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類書類
  胜人之异也
书说命下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
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吕祖谦曰学问之博贵有实用非徒为观美也大而
 建立 大经经纶
大业弥纶大化至于赞天地化育皆
 所谓建事也此所谓有用之学否则所闻虽多亦奚
 以为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 (第 5b 页)
今逸。

朱得之印古诗说一卷〈存〉
字本思,靖江人,师事阳明。阳明殁于粤,走数千里迎之哭,尽哀。 李大经
诗教考 诗经面墙解〈未见〉
按诗三百十一篇,孔子所定,蔽以一言,曰思无邪,而朱子则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 ……王氏竟删去三十一篇,谓今三百五篇非夫子之旧。秦火后《诗》不能独全,汉儒取删去之诗足数,此支离之说也。 《大经
诗教考》盖本诸王氏诗,本无邪,而王氏删之于前,李氏削之于后,亦异于孔子之旨矣。

叶朝荣诗经存固八卷
《音义》有所纂述,功未竟,及是益键户穷探,著《诗序考》、《诗经考》诸书,一时经学之士未有出其右者。 李经纶,
字大经,南丰人。读书好研精,以明道为己任。为诸生久不获售,乃尽弃旧业,殚精经籍,作《诗教考》,谓诗三
  贡汝成《三礼纂注》〈自序三篇〉
  李黼《二礼集解》〈自序〉
  袁仁《三礼穴法》〈自序〉
   李经纶《
三礼类编》〈自述〉
  邓元锡《三礼编绎》〈自序〉
  柯尚迁《三礼全经释原》〈自序〉
  陈普《礼 ……之粗迹,亦颠倒泯灭,不可复识,则三经所存者,乃空谷足音可喜不可厌也,虽随文演义,亦乌可以支离少之。 《李经纶
三礼类编》三十卷
经纶
述礼经类编,首《大学》,次《曲礼》,次《仪礼》,次《周
官》,次《通传》,后《中庸》,凡三十卷,《正 ……外记》一卷。
《邓元锡三礼编绎》二十六卷
按《元锡自序》,三礼本《曲礼》《仪礼》《周礼》而名,余闻之 李大经
云经先《曲礼》,《曲礼》礼之本也,盖德性之精微,《中庸》毕具,故致曲者,知微者也,是教之本也,仪礼者
诸家之说间出己见,以解之。黼嘉,靖间无锡人。

