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胜而烟云布空复作雨状乃止
   大王峰
 夏五月汪东麓张东沙江午坡三公送予至武夷午
 坡曰大王峰有张仙岩案志汉人 张垓
得辟榖之术
 于此仙去遗蜕俨存盍往观之东麓东沙皆欣然道 (第 49b 页)
 守自有见处几于不传之妙遂笑云所谓父不能以
 传之子也迈奏每见批出别与差遣人者无不合于
 公论上云如 张垓
者观其人材尽得一州只缘鄂渚
 屯大军有诸司却恐它费力故改与九江迈 (第 7b 页)
张垓

 
是臣乡人故参知政事焘之子其人诚如圣谕自得
 改命极感圣恩至于玉音说其为人虽乡里与之久
 处者不过知之 (第 7b 页)
  象山小简

风露凄清星河错落月在林杪泉鸣石间薰垆前引茶
鼎后殿方塘为鉴回溪为佩冰玉明莹霜雪腾耀则喷
玉新亭真蓬壶瀛州也此象山先生所与 张伯信
小简
也馀事文章信意翰墨而造语清俊如此真可为法但
他人当此境界惟供风云月露之姿先生则内外齐观
即鸢飞 (第 9b 页)
止,止庵后循小径踰飞翠亭,逶迤而上,直抵峰下石罅间。架梯上缘崖,径外东数十武,有石室名张仙岩,即真人 张垓
坐化之所。真身趺踞石上,首微右顾,旧传张临化时其母呼之,因而回首右顾。室旁有石方正,石左竖长梯腾空而
之独有所私矣。然眺览尚未尽,惟大王峰独高,试一登之以穷山水之蕴可乎。午坡曰:大王峰有张仙岩,按志汉人 张垓
得辟谷之术于此,仙去遗蜕犹存盍往观之,东麓东沙,皆欣然,道士曰:扪天之难,非云梯不可升也。乃命缚梯再
岩。三十七张仙岩从升真洞口转右,缘崖稍北,磴道已穷。蹑梯而升,梯穷。登崖,崖稍平。复东数武有岩,汉人 张垓
坐化其中,石上遗骸尚存。徐仙岩即仙蜕岩,在升真洞大王峰东。仙鹤岩在大王峰西,峭壁上有绘鹤霜翎朱顶,久
若泛舟水中。
漱玉亭 在惠泉旁,有寒亭、信美亭。唐沈子言:李文饶为之题咏。
喷玉亭 在蒙泉西。宋观察 张垓
行部至州,叹赏其景,徙巨石中流,助泉激射,如喷玉。故名。讲经台 在象山,陆九渊讲习处。后建象山书院。
《喷玉亭记》汪振
蒙泉极湖阴之胜,自唐李德裕以下,前题后咏,实在崖壁。类以毓金莲,产珠玉,与泉之清泚为美。自方沼而南泉,微西行,有亭跨其上。古柳在旁,势若卧龙。泉由沼以出,泻为曲涧,徐折而东。惜未有表而出之者。绍兴壬子八月,鄱阳 张垓
衣绣行属部,至是,慨然叹曰:蒙泉佳处,独在是耳。渟为泓,溢为沼,孰处无之。非遇风号雷厉,霜翻雪卷,亡
滩秋,夜遇一仙人,乘一小槎,自江上来,枝𠏉扶疏,黑光照人,遂相与浮槎,至月江之横浦。宋绍定间,郡守 张垓
因构亭焉,久废。观德台 在州旧学旁射圃内,今废。
新附茶亭 在州南十里,今废为刘豫庵讲堂。夫子小影石
南宁府部纪事
《横州志》:晋董京,字威辇。元帝时避世,居横州登高岭。秋夜泛舟,于江见一仙乘槎而来,枝干扶疏,黑光照人,京谒之,赐以血食。宋绍定间,郡守 张垓
因构仙槎亭于上,按晋书隐逸传,董京不知何郡人,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披发而行,逍遥吟咏,尝宿白社中,
自有见处。几于不传之妙。遂笑云。所谓父不能以传之子也。迈奏每见批出别与差遣人者。无不合于公论。上云如 张垓
者观其人材尽做得一州。只缘鄂渚屯大军。有诸司却恐他费力。故改与九江。迈奏 张垓
是臣乡人。故参知政事寿之子。其人诚如圣训。自得改命。极感圣恩至于玉音说其为人。虽乡里与之久处者。不过
部使者列于朝。请以君摄凡五阅月作水楼以代民兵之役。严边备以激义勇之士。提举尚书张公孝伯漕使刘立义提刑 张垓
交章荐之辰蛮叛帅枢使王公蔺檄君议事将辟为真守君复逊不敢当而条上平蛮方略君凡再辞辟郡谈者高之君至开州治
十年。洪连记。赵师举漪岚诗。嘉定初。项安世漪岚诗。嘉定戊辰。唐文若诗。甲申七夕前韩松视麦诗。嘉定戊辰 张垓
跋。丞厅题名。嘉泰三年。陈卓记。任南篆。簿厅题名。嘉定乙卯石有宗记。郑白得书。高轩记。淳祐甲辰。陈彬
横州志城周围三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八尺。宋末太守谢矩伯环城三面。浚濠阔三丈深八尺许。至元二十四年。太守 张垓
又重修之。复增广于旧云。郡城周三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八尺。阔五尺。太守谢公矩伯一新修治。尽复颓圮。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