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朴文(魏志高贵乡公纪帝幸太学命讲礼记/问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博士马照对)
(曰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 以德化民
其次报施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帝曰二者致化薄厚不同将主有优劣耶时使之然乎)
(对曰诚由时有丨/丨故化有 (第 9a 页)
马照(魏志高贵乡公纪帝问曰太上立德/其次务报施为治何由而各异博士)
(丨丨对曰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 以德化民
其次报施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也帝曰将主有优劣耶时使之然也照曰诚由)
(时有朴文故/化有薄厚也)袁照( (第 39a 页)
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
(之固田肥美民丨丨史记孝文帝纪专务 以德化民
是以海内丨/丨兴于礼义又律书天下丨丨粟至十馀钱又燕世家燕国丨丨) …… (第 30b 页)
有丨丨而父母贫者也/列子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
(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丨丨子自 以德
过朕也)都富(家语不畏强禦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丨以丨材任治戎是仲)
(由之/行也)能富(管子待治者所 (第 35b 页)
周礼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词以诏司寇丨丨弊)
(讼致邦令汉书文帝纪每岁丨丨止四百又文帝纪赞孝文皇帝/专务 以德化民
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丨丨数百几致刑措乌)
(呼仁哉又隽不疑传为京兆尹每行县录囚多所平反母即喜或/无所 (第 16b 页)
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故曰光
武其优也 增宋曾肇汉文帝论曰予尝谓治天下本
于躬化而观汉文帝躬行节俭 以德化民
宜其有以振
起衰俗而贾谊以谓残贼公行莫之禁止其说以背本
趋末者为天下大残淫侈之俗为天下之大贼则当时 …… (第 13b 页)
而人人安于力分之内无觊觎于其外是以淫僻放
侈之心不生而贫富均一海内充实无不足之患然后
示之以廉耻兴之 以德
义故民从之也轻方此之时游
惰者无所容而虽有僣侈之心亦安所施于外哉教化
之所以行残贼之所以熄盖出于是也 …… (第 14b 页)
荆扬而掩
交广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刘公因险
饬智功力薄矣其俗陋矣夫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
以德
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弗及恤民如
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于戎
行擢潘浚于系虏推诚 (第 22b 页)
深入恐烦苦百姓群臣如袁盎等称
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受赂遗金钱觉上常
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专务 以德化民
是以海内
殷富兴于礼义 又曰文帝断狱四百几致刑措 汉
书曰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
(第 4a 页)
  (盛士初试官皆习律令其君一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 制严情恕(见上/注)

   几致刑措(汉书文帝纪赞专务 以德化民
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丨丨丨丨呜呼仁哉)
   声教布濩(张衡东都赋丨丨/丨丨盈溢天区) 刑 …… (第 43b 页)
   仁风遐扬(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晋统天丨丨丨丨) 勤功恤民(曹植禹/渡河赞)
  (予受大运/丨丨丨丨) 一面驱禽(庾信汤解祝网赞三方落网丨/丨丨丨德以行政仁乎用心)
   化民
以躬(汉书叙传太宗穆穆允恭/元默丨丨丨丨帅下 (第 44a 页)
以德)
 偃武脩文(书乃丨/丨丨丨)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爱物俭身(曹植汉文帝 …… (第 44a 页)
     (阿后湖诗春方丨/丨丨望幸倾五州)    (至自汾阴免/所过今年税)

     (注论语子曰为政 以德
譬如北辰故) 扶轮送
     (谓天子/为辰也)     扫地迎(吕令问驾幸天安宫/赋岁既稔而时清 (第 56b 页)
丨丨也)发御府金钱(史记文帝纪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
(乃丨丨丨丨丨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 以德化民)
星如半月(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
(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出于有道之国注精明也景丨/状丨丨丨生于晦 …… (第 6b 页)
纪赞于皇太祖有/命自天丨丨丨丨丨丨丨丨)芳尘渊塞(齐书高/帝纪赞)
(文艺在躬丨丨丨丨/用下以才镇民 以德)
雄睟尊默(齐书高帝纪赞端已丨/丨君临丨丨苞括四海)
(大造/家国)耀中天(齐书乐志功烛上宙德丨/丨丨 (第 12a 页)
  尚申韩者不得藉为口实矣盖宽与猛俱足以致
  治而偏胜之与互济则有辨汉文躬行节俭薄赋
  减刑天下乂安人民殷富庶几 以德化民
者然而
  宗尚黄老意主清静未免有过于优容之处孝宣
  综覈名实信赏必罚号称中兴乃厌薄儒术专事 (第 39a 页)
  休息计自高帝使萧何营建未央长乐惠帝时城
  筑长安其外工作罕见至于文帝宫室苑囿无所
  增益盖汉之节用爱民为日久矣况帝 以德化民
  
致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庶几刑措之风使及此时 …… (第 22b 页)
  听言之不可不察者

  史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
 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
 起其极也上下 (第 48a 页)
  之相应也天人之相应何以徵徵于唐太宗之却
  侧言从正论实能以恤民者格天而天旋以仁民
  者报君也先是魏徵劝太宗 以德化民
而封德彝
  进以秦汉法律杂霸之术谓书生虚论不足以治
  浇讹之俗也徵力破其说而谓五帝三王不易民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