月奏之制十二和之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
出入奏舒 和皇帝
食举及饮酒奏 (第 9b 页)
和皇帝
受朝奏政 (第 9b 页)
和皇太子
轩悬出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
奏昭和
    蕙田案新书礼乐志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
    以行 …… (第 10a 页)
 十五年正月庚午朔帝常服不临轩行幸洛阳宫衣
冠礼乐阙如也 二十年正月甲子太宗常服不临轩
行在故也
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
诏改元壬寅御太极殿受朝而不会 四年春正月癸

丑朔上御轩不受朝以濮王泰在殡故也
永淳元年正月乙未朔以年饥罢朝会
册府元龟神龙二年正月庚子朔以则天皇后梓宫在
殡不朝会
旧唐书 中宗
本纪神龙三年春正月庚子朔不受朝会
丧未再期也
唐书睿宗本纪景云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以山陵日近
不受朝贺 (第 11b 页)
 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别九庙之子孙其族
 五十有九先皇帝一族景皇帝之族六元皇帝之族
 三高祖之族二十有一太宗之族十有三高宗之族
 六 中宗
之族四睿宗之族五此在元宗之时已有七
 族(中睿二宗/同为一世)若其历世滋多则有不止于九者而五 (第 4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