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盖籀文大径尺馀高)
(可三尺其形似鼓而顶微圆初在陈仓野中唐郑馀庆/迁置凤翔县学孔子庙而亡其二宋皇祐间 向传师
求)
(得之十鼓乃足大观中徙开封置辟雍靖康末金人取/归燕置大兴府文庙元皇庆初移置今所唐韩愈宋苏)
( (第 25b 页)
  章云籀文乍与作通□薛郭作徒字郑作遄字□郑

作治字施氏谓古文孝经治字与此小异𨹘音序郭
作阪音反萛郑音莽郭氏云恐是䒪䒪草之相紏者
居蚪文郑作莫或作草未审孰是□薛作徼逌薛作
乃□薛作栗尚书栗作□与此相类说文省作□㮽
郑作槃或作柈□说文读作皓方老反
薛作格□□薛作庸或云遘字箬薛郭俱作若□薛作华郑云况
于反□薛作忧郑作夔篮郭作□□薛音合郑云疑
即答字音飨施云世三十也文曰为三十里以三十

为世书家谓之会意佛书谓之二合若字书卅乃苏
合反非世字也□上从五字其文尚可辨非从合也
又薛郑本下有孙字今碑本无此字

  右第六鼓薛氏杨氏次居七郑氏次居二(猎碣考异)
郑云言除道也施云此鼓乃 向传师
皇祐间所
搜访而得之者每行仅存四字自四字而上磨
灭者 (第 15a 页)
传师
磨去刻当时得之之由故今所存皆
断续不成文郑樵乃以猷作原作导遄我治除 (第 15a 页)
之论而详此审是也(同上)

  鼓之数十先时散弃于凤翔之野郑馀庆取寘夫子
庙中尚亡其一国朝皇祐四年 向传师
求诸民间得
之而后十鼓乃足当张怀瓘之为书断也其登载能
书人姓名至卢藏用而止考其时则元宗以后人也 …… (第 17b 页)
仕岐而于鼓上见
之其曰何以贯之维杨及柳而郑本乃作标盖疑郑
本不真也又有异者古传鼓有十中失其一皇祐间 向传师
得之而十鼓复足秦丞相家本有 (第 19b 页)
传师
自跋
乃云其第十鼓最小其文亦不相类寻访得之形半
坏而书体足遂易去小鼓而寘其所得之鼓又不知
何世何年好 …… (第 19b 页)
  石鼓十篇大抵为䰻狩而作甲言䰻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言狩乙癸言除道皆言为畋狩而除道戊言
策命诸臣已言享社而皆有事于畋狩也辛言䰻狩
而归也十篇而次成十目者后人之次也石鼓不见
称于前代至唐始出于岐阳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
取置于凤翔之夫子庙中堂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传师
求于民间而得之十鼓于是乎足信知神异之 …… (第 20a 页)
不从郑馀庆始迁之凤翔
孔子庙经五代之乱又复散失本朝司马池知凤翔
复辇至于府学之门庑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
搜访而足之大观中归于京师诏以金填其文以 (第 25b 页)
广东璚山教谕卒于官(金薤琳琅)

  郑夹漈谓石鼓至唐始出于岐阳郑馀庆取置凤翔
孔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 (第 14b 页)
鼓遂足王顺伯谓五代之乱鼓复散失司马池复辇
致府学其一鼓已亡 向传师
搜访足之二说皆同予
近见 (第 15a 页)
传师
跋谓数内第十鼓较之文亦不类访于闾
里果获一鼓字虽半缺验之书体真得其迹遂易而
置之其数方备乃知第十鼓其 (第 15a 页)
先盖尝有伪为者至 传师
而真鼓始复此皆王郑之所未及岂其未尝见
向跋耶郑复谓大观中鼓置之辟雍复取入保和殿
经靖康之变未知其迁徙 …… (第 15a 页)
年十月间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于是乎足梅
圣俞赠雷逸老仿石鼓文见遗因呈吴祭酒长诗略
云我欲效韩非痴狂至宝宜列孔子堂 …… (第 21b 页)
  苏公石鼓歌乃凤翔八观诗之一公为凤翔推官
因览古遗迹赋诗非若昌黎见纸本而作也故其
诗曰旧闻石鼓今见之而杨用修谓从李宾之所
见东坡之本篆籀特全音释兼具升庵集中称六
百七十五字完好无讹丹铅录又云得唐人拓本
凡七百二字盖全文不觉自相矛盾夫石鼓宋初

已亡其一止有九枚皇祐间 向传师
始求得之欧
阳永叔云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有五梅圣俞诗
亦云四百六十飞凤凰东坡官凤翔日又在永叔
圣俞之后 …… (第 22b 页)
  都城东北艮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贤国子
监在焉国初本北平府学永乐二年改国子监左庙
右学规制大备彝伦堂之松元许衡手植也庙门内
之石鼓周宣王猎碣也其质石其形鼓其高二尺广

