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平诏内外戒严将亲出讨二月虏
贼潼关三月甲子诏将西讨中外戒严虏走复潼关戊
辰诏将回驾北讨诏金紫光禄大夫 源子邕
大都督讨
葛荣
庄宗建义元年六月己酉诏曰朕当亲御六戎扫净燕 (第 27b 页)
民刘均执清河太守邵怀聚众反自署大行
台清河民房须自署大都督屯据昌国城诏都督李叔
仁讨平之
八月诏都督 源子邕
李轨裴衍等讨葛荣
十月雍州刺史萧宝寅据州反自号曰齐年称隆绪诏
尚书右仆射长孙稚讨之
武泰元年二月群盗 (第 24a 页)
父渊旧勋赦
霸子徙乐浪郡陈留王
景元五年春钟会为镇西将军伐蜀谋反诛其兄毓以
四年冬先薨会竟未知闻会兄 子邕
随会亦与俱死会 (第 4b 页)
骑将军元尝芝等并各出持诏诣军宣旨劳问
又抚军将军兼行台尚书 源子雍
破贼大破萧宝寅仡
单步胡提于曲沃堡帝玺书劳勉之 (第 5a 页)
子雍
在白水郡复
破阿非军于白水郡多所斩获诏遣侍中尚书令城阳
王徽于潼关宣旨慰劳
废帝普泰初以李裔为持节散 (第 5a 页)
赤乌十二年卒子苗嗣
晋安平献王孚宣帝次弟也世 子邕
先孚卒邕子崇为
世孙又早夭泰始九年立崇弟平阳亭侯隆为安平王
义阳成王望安平献王子出继伯父朗泰始七年薨 …… (第 14b 页)
四年薨谥曰哀无子太康二年诏以太原王瑰世
子颙子讼为缉后
常山孝王衡安平献王子泰始二年薨无子以安平世 子邕
第四子敦为嗣
沛顺王景安平献王子咸宁元年薨子韬立
彭城穆王权宣帝弟馗之子咸宁二年薨子元王植立
植薨子 (第 17a 页)
命坐杀人赐死除国子忠明帝时复前爵位
袭安乐王鉴为北讨大都督讨葛荣与都督裴衍共救
信都鉴谋反降葛荣都督 源子邕
与裴衍围鉴斩首传
雒诏改其元氏庄帝初许复本族又特复鉴王爵赠司

略阳王羯儿督诸军讨秃发坐贪暴降爵为 (第 11b 页)

源子雍
为夏州刺史会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北海王
颢为大行台 (第 2b 页)
子雍
具陈贼可灭之状颢给 (第 2b 页)
子雍
兵马令
其先行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 (第 2b 页)
子雍
转斗而前九
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于统万城于是
二夏渐宁及萧宝寅等为贼所败贼帅宿勤明达遣息 (第 2b 页)
阿非率众邀路华州白水被围逼关右骚扰咫尺不通
子雍
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慕义之民携家席
卷鼓行南出贼帅康维摩拥率羌胡守锯谷断□棠桥 …… (第 2b 页)

子雍
与交战大破之生擒维摩又攻贼帅契官斤于杨
氏堡破之 (第 3a 页)
子雍
出自西夏渐至于东转战千里至是朝
廷始得其委问加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军都督
兼行台尚书复破贼帅纥单步 (第 3a 页)
胡提于曲沃堡孝明玺
书劳勉之 子雍
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斩获诏遣侍中
尚书令城阳王徽于潼关宣旨慰劳
李苗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 …… (第 3a 页)
军率众讨击破于关口之南迁金
紫光禄大夫武卫将军
李神轨为武卫将军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州反诏神
轨与都督 源子邕
等讨平之武泰初蛮帅李洪扇动诸
落伊阙已东于巩县多被烧劫诏神轨为都督与宁朔
将军崔孝炜持节讨平之
尔朱 (第 9b 页)
怖诞率诸军鸣鼓攻击文炽大败俘斩万计擒世澄等
十一人炽为元帅先走获免 源子雍
为中军将军孝明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 (第 21a 页)
子雍
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
(第 21a 页)
子雍
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 (第 21a 页)
子雍
行达汤阴鉴遣弟
斌之夜袭 (第 21a 页)
子雍
军不克奔败而返 (第 21a 页)
子雍
乘机继进径围
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
安颉为将军宋朱循之城滑台颉攻围之粮尽将士熏 (第 21a 页)
开国侯食邑六百户出帝永熙中
入为吏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以子恭在前豫州战功
追赏襄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源子雍
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军都督兼行台
尚书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孝明玺书劳勉之 (第 29b 页)
子雍
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于白水郡多所斩获诏遣
使劳勉除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给事中黄门郎封
乐平县开国公食邑 …… (第 29b 页)
子雍
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
据邺反敕 (第 30a 页)
子雍
与都督李神轨讨平之改封阳平县开
国公增邑千五百户进号镇东将军
甄密孝明末为冠军将军时贼帅葛荣侵扰河北 (第 30a 页)
裴衍 源子雍
败没人情不安诏密为相州行台援守邺城庄
帝以密全邺之勋赏安市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郑先护孝庄时为前将军广 (第 30a 页)
王天穆征邢杲临阵流矢屮
胸仍战不已
源延伯为统军随叔父子恭西讨战必先锋子恭见其
年幼尝诃制之而不能禁 源子雍
在夏州表乞兵援孝 …… (第 15a 页)
庄诏延伯率羽林一千人赴之城斗野战武勇冠三军
后迁龙骧将军率领义众还赴 子雍
共平黑城在□棠
桥战先锋陷阵身擒维摩及至白水首摧阿非随 (第 15b 页)
子雍
至都进爵浮阳伯增封百户
尔朱兆孝闵时为柱国大将军兆果于战斗每有征伐
常居锋首当时诸将伏其材力
长孙子 …… (第 15b 页)

