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而无可施于行故笔)
(之于册取易脩词之义其间论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工夫政教基本性命渊微不一而足)  罗钦
著困知记(王氏𩔖苑云 (第 34a 页)
罗钦顺
(第 34a 页)
整庵
正德戊辰忤/刘瑾落职为民庚午起复累官至吏部尚)
(书所著/困知记) 王守仁著传习录(续文献通考云王守 (第 34a 页)
及第史佥事俊子尚书道毛文简纪子太仆渠张侍
郎志淳子副使合俱父子中解元曾状元鹤龄孙追费
状元宏从子懋中 罗文庄钦顺
从子珵俱进士及第孙
文恪升及第子珽乡荐第一矿会试第一葛少保守礼
与其孙俱中解元若兄弟高科永乐甲申周庶 (第 18b 页)
浩曰朕前北/征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丨丨今欲使总前驱)
(之事/何如)
大猷(书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 允升
于丨丨程诗/秩秩丨丨圣人莫之 亦作犹诗匪先民是 匪)
(丨丨/是经)
大繇(汉书叙传谟先圣之丨丨 (第 73b 页)
  李穆字元载吉之泰和人官南乐训导罢閒后踪迹
多在荆楚间因以寄寄为号所作真行篆隶诸书学

者争藏弆以为法 (罗钦顺整庵
存槁)

  詹贵

  詹贵字存中休宁人行书似苏子瞻草酷似子由其
法赵承旨亦宛然似之(詹氏小辨) (第 28b 页)
  秦金

  秦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癸丑进士嘉靖二年为户
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列卿纪) 崇寿寺碑秦金书

   罗钦顺

  (第 5a 页)
罗钦顺
(第 5a 页)
允升
泰和人弘治癸丑进士授编修嘉靖 (第 5a 页)
六年为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列卿纪)

  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 罗文庄公钦顺
(弇州续槁)

  顾清

  顾清华亭人弘治癸丑进士嘉靖中为南京礼部尚
书谥文僖(列卿纪)

  (第 5b 页)
 也郑玄虽未闻道而行谊之端训释之博恐不在高

 堂生后苍之下至宋儒如吕大临谯定胡宏张九
 成陆九龄李燔杨简陈傅良叶适我朝罗纶蔡清
 钦顺
庄昶张元贞贺钦陈贞晟张伦弼议特祀于其
 乡也得非其所宜乎噫况以言性恶黜弼以崇庄老
 黜逵以忽细行黜至 (第 51b 页)
笥集(王维桢/) 白华楼文集(茅坤/)
崇兰馆集(莫如忠/)    陆学士题跋(陆树声/)
整庵存稿 (罗钦顺/
)    瞿文懿公集(瞿景淳/)
太岳集(张居正/)     海隅集(徐学谟/)
赐閒堂集(申时行 (第 69b 页)
   李穆
李穆字元载吉之泰和人官南乐训导罢閒后踪迹多

在荆楚间因以寄寄为号所作真行篆隶诸书学者争
藏去以为法 (罗钦顺整庵
存稿/)
   陈世英
陈世英上虞人通尚书史记善楷法(震泽集/)
   詹贵
詹贵字存中休宁人行书似 (第 66b 页)
    张治     徐阶

    严讷     严澍
    严泽     严济
    秦金      罗钦顺
    顾清     朱希周
    刘麟     周伦
    周用     刘节
    湛若水 …… (第 1b 页)
   秦金
秦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癸丑进士嘉靖二年为户部
尚书六年为南京兵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列卿纪/)

崇寿寺碑大学士费宏撰户部尚书秦金书(行国录/)
    罗钦顺
(第 13b 页)
罗钦顺
(第 13b 页)
允升
泰和人弘治癸丑进士授编修嘉靖六
年为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列卿纪/)
王世贞国朝遗墨有 (第 13b 页)
罗文庄公钦顺
(弇州续藁/)
   顾清
顾清华亭人弘治癸丑进士嘉靖中为南京礼部尚书
谥文僖(列卿纪/) (第 13b 页)
 罗辂(字质台江宁人器宇疏豁有风干知袁州至即均差役缮城隍置文庙乐器考正雅乐校试生)

(徒亲为课督作指掌图悬之以革粮长隐射再踰年改知赣州后历知南康南昌三府转按察)


(副使入为府丞大理少卿卒)

  罗钦顺(字允升太和人弘治进士第二授编修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弟钦德钦忠先后举进士时)

(第 11a 页)
 罗辂(字质台江宁人器宇疏豁有风干知袁州至即均差役缮城隍置文庙乐器考正雅乐校试生)

(徒亲为课督作指掌图悬之以革粮长隐射再踰年改知赣州后历知南康南昌三府转按察)


(副使入为府丞大理少卿卒)

 罗钦顺(字 允升
太和人弘治进士第二授编修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弟钦德钦忠先后举进士时) (第 11a 页)
  所以大其爱也故经又曰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