俓一尺有奇其数十其文籀其辞诵天子之田初潜
陈仓野中唐郑馀庆取置凤翔之夫子庙而亡其一
皇祐四年 向传师
得之民间十数乃合宋大观二年
自京兆移汴梁初置辟雍后移置保和殿嵌金其字
阴错错然靖康二年金人辇至燕剔取 (第 28b 页)
愈以为宣王蒐岐
阳镌功勒成从臣撰刻愈为博士请于祭酒欲致太学郑
馀庆始迁之凤翔孔子庙而鼓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得于民间十鼓乃足大观中致之辟雍以金填其文后入
保和殿三代石刻存于世者坛山吉日癸巳刻与此耳欧
阳氏有三 (第 38a 页)
不从郑馀庆始迁之凤翔孔子庙
经五代之乱又复散失夲朝司马池知凤翔复辇至于
府学之门庑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搜访而足
之大观中归于京师诏以金填其文以示贵重且绝摹
拓之患初致之辟廱后移入保和殿靖康之末保和珍
(第 10a 页)
 小篆而取以为据何也俟博古者更考之(戴表元/剡源集)
欧阳氏有石鼓三疑终则曰观其字画高妙非史籀不
能作眉山苏氏石鼓诗则曰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
远犹忠厚又曰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登
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皆云皇帝巡四国烹
灭强暴救黔首合二公之词观之则石鼓为宣王时物
不必多辨矣(古文/苑注)

石鼓有说成王时又有说宣王时然其辞有似车攻甫
田诗辞恐是宣王时未可知(朱子诗/传遗说)
郑夹漈谓石鼓至唐始出于岐阳郑馀庆取置凤翔孔
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鼓遂
足王顺伯谓五代之乱鼓复散失司马池复辇致府学
其一已亡 (第 19a 页)
向传师
搜访足之二说皆同予近见 (第 19a 页)
传师

谓数内第十鼓较之文亦不类访于闾里果获一鼓字
虽半缺验之书体真得其迹遂易而置之其数方备乃 …… (第 19a 页)
知第十鼓其先盖尝有伪为者至 传师
而真鼓始复出
(程大昌云古传鼓有十中失其一皇祐间 (第 19b 页)
向传师
得之/而十鼓复足秦丞相家本有 (第 19b 页)
传师
自跋乃云其第十鼓)
(最小其文亦不相类寻访得之形半坏而书体是遂易/去小鼓而寘其所得之鼓又不知何世好事 (第 19b 页)
   立异
经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大/学)

子吾闻言于接舆大有径庭不近人情(庄/子)
史诸势在己之右必陵之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与钧(史记灌/夫传)舛忤胶戾乖剌(刘 向传师
古曰志/意不和各相违背)赵禹孤
立行一意而已(西汉本传上/互入绝物)严延年为河南守众人言
当死者一朝 …… (第 11b 页)
   正直
经柳下惠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
子黔娄先生死被短露足孔子及门人见之谓其妻曰

斜而覆足之其妻曰宁使正之不足不可斜之有馀(孔/家)
(语/)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庄/子)身之所长上虽不
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
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荀/子)
史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
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春秋公/羊传)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
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左昭/十四)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史晋/世家)为人峭直(西汉晁/错传)义形于色(班固/叙传)鞠躬履方(冯奉/世 传)

(师
古曰践正/直之道也)汲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
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汲黯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
(第 24a 页)
  石刻
周宣王石鼓文在国子监庙门内京师石刻莫古于宣
王猎碣矣其形如鼓其数盈十盖周宣田猎之事史籀
之迹也旧在陈仓野中韩昌黎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
舆之太学不从郑馀庆迁之凤翔孔子庙经五代之乱

遂至散失宋司马池知凤翔复辇至府学庑已失其一
皇祐四年 向传师
搜足大观二年归于汴京诏以金填
其文初致之辟雍后移至宝和殿金人破汴辇至于燕
置王宣抚家复移大兴府学元皇 (第 1b 页)
   周石鼓文
右石鼓文在岐阳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
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尔韩退
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

散弃于野郑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磨
灭二字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
然其可疑者三 (第 88b 页)
  石鼓

倦游杂录云古之石刻存于今者唯石鼓也本露处于
野司马池待制知凤翔日辇置于府学之门庑下外以
木棂护之其石质坚顽类今人为碓硙者古篆刻缺可
辨者几希欧阳论石鼓元在岐阳初不见称于前世至
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
诗尔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
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 (第 5b 页)
  石鼓文(王文庄公辨正古逸书仅载其文元/国子司业潘迪考订音训刋附于后)

岐阳石鼓十在凤翔天兴山阿唐郑馀庆节度凤翔移
镇文宣王庙唐衰亡其一鼓宋皇祐四年司马待制池
知凤翔府使 向传师
求之于外偶之田舍睹舂粱石臼
有文察之鼓也向易以他臼于是十鼓复完徽宗时尝
铸金填其刻文移置宣和殿金人入 (第 2a 页)
山苏轼签书判官,公事外集,所云为扶风从事者也。乃谕父老,境内可祷者,咸云太白至灵,自昔有祷辄应,近岁 向传师
少卿为守,奏封山为济民侯,自兹祷不验,轼检《唐书会要》,以天宝十四年诏,封山为灵应公,即请太守遣使祝
径一尺有奇,其数十,其文籀,其辞颂天子之田。初潜陈仓野中,唐郑馀庆取置凤翔之夫子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得之民间十数乃合。宋大观二年,自京兆移汴梁,初置辟雍,后移保和殿,嵌金其字阴错错然。靖康二年金人辇至
刻诗耳。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 向传师
求于民间,得之,于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八十五。磨灭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
文者九,可见者四百一十七字,可识者二百七十二字,其文同史籀,唐郑馀庆守凤翔得其八,置于学宫,宋皇祐间 向传师
复求之,得其二大观中,徙置开封,辟雍元季移之京师国子监中。
雍城 《史记》秦德公元年,卜居雍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