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藝術類
历志引古文月采篇天文志引星传古历甘石氏经夏氏日月)
(传) 续志孝明帝使班固叙汉书而马续述天文志注 谢沈 书曰蔡邕撰建武已后星验著明以续前志谯周
接继其下 晋志诸侯之史梓慎卜偃裨灶子韦甘德
唐昧尹皋石申夫皆 (第 20b 页)
(传) 续志孝明帝使班固叙汉书而马续述天文志注 谢沈 书曰蔡邕撰建武已后星验著明以续前志谯周
接继其下 晋志诸侯之史梓慎卜偃裨灶子韦甘德
唐昧尹皋石申夫皆 (第 20b 页)
(唐志束晰集五卷夏侯湛作周诗) 朱氏集传以乡饮酒礼燕礼考
之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词明矣意古
经篇题之下必有谱焉 文中子中说续诗备六代有
四名化政颂叹有五志美勉伤恶戒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后亡其小序)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
明变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程元问六经之致子曰
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
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之旨正礼乐以旌后王之
失(六代晋宋后魏北齐周隋)
晋毛诗外传 谢沈 传著毛诗外传 隋 (第 20a 页)
谢沈 释义义疏各十卷
晋诗评
释文魏太常王肃述毛非郑荆州刺史王基驳王肃申 …… (第 20a 页)
序近代
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焯炫等焯炫
特为殊绝今据以为本削其所烦增其所简 隋志义
疏有 谢沈 十卷又释义十卷张氏五卷舒援二十卷沈
重二十八卷又二十卷二十九卷十卷十一卷二十八
卷刘瓛诗序义疏一卷刘 (第 22a 页)
之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词明矣意古
经篇题之下必有谱焉 文中子中说续诗备六代有
四名化政颂叹有五志美勉伤恶戒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后亡其小序)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
明变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程元问六经之致子曰
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
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之旨正礼乐以旌后王之
失(六代晋宋后魏北齐周隋)
晋毛诗外传 谢沈 传著毛诗外传 隋 (第 20a 页)
谢沈 释义义疏各十卷
晋诗评
释文魏太常王肃述毛非郑荆州刺史王基驳王肃申 …… (第 20a 页)
序近代
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焯炫等焯炫
特为殊绝今据以为本削其所烦增其所简 隋志义
疏有 谢沈 十卷又释义十卷张氏五卷舒援二十卷沈
重二十八卷又二十卷二十九卷十卷十一卷二十八
卷刘瓛诗序义疏一卷刘 (第 22a 页)
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
寝 舆服志注汉制度曰戎立车以征伐 百官志注
胡广汉制度曰特进在三公下 礼仪志注 谢沈 书曰
太传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依以为志谯周后
改定以为礼仪志 儒林传序注胡广汉制度曰天子
出有大 (第 15b 页)
寝 舆服志注汉制度曰戎立车以征伐 百官志注
胡广汉制度曰特进在三公下 礼仪志注 谢沈 书曰
太传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依以为志谯周后
改定以为礼仪志 儒林传序注胡广汉制度曰天子
出有大 (第 15b 页)
之彪之史固能修之(王充著书申班而屈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晋张辅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
(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 汉书外传 (晋谢沈 撰) 宋志
序司马迁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班氏因之律历礼乐
其名不变以天官为天文改封禅为郊祀易货殖平准 …… (第 20b 页)
南史梁刘昭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后汉世称博悉
又吴均注后汉书九十卷 唐志章怀太子贤注一百
