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戴章甫” 相关资源

醫家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類書類
 桂枝吻合自当遵仲景法治之即元气素虚或平素
 有热不宜麻桂者亦必如洁古海藏法缓缓消减庶
 无误尔人命至重死不复生临病之工宜详审焉
  戴院使(元礼/)
治法伤风伤寒初得病时并宜和解散
 芎芷香苏散或养胃汤加草芎各半钱热服温覆若
 的是伤风有前自汗恶风等 (第 52a 页)
 桂枝吻合自当遵仲景法治之即元气素虚或平素
 有热不宜麻桂者亦必如洁古海藏法缓缓消减庶
 无误尔人命至重死不复生临病之工宜详审焉
 戴院使 (元礼/
)治法伤风伤寒初得病时并宜和解散
 芎芷香苏散或养胃汤加草芎各半钱热服温覆若
 的是伤风有前自汗恶风 (第 52a 页)
 (注/)谵语一證有虚有实实则谵语阳明热甚上乘于
  心乱言无次其声高朗邪气实也虚则郑声精神
  衰乏不能自主语言重复其声微短正气虚也
 (集/注) 戴元礼
曰谵语属阳郑声属阴经曰实则谵语虚
  则郑声谵语者颠倒错乱言出无伦常对空独语
  如见鬼状郑声者郑重 (第 92a 页)
  成无已曰经云诸四逆者不可下之至此又云应
  下最宜详审先贤谓热厥手足虽厥冷而或有温
  时手足虽逆冷而手足掌心必煖 戴元礼
又以指
  甲之煖冷红青别厥證之寒热皆慎之至也
  汪琥曰此条乃传经邪热阳极似阴之證伤寒一
  二日 (第 23b 页)
 元和五年内给
事张维则自新罗使回云于海上泊洲岛间乘月閒步
约及一二里见花木台殿金户银阙其中有数公子
章甫
冠著紫霞衣命一青衣捧金龟印以授维则曰致
意皇帝其篆曰凤芝龙木受命无疆维则达京师即具 (第 10a 页)
 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服两旬而愈盖生米
 留滞肠胃受湿则谷不磨至生虫苍术能去湿温胃
 消榖也(杨氏家藏经验/方 本草纲目) 戴元礼
奉太祖命往治燕王患瘕见他医所用药良是
 念何以不效乃问王何嗜曰嗜生芹元礼曰得之矣
 投一剂夜暴下皆细 (第 15b 页)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编修(臣/)陈顾㶌
           监察御史(臣/) 戴章甫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编修(臣/)王觉莲
  辅相天地之宜
  (第 3a 页)
  时出治之后哉

  周易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监察御史(臣/) 戴章甫
  (臣/)
谨按兆民之众天地能生之不能使之各惬其
  分愿而养欲给求遂默寄其权于代天理物之一
  人然圣人之于民 (第 53a 页)
 石半夏不宜纯用凉药亦有胃寒而然者理中汤主

 之 食郁有痰二陈加南星黄芩香附之类治酸必
 用吴茱萸者乃顺其性而折之 戴元礼
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温热郁遏其食
 不得传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则易酸也
   治寒酸温胃之剂
(第 6b 页)
 发于冬水病者小便涩胸膈满闷脚微肿是也热喘
 宜蛤蚧丸寒喘宜煮肺散水病宜当中分冷热虚而
 冷者紫金丹实而热者防已丸 戴元礼
曰有痰喘有气急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
 喘者一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
 有胃气虚喘者抬肩 (第 56a 页)
 胜言哉
素问示从容论曰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
 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
 纲目云伤肺即伤气也当于气虚不能摄血条参治 戴元礼
云吐血者荣气溢入浊道留聚膈间满则吐血
 名曰内衄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 饮酒太过
 伤胃吐血用理中汤 …… (第 16b 页)
 紫苑丹参阿胶之类主之(愚谓言肺者以窍言也言/阳明者以血海言也其治)

 (亦多/相须) 戴元礼
曰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治宜
 茅花汤调止衄散服之 有头风自衄头风才发则
 血不止治头风兼止 (第 43a 页)
  分二帖加姜七片陈皮二钱半竹茹一钱水煎服
竹茹石膏汤 大病后馀热烦闷
温胆汤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
五苓散 水停心下作惊悸烦闷
清心莲子饮 方见癃闭门
栀子豆豉汤 治邪在上焦
四逆汤

