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工部尚书五
增箴明宣宗工部箴曰虞舜之世垂若百工暨于成周
乃设司空汉置水衡将作少府备物致用必谨其度我
朝建官列次六卿率属有四各底于成凡诸缮作仪品
有秩辨其楛良去华就实凡厥有位宜慎其官顺理而
治勿苛以残山泽之利羽毛齿革金矿丹漆暨木与石
为所当为毋耗 于材 逸所当逸毋殚其力毋纵已私纵
则召菑毋溺于贿溺则取败必祗必勤必施以公百役
具宜惟尔之功其懋敬哉视古仁智 (第 11a 页)
增箴明宣宗工部箴曰虞舜之世垂若百工暨于成周
乃设司空汉置水衡将作少府备物致用必谨其度我
朝建官列次六卿率属有四各底于成凡诸缮作仪品
有秩辨其楛良去华就实凡厥有位宜慎其官顺理而
治勿苛以残山泽之利羽毛齿革金矿丹漆暨木与石
为所当为毋耗 于材 逸所当逸毋殚其力毋纵已私纵
则召菑毋溺于贿溺则取败必祗必勤必施以公百役
具宜惟尔之功其懋敬哉视古仁智 (第 11a 页)
初有左右前后中五校令后惟置左右校令后汉
因之掌左右工徒(后汉度尚自右校/令擢拜荆州刺史)魏并左校右校 于
材 官晋左右校属少府宋以后并有左右校令丞北齐
亦有之隋左右校令丞属将作唐因之左校署令丞二
人(掌营搆木作 (第 10b 页)
因之掌左右工徒(后汉度尚自右校/令擢拜荆州刺史)魏并左校右校 于
材 官晋左右校属少府宋以后并有左右校令丞北齐
亦有之隋左右校令丞属将作唐因之左校署令丞二
人(掌营搆木作 (第 10b 页)
宋兵总叙
兵之不出于农久矣然前代尚有府兵之制番上递
依教习精练至 于国用 少则费耗宋朝沿近代养兵
之法一系名籍非老不休中下一兵衣粮给与岁约
五六十缗则其中可容冗者乎太祖朝 (第 63b 页)
兵之不出于农久矣然前代尚有府兵之制番上递
依教习精练至 于国用 少则费耗宋朝沿近代养兵
之法一系名籍非老不休中下一兵衣粮给与岁约
五六十缗则其中可容冗者乎太祖朝 (第 63b 页)
其贤能智力卓荦
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
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也已矣或曰古之人 于
材 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
天下法度未立之后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
天下之材则能复 (第 9b 页)
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
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也已矣或曰古之人 于
材 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
天下法度未立之后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
天下之材则能复 (第 9b 页)
(薄未得省见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 矛头淅(世说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危语)
(以若曹无益 于国/用 徒索衣食今欲) (桓曰丨丨丨/米剑头炊)
(尽杀若曹朱儒大/恐闻上过皆号泣) 钓前 (第 30a 页)
(以若曹无益 于国/用 徒索衣食今欲) (桓曰丨丨丨/米剑头炊)
(尽杀若曹朱儒大/恐闻上过皆号泣) 钓前 (第 30a 页)
作阵疏篁空自拂檐长尚左生次韵
丘崇崇兮下有流水树苍苍兮匪乐伊梓彼栎蘖
兮且寿梓弃为薪兮 于材 何有造化孔仁兮时惟
归咎韦羌山人陈基
十年石上苔痕裂落日溪回树影深我是江南樵
隐者人间何 (第 21b 页)
丘崇崇兮下有流水树苍苍兮匪乐伊梓彼栎蘖
兮且寿梓弃为薪兮 于材 何有造化孔仁兮时惟
归咎韦羌山人陈基
十年石上苔痕裂落日溪回树影深我是江南樵
隐者人间何 (第 21b 页)
初即定诸州所贡之额如太常寺之牲币钦天监
之历纸太医院之药材光禄寺之厨料宝钞司之
桑穰与凡皮角翎鳔之属皆有资 于国用 者也著
为定额俾其岁办外此珍奇玩好皆不取焉遇有
急阙之用则折租以市其取民也可谓薄矣凡唐
(第 28a 页)
之历纸太医院之药材光禄寺之厨料宝钞司之
桑穰与凡皮角翎鳔之属皆有资 于国用 者也著
为定额俾其岁办外此珍奇玩好皆不取焉遇有
急阙之用则折租以市其取民也可谓薄矣凡唐
(第 28a 页)
无魏人南征之役然用其法以行于今日亦可
赖以少宽民力省岁漕其 于国用 不为无助臣
请于淮南一带湖荡之间沮洳之地芦苇之场
尽数以为屯田遣官循行其地度地势高下测
…… (第 6b 页)
