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卷不著录十
家一百二十七卷始于赵英五经对诀终于刘镕经典
集音有刘迅贶张镒韦表微裴侨卿高重王彦威慕容 宗本
诸家 中兴目二十一家四百八十四卷 续目
三家十六卷

唐十一类经录

志甲部经录其类十一易书诗礼乐春 (第 37a 页)
  下后世知卉服之利始盛于今代
代宗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
德宗时杨炎为相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
过十一月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
 陆贽曰租庸调之法 宗本
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
 利害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法制均
 一下不困而上用足两税之法每州各取 (第 13b 页)
 十馀事治中深敬之  关节梯媒
杜阳杂编云元载宠姬薛瑶英善为巧媚载惑之瑶英

 之父曰 宗本
兄曰从义与赵娟相递出入以搆贿赂
 号为关节赵娟本岐王爱妾后出为薛氏妻生瑶英
 三人更与中书主吏卓倩等 (第 10a 页)
为腹心而 宗本
辈以事
 告者载未尝不领之天下赍宝货求大官无不恃载
 权埶指薛卓为梯媒又李肇国史补总叙进士科云
 造 (第 10a 页)
吴佑问思虑纷扰何以除之先生曰夫心不妄动之谓
静若思虑纷扰是妄动也只当先知所止则心自定静
矣李 宗本
曰是亦由于不能安贫中来耶先生曰亦是
若能安贫则杂念自除诏曰亦当先安于义命则能安
贫而思虑自除先生曰然 (第 18a 页)
安贫即是安义命
允生谓明相 宗本
在监当择好友常相与讲论善道方
好二子谓朋友中志向亦有不能尽同者先生曰只虚
已下人诚以待之如郭林宗之在 (第 18a 页)

   庄子一
庄周之书大抵以无为至以有为初其内篇之首寓意
于逍遥游者是其特起一书类例示化有入无 宗本

人多不察也夫游而至于逍遥则意欲乡而神已达了
无形迹得为拘阂矣其曰游岂真游哉精神之运心术 (第 8a 页)
    事状纪载胥得其实故金史本傅称祁此志

    于金末之事多有足徵哀 宗本
纪全以所言
    为据叉若大金国志称枢密使伊喇蒲阿出
    降于元此志不书出降与金史相合可证大 (第 2b 页)

事进左右丞专掌财赋北兵围南京坐粮不给除名久
之起为工部尚书权参知政事复左丞奉使军前送曹
(案哀 宗本
纪天兴元年三月壬寅左丞李蹊送曹王/出质六月乙亥李蹊送曹王与其子同俱还十月以)
(李焕飞语诏左丞李蹊户 …… (第 6a 页)
参知政事(案金史本傅正大五年九月以/御史大夫奉使大元明年六月)
(迁吏部尚书复往八年春拜参知政事考哀 宗本
纪正/大九年正月改元开兴四月改元天兴十二月乃诏议)
(亲出是努森使元非由吏部侍郎其拜/参知政事在东狩 …… (第 7b 页)
兴元年)
(九月拜参知政事在哀宗东狩以前四月/与此志所云从帝东狩拜参知政事异)从徙蔡州进
右丞(案哀 宗本
纪天兴元年十二月辛丑驾至开阳门/外巩昌元帅完颜呼沙呼至自金昌东行之议遂) (第 8a 页)
  掘陵