袁仁三礼穴法〈未见〉
仁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李经纶
三礼类编三十卷〈存〉
陆氏曰: 经纶,
字大经,南丰诸生,其书以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为纲目,而引经传之文以实之,书成未刊,行侯学使峒曾购求抄本
进所撰二礼经传测以曲礼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礼部尚书夏言谓其以曲礼。为先与孔子之言相戾诏罢其书不省。 李经纶
殚精经籍又作《礼经类编》。谓先王制礼有三,曰仪、曰曲、曰官。所以品节乎仁义,而举人道之全体也。其见诸
郎。进所撰《圣学》、《格物通》一百卷。
魏校,字子才。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太常卿。著有《大学指归》。 《李经纶
传》:时王守仁、湛若水两家之学盛行于世, 经纶
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大学》稽中传颇辟两家之学,而于朱子格物之说亦不苟同。
来知德,其学以致知为本,
未见〉
郭金台毛诗辨〈佚〉
李泽民诗集传〈佚〉
易贵诗经直指十五卷〈佚〉
朱得之印古诗说一卷〈存〉 李经纶
诗教考 诗经面墙解〈未见〉
袁仁毛诗或问二卷〈存〉
叶朝荣诗经存固八卷〈未见〉
屠本畯毛诗郑笺二十卷
刘绩三礼图二卷〈存〉
贡汝成三礼纂注四十九卷〈存〉
李黼二礼集解十二卷〈存〉
袁仁三礼穴法〈未见〉 李经纶
三礼类编三十卷〈存〉
邓元锡三礼编绎二十六卷〈存〉
吴继仕三礼定正集注六十卷〈未见〉
柯尚迁三礼全经
吕一龙
  季本       李舜臣
  柯维骐      任瀚
  熊过       蔡元伟
   李经纶      
周述学
  张基       孙世伟
  朱陛宣      徐师曾
  沈瑞临      张恒
   ……德录》,日识所行事以自省,克治之功,至老弥厉,乡人莫不称之。所著有《四书折衷》、《易经聚正》二书。 李经纶
按《明外史·儒林 李经纶
传》: 经纶,
字大经,南丰人。读书研精,以明道为己任。为诸生,赴乡试,即上书当事言:当待士以礼,毋制以苛法,藉令尽 ……传统三礼而为言者也。四圭有邸受之,以中庸终焉。其著书之意如此。当是时王守仁、湛若水两家之学盛行于世, 经纶
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卫道,录及大学稽中传,颇辟两家之学而于朱子格物之说亦不苟同, 经纶
既邃于正学,殊自喜,以为继往开来在己也,念时无知者,闻泰和罗钦顺著《困知记》,排王湛甚力,则大喜亟走,书陈所学正之。钦顺素高简,方恶学者招引标榜峻,自防不轻有客接而 经纶
未一面辄以书通阻抑之, 经纶
大恚走南都,谒祭酒黄佐,以稽中传质之,佐颇容接,然不甚异也。其后倭寇扰东南天下汹汹, 经纶
益发愤,谓:是司兵者未知兵也。条时务七事,遍诣按抚监司上之竟无省录之者,行诣浙东,中暍道卒。
周述学
赵郡
按《建昌府志》:赵郡,字子卿,号济川,南丰人。举人官至两淮运判,仕浙江平阳名宦祀府县乡贤。时讲学者方以精神为道,以求乐为学。同邑人 李经纶
独以天理为道,求仁为学,常自铭曰:以诚敬存心,以法度律己,以秩叙笃彝伦,以义命处穷达,以中正严取与,以学问尽精微。著有《太极拾遗》、《范数观通》、《太学稽中传》、《圣功纂要》、《卫道录》诸书。公少与 经纶
研究程朱,著有《紫阳讲说》。
陈际泰
按《临川县志》:陈际泰,字大士。寓汀州客,贫不能从师,又无书,
  汪道贯《仲淹集》〈李维桢序〉
  吕楠《泾野集》〈李桢序〉
  温纯《恭毅集》〈文翔凤序〉
   李经纶《
南丰集》〈侯峒曾序〉
  乔宇《庄简集》〈王世贞序〉
  夏良胜《东洲初》槁〈邹守益序〉
  王维桢 ……昭,乂鐍公之言不胫而走八极也。匪仅以爵号夸,是以有岁寒可共应予,汝之谣矣。受业门下士文翔凤拜手序。 李经纶《
南丰集》 卷
按:侯峒曾序:经失而后子,子失而后集,集沿而子刱,集汎而子精也。碑版书疏序记诸体,缀而 ……于其专,则并取而赜陈之,杂有论述,虽不能如专家者之精且富,而亦各见大意,能言其短长,是亦一道也。南丰 李大经先生
可谓其集不失为子,而于立言诸家尤兼有其志者矣!先生所撰书甚富,有《三才要典》、《大学》、《稽中传》、 ……先生,业于兼家衡先生,于同郡作者,三者列而其传,信非敢曰:能传先生者,即予也。先生名经纶,号寅清子, 大经
其字也。世宗朝,为诸生就乡试,见贡院前有桁杨,诸物意不乐,曰:贤者固宜有此哉。遂隐而著书提学。侯峒曾
蔡元伟举嘉靖十年乡试历德安知县每退食取近思录伊洛渊源及本朝薛胡二子粹言默识体验即升堂亦以袖出曰以此当严师耳 李经纶
以王守仁湛若水两家之学盛行于世经纶弗善也申程朱之意作卫道录颇辟两家之学徐师曾博学兼通阴阳律历医卜篆籀
夫不可即知,故若无,慧然神悟,故若有也。为虚与实者,经气已至,慎守勿失也。若得若失者,妄为补泻,离乱 大经,
误补实者,转令若得,误泻虚者,转令若失也。《针经》曰:无实实,无虚虚,此其诫也。九针最妙者,热在头身
阳太阴为贵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从目内眦上头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为人身之 大经。
二阳者,足阳明胃经也,从鼻起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行腹,为人身之维系。一阳者,足少阳胆经也
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大经乃代者,谓邪止于肌肉络脉之间,不得入于经脉,而流于大经也。 大经
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传舍于经者,传舍于胃腑之经隧,足阳明之脉,病故惕然而喜惊也。输
于上者言之,即此可推何热而不为痿,何脉而不为热也?如言心气热为脉痿,因得之悲哀太甚,阳气内动而血崩, 大经
空虚,乃为脉痿,此以心为神明之官,主脉为要者言也。及乎推之五脏各有神,各有志,若怒则气上逆,甚则呕血
  苗洪妻张氏
  郝宗妻李氏       莫疑妻朱氏
  王大治妻张氏      朱清妻姜氏
   李大经
妻冀氏      孟瑁妻房氏
  杨应期妻何氏      郭恂妻刘氏
  贾府妻解氏       张 ……十馀终。
朱清妻姜氏
按《畿辅通志》:姜氏顺天府人朱清妻。年二十六,夫亡,苦节四十七年。诏旌其门。 李大经
妻冀氏
按《畿辅通志》:冀氏顺天府人 李大经
妻。夫亡,翁姑垂老,三子尚幼。叠遭凶荒,苦节不改。嘉靖间,旌表。
孟瑁妻房氏
按《畿辅通志》:房氏顺
氏〈董氏附〉
  史志尹妻徐氏      钱珠妻张氏
  马光祖妻冯氏      张允通妻蒋氏
   李大经
妻杜氏      袁成吾妻谢氏
  魏兆洪妻詹氏      沈应诏妻谢氏
  刘宗琪妻杨氏      ……八十有六,有司旌之。
张允通妻蒋氏
按《会稽县志》:蒋氏张允通妻,夫亡苦节五十馀年,宗党称其节孝。 李大经
妻杜氏
按《会稽县志》:杜氏 李大经
妻年十九而寡,子良轼良辅俱幼,苦节课之成名,有司旌表,卒年七十有五。
袁成吾妻谢氏
按《会稽县志》:
      张素履妻黄氏
  陈士鉴妻滕氏〈朱氏附〉  谢天辅妻陈氏
  徐鍪妻范氏〈媳罗氏黄氏附〉 李经纶
继室冯氏
  朱铠妻詹氏        袁仕重妻黄氏
  余有祯妻詹氏       张翼轸妻赵氏
  ……叔。教二子潜池以恭,让兄弟至老和爱。池长子汝枋娶罗氏,次汝棕娶黄氏,俱夭亡。罗与黄妯娌并苦守终身。 李经纶
继室冯氏
按《建阳县志》:冯氏,顺昌人。年十四适邑廪生 李经纶
为继室。生子长仍十二岁,夫亡,氏年二十五。姑老,氏奉事惟谨。姑爱之,不使离左右。叔素悍,久柄家,甚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