卷贤命刘讷言格希玄等注(仪凤元年十二月二日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
(后汉书诏付秘省)刘昭补注五十八卷刘熙注范晔书一
百二十二卷韦机音义二十七卷萧该刘芳臧兢
音合七卷(隋志臧兢范汉音训三卷刘芳音一卷萧该音三卷) 晋谢沈 传
有史才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行于世
其学在虞预之右 隋志吴谢承撰后汉书一百
三十卷 无帝纪唐 (第 29a 页)
志录一卷(吴志承撰后汉书百馀卷)晋薛莹后汉记六十
五卷(本一百卷唐志百卷)华峤书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残缺) 谢沈 书八十
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唐志一百二卷外传十卷)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本五十五卷)袁山松书九十五 …… (第 29b 页)
三卷刘彤注四十卷) 虞预著晋书四十四卷(隋志二十六卷讫明)
(帝)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行于世 谢沈 有
史才康帝时为著作撰晋书三十馀卷沈先著后汉书
百卷及汉书外传 郤绍作晋中兴书何法盛窃之凡
七十八卷 …… (第 32b 页)
史书亏实录荣绪烦而寡要 行思 劳而少功叔宁味同
画饼子云学堙涸流处叔不预于中兴法盛莫通于创
业洎乎干陆曹邓略纪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祀 …… (第 34a 页)
华峤 谢沈 袁山松范晔张莹之书刘昭刘熙萧该刘芳
臧兢太子贤韦机之补注音义三国有王沈陈寿韦昭
晋有王隐虞预朱凤谢灵 (第 43b 页)
(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 汉书外传 (晋谢沈 撰) 宋志
序司马迁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班氏因之律历礼乐
其名不变以天官为天文改封禅为郊祀易货殖平准 …… (第 20b 页)
南史梁刘昭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后汉世称博悉
又吴均注后汉书九十卷 唐志章怀太子贤注一百
卷贤命刘讷言格希玄等注(仪凤元年十二月二日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
(后汉书诏付秘省)刘昭补注五十八卷刘熙注范晔书一
百二十二卷韦机音义二十七卷萧该刘芳臧兢
音合七卷(隋志臧兢范汉音训三卷刘芳音一卷萧该音三卷) 晋谢沈 传
有史才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行于世
其学在虞预之右 隋志吴谢承撰后汉书一百
三十卷 无帝纪唐 (第 29a 页)
志录一卷(吴志承撰后汉书百馀卷)晋薛莹后汉记六十
五卷(本一百卷唐志百卷)华峤书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残缺) 谢沈 书八十
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唐志一百二卷外传十卷)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本五十五卷)袁山松书九十五 …… (第 29b 页)
三卷刘彤注四十卷) 虞预著晋书四十四卷(隋志二十六卷讫明)
(帝)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行于世 谢沈 有
史才康帝时为著作撰晋书三十馀卷沈先著后汉书
百卷及汉书外传 郤绍作晋中兴书何法盛窃之凡
七十八卷 …… (第 32b 页)
史书亏实录荣绪烦而寡要 行思 劳而少功叔宁味同
画饼子云学堙涸流处叔不预于中兴法盛莫通于创
业洎乎干陆曹邓略纪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祀 …… (第 34a 页)
华峤 谢沈 袁山松范晔张莹之书刘昭刘熙萧该刘芳
臧兢太子贤韦机之补注音义三国有王沈陈寿韦昭
晋有王隐虞预朱凤谢灵 (第 43b 页)
晋袁宏传宏字彦伯撰汉纪三十卷(隋唐志同) 书目晋
东阳太守袁宏以后汉书烦秽又谢承华峤诸家错谬
同异无所取正惟张璠纪言汉末事差详故采而益之
比诸家号为精密 袁宏后汉纪序曰掇谢承司马彪
华峤 谢沈 书汉山阳公记(乐资十卷)汉灵献起居注(献帝五卷)汉
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凡数百卷班固源流周
赡然 (第 21a 页)
东阳太守袁宏以后汉书烦秽又谢承华峤诸家错谬
同异无所取正惟张璠纪言汉末事差详故采而益之
比诸家号为精密 袁宏后汉纪序曰掇谢承司马彪
华峤 谢沈 书汉山阳公记(乐资十卷)汉灵献起居注(献帝五卷)汉
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凡数百卷班固源流周
