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后汉灵帝
    三国魏明帝
    三国吴主皓
    晋悯帝
    晋元帝
    齐明帝
     陈文帝
宣帝
    北魏孝庄帝 (第 46a 页)
 明仰福帝徽俯齐庶生
郁林王本纪隆昌元年二月辛卯车驾祀明堂
礼志隆昌元年有司奏参议明堂咸以世祖配国子助
教谢昙济议案祭法禘郊祖宗并立严祀郑元注义亦
据兼飨宜祖宗两配文武双祀助教徐景嵩光禄大夫
王逡之谓宜以 世祖文皇帝
配祠部郎何佟之议周之
文武尚推后稷以配天谓 (第 29b 页)
文皇
(第 29b 页)
世祖
以配帝虽事
施于尊祖亦义章于严父焉左仆射王晏议以为若用 (第 29b 页)
郑元祖宗通称则生有功德没垂尊称历代配帝何止
于郊今殷荐上帝允属 世祖
百代不毁其文庙乎诏可
东昏侯永元二年佟之又建议曰案祭法有虞氏禘黄
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周人禘喾而郊稷 …… (第 30a 页)
以高祖配食一人两配有乖圣典自汉明以
来未能反者故明堂无兼配之祀窃谓先皇宜列二帝
于文祖尊新庙为高宗并 世祖
而泛配以申圣主严父
之义先皇于武皇伦则第为季义则经为臣设配飨之
坐应在 (第 30b 页)
世祖
之下并列俱西向国子博士王摛议孝经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 (第 30b 页)
    蕙田案以上齐
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

为文皇帝庙曰太祖十一月己未立小庙
隋书礼仪志中兴二年梁武初为梁公曹文思议天子
受命之日便祭七庙诸侯始封即祭五庙祠部郎谢广
等并驳之遂不施用乃建台于东城立四亲庙并妃郤
氏而为五庙告祠之礼并用太牢其年四月即皇帝位
谢广又议以为初祭是四时常祭首月既不可移易宜
依前剋日于东庙致斋帝从之遂于东城时祭讫迁神
主于太庙始自皇祖太中府君皇祖淮阴府君皇高祖

济阴府君皇曾祖中从事史府君皇祖特进府君并皇
考以为三昭三穆凡六庙追尊皇考为 文皇帝
皇妣为
德皇后庙号太祖皇祖特进以上皆不追尊拟祖迁于
上而太祖之庙不毁与六亲庙为七皆同一堂共庭而
别室 (第 32b 页)
 为后立寝庙于御道西陵曰脩安

          右齐明帝
陈书世祖本纪 世祖文皇帝
始兴昭烈王长子也永定
三年六月景午高祖崩遗诏徵 (第 29a 页)
世祖
入纂即皇帝位八
月庚戌封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
高宗本纪高宗孝宣皇帝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天康
二年 (第 29a 页)
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以高宗
入纂天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立皇子南中即
将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隋书礼仪志 陈文帝
入嗣而皇考始兴昭烈王庙在始
兴国谓之东庙天嘉四年徙东庙神主祔于梁之小庙
改曰国庙祭用天子仪
 陈书始 (第 29b 页)
兴王传始兴王伯茂字郁之 世祖
第二子也
 初高祖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于梁世为东宫直閤
 将军侯景之乱中流矢卒绍泰二年追赠义兴郡公
  (第 29b 页)
谥曰昭烈高祖受禅改封始兴郡王王生 世祖
及高
 宗高宗以梁承圣末迁于关右至是高祖遥以高宗 (第 29b 页)
 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永定三年六月高祖
 崩是月 世祖
入纂帝位时高宗在周未还 (第 30a 页)
世祖
以本
 宗乏飨其年十月诏徙封嗣王顼为安成王封第二
 子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
           (第 30a 页)
陈文帝
宣帝
北魏书彭城王传彭城王协永平元年薨谥曰武宣王
及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妃李氏为文穆皇后迁神
主于太 (第 30a 页)
 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
 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
 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陈书 文帝
本纪天嘉六年春皇太子加元服王公以下
赐帛各有差孝悌力田为父后者赐爵一级鳏寡孤独
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第 22a 页)
          右取士

