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吴璘(玠弟从玠攻战积功擢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历知熙秦二州节制陕西安抚诸路时和议方坚)

(而璘治军经武常如敌至孝宗时拜太傅后封新安郡王及卒追封信王代兄守蜀二十年隐)


(然为方面之重)

  吴安国(字绩卿丽水人宣和初太学进士累迁考功郎中以太常少卿使金金人渝盟拘留欲胁)

(第 9a 页)
(服之 安国
毅然不屈曰吾首可得吾节不可夺金人不敢犯靖康初遣还后知袁州)

 吴师礼(钱塘人太学上舍赐第徽宗时为开 (第 9b 页)
  先生有道之士适以画掩之也
古云山房米太仆万钟之居也太仆好奇石蓄置其中
其最著者为非非石数峰孤耸俨然小九子也又一黄
石高四尺通体玲珑光润如玉一青石高七尺形如片
云欲堕后刻元符元二月丙申米芾题又有泗滨浮玉

四篆字太仆尝以所蓄石令闽人 吴文仲
绘为一卷董
元宰李本宁尝为之题古今好石者自襄阳后人辄
称太仆云
  闽人陈衍米氏奇石记米氏万钟心清欲 (第 20b 页)
 张纲
  张九成      魏行可
  郭元迈      潘良贵
  张致远      赵逵
   吴安国      
李衡
  韩公裔      辛次膺
  曾三复      王自中
  牛大年      商飞卿
   ……为可用之人。曰:居丧不交人事,而知人尤难事也。遂辞出。后调官复来,安石已作相,又往诣之。安石令先与弟 安国
相见。 安国
亦与之善,谓景谌曰:相君欲以馆阁相处而任以事。景谌曰:百事皆可为,所不知者新书、役法耳。及见安石,安 ……亟称逵不附丽,又谓逵文章似苏轼,故称为小东坡,未及用而逵死,惜其论建不传于世。有《栖云集》三十卷。 吴安国
按《宋史·忠义传》: 安国
字镇卿,处州人。太学进士,累官迁考功郎官。以太常少卿使金,值金人渝盟,拘留胁服之, 安国
毅然正色曰:我首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诚死王事,王命乌敢辱。金人不敢犯,遣还。后知袁州,卒。
李衡
。一青石高七尺,形如片云,欲堕。后刻元符元年二月丙申米芾题。又有泗滨浮玉四篆字。太仆常以所蓄石令闽人 吴文仲
绘为一卷,董思白李本宁为跋。尾素园石谱。大理寺廨舍有怪石,弃置沟中,因复舁置台端,高四尺许,两峰角立
一青石高七尺,形如片云,欲堕后刻元符。元年二月丙申,米芾题,又有泗滨浮玉四篆字。太仆常以所蓄石令闽人 吴文仲
绘为一卷,董元宰李本宁尝为之题,古今好石者自襄阳后人辄称太仆云。
海淀米太仆勺园 园仅百亩,一望尽,
两序为六房,中为仪门,外东偏为监房,又外设鼓楼。知县廨在退堂后,吏舍在堂西南,皆知县屠懋。县丞李润、 吴文仲
相继葺建。按《旧志》:在文教里之西。唐开元中,县宰游茂洪徙于嘉禾驿。开成二年,县宰贾谕徙于西里坊。至
县西三十五里,宋咸淳十年,里人方亨建。地名柏山下。
会真道院 在县治东北百步,为地方弭火灾立,明知县 吴安国
建。
修真道院 在县东北三十里,元延祐四年,道士詹存智舍宅建。地名龙山,今并入延真。三峰庵 在县北隅
麻车。又十里,曰所亭。达于缙云之壶陈,以达于台州。内华盖、界岭、李溪、檡木四铺,久圮。万历八年,知县 吴安国
重建。在城总铺五,云铺见存公馆。皇清康熙八年,知县徐同伦修葺馀址存。
武义县
茭道驿 在县治东北三十
世之想。韩退之与区册曾钓于此。后人因建祠宇以记迹焉。矶旁有石碑,书韩公钓石矶五字。万历戊申,南诏巡宪 吴安国
立。
游息洞 一名东石岩。在读书台之左。韩退之登台游息于此,因自命之。洞门宏敞如堂,有生成石柱,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