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蛮俗荒陋/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礼清歌)
(吹籥而登降有/序蛮酋大伏) 尹为丞师(献徵录云 陶鲁 为新会丞/初至官而尹王重至重江)
(右宿学也见鲁甚器之因谓曰丞尝问学矣乎对曰幼/从先大夫于浙曾受业周 …… (第 5b 页)
宇又下拜曰/谨受教自是背诵覆讲日有新得尹喜曰丞才识已大)
(过人今敏学如此异日必显庸为国名臣也官鲁字 自/强 广西郁林人由父荫为新会丞升知县历 湖广左)
(布政使兼广东按察使辖/治广西故称曰三广公云) 上言大 …… (第 5b 页)
(悟富益柔从而荐之召/赴行在除监察御史) 用兵如神(献徵录云 陶鲁 为/新会丞方弱冠时)
(广右猺贼流劫尽雷廉高肇以东之境破城杀戮无宁/日鲁誓与民守筑塞堡中立以捍东西寇 (第 6a 页)
(吹籥而登降有/序蛮酋大伏) 尹为丞师(献徵录云 陶鲁 为新会丞/初至官而尹王重至重江)
(右宿学也见鲁甚器之因谓曰丞尝问学矣乎对曰幼/从先大夫于浙曾受业周 …… (第 5b 页)
宇又下拜曰/谨受教自是背诵覆讲日有新得尹喜曰丞才识已大)
(过人今敏学如此异日必显庸为国名臣也官鲁字 自/强 广西郁林人由父荫为新会丞升知县历 湖广左)
(布政使兼广东按察使辖/治广西故称曰三广公云) 上言大 …… (第 5b 页)
(悟富益柔从而荐之召/赴行在除监察御史) 用兵如神(献徵录云 陶鲁 为/新会丞方弱冠时)
(广右猺贼流劫尽雷廉高肇以东之境破城杀戮无宁/日鲁誓与民守筑塞堡中立以捍东西寇 (第 6a 页)
菧归术附子救之间有可生者
大抵虚中见恶證者难治实證无恶候者易治宋时
齐院令虽尝纂其状而未具其因我朝 陶节庵 虽各立
一方亦简而未悉予故补其缺云
虚实
夫疮疽脓溃肿毒浸淫證候危恶者须辩虚实况夫虚
者难补实 (第 24b 页)
大抵虚中见恶證者难治实證无恶候者易治宋时
齐院令虽尝纂其状而未具其因我朝 陶节庵 虽各立
一方亦简而未悉予故补其缺云
虚实
夫疮疽脓溃肿毒浸淫證候危恶者须辩虚实况夫虚
者难补实 (第 24b 页)
陶煦(浙江秀水人弘治庚戌登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历应天溧水县弘治丙辰擢监察御史正)
(德庚午升安庆府知府煦性静而量洪喜怒不形大新学宫流贼滋蔓煦禦之以边策而民不)
(扰历三载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卒)
陶照(成化进士)
陶俨(弘治进士俱嘉兴人)
陶鲁(字自强以父成死事荫入监景泰初授新会县丞升知县征黄萧养有功升按察佥事时高雷)
(等府流贼攻劫擒斩贼恶夺回虏掠修筑城池平后山陇水奉敕升左参政兼按察使历湖广)
(左布政卒) 陶钦夔(彭泽人嘉靖进士弟钦皋嘉靖进士)
陶大年(字长卿会稽人嘉靖辛丑进士)
陶大有(字子谦 (第 82a 页)
陶煦(浙江秀水人弘治庚戌登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历应天溧水县弘治丙辰擢监察御史正)
(德庚午升安庆府知府煦性静而量洪喜怒不形大新学宫流贼滋蔓煦禦之以边策而民不)
(扰历三载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卒)
陶照(成化进士)
陶俨(弘治进士俱嘉兴人)
陶鲁(字 自强 以父成死事荫入监景泰初授新会县丞升知县征黄萧养有功升按察佥事时高雷)
(等府流贼攻劫擒斩贼恶夺回虏 (第 82a 页)
(德庚午升安庆府知府煦性静而量洪喜怒不形大新学宫流贼滋蔓煦禦之以边策而民不)
(扰历三载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卒)
陶照(成化进士)
陶俨(弘治进士俱嘉兴人)
陶鲁(字自强以父成死事荫入监景泰初授新会县丞升知县征黄萧养有功升按察佥事时高雷)
(等府流贼攻劫擒斩贼恶夺回虏掠修筑城池平后山陇水奉敕升左参政兼按察使历湖广)
(左布政卒) 陶钦夔(彭泽人嘉靖进士弟钦皋嘉靖进士)
陶大年(字长卿会稽人嘉靖辛丑进士)
陶大有(字子谦 (第 82a 页)
陶煦(浙江秀水人弘治庚戌登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历应天溧水县弘治丙辰擢监察御史正)
(德庚午升安庆府知府煦性静而量洪喜怒不形大新学宫流贼滋蔓煦禦之以边策而民不)
