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白马篇闭壁/自往夏丨丨径还冬)
清壑(宋书孔琳之传赞抵璧幽峰捐珠丨丨湖陶潜丙/申岁八月于下噀田舍穫诗 杨楫
越平 汎随丨)
(丨/回)
清水(汉书地理志天水郡县丨丨仲又韩安国传丨丨/明镜不可以形逃 后汉书 (第 86a 页)
 多后自然脱然有贯通处积累多后便是学之博脱

 然有贯通处便是约 杨楫
通老问世间博学之人非
 不博却又不知个约处者何故曰他合下博得来便
 不是了如何会约他更不穷究这道理是 (第 13a 页)
  七言散句
蚕麦俱收榖价平(放/翁)
眉山远地蜀山西九穗嘉禾忽效奇(夏英/公)

裹饭送君吾岂敢黄云䆉稏连东皋(张文/潜)
  五言古诗
买居休稼穑僇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
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杨楫
越平湖泛随青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闻且悲哀风爱
静夜林鸟嘉晨开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逝已
老具事未闻乖 (第 7b 页)
 按元包卫元嵩撰其书以八纯卦为八篇之首先坤
 后乾兑艮离坎巽震苏允明注之谓易起于乾包起
 于坤李江序之谓周曰周易唐曰唐包据 杨楫
序元
 包云元嵩益州成都人明阴阳历数算献策后周赐
 爵持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周书褚该傅蜀
 郡卫 (第 24a 页)
 命包故好事剿为此书而附诸大易云耳其文率学
 太玄用字奇僻过之而厥义则甚浅序称杨元素由
 阁本录行张升者以授 杨楫
王长公谓即杨撰或即 …… (第 17b 页)
 诏一切废毁即其人也而王尧臣总目以为唐人考
 唐世诸纪传绝无名姓同者其误瞭然盖因传注出
 苏元明李江苏李皆唐人以意傅合耳此书 杨楫

 序以元嵩献策后周赐爵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
 之颇与隋志合必元嵩先为沙门后还俗上书请汰
 僧徒故 (第 18b 页)
 氏类称蜀郡沙门卫元嵩上书言僧徒猥滥周武帝

 下诏一切废毁即其人也而王尧臣以为唐人考唐
 世诸传记绝无名姓同者其误瞭然此书 杨楫
本序
 以元嵩献策后周赐爵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
 颇与隋志合必元嵩先为沙门后还俗上书请汰僧
 徒故 (第 15a 页)
周武亟暴显之以风天下序称元嵩有傅考北
 史无之恐 杨楫
误也
谂曰续高僧傅释卫元嵩成都人少出家至京上废佛
法事自此还俗周祖纳其言嵩制千字诗并符谶纬事 …… (第 15a 页)
谓易首乾尚文包首坤尚
质夏连山商归藏周易唐包其实一也困学纪闻云馆阁
书目云周易元包十卷唐卫元嵩撰今按 杨楫
序云元 (第 16a 页)
明之,帝王之道昭然著见。有以见理乱之兆,有以见成败之端,江考于训诂耽于讲习,辄演元义庶传于学者焉。 杨楫《
元包序》

大观庚寅夏六月,予被命来宰,兹邑莅官之三日,恭谒卫先生祠。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先生实高士 ……不绝。先生有传在北史,恐读是经者未知其出处之大致,故为之序云。政和元年十月望日,奉议郎知汉州什邡县事 杨楫
谨序。
右元包经旧有序,云耳景初,即洸之先君子也。家藏此书,常以贻好事者。然字古理奥而难,通好之者鲜
唐氏何氏附〉方大美侧室张氏
  姚孙棨妻方氏       吴沛妻富氏
  吴应玮妻刘氏        杨楫
妻张氏
  吴应道妻方氏       胡仲礼妻张氏
  周家祐妻盛氏       盛可美妻尹氏
   ……《安庆府志》:刘氏桐城吴应玮妻,玮亡。氏父引明来唁以言叩其志,曰:尚有二子可教。乃矢志训二子终身。 杨楫
妻张氏
按《安庆府志》:张氏桐城 杨楫
妻,楫亡氏年十九无子。舅姑以楫从子士良为嗣,家贫固守抚士良及长。室虽卑浅,恒不露其声,容年七十三卒。
县高魁、主簿唐鹏重修。正德六年,流贼压城下,民赖保全,追思立祠,后圮塌淤填,不堪保障。万历六年,知县 杨楫
奉巡抚赵帮修倍加高厚,城根原阔一丈七尺,高二丈三尺,又计地输、柴烧、砖一百馀万,重新东西门楼,增高六 ……义官赵𤣱等建。
春成桥 在县东郊外。成化十五年,商人徐全建。
广通桥 在北郭外堤下。万历三年,知县 杨楫
建。
小石桥 在东堤下。万历十一年,乡民朱卿建。西堤桥 在西堤下。万历四十年,乡民高晚等修建。
来勋
三楹、仪门正门各一座、缭以周垣。
鸡黍集行司 正厅五楹、厢房三楹、火房三楹、门楼二座。万历四年,知县 杨楫
创建。崇祯元年,知县李国泰重修。康熙八年,知县傅廷俊重修。黄堆司行司 正厅五楹、左右房各三楹、门楼二
元中书右丞马绍、嘉议大夫刘持中、明陕西行太仆寺少卿李檠、敕赠礼部员外郎郭囊、诰封吏部郎中胡洞,俱知县 杨楫
改建,学田三顷五十六亩,教谕杨守道置。天启五年,邑举人张文灿重修启圣祠、文昌阁。崇祯元年,知县李国大
铺 在县北三十里,鱼山集西,久废,知县李国泰重建于鱼山集北。
铺城内四隅,巡更铺十八座,万历七年知县 杨楫
创,年久倾圮,并基址湮没。崇祯三年知县李国泰清查补造。
铺司七名,每名工食连闰银六两二钱,共银四十三
在四十一都。
进士靖节郑君老墓 积石凤山。
先儒林维屏墓 在地藏寺后。
进士林天书墓 在职田。
先儒 杨楫
墓 在草堂山。
朝议大夫丘允墓 在马鞍山龙寿冈。
武状元黄文仲墓 在松峤寺后。
博士黄錧墓 在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