理中汤
  健忘门 戴元礼
曰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
 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也
灵枢经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 (第 63a 页)
 以通不必探吐果宜吐者必须先吐俟其溺通继服
 补剂庶可平复非如痰气闭结者但吐之而可已此
 丹溪未尽之意予故表而出之 戴元礼
云汗多而小便赤涩夏月多有此症盛暑所饮
 既多小便反涩缘上停为饮外发于汗津道不通小
 肠闭涩则水不运下 …… (第 18b 页)
 丸姜汤下大能劫痛 食积与死血成痛者栀子桃
 仁山查枳实吴茱萸并炒以生姜汁顺流水煎汤调
 服
 一方加茴香附子 戴元礼
曰木肾者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乎不温真阳 (第 86b 页)
  欬逆自痢者活石甘草炒黄柏白芍药人参白术陈

 皮加竹沥服 戴元礼
云欬逆因痰与热及胃火者极多
橘皮竹茹汤 胃热多渴哕□不进饮食
 赤茯苓 陈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第 18b 页)
 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袪邪辟恶
 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方书用以同肉桂枳壳治
 右胁痛臂痛有效 戴元礼
云能入手臂治痛何莫非
 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
 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主治参互 (第 34b 页)
 少阴而主骨开耳入血行伤也开元命名其义可思
 矣甄权用以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
 不收上热下冷雷公用以治耳鸣 戴元礼
用以治痢
 风足痿软皆入肾强骨之验也
  主治参互
 骨碎补得青盐槐角炒研细擦牙能固齿 灵苑方 …… (第 32a 页)
 痢昔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用此药末入猪
 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
 可专责脾胃也雷公用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 戴元
 礼
治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
 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
 虎骨四斤丸仍以 (第 33a 页)
 凉脾家所苦宜用理中汤加附子(谁谓痰症无用附/子之理 此土生)
 (金之/法)其夜遂得贴枕徐进调理之剂果安或曰痰症
 用附子何也殊不知痰多者 戴元礼
常用附子疗治
 之出證治要诀
汪石山治一妇年三十因夫买妾过于忧郁患咳嗽
 甚则吐食呕血兼发热恶寒自汗 (第 33a 页)
  丹溪曰中寒者仓卒受寒其病即发而暴盖中寒之
人乘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散温
补自解此胃之大虚不急治去生甚远法当温散理
中汤甚者加附子其见解超出寻常矣然又曰有卒
中天地之寒气口伤生冷之物有外感无内伤用仲
景法若挟内伤补中益气汤加发散之药必先用参
菧托住正气可见丹溪宗尚东垣犹在仲景宫墙之
外未知其中宗庙百官之富美也


   戴元礼
曰中寒是身受肃杀之气口食冰水瓜果冷
物病者必脉沉细手足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
倦言语或遇热病误服此药 (第 14a 页)
轻者至重重者至死在
脉数者或饮水者烦燥动摇者皆是热病寒热二證
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则杀人学者慎之按
国朝名医中之翘楚也其于中寒略窥大意未识
奥旨且不曰以热病法治之则死反曰热病用此药
即死殊失主客然二老 (第 14a 页)
 礼侍华辛丑状元子守仁俱为兵部主事户部郎中
 刘凤仪则己未探花龙之父兵部员外李瓒则壬戌
 探花廷相之父也一时桥梓前此未之有也
金华 戴元礼
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 (第 2b 页)
 溢户酬应不閒 元礼
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
 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观焉偶一人求药者既
 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 (第 3a 页)
之去 元礼
始大
 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尔 (第 3a 页)

 礼
求得其书乃饧字耳 (第 3a 页)
元礼
急为正之呜呼不辨饧
 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
杨文贞公云东坡之竹妙而不真息斋之竹真而不妙
尝闻西域人 (第 3a 页)
 徵所至成名如朱太史列传所称亦莫之顾何哉盖

 丹溪为当时缙绅所游扬又 戴元礼
刘宗厚诸名士
 为弟子故丹溪之名藉藉而伯仁艺虽高弗若之矣
 何一阳有言历考上古高贤若以岐伯越人为医中 (第 29b 页)
 回春书一卷载有此方旋召入诊脉即和药以进帝
 举玉杯饮之曰似已小安次蚤即闻上升矣
下锡 陆深金台纪闻金华名医 戴元礼
被召至京见
 一医家迎求溢户其按方发剂皆无他异偶一人求
 药者既去追而告曰临煎时下锡一块元礼始大异 (第 3a 页)
 之叩之曰是古方耳元礼求得其书乃是饧字
下蝗 震泽纪闻太宗得瘕疾诸药不效召 戴元礼

 问上所嗜曰生芹曰吾得之矣乃处剂以进是夜暴
 下视之皆细蝗也盖食生芹所致耳
砭犬 异林葛可久遇异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