(扰历三载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卒)
陶照(成化进士)
陶俨(弘治进士俱嘉兴人)
陶鲁(字 自强 以父成死事荫入监景泰初授新会县丞升知县征黄萧养有功升按察佥事时高雷)
(等府流贼攻劫擒斩贼恶夺回虏 (第 82a 页)
四者而已四者无差尽其善矣第脉法之辨以洪滑
者为实为阳微弱者为虚为阴无待言也然仲景曰
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 陶节庵 曰不论脉之浮沉
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證内经以脉大
四倍以上为关格皆属真虚此滑大之未必为阳 (第 40b 页)
者为实为阳微弱者为虚为阴无待言也然仲景曰
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 陶节庵 曰不论脉之浮沉
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證内经以脉大
四倍以上为关格皆属真虚此滑大之未必为阳 (第 40b 页)
手乱治亦岂知脉證最多真假见有不确安能无误
且常诊者知之犹易初诊者决之甚难此四诊之所
以不可忽也故难经以切居四诊之末其意深矣 陶
节庵 亦曰问病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全在活法
二字乃临證切脉之要诀也此义惟汪石山言之最
详并附于后卷
(第 17b 页)
且常诊者知之犹易初诊者决之甚难此四诊之所
以不可忽也故难经以切居四诊之末其意深矣 陶
节庵 亦曰问病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全在活法
二字乃临證切脉之要诀也此义惟汪石山言之最
详并附于后卷
(第 17b 页)
初感而未甚者亦多见此脉是又不可不兼證而察
之也若其和缓而全无𦂳疾之意则脉虽浮大自非
外邪之證
按 陶节庵 曰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然其脉
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府大便难也设使大便
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 …… (第 6b 页)
传经辨(八/) 附合病并病义
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
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
大槩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盖寒邪中人本无
定体观 陶节庵 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
入于阳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
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 …… (第 12b 页)
喉痛口疮声粗气急脉来滑实有力者此真阳證也
其有身虽热而脉来微弱无力者此虽外證似阳实
非阳證观 陶节庵 曰凡𤼵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唇
口赤裂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虚狂假斑脉大者人皆
不识认作阳證殊不知阴證不 …… (第 15b 页)
自阳分傅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
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
此 节庵 出入之见也然以余观之大都似阳非阳之
證不必谓其外热烦躁微渴戴阳之类即皆为阴證
也但见其元阳不足而 …… (第 16a 页)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
间又观仲景论伤寒之虚證虚脉及不可汗吐下者凡