丹为界今此地乃在畿甸近地当四方无事之时
人民繁庶之际按承矩之故迹而举其废坠诚无
难者万一此言见取于九重是亦足 国用 省漕卒
之一助也
神宗熙宁元年诏以坊监牧马馀地立田官令专稼政
以资牧养之用 …… (第 14b 页)
然凡天下事无不然者
元泰定中虞集为翰林直学士进言曰京师之东濒海
数千里北极辽东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
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
合其众分受以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
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
而易之三年后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以次渐征之
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不废得以世
袭如军官之法
臣按虞集此策在当时不曾行及其末世也海运
不至而 国用 不给谋国者思集之言于是乎有海
口万户之设大略宗之每年亦得数十万石以助 (第 17a 页)
国用 吁亦已晚矣今国家都于燕京师之东皆濒
大海烟火数千里而居民稠密当此全安极盛之
时正是居安思危之 …… (第 17b 页)
乘不战之时而用之内以实京师于常数之
外外以实边储于常用之馀臣故于治国平
天下之要制 国用 之下首举贡赋之常而以
屯营之田终焉以见 (第 21a 页)
国用 所出虽非一途而
田为之本用人之力尽地之利因天之时治 (第 21a 页)
赖以少宽民力省岁漕其 于国用 不为无助臣
请于淮南一带湖荡之间沮洳之地芦苇之场
尽数以为屯田遣官循行其地度地势高下测
…… (第 6b 页)
丹为界今此地乃在畿甸近地当四方无事之时
人民繁庶之际按承矩之故迹而举其废坠诚无
难者万一此言见取于九重是亦足 国用 省漕卒
之一助也
神宗熙宁元年诏以坊监牧马馀地立田官令专稼政
以资牧养之用 …… (第 14b 页)
然凡天下事无不然者
元泰定中虞集为翰林直学士进言曰京师之东濒海
数千里北极辽东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
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
合其众分受以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
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
而易之三年后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以次渐征之
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不废得以世
袭如军官之法
臣按虞集此策在当时不曾行及其末世也海运
不至而 国用 不给谋国者思集之言于是乎有海
口万户之设大略宗之每年亦得数十万石以助 (第 17a 页)
国用 吁亦已晚矣今国家都于燕京师之东皆濒
大海烟火数千里而居民稠密当此全安极盛之
时正是居安思危之 …… (第 17b 页)
乘不战之时而用之内以实京师于常数之
外外以实边储于常用之馀臣故于治国平
天下之要制 国用 之下首举贡赋之常而以
屯营之田终焉以见 (第 21a 页)
国用 所出虽非一途而
田为之本用人之力尽地之利因天之时治 (第 21a 页)
泌言以官赏功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诚确论也
如裂土以封功臣则上之所锡有定分而不踰制下
之所得有实利而非虚名夫下有实利而上有定分
则又何损 于国用 何伤于民财哉
宪宗元和七年十月李绛上言魏博五十馀年不沾皇
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 …… (第 6b 页)
鼓动天下制驭臣民之柄莫大于赏罚惟圣明念之
班固白虎通曰礼记九锡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
鈇钺弓矢秬鬯皆随其德
臣若水通曰赏赐者天子之大权也滥则 国用 以侈
功过以混 (第 9b 页)
国用 侈则民食艰矣功过混则风俗弊矣
故王者必有九德九功然后有九锡行焉此古之天
下所以平也后世曹操司马懿 …… (第 9b 页)
则欲为天下惜财者其可轻于赉与也哉
国朝洪武三年朱友文为大荣卫知事初指挥张温守
兰州元将王保保兵围城温率将士备守夜二鼓围兵
登城千户郭祐被酒醉卧不之觉巡城官军击却之围
既解温执祐将斩之友文诤之曰当贼犯城时将军斩
