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惟有春风自至公/不离乡井拜三公) (问安调膳尽三公/紫髯参政黑头公) (天下文章小许公/朝家虚席待燕公)
   (襄阳耆旧有庞公/长卿文采冠诸 公) (次第
仪刑汉上公/山好犹能忆谢公) (成名因事大江公/催捧蟠桃献木公) (第 55a 页)
 此也后因别置冠法冠有印绶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
 事罪当轻重后汉亦二人铜印青绶𨕖明法律者为之
 (蔡质汉仪曰𨕖 御/史高第
者补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
 非自桓帝之后无所平理苟充其位而已魏置持书执
 法掌奏劾而持书 (第 1b 页)
   (卒终身慕之李文正公为篆题东沙游王阳明/乔白岩之门而海内名公若邵二泉吕泾野都)
   (南濠王南原陈石亭蔡林屋文衡山邹/东郭 高公次
林志道黄勉之尤相善)余交其
   人仅垂三纪知其志乎古不同乎今也爰作赋 (第 32b 页)
慕之李文正为篆题东沙游王阳明乔白岩之门而海内名公若邵二泉吕泾野都南濠王南原陈石亭蔡
林屋文衡山邹东郭 高公次
林志道黄勉之尤相善)余交其人仅垂三纪知其志
乎古不同乎今也爰作赋曰有清华公子谒乎素履山
人曰盖闻九陔 (第 11b 页)
林军扈德宗奉天,以战功官左骁卫大将军、东阳郡王。
刘济
按《唐书·刘怦传》:怦子济,字济。游学京师, 第进士,
历 ……乘舆不及,匿将军张直方家,贼捕急,不肯臣,见杀。
刘瑑
按《唐书·刘瑑传》:瑑,字子全,仁轨五世孙。 第进士。
迁左拾遗,谏罢武宗方士,言多恳愊。大中初,擢翰林学士。宣宗始复关陇,裁处丛繁,书诏夜数十,虽捉笔遽成
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
〈注〉蔡质《汉仪》曰:选 御史高第
补之。胡广曰:孝宣感路温舒言,秋季后,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御史起此。后因
《重建宣府儒学桂林桥坊碑记》连标
宣距天子之都仅十馀舍而近,虽重关限阂列在西陲,然黉序雍容横经讲艺,怀尺牍而应弓旌,与都人士雁行而旅进,斯亦何让于王国克生者哉。往岁余以直指摄学使者事于兹地,所抡俊茂置前矛者类,多脱颖去。而是时荐绅趾错并蒸蒸盛也,嗣是稍不振,二三君子因怂恿形家者言议更创。而在事诸 公次第。
兴举学宫之东,故有奎星楼谓不当胜处,阃司禀成议为稍徙,而前拮据凡十稔矣。逮余奉中丞节至而楼始成,余为
列阴阳医学于左右,今改为总铺。
税课司 在北门内,今废。
布政分司 原系青州卫北兵仗局,万历四十年, 副使高第
、知府王家宾等改建。
按察分司 东门内宣德十年,参政王哲建。中为正堂,东西列廊房,前为露台,为仪门, ……工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复有损坏,知县杨士雄增修。
书院附
本府
云门书院 原旧布政分司。万历四十年, 副使高第
、知府王嘉宾等改建。
范公书院 在颜神镇秋口,址尚存。宋范文正公微时读书处。
白龙洞书院 在公泉峪。
为惰也,曙检书笥摽之归,忠宣公惭谢过僧,改容复延之,及二公文调僧,设酒祖之,曰:努力富贵幸勿忘,比二 公次第
显属,县令资遣之,且贻以金。僧大怒曰:吾岂望报耶。前言戏耳,终身不出寺门,亦不受二公馈。怀宗崇祯元年
夫苟至兹山而不知爱之,是亦见夷齐之行、屈贾之才而不知改观焉。所谓无目者也。是日,蒋公赋诗留石,余与诸 公次第
赋而列之。
《桂林诸岩洞记》董传策
余阅宋范穆公成大桂海虞衡志,见其评桂山之奇,以为千峰崛然特立,旁
守平原辟从事画策拒安禄山弟太真
刘太真
按《唐书·文艺传》:刘太真,宣州人。善属文,师兰陵萧颖士。举 高第进士。
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尝以少游拟桓、文,为义士所訾。兴元初,为河东宣慰赈给使,累迁刑部侍郎。德宗以天
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建封又赋诗以自警励。
《刘太真传》:太真,宣州人。善属文,师兰陵萧颖士。举 高第进士。
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尝以少游拟桓、文,为义士所訾。兴元初,为河东宣慰赈给使,累迁刑部侍郎。德宗以天
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
蔡质《汉仪》曰:选 御史高第
补之,胡广曰:孝宣感路。温舒言:秋季后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御史起此,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