赡然 (第 21a 页)
人有才藻制东都赋三吴决录) 隋志刘义庆
集林一百八十一卷 梁二百卷(唐志二百卷宋临川王义庆撰) 唐志 谢
沈 名文集四十卷丘迟集钞四十卷(隋志沈约集抄十卷)庾自直
类文三百七十七卷 …… (第 7a 页)
五十篇原道至序志末各系赞
唐七十五家总集
志丁部总集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千二百二十三卷
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杜预善文次以 谢沈 名文集孔
逭文苑梁昭明文选诗苑英华终于刘孝孙古今类聚
诗苑(三十卷)郭瑜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歌录 …… (第 11a 页)
隋志总集一百七部二千二百十二卷晋挚虞作流
别作者继轨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终于法集 国朝
志文史魏晋以前尚古文有李充翰林论江左用声律
有颜竣诗例钟嵘诗品唐以来诗赋有张仲素赋枢范
传正赋诀史官欲明职业有刘氏史通史例 总集
七十五家若挚虞流别杜预善文 谢沈 名文集孔 (第 11b 页)
集林一百八十一卷 梁二百卷(唐志二百卷宋临川王义庆撰) 唐志 谢
沈 名文集四十卷丘迟集钞四十卷(隋志沈约集抄十卷)庾自直
类文三百七十七卷 …… (第 7a 页)
五十篇原道至序志末各系赞
唐七十五家总集
志丁部总集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千二百二十三卷
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杜预善文次以 谢沈 名文集孔
逭文苑梁昭明文选诗苑英华终于刘孝孙古今类聚
诗苑(三十卷)郭瑜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歌录 …… (第 11a 页)
隋志总集一百七部二千二百十二卷晋挚虞作流
别作者继轨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终于法集 国朝
志文史魏晋以前尚古文有李充翰林论江左用声律
有颜竣诗例钟嵘诗品唐以来诗赋有张仲素赋枢范
传正赋诀史官欲明职业有刘氏史通史例 总集
七十五家若挚虞流别杜预善文 谢沈 名文集孔 (第 11b 页)
拜
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貙刘案户祠星立冬冬至
腊大傩土牛遣卫士朝会大丧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
公主薨 谢沈 书太傅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
依以为志谯周后改定以为礼仪志 宋志司马彪集
后汉众注以为礼仪志校其行 (第 33a 页)
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貙刘案户祠星立冬冬至
腊大傩土牛遣卫士朝会大丧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
公主薨 谢沈 书太傅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
依以为志谯周后改定以为礼仪志 宋志司马彪集
后汉众注以为礼仪志校其行 (第 33a 页)
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刋正文章(北齐始置陈子)
(最萧颖士裴耀卿魏元忠于休烈刘晏柳玭吴通玄) 著作局(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龙朔二年)
(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郎一人从五品上掌撰碑志祝祭
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六典注汉以它官兼著作东观魏太和中置著作郎隶中书省晋元)
(康二年改为秘书著作后别自名曰著作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谓之大著作陈寿张载孙楚李充 谢沈) 荀
(勖以中书监干宝虞预徐广以散骑常侍孙绰以给事中伏滔以游击将军孙盛以袐书监兼领著作)王隐
待 (第 36a 页)
(最萧颖士裴耀卿魏元忠于休烈刘晏柳玭吴通玄) 著作局(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龙朔二年)
(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郎一人从五品上掌撰碑志祝祭
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六典注汉以它官兼著作东观魏太和中置著作郎隶中书省晋元)
(康二年改为秘书著作后别自名曰著作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谓之大著作陈寿张载孙楚李充 谢沈) 荀