百十馀条此外如东垣丹溪 陶节庵 辈所用补中益气
回阳返本温经益元等汤则其宜否温补槩可知矣矧
今之人凡以劳倦七情色欲过度及天禀薄弱之流 …… (第 48a 页)
伤寒无补法辨(三十/一)
按伤寒一證惟元气虚者为最重虚而不补何以挽回
奈何近代医流咸谓伤寒无补法此一言者古无是说
而今之庸辈动以为言遂致老幼相傅确然深信其为
害也不可胜纪兹第以一岁之事言之如万历乙巳岁
都下瘟疫盛行凡涉年衰及内伤不足者余即用大温
大补兼散之剂得以全活者数十馀人使此辈不幸而
遭庸手则万无一免者矣即余一人于一年之中所遇
若此其如岁月之长海宇之广凡为无补所杀者固可
胜量哉余痛夫枉者之非命因遍求经传则并无伤寒
无补法之例必求其由则惟 陶节庵 有云伤寒汗吐下
后不可便用参菧大补使邪气得补而热愈盛所谓治
伤寒无补法也此一说者盖亦本于孙真人之言云 (第 67b 页)
之也若其和缓而全无𦂳疾之意则脉虽浮大自非
外邪之證
按 陶节庵 曰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然其脉
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府大便难也设使大便
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 …… (第 6b 页)
传经辨(八/) 附合病并病义
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
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
大槩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盖寒邪中人本无
定体观 陶节庵 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
入于阳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
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 …… (第 12b 页)
喉痛口疮声粗气急脉来滑实有力者此真阳證也
其有身虽热而脉来微弱无力者此虽外證似阳实
非阳證观 陶节庵 曰凡𤼵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唇
口赤裂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虚狂假斑脉大者人皆
不识认作阳證殊不知阴證不 …… (第 15b 页)
自阳分傅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
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
此 节庵 出入之见也然以余观之大都似阳非阳之
證不必谓其外热烦躁微渴戴阳之类即皆为阴證
也但见其元阳不足而 …… (第 16a 页)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
间又观仲景论伤寒之虚證虚脉及不可汗吐下者凡
百十馀条此外如东垣丹溪 陶节庵 辈所用补中益气
回阳返本温经益元等汤则其宜否温补槩可知矣矧
今之人凡以劳倦七情色欲过度及天禀薄弱之流 …… (第 48a 页)
伤寒无补法辨(三十/一)
按伤寒一證惟元气虚者为最重虚而不补何以挽回
奈何近代医流咸谓伤寒无补法此一言者古无是说
而今之庸辈动以为言遂致老幼相傅确然深信其为
害也不可胜纪兹第以一岁之事言之如万历乙巳岁
都下瘟疫盛行凡涉年衰及内伤不足者余即用大温
大补兼散之剂得以全活者数十馀人使此辈不幸而
遭庸手则万无一免者矣即余一人于一年之中所遇
若此其如岁月之长海宇之广凡为无补所杀者固可
胜量哉余痛夫枉者之非命因遍求经传则并无伤寒
无补法之例必求其由则惟 陶节庵 有云伤寒汗吐下
后不可便用参菧大补使邪气得补而热愈盛所谓治
伤寒无补法也此一说者盖亦本于孙真人之言云 (第 67b 页)
吐蛔(五十/一)
凡治伤寒若见吐蛔者虽有大热忌用凉药犯之必死
盖胃中有寒阳气弱极则蛔逆而上此大凶之兆也急
用炮姜理中汤一服加乌梅二个花椒一二十粒服后
待蛔定然后以小柴胡或补中益气等剂渐治其馀盖
蛔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仲景曰病人有寒复发汗
