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經解類
 (他所/也)
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
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传/公)
(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 刘乃
避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民邑于豳焉盖诸侯之从者十有八)
(国/)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传山西曰夕阳荒 (第 41a 页)
  世佐案刘云祭祀卜日不卜辰持论甚善然柔日
  有五祭祀皆可用而谓唯取于丁似失之上文丁
  巳乃戊巳之己释文音纪是也 刘乃
以辰巳之已
  解之尤误若以丁巳日筮旬有一日则祭日为丁
  卯而非丁亥矣
 杨氏曰案上文日用丁巳注云 (第 7b 页)
 也(胡氏绍曾曰尊者不敢必其/来兄弟则言无远立言之法)先诸舅而后兄弟者
 尊卑之等也乾糇食之薄者也(严氏粲曰糇乾食也/公 刘乃
裹糇粮王制)
 (乾豆注云乾谓/腊之以为豆实)愆过也(曹氏粹中曰易/曰饮食必有讼)湑亦酾也酤
 买 (第 30a 页)
 正月忧心京京 甫田如坻如京 文王祼将于京
  大明曰嫔于京于周于京 皇矣依其在京 下
 武王配于京 文王有声宅是镐京 笃公 刘乃

 于京 (第 181a 页)
 (扬之水婚姻之党唐杕杜常棣頍弁斯干行苇等篇/同气之亲也此诗则同侪之友也各随所指不同耳)
 乾糇食之薄者也(严氏曰乾糇乾食公 刘乃
裹糇粮/王制乾豆注谓腊之以为豆实)
 愆过也湑亦酾也(毛氏曰以筐曰酾以薮曰湑孔氏/曰筐竹器也薮草也酾 (第 25a 页)
  公刘六章章十句(问此诗与七月皆言公刘得民/之盛想周自后稷以来至公刘)
  (始稍盛耳曰自后稷之后不窋盖已失其官守至/公 刘乃
始复脩其业故周室以兴也陈少甫曰七)
  (月言先公风化公刘则言建国/君民之事风雅之不同如此)
    (第 34a 页)
             宋 严粲 撰
豳    国风
(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公刘以夏后太康时失其官)
(守窜于此地犹脩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焉其封域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至商之)
(世大王又避戎狄之难而入处于岐阳成王之时周公/居东思公刘居豳忧念民事至苦之功以此序己志故)
(别其诗以为豳国变风焉邰音台栒音荀○疏曰邰今/始平盛功县所治斄城是也国语云昔我先世后稷)

(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窋后稷之子也韦昭注国语)
(以为不窋当太康之时公 刘乃
不窋之孙不应亦当太/康之世夏之衰也自太康始故系太康言之周公王朝)
(卿士不得专名一国因其上陈豳公故为 (第 1b 页)
 无使我有过咎也
伐木于阪(音返○阪解/见东门之墠)酾酒有衍(上去二音○今曰衍/水溢也言酒之满)
笾豆有践(解见/伐柯)兄弟无远(上去二音○朱氏曰/兄弟朋友之同侪者)民之失
德乾糇以愆(糇音侯字亦作糇○今曰糇乾食也公 刘/乃
裹糇粮王制乾豆注云乾谓腊之以为)
(豆实疏云豆实非脯而云乾者谓作/醢及臡先乾其肉腊音昔臡音泥)有酒湑 (第 17a 页)
 京师也又以思齐京室之妇为王室亦京师也郑氏

 唯祼将于京从毛说其馀以为周地之小别名皇矣
 依其在京毛以为大阜郑还以为周地名公 刘乃

 于京京师之野于京斯依毛以为大众所宜居之地
 郑以为丘之绝高者公刘居豳所言京自是高丘非
 岐周地 (第 9a 页)
 (矣郑风扬之水昏姻之党唐杕杜雅常棣頍弁斯干/行苇等篇同气之亲也此诗则同侪之友也各随所)
 (指而不/同耳)乾糇食之薄者也(庐陵罗氏曰说文云乾食/徐锴云今人谓乾饭为糇)
 (○华谷严氏曰公 刘乃
裹糇粮/王制乾豆注谓腊之以为豆实)愆过也湑亦酾也(毛/氏)
 (曰以筐曰酾以薮曰湑○孔氏曰筐竹器也 (第 24a 页)
夏之衰弃稷不务我先王不)
(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窋后稷之/子也韦昭注国语以为不窋当太康之时公 刘)