河桥定皆先锋当其前者无不披靡以邙山之役敌人
如堵定奋槊冲之杀伤甚众
宇文贵字永贵贺拔陵作乱围夏州 刺史源子雍
婴城
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敢贵每 (第 28b 页)
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
板神俊循抚兵民戮力固守诏遣都督崔进别将王罴
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 源子雍
为夏州刺史属沃野镇人破落污披陵首反乱
所在蜂起统万逆胡与相应接 (第 26a 页)
子雍
婴城自守城中粮
尽煮马皮而食之 (第 26a 页)
子雍
善绥抚得士之心人人戮力无
有离二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
佥云今天下分析强贼百重四方音信 …… (第 26a 页)
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
展规略 子雍
泣而谓众曰吾世受国恩早受藩寄此是
死地更欲何求然守禦以来岁月不浅所患乏粮不得
制胜吾今向东州得数月之 (第 26b 页)
食还与诸人保全必矣遂
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辞
拜三军莫不呜咽 子雍
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
所邀力屈为其所执 (第 26b 页)
子雍
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文
武云大军在近努力固守必令诸人福流苗裔乃敕延 …… (第 26b 页)
伯令共固守 子雍
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重尝以尊礼
事之 (第 27a 页)
子雍
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
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领部众竟随 (第 27a 页)
子雍
降延
伯与兵士共分汤菜防固城隍及 (第 27a 页)
子雍
为胡所执合城
忧惧延伯乃人人晓谕曰吾父吉凶不测方寸焦烂实
难裁割但奉命守城所谓处重若以私害公诚孝并阙 …… (第 27a 页)
民多逃散先是州将元监反叛引贼后都督 源子雍

衍战败被害朝野忧惶人不自保而神志气自若无劳
兵民小大用命既而葛荣尽锐攻之久不能克会尔朱
荣擒葛荣 (第 30b 页)
周几为宋兵将军率雒州刺史于栗磾以万人袭陜城
卒于军军人无不惜之 源子雍
为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
乱所在蜂起统万逆徒与相应接 (第 21b 页)
子雍
婴城自守城中
粮尽煮马皮而食 (第 21b 页)
子雍
善绥抚得士之心人人戮力
无有离贰
辛纂为辅国将军善抚将士人多用命
房士达为济南太守永安末尔朱兆入雒刺 (第 21b 页)
崇驰驿告变乃诏衍与都督 源子邕
李神轨等讨鉴平

李神轨为征东将军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州反诏
神轨与都督 (第 9b 页)
源子邕
等讨平之武泰元年正月群盗烧
劫巩县自西关口以东公路涧以南诏神轨为都督讨
平之
郑先护庄帝时为前将军广 (第 9b 页)
大奔败延伯中流矢为贼所害士卒死者万馀人
李龙环以勇壮为将孝明正光中北征战死白道
裴衍为北道大都督与 源子邕
北讨葛荣军次阳平之
东北阳曲贼来拒战衍军败见害朝野人情莫不骇惋
崔楷为殷州刺史孝昌三年葛荣陷殷州楷固 (第 5b 页)
必翻然归顺围之
穷城奔走路绝不度此年必傅首京师愿陛下不足垂
虑宣武大笑曰卿言何其壮哉深会朕遣卿之意 源子雍
孝明时为镇东将军与裴衍发邺以讨葛荣而 …… (第 23a 页)
信都城陷除 子雍
冀州刺史馀官如故 (第 23b 页)
子雍
以冀州不
守上书曰贼众甚饥专仰野掠今朝廷足食兵卒饱煖
高壁深垒勿与争锋彼来求战则不得野掠无所获不
(第 23b 页)
数旬可坐制凶丑时裴衍复表求行诏 子雍
与衍速进 (第 23b 页)
子雍
重表固请诏如谓不可乞令裴衍独行若不赐解
求停裴衍苟逼同行取败旦夕诏不听遂与衍俱进至
阳平郡东北漳曲荣 (第 23b 页)
率贼十万逼官军 子雍
战败被害
杨津为抚军将军北道大都督始津受命出据灵丘而 (第 23b 页)
 破曲沃堡(又曰窦炽初为抚军将军从魏孝武西迁/仍与其兄善至城下与高金龙战于千秋)

(门败之帝赐炽及善骏马各二匹加卫将军兼又曰 源/子雍
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军都督 行台尚)
(书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孝明玺书劳勉复除中军将军) (第 8a 页)
(下兵北史高闾传因地却敌多置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 可捍既不攻城丨丨无获草尽则走终必惩艾)
(魏书 源子雍
传贼中甚饥专仰丨丨今朝廷足食兵卒/饱暖高壁深垒勿与争锋彼求战不得丨丨无所获不)
(盈数旬可/坐制凶丑 (第 36b 页)
  褚河南摹禊帖题跋(苏易简诗 章惇观 富弼观 范仲淹题 蔡襄题
王尧臣题 沈遘章岵晏崇观 裴煜题 冯当世题 薛嗣昌题 许彦先题 范纯粹范子奇
题 纯老彦祖巨
源子雍
完夫正重子中敏甫子瞻子由同观 吕大防观 葛蘋 米芾 苏宝
米友仁跋 徐珵题 李应祯题)


  陆柬之 (第 37a 页)
象鹄宜为大字邯郸淳
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鹄弟
子毛弘教于袐书今八分皆弘法也汉末有左 子邕

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
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
(晋荀勖 (第 4a 页)
三月诏金紫光禄大夫 源子邕
为大都督讨葛荣冬十
月以卫将军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为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