   其亲韩子曰博爱之谓仁特未探其本尔
  罗钦顺
曰程子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盖以凡赋形于
 两间者同一阴阳之气以成形同一阴阳之理以为性
 有知无知无非出 (第 14a 页)
  察又无时而可忽者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孩提(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
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罗钦顺
曰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
 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以此实良知良能之说其义
 甚明盖知能乃人心之 …… (第 6a 页)
  乃误认人心之有知觉为良知则是离乎爱亲敬
  长以为之说无异于佛氏之云觉而孩提之童四
  句孟子亦可以不必言矣此 钦顺
所以辩之甚力 (第 7a 页)
  政道一编出而儒释又混矣至王守仁起而其说
  乃大盛其指一陆氏也然终赖程朱之说具在可
  因是以得先王之教故一时后先起而辟之者有
  章懋 罗钦顺
吕原魏校崔铣顾宪成冯从吾高攀
  龙诸君子而王氏之学讫不能相胜云 (第 38a 页)
  圣人之德成郅隆之治其在斯欤

  书经
  允升
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
           监察御史(臣/)胡宝瑔
  (臣/)谨按帝王孜孜图治所 (第 74a 页)
   父母词宗正之汝亨

   第六册凡十八幅第九幅素笺本馀俱金笺本
   第一幅行书五言律诗款识云持斋一首似
   升
兄邹近光第二幅行书五言律诗款识云雨
   后入山园似正吉词文正之邹近光第三幅草
   书格言一则后识 (第 43b 页)
  张盖列槊开道张元祯载之实录至贺钦笃行君

  子也献章谓其无所见劝之读佛书此何说也章
  𢡟胡居仁 罗钦顺
崔铣诸人皆深于理学者斥之
  为禅非过矣王守仁之学以陆九渊为宗其无善
  无恶心之体一语前人已力驳之 …… (第 42a 页)
  按以六子宜加隆称此诚明主之特见部中议及
  董王则赘词矣又从祀议及吴与弼王艮等而反
  不及曹端 罗钦顺
高攀龙冯从吾诸公则昧于圣
  学之正传矣宜其事遂中阁也
  国家祀典二丁之祭宜与郊社宗庙并重其典制 (第 44b 页)
  改尚宝司卿李太以中允改尚宝司丞柯潜以洗
  马改尚宝少卿成化中罗璟以洗马改礼部员外
  郎孙贤刘珝以中 允升
太常寺少卿弘治中李继
  以谕德升南太常少卿傅圭以中 (第 9b 页)
允升
太常少卿
  正德中靳贵以学士改光禄卿黄諌以编修升尚
  宝司卿黄琮以左庶子改宗人府经历许彬以修 (第 9b 页)
  崇祯辛未初为令犹行之至丁丑候考在京见一

  切钱粮俱入考成县令即有贤如龚黄亦无所用
  之矣而国之亡实在于此
   罗太宰钦顺
吏部题名记建官之法源于邃古至
  周而益备以善三公论道三孤弘化六卿分职取
  法于天地四时而天官卿实 …… (第 62b 页)
  出固无改也故今题名之刻断自永乐辛丑始卿
  佐凡七十五人其在南京及辛丑以前之行部皆
  不与焉后来者可得而续书也刻垂毕 钦顺
适承
  乏南铨公遂以记文见属顾惟不敏再三辞避而
  公不余释也乃勉书其颠末如此若其人孰为可
  法 …… (第 64b 页)
  化为茅于是乎主计者之责綦重且艰风波日滋

  险嗟乎三原(王/恕)之齮于邱 文庄(浚/)
也钧阳(马文/升)
  胁于王盖吴蕣也孝庙时已作之俑宁论今日哉
  一则自救一则藉口刘文泰犹可解者 (第 66b 页)
  著亦大都渊源孔孟纯粹笃实一时名士如罗伦

  张吉娄统周瑛高明贺钦 罗钦顺
张元桢之类皆
  极口称道比于薛瑄而次其论著与瑄之读书录
  并传焉斯其为孔子之徒已彰明较著有归一之 …… (第 16b 页)
  及丰蔀虽在齐民无不兴起比于祀瑄尤为盛事
  兹臣等之所谓一不为少也至如蔡清罗伦章懋
  黄仲昭陈真晟吕楠 罗钦顺
邹守益中间或未有
  专祀者仍望推广德意专祀于乡通候论定之日
  另议从祀则仁至义尽可为天下万世之法 …… (第 19a 页)
  之所以崇祀者意在此不在彼则世道人心不胜
  幸甚按孔庙从祀为礼之大者龙江先生此疏欲
  止祀薛胡两公而白沙阳明徐俟论定又推广枫
  山 整庵
诸先生先祀于乡此正论亦定论也乃陈
  王从祀阁中竟以密揭中旨行之此何等事而可
  如是与
  乐音 (第 20b 页)
  见去岁以来旧臣谢遣殆尽朝宁为空伏望圣明

  留念既去者礼致未去者慰留与数三大臣时加
  延接又有硕德重望如 罗钦顺
王守仁吕楠鲁铎
  辈乞引自近以裨圣德图圣政臣舌梗意长授书
  难尽无任悬结爱愿之至
  刑部侍郎吕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