(乃
不窋之孙不应/亦当太康之世)其封域在禹贡雍州𡵨山之
北原隰之野(孔氏曰大王始入居歧之阳明豳/在歧山 (第 1a 页)
 焉(孔曰国语云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于/之衰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
 (戎狄之间不窋后稷之子也韦昭注国语以为不窋/当太康之时公 刘乃
不窋之孙不应亦当太康之世)
 (国语止云夏之衰也不言始衰之主本纪云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邠是也定国于邠 (第 1b 页)
 鲁弱于宋固无敢责报而于心不能无憾焉向戍之
 来必有谦辞以悦鲁而鲁亦德之故既聘而公出盟
 之盟无慊而已故盟意不在宋而在鲁也然鲁地无
 刘 刘乃
王畿内之采邑吾意经文继书刘夏逆王后
 于齐其字相连属后世传之误尔孔颖达以为鲁城
 外之近地而不指其处 (第 45a 页)
 怡然居康万无振奋之理齐姜谓晋重耳曰怀与安
 实败名其知此理也夫
 人虽有振奋之心而料计未周筹尽未定而草率为
 之万无可成之理看公 刘乃
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
 糇粮而思辑用光爰方启行煞何等料计之周筹画 (第 22b 页)
乃立冢土毛传云冢土大
社也美太王之社遂为大社也则国社变为大社矣大
社非地而何大宗伯无地犹许氏说文无刘 刘乃
汉姓
许氏汉人安得无之非无刘也留即古文之刘也地乃
大祭宗伯掌礼安得无之非无地也社即所祭之地也 (第 4a 页)
一故谓之彻元按三代贡助彻本无二法于民所受田中取其租谓之贡就其中留公田藉民耕而官收其租谓之助助即彻也公 刘乃
殷之诸侯其诗曰彻田为粮则当时巳谓助为彻矣但未世人皆自利不相通融而失助之本意故周特以彻名欲人知有通义耳 (第 15a 页)
  (命名也旋废今县属乾州古/漦城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邑于豳(毛苌诗傅曰公刘居于邰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 刘乃
避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邑)
  (于豳盖诸侯之从十有八国焉国语祭公谋父曰/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 (第 5b 页)
 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为弃之子至文王千馀岁唯
 十四代实不合事情孔颖达诗正义曰韦昭注国语
 以为不窋当太康之时公 刘乃
不窋之孙不应亦当
 太康之世夏之衰也自太康始故系太康言之
 下论不窋公刘 罗氏路史曰尝窃考之信书不窋 (第 3a 页)
  桑柔
论曰桑柔之序但云芮伯刺厉王而不言所刺之事盖
厉幽暴虐之王其政昏乱人民劳苦上下愁怨王之过
恶甚多故序不能以遍举也其于兵役亦是暴政之一
事宜或有之然考厉王事迹据国语史记及诗大小雅
皆无用兵征伐之事在此桑柔语文亦无王所征伐之
国凡郑氏所谓军旅久出征伐士卒劳苦等事皆非诗

义也军旅久出士卒劳苦是大举兵也在于朝廷乃一
大事宜有所伐主名与其胜败事迹不应诗无明文序
又不言旁稽史传皆无其事不知郑氏何据而为说也
诗曰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据诗但
以桑无叶不能荫覆人喻王无德不能庇民尔郑以诗
言捋采其 刘乃
云群臣恣放损王之德者亦非诗人本
意也又曰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者厌乱之辞也郑以为
治国之道当用贤者不惟取喻 (第 13b 页)
 唐虞之时弃为后稷则周之建邦启土记后稷之始

 则于邰也公 刘乃
后稷之曾孙故谓之克笃前烈其
 所谓能修后稷之业者乎至于太王实始剪商则太
 王虽未始有剪商之志而王迹之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