胃中泠必吐蛔○蛔厥證见三十九
腹痛(五十/二) 陶节庵 曰伤寒腹痛有四若绕脐鞕痛大便结实烦渴
者皆属燥屎痛急用寒药下之因食积而痛者治亦同
一若小腹鞕痛小水自 …… (第 35a 页)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但当利其小便
凡伤寒表證未除病在阳分者不可即利小便盖走其
津液取汗愈难且恐大便乾结也
死證(五十/六) 陶节庵 曰凡看伤寒极要识各经中死證死脉须一一
理会过免致临病疑惑但见死證但当以脉参之如果
有疑切莫下药虽至亲 (第 41b 页)
凡治伤寒若见吐蛔者虽有大热忌用凉药犯之必死
盖胃中有寒阳气弱极则蛔逆而上此大凶之兆也急
用炮姜理中汤一服加乌梅二个花椒一二十粒服后
待蛔定然后以小柴胡或补中益气等剂渐治其馀盖
蛔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仲景曰病人有寒复发汗
胃中泠必吐蛔○蛔厥證见三十九
腹痛(五十/二) 陶节庵 曰伤寒腹痛有四若绕脐鞕痛大便结实烦渴
者皆属燥屎痛急用寒药下之因食积而痛者治亦同
一若小腹鞕痛小水自 …… (第 35a 页)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但当利其小便
凡伤寒表證未除病在阳分者不可即利小便盖走其
津液取汗愈难且恐大便乾结也
死證(五十/六) 陶节庵 曰凡看伤寒极要识各经中死證死脉须一一
理会过免致临病疑惑但见死證但当以脉参之如果
有疑切莫下药虽至亲 (第 41b 页)
足冷腰背反张颈项强劲此血气虚极变痉之恶證
也俱急用参菧归术熟地附桂之属救之间有可生
者宋时齐院令虽尝纂其状而未具其因皇明 陶节
庵
虽各立一方亦简而未悉予故补其缺云
又曰前證善者乃五脏未伤病微邪浅使能慎起居
节饮食则勿药自愈恶者 (第 21a 页)
也俱急用参菧归术熟地附桂之属救之间有可生
者宋时齐院令虽尝纂其状而未具其因皇明 陶节
庵
又曰前證善者乃五脏未伤病微邪浅使能慎起居
节饮食则勿药自愈恶者 (第 21a 页)
小柴胡以治其半表半里之邪栀子豆䜴以治其阴
阳错杂之邪服之寒热不再作而愈
李养晦患伤寒苦右胁痛医用 陶节庵 法以小柴胡加
枳壳桔梗服之无效已十七日万脉之沈弦且急曰
此水畜症也经云沈潜水支饮脉弦急必得之饮水 (第 9b 页)
阳错杂之邪服之寒热不再作而愈
李养晦患伤寒苦右胁痛医用 陶节庵 法以小柴胡加
枳壳桔梗服之无效已十七日万脉之沈弦且急曰
此水畜症也经云沈潜水支饮脉弦急必得之饮水 (第 9b 页)
一大坛煮热入大缸内令患人坐其中众手轻轻乱
拍胸腹背心令二人吹其鼻及将热烧酒灌之次服
万亿丸遂得吐泻而愈 陶节庵 治一人患病因食羊肉涉水结于胸中门人请
曰此病下之不能吐之不出当用何法陶曰宜食砒
一钱门人未之信也 (第 2b 页)
拍胸腹背心令二人吹其鼻及将热烧酒灌之次服
万亿丸遂得吐泻而愈 陶节庵 治一人患病因食羊肉涉水结于胸中门人请
曰此病下之不能吐之不出当用何法陶曰宜食砒
一钱门人未之信也 (第 2b 页)
是无根之火故属寒也
生生子曰仲景成无已二公所论烦躁皆为火热是祖
内经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乃伤寒家语言其邪自
外而入至于烦躁皆为热候予谓躁有阴阳烦有虚
实 陶节庵 曰先烦而躁者为实先悸而烦者为虚又
曰烦渐生躁有阴阳虚实之别心热则烦阳实阴虚
肾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为 (第 57a 页)
生生子曰仲景成无已二公所论烦躁皆为火热是祖
内经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乃伤寒家语言其邪自
外而入至于烦躁皆为热候予谓躁有阴阳烦有虚
实 陶节庵 曰先烦而躁者为实先悸而烦者为虚又
曰烦渐生躁有阴阳虚实之别心热则烦阳实阴虚
肾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为 (第 57a 页)
郁热毒调养失宜之所致也予固非专门外科盖常咨
访推䆒颇知治法大体兹采前人所论痈疽证治载列
卷首疔疮肿疡次之 陶节庵 痈疽经薛立斋外科精要二
书实外科权舆业是者不可不使之随囊检视能熟此二
书鲜有败事予固特举历试有功 (第 1b 页)
访推䆒颇知治法大体兹采前人所论痈疽证治载列
卷首疔疮肿疡次之 陶节庵 痈疽经薛立斋外科精要二