汉书高帝本纪十一年诏曰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显之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
本纪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诏举贤良方正能
直言极谏者 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
直言极谏者上亲策 (第 10b 页)
可顾命之篇足以明之宜定新礼设吉服导从如旧其
凶服鼓吹宜除诏从之
南齐书建武二年正月有司以 世祖文皇帝
今二年正
月二十四日再忌日二十九日大祥三月二十九日祥
禫至尊及群臣泄哀之仪应定准下二学八座丞郎博
(第 14b 页)
陶韶以为名立义生自古之制 文帝
正号祖宗式序
昭穆祥忌禫日皇帝宜服祭服出太极泄哀百僚亦祭
服陪位太常丞李撝议曰寻尊号既追重服宜正但已 …… (第 14b 页)
如常仪给事
中领国子助教谢墨济议夫丧礼一制限节两分虞袝
追亡之情小祥抑存之礼斯盖至爱可申极痛宜屈尔 文皇帝
虽君德早凝民化未洽追崇尊极实缘于性今 …… (第 15a 页)
郎何佟之议曰春秋之旨臣子继君亲虽恩义
有殊而其礼则一所以敦资敬之情笃方丧之义主上
虽仰嗣高皇尝经北面 世祖
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
在三之恩理不容替窃谓 (第 15b 页)
世祖
祥忌至尊宜吊服升殿
群臣同致哀感事毕百官诣宣德宫拜表仍致哀陵园 (第 15b 页)
   御书碑
唐书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


卢怀慎卒帝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
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 文帝
自书之
张说尝自为其父碑帝为书其额曰呜呼积善之墓
郭知运卒帝诏中书令张说纪其功于墓碑
 春明退朝录皇 (第 20a 页)
 巷 又姓(韵会毛氏曰当作閧从斗从斗门音斗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广韵云今与门户字同其实非也正韵孟)
(子邹与鲁閧扬子一閧之市皆有两音后人传写误从门今场屋中用孟子扬子及经史中假借字姑从门其馀宜依本文)
(广韵俗作鬨)(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正韵居为切𡘋音邽说文特立之户上圜下方有似圭左传襄十年)
(荜门闺窦之人注闺窦小户穿壁为户广韵闺閤前汉循吏传传教令出入闺閤注闺閤内中小门也玉篇宫中门小者曰闺)
(杜甫赠李白诗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注东方朔公孙弘待诏金马门故云金闺谢朓诗既通金闺籍注列名仕版也)又 
(南史 陈文帝
纪每夜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敕鸡人司漏传签殿中注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又女称闺秀所居 
(亦曰闺李 …… (第 93a 页)
 注薛综曰闟之言函也取四戟函车边(又车名后汉舆服志猎车其饰重辋缦轮缪龙绕之一曰闟猪车亲校猎乘之注魏)
  文帝
改曰闟虎车(又住立貌管子小问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注闟住立貌)又正韵阖也 
 韩 (第 108b 页)
 汪氏克宽曰春秋书杀大夫四十七或称国或称人

 惟晋侯杀申生宋公杀痤天王杀佞夫不称国不称
 人而直称君以为独其君之罪也僖十六年郑伯杀
 其世 子华文
十八年宋公杀其母弟须杀得其罪不
 书 (第 4b 页)
 (人惟晋侯杀申生宋公杀痤天王杀佞夫郑伯克段/不称国不称人而直称君以为独其君之罪也僖十)

 (六年郑伯杀其世 子华文
十八年宋公杀其母弟须/杀得其罪则不书 季氏本曰凡书杀者有欲杀之)
 (心者也献公苟无欲杀之心申生必 (第 43b 页)
 (汪氏曰春秋书杀大夫四十七或称国或称人惟晋/侯杀申生宋公杀座天王杀佞夫郑伯克段不称国)
 (不称人而直称君以为独其君之罪也僖十六年郑/伯杀其世 子华文
十八年宋公杀其母弟须杀得其) (第 47a 页)
   讨乱
周王讨篡必杀无罪而后书灵王崩儋括欲立王子佞
夫佞夫弗知而景王杀之无罪故书是也若庄二十二
年之杀王子颓僖二十五年之杀王子带皆不书定公
五年王人杀子朝于楚亦不书三王子之乱倾王室篡
大位动天下其杀之也必告诸侯史无不书之理而孔