辍耕录载元总统杨琏真伽发宋陵寝暨唐林二义士
之事甚详后华亭彭玮又订补其未备则我圣祖之功
德照耀古今矣但云桑哥矫可其奏则于元世祖亦欲
末减然揆之理则裒诸骨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至张
士诚方毁观命名之义与世祖诛桑哥后又三年方崩
而传及数世不敢毁之意推之则实世祖可其奏而非
桑哥矫制也玮不察此而信胜国之讳词岂不误哉又
宗本
不当立以济王得怨于史弥远遂立而终不为 (第 14b 页)
   此段谓赵公缜密若担当大事不如张公
某因言陈同父上书乞迁都建康曰黄帝披山通道未
尝宁居古之人君何尝要安居今宫室台榭妃嫔媵嫱
之盛如此如何动得高 宗本
迁都建康了却是赵忠简
打叠归来盖初间敌人入寇群臣劝高宗避之忠简力
劝高宗躬往抚师行至平江而止继而淮上 (第 4a 页)
而孟子有不胜食用之论观里革断罟事廉贪仁暴盖
有底止王政君道其则匪渝古人常所讲明也后世失
宗本
虽儒者亦不复知可叹尔
义理有择而无降谓陷而入恭诚非矣老子于道德仁
义各有失字
齐语载管仲相齐本末粗备 (第 3a 页)
失讫不
践于外朝此人臣推美母后之辞亦非人子所以施于
其亲也又言归政冲人合于易之进退不失其正之圣
且英 宗本
以荒迷得疾不能听断故暂请后非后自欲
之此尤非人子所当言也曹后还政世多异说然以神 (第 19a 页)
  赐书翰
历代事实景龙获瑞(包羲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灵龟有图(唐贤事/始帝尧)
(因灵龟有/图作龟书)洒金銮(德 宗本
纪史臣曰大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銮无愧淮南之作属辞铅)
(椠何惭陇厎之书文/雅中兴夐高一代)写琬琰( (第 4a 页)
义竹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杂密密如栽
也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德此竹
未尝相疏有怀二心生离间之意者睹此可以为鉴
因名为义竹
鸾集蓬莱山有浮筑之簳叶青茎紫有青鸾集其上(出 (第 13b 页)
各上书目,以馆阁书目参对,有未收之书,移文取索。从之。
宁宗嘉定三年,编次御制札目录。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嘉定十三年,诏张攀等续书目。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 按《艺文志》:宁宗时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文总目》,又有加焉。
按《中 ……史院编修,兼笔砚直长。大定十八年,金源郡王习经书,以完颜匡等侍读。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章 宗本
纪》:世宗大定十八年,封金源郡王。始习本朝语言文字,及汉字经书,以进士完颜匡、司经徐孝美等侍读。 按 ……定二十九年六月,诏试律科举人,委经义官出题别试,八月,复经童科。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章 宗本
纪》:大定二十九年六月己丑朔,有司言: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源,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 ……童科。按《选举志》:二十九年,上谓宰臣曰:经童岂遽无其人,其议复置。
章宗明昌元年,诏以群经出题,注 宗本
传,召试六经,童子刘住儿,赐本科出身。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章宗明昌元年正月,言事者谓:举人四试而乡试似为虚设,固当罢去。其府会试乞十人取一,可以群经出题,而注 宗本
传。上是其言,诏免乡试,府试以五人取一,仍令有司议外路添考试院,及群经出题之制。有司言:旧以《六经》 ……第,上览其文,爱其辞藻,嗟叹久之。
哀宗正大元年五月甲辰,赐经义进士张介以下五人及第。
按《金史·哀 宗本
纪》云云。
正大三年八月,设益政院,备顾问,讲经史赵秉文进经史诸书。
按《金史·哀 宗本
纪》:正大三年八月辛卯,设益政院于内廷,以礼部尚书杨云翼为益政院说书官,日二人直,备顾问。 按《百官
傅史浩进《尚书讲义》二十二卷。诏藏秘府。
宁宗嘉泰元年,御书《说命篇》赐右丞相谢深甫。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按《谢深甫传》:深甫拜右丞相。嘉泰元年,御书《说命》篇及金币以赐之。
嘉泰三年正月,幸太学。命祭酒李寅仲讲《尚书周官篇》。
按《宋史·宁 宗本
纪》:嘉泰三年春正月戊戌,幸太学,谒大成殿,御化原堂,命国子祭酒李寅仲讲《尚书·周官》篇。
嘉定元年,御书《尚书说命篇》以赐辅臣。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按《玉海》:嘉定元年,御书书之《说命》、《易》之《泰卦》、《诗》之《天保》以赐辅臣。
理宗 ……在耳。命颁行之。
哀宗正大三年,置益政院说书官备顾问杨云翼讲《尚书赵秉文进无逸直解》。
按《金史·哀 宗本
纪》:正大三年八月辛卯,设益政院于内庭,以礼部尚书杨云翼等为益政院说书官,直备顾问。按《百官志》:益
诗旨十卷。闰十二月二十六日命为集,贤校理。
哲宗元祐四年六月,范百禄进诗传,补注二十卷。
按《宋史哲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元祐四年六月十八日,吏部侍郎范百禄进诗传补注二十卷。诏付秘省,哲宗奖谕诏曰:敕 ……辞,复命安石训其义书,成以赐太学,布之天下云。
高宗绍兴五年,御书车攻诗,赐宰臣赵鼎等。
按《宋史高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五年十月三日壬寅,书车攻诗,赐宰臣赵鼎等。翌日癸卯,宣谕曰:朕观鸿雁车攻, ……戏翰墨之间,亦不忘恢复。臣等敢不自勉。谢表宵雅肄三帝书第一。
绍兴七年,赐沈与求车攻诗。
按《宋史高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七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寅,赐御书沈与求车攻诗。
绍兴十四年十月,出御书毛诗,宣示馆职。
按《宋史高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十四年十月,出御书《毛诗秘书》,省宣示馆职,观毕进诗。
绍兴 年,御书毛诗三百篇,令马和之图写。
按《宋史高 宗本
纪》不载。 按经义考,夏文彦曰:马和之,钱唐人,绍兴中登第,善画人物山水,仿吴装笔法。飘逸务去华藻, ……深重其画,每书毛诗三百篇,令和之图写。官至工部侍郎。
宁宗嘉定元年,御书天保诗以赐辅臣,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嘉定元年,御书诗之天保以赐辅臣。

