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四書類
 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
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
钱修葺陵墓
宋史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载祀典先
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
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
秋享历代帝王女娲氏于晋州无配帝太昊氏于陈州
以金提勾芒配帝神农氏于衡州以祝融配帝高阳氏
于澶州以玄冥配帝高辛氏应天府无配帝陶唐氏濮
州以卨配帝有虞氏于道州以庭坚配夏王大禹于越
州以伯益配商王高宗于陈州以甘盘傅说配商王成
汤于庆成军以伊尹配商王中宗于大名府以 伊陟

扈配周文王以鬻熊配武王以召康公配成王以周文 (第 26b 页)
 山阴陆氏曰唯圣人为能飨帝格于皇天唯伊尹为

 能与此若 伊陟
臣扈则于此庶几焉尔孝子临尸而
 而不怍以尊临卑以老事幼自非真以为亲则宜有
 怍容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尸 (第 21a 页)
 任之必以其贤使之必以其能卿大夫子弟以父兄
 故而见使则非公选而政由是败上世有自躬耕钓
 渭擢居辅相而人莫不以为宜 伊陟
象贤后相大戊
 吕伋世美入掌兵权不以世故疑之崇伯殛死禹作
 司空蔡叔见囚仲为卿士亦不以父故废之惟其公 …… (第 3a 页)
  愚案世臣之说自古有之但古者有世臣无世官

  始曰象贤济美皆一世之选伊尹之后有 伊陟

  咸之后有巫贤太公之后有吕伋所以扶持国家
  者未尝不赖之也至春秋时世臣之说遂变为世
  官是 (第 4a 页)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婴䃌贡梓帝)
(命下相柏皇为琴曰丹维曰祖床帝俊琴曰电母俊之子晏龙琴曰菌首曰白民 伊陟
琴曰国阿周宣王琴曰向风铭曰情有)
(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无亏抚琴为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青翻崔骃琴曰 (第 26b 页)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诗周南陟彼崔嵬(又广韵进也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又玉篇高也尔雅释 
 山山三袭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又人名书君奭在太戊时则有若 伊陟
臣扈)又集韵的则切音得周礼春官 
(大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注陟之为言得也读如王德翟人 (第 17a 页)
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
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于大甲十年大甲潜出自桐杀
伊尹乃立其子 伊陟
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左氏传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大甲虽见 (第 3a 页)
 (贤也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见/使则非公选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
 (居辅相而人莫不以为宜 伊陟
象贤复相太戊丁公/世美入掌兵权不以世故疑之也崇伯殛死禹作司)
 (空蔡叔既囚仲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废之 (第 4a 页)
七世节疏此又劝王脩德以立后世之名(劝监本误观)
天子至观德○其文见于记传者(监本脱者字)
咸乂序 伊陟
节音义名咸殷之巫也(下监本脱乂治也三字)
疏祥妖至之罚○或当别出馀书则孔用之也(则疑)时则
有青眚青 …… (第 7b 页)
云重译而朝者六国说苑作七国惟家语作十有六国疑六与七近之)
赞告至臣名○君奭传曰巫氏也(奭字监本误) 伊陟
原命序传原命 (第 8a 页)
伊陟
二篇皆亡(二误三)
祖乙序疏谓古人之言虽尚要约(谓疑然字误)经言圯于耿
大不辞乎(于耿下疑脱不字) (第 8a 页)
 之者疏(正义曰受命谓成汤也中兴谓中宗高宗也/商颂五篇唯有此三王之诗故郑历言其功)
 (德也殷本纪云太戊立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惧问 伊陟
(第 114a 页)
伊陟
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
 (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谷枯死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礼记丧服四制 (第 114a 页)
时殷不用旧笺云此言
纣之乱非其生不得其时乃不用先王之故法之所致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笺云老成人谓若伊尹 伊陟
臣 …… (第 9a 页)
上帝生之使不得其时乃由汝殷纣自/不用先王旧故之法所致耳又言其不用旧故之事今)
(时虽无年老成德之人若 伊陟
之类犹尚有先王常事/故法可案而用之汝今君臣皆任喜怒以自专恣曾于)
(是常事故法莫肯听受用之由此汝之大 (第 9b 页)
命以致倾覆/而诛灭今王何不以纣为戒自改悔乎笺正义曰以殷)
(不用旧章即以殷臣言之故云老成人谓若伊尹 伊陟/
臣扈之属于厉王则周召毛毕之伦也君奭曰在昔成)
(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 (第 9b 页)
伊陟
臣扈巫咸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 …… (第 9b 页)
(武丁时则有若甘盘注云伊尹名挚汤以为阿衡以尹/天下故曰伊尹至太甲改曰保衡则伊尹保衡一人也) (伊陟
伊尹之子据君奭之文从上言之尽臣扈三人以/下犹有巫咸巫贤甘盘故言之属以包之莫无也者以)
(莫为总辞故知 (第 10a 页)
 (子沃丁立崩弟太庚立崩子小甲立崩弟雍已立崩/弟太戊立是太戊为汤之玄孙也本纪又云太戊立)
 (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惧问 伊陟
伊/陟曰帝之政其冇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 (第 8b 页)
 (子沃丁立崩弟太庚立崩子小甲立崩弟雍已立崩/弟太戊立是太戊为汤之玄孙也本纪又云太戊立)
 (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惧问伊陟 伊/陟
曰帝之政其冇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 (第 8b 页)
(一叶右七行)宋板垂作
重 君陈君牙与毕公之类(二叶右一行)公作命 肆命二
(三叶右七行)肆命作 伊陟 
泰誓并无此文(三叶左三行)无泰 (第 5a 页)
 厥德匪常蔡本匪作靡 动罔不吉动罔不凶不作
弗下不获自尽同注以戒太甲下有也字 陈德以戒
下有之字 故难信下有也字九有诸侯下汤伐而兼
之下同 开道之之作也 神祗之主下有也字 改

