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后山诗话见二卷下 李白赠王汉阳诗)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丨丨李又宋史 杨畏
传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中书侍郎 清臣知枢密院安焘与惇)
(不合畏复阴附安李惇觉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 (第 94a 页)
   宗正寺丞
史秦宗正掌亲属有丞汉用皇族后汉一人刘茂为宗
正丞历代皆有之隋有二人唐一人掌判司事(通/鉴)汉刘
德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昭帝时为宗正丞复
为卿(汉/书)
集清时为丞郎气力侔陶钧(刘禹/锡)
本朝元丰五年正名初除赵君锡明年以 杨畏
为宗正 (第 26b 页)
虽困志在求逞君子所当察也胡氏)
(曰五阳之下一阴甚微故于豕为羸言王伯厚曰一许/敬宗在文馆唐为武氏矣一 杨畏
居 路元祐为绍圣)
(矣羸豕之孚左腹/之入可不戒哉)如李德裕处置阉宦徒知其帖息威
伏而忽于志不忘逞 (第 25b 页)
当用正人 杨畏
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
(第 3b 页)
杨畏
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
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忠宣因乞罢政上不许后 (第 3b 页)
杨畏
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又李清臣
首建绍述之议多害正人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
苏辙曰卿安得以秦 (第 3b 页)
(秦时宗正掌亲属有丞汉用皇族历代皆有隋/有二人唐一人掌判寺事本朝元丰五年正名)
(初除赵君锡明年以 杨畏
为宗正丞诏宗正寺除长贰/外自今后不专差国姓建炎三年罢绍兴五年复置中)
(兴会/要) (第 3b 页)
,时称三杨,皆为盛门,而靖恭尤著。
《杨信传》:信弟嗣,与杨延昭久居北边,俱以善战闻,时谓之二杨。 《杨畏
传》:畏,倾危反覆天下,目为杨三,变谓其进于元丰,显于元祐,迁于绍圣也。
《金史·杨伯雄传》:先是,
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呜呼,宣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 杨畏
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 杨畏
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 杨畏
尝言公邪。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忠宜因乞罢政,上不许,后 杨畏
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又李清臣首建绍述之议,多害正人。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
出迭入,中则朋邪翼伪,阴陷潜诋,终则倒置是非,变乱黑白,不至于党祸不止。向使刘安世、陈瓘诸贤尚无恙, 杨畏
、张商英、周秩辈不久据台纲,其祸岂至此烈。古语云:前车覆,后车戒。今朝廷善类无几,心怀奸险者,则以文
人。十已去七八然杨畏等六人尚居清要。未快士论。伏望陛下考察吕大防。苏辙。擅权欺君。奸邪不忠之罪。推究 杨畏
等。朋邪害正。趍时反覆之恶。谴责黜免。明正典刑。以示天下。制曰。事君者有犯勿欺。所以尽为臣之节。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