书实外科权舆业是者不可不使之随囊检视能熟此二
书鲜有败事予固特举历试有功 (第 1b 页)
木者名曰越经传太阳传少阴肾水者名曰表里传太阳传太阴脾土者名曰误下
传太阳传厥阴肝木者名曰巡经得度传又 陶节庵 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皆无定体 …… (第 35b 页)
嚏音帝)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
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各通其藏脉谓当随经分治也凡传经之邪未满三日者其邪在表故可以汗己满三日者其邪传里故可以
下然此言表里之大体耳按正理伤寒论曰脉大浮数病为在表可发其汗脉实沉数病为在里可下之故日
数虽多但有表證而脉浮大者犹宜发汗日数虽少但有里證而脉沉实者即当下之此汗下之法但当以表
里为据有不可以执一也○愚按伤寒一證感天地阴厉之气变态不测最为凶候治一有差死生反掌在古
人垂训之多何止百家千卷其中立法之善无出仲景用药之善须逊 节庵 凡于曲折精微靡不详尽予复何
言然尤有不能已者在苦于条目之浩繁而后学求之不易也观陶氏家秘的本曰伤寒治法 …… (第 38a 页)
于补者正在此也今以予所经验凡
正气虚而感邪者多见阴脉盖證之阳者假实也脉之阴者真虚也阳證阴脉即阴證也观 陶节庵 曰凡察阴 …… (第 40a 页)
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而脉證之虚寒者一百有馀定一百一十三方而用人参者三
十用桂附者五十有馀此下如东垣丹溪 陶节庵 辈所用补中益气回阳返本温经益元等汤皆未尝不用补
也孰谓伤寒无补法耶此其立法固为不少但在予则犹谓未尽在 (第 41a 页)
传太阳传厥阴肝木者名曰巡经得度传又 陶节庵 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皆无定体 …… (第 35b 页)
嚏音帝)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
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各通其藏脉谓当随经分治也凡传经之邪未满三日者其邪在表故可以汗己满三日者其邪传里故可以
下然此言表里之大体耳按正理伤寒论曰脉大浮数病为在表可发其汗脉实沉数病为在里可下之故日
数虽多但有表證而脉浮大者犹宜发汗日数虽少但有里證而脉沉实者即当下之此汗下之法但当以表
里为据有不可以执一也○愚按伤寒一證感天地阴厉之气变态不测最为凶候治一有差死生反掌在古
人垂训之多何止百家千卷其中立法之善无出仲景用药之善须逊 节庵 凡于曲折精微靡不详尽予复何
言然尤有不能已者在苦于条目之浩繁而后学求之不易也观陶氏家秘的本曰伤寒治法 …… (第 38a 页)
于补者正在此也今以予所经验凡
正气虚而感邪者多见阴脉盖證之阳者假实也脉之阴者真虚也阳證阴脉即阴證也观 陶节庵 曰凡察阴 …… (第 40a 页)
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而脉證之虚寒者一百有馀定一百一十三方而用人参者三
十用桂附者五十有馀此下如东垣丹溪 陶节庵 辈所用补中益气回阳返本温经益元等汤皆未尝不用补
也孰谓伤寒无补法耶此其立法固为不少但在予则犹谓未尽在 (第 41a 页)
黄曙修与乃翁起潜春月同时病温乃翁年老而势轻
曙修年富而势重势重者以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
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
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表侄施济
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入药服后汗
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
大便一次曙修颇觉轻爽然疑药下之早也遣人致问
余告以此症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日向安
不必再虑往诊见老翁病尚未愈头面甚红谓曰望八