废帝天德三年,置国子监,《诗》用毛苌注、
甚,是则《仪礼》之废乃自安石始之。
哲宗元祐八年诏以陈祥道《仪礼》三十二卷,下两制看详。
按《宋史哲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元祐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侍读学士范祖禹言:博士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精详 ……前所进礼图付太常,以备礼官讨论从之。
宁宗庆元 年,以朱熹所修《仪礼经传通解》付在学官。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 按《朱熹传》: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熹殁,朝廷以其《大
山郑氏,锷有《周礼全解》,淳熙十年进。
光宗绍熙三年,吏部郎陈傅良进《周礼说》十三篇。
按《宋史·光 宗本
纪》不载。按《儒林陈傅良传》:傅良除吏部员外郎,因轮对。帝从容嘉纳,且劳之曰:卿昔安在。朕不见久矣。
一百卷,二月二日,诏祥道为太常博士。
元祐五年十一月,范祖禹请以陈祥道礼书,付太常参用。
按《宋史哲 宗本
纪》不载。按《玉海》:元祐五年十一月,范祖禹言请以陈祥道礼书付太常,与聂崇义图参用诏付两制看详。
元祐八年,范祖禹请以陈祥道礼图,付太常以备讨论。
按《宋史哲 宗本
纪》不载。按《玉海》:元祐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侍读学士范祖禹言太常博士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精详博洽 ……《礼例详解》十卷
宁宗庆元 年,以朱熹所考订《三礼》辑为《仪礼经传通解》一书,付在学官。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按《朱熹传》: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熹殁,朝廷以其《大学
,赐饶州童子朱天锡五经出身。
哲宗元祐二年八月,程颐罢经筵。九月吕公著范祖禹进三经要语
按《宋史·哲 宗本
纪》:元祐二年八月辛巳,程颐罢经筵。按《玉海》:元祐二年九月庚午,吕公著言:伏观今月十五日,以经筵讲 ……冀手书之,目睹之,心存之,以助圣德之万一,名曰《三经要语》。
绍圣元年,令进士专二经。
按《宋史·哲 宗本
纪》:绍圣元年五月甲辰,罢进士习试诗赋,令专二经,立宏词科。
元符元年四月,诏学官增习两经。七月,令学官试《三经》。
按《宋史·哲 宗本
纪》:元符元年夏四月癸卯,诏学官增习两经。七月丁卯,令学官试《三经》。
高宗建炎二年九月,上以御书经 ……孝宗本纪》:淳熙七年六月壬寅,诏试刑法官增试经义。
光宗绍熙五年,诏经筵官开陈经旨。
按《宋史·光 宗本
纪》不载。 按《宁 宗本
纪》:绍熙五年八月壬寅,诏经筵官开陈经旨。
宁宗嘉泰元年,御书三经各一篇,赐辅臣。
按《宋史·宁 宗本
纪》不载。 按《玉海》:嘉泰元年,御书《书》之说命,《易》之泰卦,《诗》之天保,以赐辅臣。
嘉定二年,罢法科试经义。
按《宋史·宁 宗本
纪》:嘉定二年二月丁亥,罢法科试经义,复六场旧法。
嘉定六年,复法科试经义法。
按《宋史·宁 宗本
纪》:嘉定六年四月甲午,复法科试经义法。
理宗端平元年,以何霆编类朱熹解注文字,有补经筵,诏授上文学 ……谓宰臣曰: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命颁行之。
章宗明昌元年,诏以群经出题注 宗本
传。贤良方正等科试以群经诸题召试。六经童子刘住儿赐本科出身。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 ……章宗明昌元年正月,言事者谓:举人四试而乡试似为虚设,固当罢去。其府会试乞十人取一,可以群经出题,而注 宗本
传。上是其言,诏免乡试,府试以五人取一人,仍令有司议外路添考试院,及群经出题之制。有司言:旧以《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