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之贤且说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有知
 觉处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复其见
 天地之心皆以为至 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
 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
 见天地之心惟颐言动见天地之心或曰 (第 24a 页)
  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琴之为乐出乎器入乎
觉而瑟实类之其所异者特丝分而音细尔明堂位
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尔雅曰大琴
谓之离大瑟谓之洒盖琴则易良瑟则静好其声尚

宫其音主丝士君子常御所以乐得其道堂上之乐
也故用大琴必以大瑟配之用中琴必以小瑟配之
然后大者不陵细者不抑足以禁淫邪正人心矣故
荀卿曰琴瑟以乐心盖 静能
胜欲好能胜恶静好在
德欲恶在色君子以道制欲则悦德而不好色小人
以欲忘道则好色而不悦德郑音好滥淫志淫于 (第 2a 页)
 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
 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
 能识之(并易/传)○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
 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
 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
 而见天地之心或 (第 5a 页)
贤且说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
有知觉处程子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 静能
见天地之
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惟某言动而见天
地之心或曰莫 (第 45b 页)
   ○复卦非天地之心复则见天地之心圣人无

   (一作/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人说复其见天地之
   心皆以谓至 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
   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
   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而见天 (第 7b 页)
   静则天地万物不生浸者渐也天地之道渐渐

   消长故刚柔胜此便是吉凶贞胜之理这必是
   一个识道理人说又曰阴符此语极妙 静能

   动浸是渐渐恁地消去又渐渐恁地长天地之
   道便是常恁地示人○问贞胜贞观贞明张程
   之 (第 5a 页)
(复卦非天地之心复则见天地之心圣人无一作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语录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为)
(至 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
(而见天地之心或 (第 58a 页)
渐也天地之道渐渐消长故刚柔胜/此便是吉凶贞胜之理这必是一个识道理人说文蔚)
(阴符经云云此语极道得妙 静能
生动浸是渐渐恁地/消去了又渐渐恁地长天地之道便是常恁地示人易)
(说问贞胜贞观贞明张程之说孰是曰伊川 (第 4b 页)
 受上帝则天与之矣天其申命用休则在天之百神
 又从而重命之以休福也
 陈氏曰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然后能定能定
 然后能 静能静
然后能安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既知
 其止则反覆倒置无非仁与敬也所居之位不同所
 临之事不一而皆有一至善以 (第 18b 页)
观之焉且说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有知觉处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
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 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
静见天地之心或曰莫是于动上求静否曰固是然 (第 23a 页)
 险难也故为解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
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
拆解之时大矣哉
 以成卦之主释彖辞而极言之也险难既平之后人
 心乐于安 静能
以安静之道而往则得众心之归故
 曰利西南往得众也谓成卦九二以阳刚来而居坤 (第 51b 页)
 变为剥剥丧也剥床及身危薰心之象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之旅(艮下/离上)䷷艮其身止得其分也阴道止 静能

 也以阴居阴当位也当位而静止得其分求在我者
 也是以艮其身也道伸而躬屈艮其身者亦止诸躬
 而巳善 (第 59b 页)
 而行矣能恒久于此则无咎恒久于此或疑久固恐

 失常道故圣人未失常也人情喜动而恶 静能
暂不
 能久此皆放逸之常态易道不在远在乎人心不放
 逸而已矣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第 3b 页)
 此咸之革也而爻辞云尔者初六于体为艮阴静而
 止在下体之下微而无能为者也然艮不终止能止
 而能行艮不终 静能静
而能动于是舍内而趋外舍 (第 1a 页)
答李孝继)○问知止已是思虑了何故静安下复下个虑字
既静安了复何所虑曰知止只是先知得事理如此便
有定能 静能
安及到事至物来乃能虑能字自有意思
谓知之审而后能虑虑之审而后能得(赐)○定静安虑
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 (第 5b 页)
  谓有定而至于能得者何物哉或曰知至固知止矣
  然知至之下则说意诚心正知止之下则说有定静
  安不亦异乎曰不异且未有意不诚而能定能 静能
  
安者实履而后知之 (第 6b 页)
 凶然幸其中正德性未泯能居其所静以待感则为
 以虚受人而吉动凶静吉君子审之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二凶而居犹吉盖反躁为 静能
顺自然之正静固静
 动亦静矣何害之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初二阴柔不当随者三不能自主而随之是所守 (第 3b 页)
 老少之动静阴阳之消息宛然天下之事物不易之
 定象矣此惟象变之理具圆神之德妙屡迁之机极
 天下之至变故能如此苟非然者何以不滞于阴阳
 不胶于动 静能
如是之成文成象哉此以动以制器
 者尚之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 (第 39a 页)
 临则容保教思而与之于民有与之义焉观则建中
 表正而求乎我有求之义焉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屯以震遇坎夫震动则见矣而坎险不行则善藏其
 用 静能
观变而不失其安止之居是虽动而未常不 (第 30a 页)
 (以生物为心○复卦非天地之心复则见天地之心/圣人无复故未尝见其心○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
 (皆以为至 静能
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了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
 (心唯某言动而见天地之心 (第 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