老翁下元虚惫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所谓戴阳
之症也阳已戴于头面不知者更行表散则孤阳飞越
而危殆立至矣此症从古至今只有 陶节庵 立法甚妙
以人参附子等药收拾阳气归于下元而加䓤白透表
以散外邪如法用之即愈万不宜迟渠家父子俱病无 (第 27a 页)
曙修年富而势重势重者以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
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
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表侄施济
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入药服后汗
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
大便一次曙修颇觉轻爽然疑药下之早也遣人致问
余告以此症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日向安
不必再虑往诊见老翁病尚未愈头面甚红谓曰望八
老翁下元虚惫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所谓戴阳
之症也阳已戴于头面不知者更行表散则孤阳飞越
而危殆立至矣此症从古至今只有 陶节庵 立法甚妙
以人参附子等药收拾阳气归于下元而加䓤白透表
以散外邪如法用之即愈万不宜迟渠家父子俱病无 (第 27a 页)
溪治内虚而仆者炙气海而愈(人生命门胞系在脐故/丹田气海与肾脉相通)
伤寒 仲景书残矣得 陶节庵 六书吴绶蕴要而明当
分两门伤寒由皮毛入脏腑初虽恶寒发热而终为热
症其人必素有火者中寒直入脏府始终恶寒 (第 3b 页)
伤寒 仲景书残矣得 陶节庵 六书吴绶蕴要而明当
分两门伤寒由皮毛入脏腑初虽恶寒发热而终为热
症其人必素有火者中寒直入脏府始终恶寒 (第 3b 页)
论伤寒六书
昔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为医学之祖然其言专为冬时
正伤寒而设其于春温夏热之异内伤外感之辨未之
及也刘河间出而发明温暑之不可与伤寒同治李东
垣出而发明内伤之症与外感相似而绝不同至朱丹
溪更发明西北方多正伤寒东南方少正伤寒而治法
迥别其论益以精晰矣仲景之言奥论难解其药剂与
今全不同唐宋以来多通其意师其法而不尽用其方
迨 明陶节庵 始以己意变乱古制其论率多浅易行于
世俗虽其言为即病之伤寒设而温暑两症语焉弗详 …… (第 16b 页)
望临病之工重人命而惧阴谴熟玩此书无疑于心
而后下手用药即不能然宁过于谨护元气无孟浪
汗下而后庶几其少失也
按 陶节庵 六书行世已二百馀年无有昌言其非者
独宇泰先生尽力排之而世莫之知也故特表而出
之其凡例言后人治伤寒 …… (第 19b 页)
既庸且妄未必尽见经疏亦未尝考体庵之传云何
而影响剽窃或有援是以自解者故附及之以祛世
人之惑焉
又考 陶节庵 六书其杀车槌中载三黄石膏汤石膏
两半后脱每服一两四字琐言中亦载此方分明可
按也又琐言中六神通解 (第 23b 页)
昔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为医学之祖然其言专为冬时
正伤寒而设其于春温夏热之异内伤外感之辨未之
及也刘河间出而发明温暑之不可与伤寒同治李东
垣出而发明内伤之症与外感相似而绝不同至朱丹
溪更发明西北方多正伤寒东南方少正伤寒而治法
迥别其论益以精晰矣仲景之言奥论难解其药剂与
今全不同唐宋以来多通其意师其法而不尽用其方
迨 明陶节庵 始以己意变乱古制其论率多浅易行于
世俗虽其言为即病之伤寒设而温暑两症语焉弗详 …… (第 16b 页)
望临病之工重人命而惧阴谴熟玩此书无疑于心
而后下手用药即不能然宁过于谨护元气无孟浪
汗下而后庶几其少失也
按 陶节庵 六书行世已二百馀年无有昌言其非者
独宇泰先生尽力排之而世莫之知也故特表而出
之其凡例言后人治伤寒 …… (第 19b 页)
既庸且妄未必尽见经疏亦未尝考体庵之传云何
而影响剽窃或有援是以自解者故附及之以祛世
人之惑焉
又考 陶节庵 六书其杀车槌中载三黄石膏汤石膏
两半后脱每服一两四字琐言中亦载此方分明可
按也又琐言中六神通解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