祐以令众所谓以军令从事人无得而议之今贼既退
乃追罪之非惟无及于事且有擅杀之名窃以为不可
温悟杖祐而释之太祖皇帝闻之谓辅臣曰友文以幕
僚能守朝廷法直言开谕长官此正人也宜加赉予以
劝其馀遂赐绮帛各五疋
臣若水通曰朱友文以正人受赏赏善也赏之当矣
赏而当善则不善者不得以滥赏而 国用 不困矣此
太祖高皇帝所以高出于汉唐宋之上也伏惟皇上
以祖宗为法好恶以公则赏不滥而财用恒足矣
韩太 (第 12b 页)
如裂土以封功臣则上之所锡有定分而不踰制下
之所得有实利而非虚名夫下有实利而上有定分
则又何损 于国用 何伤于民财哉
宪宗元和七年十月李绛上言魏博五十馀年不沾皇
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 …… (第 6b 页)
鼓动天下制驭臣民之柄莫大于赏罚惟圣明念之
班固白虎通曰礼记九锡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
鈇钺弓矢秬鬯皆随其德
臣若水通曰赏赐者天子之大权也滥则 国用 以侈
功过以混 (第 9b 页)
国用 侈则民食艰矣功过混则风俗弊矣
故王者必有九德九功然后有九锡行焉此古之天
下所以平也后世曹操司马懿 …… (第 9b 页)
则欲为天下惜财者其可轻于赉与也哉
国朝洪武三年朱友文为大荣卫知事初指挥张温守
兰州元将王保保兵围城温率将士备守夜二鼓围兵
登城千户郭祐被酒醉卧不之觉巡城官军击却之围
既解温执祐将斩之友文诤之曰当贼犯城时将军斩
祐以令众所谓以军令从事人无得而议之今贼既退
乃追罪之非惟无及于事且有擅杀之名窃以为不可
温悟杖祐而释之太祖皇帝闻之谓辅臣曰友文以幕
僚能守朝廷法直言开谕长官此正人也宜加赉予以
劝其馀遂赐绮帛各五疋
臣若水通曰朱友文以正人受赏赏善也赏之当矣
赏而当善则不善者不得以滥赏而 国用 不困矣此
太祖高皇帝所以高出于汉唐宋之上也伏惟皇上
以祖宗为法好恶以公则赏不滥而财用恒足矣
韩太 (第 12b 页)
经二十三篇如崇祯七年之颜茂猷者(奉旨特/赐中式)
(及殿试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亦何裨于经术何施 于国用 哉
实录言洪武十四年六月丙辰诏于国子诸生中选才
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群书讲
明道德经 (第 16b 页)
(及殿试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亦何裨于经术何施 于国用 哉
实录言洪武十四年六月丙辰诏于国子诸生中选才
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群书讲
明道德经 (第 16b 页)
恩赉部(锡录/)
唐权德舆谢追赠父母官表 岂谓圣慈曲被孝理是崇
当启匮题主之时有告第漏泉之命感悲霜露礼盛烝
尝自叶流根实荷非常之泽摩顶至踵难酬不次之恩
刘禹锡为杜司徒谢追赠表 紫书忽降于重霄蜜印
荣加于厚夜星霜增感烝尝有辉
钱翊代人谢赐官诰表 琅函乍启光凝紫府之烟宝
轴潜舒润带金盘之露
柳宗元为南承嗣上中书门下乞两河效用状 越败
夫差多会稽纳官之子赵摧栗腹即常平死事之孤何
者义烈之馀色气猛厉上将效 于国用 下欲济其家声
所以愤激悽怆常思致命者也
李峤攀龙台碑 酬德踰于二钱报恩过于一笥阖门
受邑宁惟吴汉之子 (第 90a 页)
唐权德舆谢追赠父母官表 岂谓圣慈曲被孝理是崇
当启匮题主之时有告第漏泉之命感悲霜露礼盛烝
尝自叶流根实荷非常之泽摩顶至踵难酬不次之恩
刘禹锡为杜司徒谢追赠表 紫书忽降于重霄蜜印
荣加于厚夜星霜增感烝尝有辉
钱翊代人谢赐官诰表 琅函乍启光凝紫府之烟宝
轴潜舒润带金盘之露
柳宗元为南承嗣上中书门下乞两河效用状 越败
夫差多会稽纳官之子赵摧栗腹即常平死事之孤何
者义烈之馀色气猛厉上将效 于国用 下欲济其家声
所以愤激悽怆常思致命者也
李峤攀龙台碑 酬德踰于二钱报恩过于一笥阖门
受邑宁惟吴汉之子 (第 90a 页)
蔡邕二
东汉末两蔡邕同时同字伯喈同以孝行闻何奇也但
一为陈留人一为上虞人上虞终隐不仕而陈留终仕
不能隐岂陈留未尝到上虞而黄绢幼妇题辞即上虞
之笔邪嗟嗟陈留聪慧绝群术业超代而上虞无它奇
异为世所指名若上虞君者岂所谓处 于材 不材之间
者邪
赵咨二
汉赵咨东郡人桓帝时大司农陈狶举咨至孝历仕议 (第 16a 页)
东汉末两蔡邕同时同字伯喈同以孝行闻何奇也但
一为陈留人一为上虞人上虞终隐不仕而陈留终仕
不能隐岂陈留未尝到上虞而黄绢幼妇题辞即上虞
之笔邪嗟嗟陈留聪慧绝群术业超代而上虞无它奇
异为世所指名若上虞君者岂所谓处 于材 不材之间
者邪
赵咨二
汉赵咨东郡人桓帝时大司农陈狶举咨至孝历仕议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