(勖以中书监干宝虞预徐广以散骑常侍孙绰以给事中伏滔以游击将军孙盛以袐书监兼领著作)王隐
待 (第 36a 页)
三百九十北地县十九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西河美稷有属国都尉见上)续志北地参䜌注有青山
谢沈 书属国降羌胡数千人居山田蓄(后汉建武二十三年单于诣西河太守求内附二十四年冬北自立)
(为呼韩邪单于十 (第 5b 页)
谢沈 书属国降羌胡数千人居山田蓄(后汉建武二十三年单于诣西河太守求内附二十四年冬北自立)
(为呼韩邪单于十 (第 5b 页)
著作郎
续汉书曰弘农杨彪字文先多识博闻与诸郎著作东
观
王隐晋书曰陈寿为著作佐郎迁大著作
又曰陆士衡以文学为秘书监虞浚所请为著作郎议
晋书限断
又曰何嵩善史汉为著作
晋书曰元康元年诏著作郎旧隶中书而秘书既典司
文籍今改中书著作郎为秘书著作郎
晋中兴书曰孙盛历散骑常侍秘书监常领著作
又曰孙绰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于时才笔之士绰为
其冠
又曰李充为大著作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
分作四部秘阁以为永制
又曰 谢沈 为祠部郎何充庾冰以沈有史才迁大著作
晋太兴起居注曰元帝依故事召陈郡王隐待诏著作
单衣介帻朔望朝著作之 (第 2a 页)
续汉书曰弘农杨彪字文先多识博闻与诸郎著作东
观
王隐晋书曰陈寿为著作佐郎迁大著作
又曰陆士衡以文学为秘书监虞浚所请为著作郎议
晋书限断
又曰何嵩善史汉为著作
晋书曰元康元年诏著作郎旧隶中书而秘书既典司
文籍今改中书著作郎为秘书著作郎
晋中兴书曰孙盛历散骑常侍秘书监常领著作
又曰孙绰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于时才笔之士绰为
其
又曰李充为大著作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
分作四部秘阁以为永制
又曰 谢沈 为祠部郎何充庾冰以沈有史才迁大著作
晋太兴起居注曰元帝依故事召陈郡王隐待诏著作
单衣介帻朔望朝著作之 (第 2a 页)
五官中郎将
续汉书曰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也)五官中
郎比六百石(无/员)五官侍郎比三百石(无员凡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
(门/)
东观汉记曰江革字次翁拜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天子
使虎贲扶持帝自礼之有疾不会辄遣太官送餐醪恩
宠莫比
续汉书曰张纯字伯仁迁五官中郎将纯在朝历世明
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
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一日或数四引见 谢沈 汉书曰樊英字季齐顺帝备礼徵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以病逊位归 (第 4b 页)
续汉书曰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也)五官中
郎比六百石(无/员)五官侍郎比三百石(无员凡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
(门/)
东观汉记曰江革字次翁拜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天子
使虎贲扶持帝自礼之有疾不会辄遣太官送餐醪恩
宠莫比
续汉书曰张纯字伯仁迁五官中郎将纯在朝历世明
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
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一日或数四引见 谢沈 汉书曰樊英字季齐顺帝备礼徵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以病逊位归 (第 4b 页)
马融
郑玄在马融门下融尝不解割裂书七事而玄思其五
别令卢子干思其二融告干曰孔子谓子贡回也闻一
知十吾与汝弗如也今我与子可谓是矣(出世/说)
蔡邕
蔡邕评陈蕃李膺先后曰陈仲举彊于犯上难李元礼严
于挕下易仲举三君之下 (谢沈 汉记曰三君者一时/之所重窦武刘淑陈蕃)元
礼八俊之上(薛莹汉书曰李膺王畅荀绲朱宇魏/朗刘佑杜楷赵典为 (第 3a 页)
郑玄在马融门下融尝不解割裂书七事而玄思其五
别令卢子干思其二融告干曰孔子谓子贡回也闻一
知十吾与汝弗如也今我与子可谓是矣(出世/说)
蔡邕
蔡邕评陈蕃李膺先后曰陈仲举彊于犯上难李元礼严
于挕下易仲举三君之下 (谢沈 汉记曰三君者一时/之所重窦武刘淑陈蕃)元
礼八俊之上(薛莹汉书曰李膺王畅荀绲朱宇魏/朗刘佑杜楷赵典为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