子削之者以天子讨乱臣而罪人斯得其事无可议者
不书可也桓十八年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王杀
周公黑肩虽杀卿士不书昭二十九年杀召伯盈尹氏
固虽杀大夫亦不书天子无专杀之讥与诸侯异也诸
侯讨乱亦必非其罪而后书陈杀公子禦寇晋杀申王
宋杀世子痤非其罪也若庄十二之宋杀子游文十四
之楚杀子燮子仪成十年之宋杀围龟僖十六年之郑
杀公 子华文
十八年之宋杀母弟须不书陈氏谓讨乱 (第 348a 页)
 (悲夫○愚按春秋书杀大夫四十七或称国或称人/惟晋侯杀申生宋公杀痤天王杀佞夫郑伯克段不)
 (称国不称人而直称君以为独其君之罪也僖十六/年郑伯杀其世 子华文
十八年宋公杀其母弟须杀)
 (得其罪/则不书)
把伯姬来朝其子(公羊传与其子俱来朝也榖梁傅诸/侯相见 …… (第 37a 页)
 (以道郑伯背霸从楚以启伯/主讨郑而致杀身之祸与)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
(毋音某又音无榖作宁毋音同左传盟于宁毋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
(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大 子华
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
(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 …… (第 51b 页)
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
(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 子华
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 …… (第 51b 页)
(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 子华
由是得罪于郑冬郑伯使请盟于齐榖)
(梁傅衣裳之会也杜氏曰宁母鲁地高平方与县有泥/毋亭音如宁张氏曰傅言 (第 52a 页)
齐侯因管仲之言而修礼于)
(诸侯不受郑世子为内臣之请以见管仲之于桓公正/救多矣临川吴氏曰疑 子华
虽听命于会齐桓必未使)
(之与盟故明年盟洮郑伯乞盟当从陆氏纂例云公榖/无郑世子华者为是愚按今三傅皆有 (第 52a 页)
郑世子华则桓)
(公但却 子华
内臣之请而未尝使之不与盟也宁毋亭/属今济宁路钜野县蜀杜氏曰会四国而二世子在会)
(以著齐桓之德渐见衰 (第 52a 页)
矣○刘氏曰按左传则齐侯为/用管仲之言不与 子华
盟也今宁毋之盟实有 (第 52a 页)
子华
与)
(傅异矣是/何故哉)○曹伯班卒(班公作般昭公也在位/九年子襄嗣是为共公)○公子
友如齐(愚按甫 (第 52a 页)
   梅
尔雅云梅楠○陆玑云梅树皮叶似豫章豫章叶大如
牛耳一头尖赤心华赤黄子青不可食楠叶大可三四
叶一丛木理细致于豫樟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江
南及新城上庸蜀皆多樟楠终南山与上庸新城通故
亦有楠也

 按陆玑所释梅自是楠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所谓
 生七年而可知可以为棺舟者也 陈文帝
尝出楠材
 造战舰即此楠也若今之所谓梅乃古和羹之梅笾
 实之乾䕩郭璞云似杏实酢者此也若尔雅之梅楠
  (第 4a 页)
 以上书人杀公子一君杀世子二据庄十二年宋杀

 子游文十四年楚杀子燮子仪成十年宋杀围龟皆
 讨乱不书僖十六年郑杀世 子华文
十八年宋公杀
 母弟须亦不书故陈氏谓讨乱不书虽杀世子母弟
 不书谓君父讨子弟而当其罪虽专杀无以议为也 (第 57b 页)
 (本陈氏据庄十二年宋杀子游文十四/年楚杀子燮子仪成十年宋杀围龟)甚者杀世子
 母弟亦不书(据僖十六年郑杀 子华/文
十八年宋杀母弟须)以君父讨子弟
 而当其罪虽专杀无以议为也必杀之非其罪也而
 后书御寇则何以书观其书 (第 33a 页)
楠为可餐是又合二字为一物也名物疏陆所释梅自
是楠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所谓生七年而可知者
文帝
尝出楠材造战舰即此若今之所谓梅乃古和羹
之梅笾实之乾䕩郭璞云似杏实酢者若尔雅之梅楠
乃陆云似豫章者景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