其正作改其政也 所以王下归于一德下言不一下
是不差下是在德下其命王命下戒勿怠下日新之义
下不可任下非其人下任非其人下无以为易下无以
轻之下乃可师下为常德下故曰大下则一心下是明
王之事下并有也字 有德之王则为祖宗宗作庙
故可观德下有也字其政可知下所以成功下沃丁太
甲子下以三公礼葬下功德之事下忠臣名下 伊陟
(第 8b 页)
尹子下不恭之罚下巫咸臣名下原臣名下并同 原
伊陟
三篇皆亡三作二宋板同 太戊子下嚣地名
下陈迁都之义下仲丁弟下作河亶甲亡下亶甲子下
迁于耿下作祖乙亡下 (第 9a 页)

帝圣人亨以享上帝帝出乎震诗曰昭事上帝帝谓文
王上帝临女有皇上帝皇皇后帝昊天上帝书曰伊尹
格于皇天 伊陟
格于上帝肆类于上帝以昭受上帝天 (第 4a 页)
 可以循守乃无听用之者是以大命倾覆而不可救

 也
 集说(郑氏康成曰此言纣之乱非其生不得其时乃/不用先王之故法之所致老成人谓若伊尹 伊)
 (陟
臣扈之属虽无此臣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辅氏广曰匪上帝不时不时犹言不辰也王自不能)
 (用旧尔王能用 (第 7b 页)
   (成汤是从契至/汤为十四世也)其后三宗迭兴(许氏谦曰太甲/受伊尹之训反)
   (善修德诸侯咸归是为太宗至大戊 伊陟
为相/殷复兴是为中宗武丁举傅说为相殷道复兴)
   (是为高宗所/谓三宗也)及纣无道为武王所灭封其庶 (第 35a 页)
 (代从政程子则云父受命而使子代行今/按非有天子之命则亦不敢使子代聘也)则非公选

 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居辅相而人
 莫不以为宜 伊陟
象贤复相大戊(书小序 (第 4b 页)
伊陟
相大/戊 (第 4b 页)
伊陟
伊尹子)
 (微子之命崇德象贤蔡传谓其/后嗣子孙有象先圣王之贤者)丁公世美入掌兵权
 (书顾命齐侯吕 (第 4b 页)
 唐室陵迟其言则同而其治乱则异何也盖对必以
 正者泌之所能必也至于用与不用则非泌之所能
 必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伊陟

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 (第 24b 页)
伊陟
赞于巫咸作咸乂四
篇太戊赞 (第 24b 页)
伊陟
(第 24b 页)
伊陟
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
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第 24b 页)
 行祗心敬也其畏天也岂徒然哉自度者自治以法
 度也犹所谓身为法度也能自治以法度则不耽于
 逸豫矣史记曰大戊立 伊陟
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 (第 31a 页)
 于朝一暮大拱大戊惧问 伊陟
(第 31b 页)
伊陟
曰臣闻妖不胜
 德帝之政其有阙欤帝其脩德大戊从之而祥桑枯
 死夫大戊之于天命其战战兢兢如此故其自度可 (第 31b 页)
 妨大节此篇之所为作也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
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 伊陟

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
丁时则有若甘盘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
天多历年 …… (第 10b 页)
 故唐孔氏破之以为太甲云嗣王不惠于阿衡则太

 甲亦曰阿衡也保衡阿衡一也太甲即位始以是而
 尊伊尹焉 伊陟
伊尹之子也逸篇序曰 (第 13a 页)
伊陟
相太戊
 是也臣扈臣名也苏氏曰汤既克夏欲迁夏社作臣
 扈之篇汤享国十三年又七年而太甲立太甲享国
 三 …… (第 13a 页)
 杜元凯方以为二人盖襄二十五年传曰屈建为令

 尹屈荡为莫敖宣十二年之屈荡正屈建之祖父而
 此屈荡与建并列故可以知其为二人也巫咸即逸
 篇序曰 伊陟
赞于巫咸是也祖乙者河亶甲之子太
 戊之孙史记曰祖乙立殷复兴所谓圯于耿者巫贤
 先儒以为巫咸之子此言在 …… (第 14b 页)
 是也至太甲之立则伊尹尚为之佐唐孔氏曰伊尹

 之下言格于皇天保衡之下不言格于皇天从可知
 也是也太戊之立则有 伊陟
臣扈为之佐亦格于上
 帝唐孔氏曰皇天之与上帝俱是天也变其文耳盖
 天即帝也帝即天也岂有二哉夫天之苍苍 …… (第 15a 页)
 可得而名言但自其形体而言则谓之天自其主宰
 而言则谓之帝书之言天而又言帝者是错综其文
 不欲重言之耳既于伊尹曰格于皇天不可又于
 陟
臣扈曰格于皇天故变文言上帝也王氏多以天 …… (第 15a 页)
 馀皆不及岂此五人逮事王季而遂及文武之时邪

 伊尹之事成汤自为诸侯以至有天下汤崩又事太
 甲 伊陟
乃伊尹之子臣扈非汤之旧臣则亦殷家之
 世臣巫咸巫贤又世为大臣甘盘小乙之旧臣以遗
 武丁者虢叔以下必其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