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释)
(教录三十卷以楞严经为唐僧怀迪译张天觉以怀/迪与菩提丨丨同时丨丨后魏僧其言殆不可信也)驹支(史 通辨/
若丨丨)
(学如郯子按左/传有戎子丨丨)蔡支(列异传丨丨临/淄人为泰山神)
芄兰支(诗丨丨之丨/童子 (第 5b 页)
科举当丨两丨/而复复则人材彬彬大出矣)异科(新语贤愚异议廉鄙丨丨长/幼异节颜延之庭诰文达见)
(同善 通/辨
丨丨)五科(繁露深察君号之大/义其中亦有丨丨)作科(繁露王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丨丨以奉天地)
( (第 10b 页)
 署为记室 徵为学士(册府元龟曰房乔齐人唐太/宗狗渭北一见便如旧识署)
(为记室参军识又曰李守素有实学高才为山东名族/容仪魁伟性 通辨
工谈论文洞名理唐太宗平王世)
(充惩为学士署/天策府仓曹) 护之纱笼 目为玉尺(记纂渊海曰/张建封奏 (第 16a 页)
门生并郡县掾吏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
(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晏魏志王弼幼而/察惠年十馀好老氏 通辨
能言时何 为吏部尚书叹)
(之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 下坐 重席(庾乘能讲论 (第 12a 页)
  经二
增晋书云姚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于澄元堂听鸠摩
罗什演说佛经罗什 通辨
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
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略等八百馀人更出
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 (第 47b 页)
译经润文使夏英公竦诣传法院特诏开/堂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忏国独惟净焚天香导译踰)
(刻方曰丨丨无此字不 通辨
译左珰怒净曰某等幸若/蠹文稍可笺辨诚教门之殊光恐异日彰谬妄之迹虽)
(万死何补/竟不能屈)
五回(唐 (第 26a 页)
 者谓其少时已悟四海千古上下有圣人出焉此心

 此理同也何为辟其专于心之精神而不穷其理耶
 是故陈氏学蔀 通辨
辨近日儒佛浑淆可也言心虽
 各有据析理或有未精今取其图存其说于每条之
 后不敢加一语抑扬其间庶使专心 (第 71a 页)
  (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典或丨丨丨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
  (博明万事为子 通辨
一理为论/波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通性命(王安石荅陈柅/书庄子之书其)
  (丨丨丨之分而不以死 (第 28b 页)
 王凌(字彦云太原人魏扬豫州刺史甚得军民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


(意义甚美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吴大将全琮数万众攻芍陂凌率诸军力战争塘琮退走迁仪)


(同三司进太尉假节镇淮南恶司马师不臣且齐王不任天位欲谋废立事泄师将兵讨之势)


(穷饮药而卒)

 王弼(字辅嗣山阳人少好老氏 通辨
能言时裴徽为吏部郎何晏为吏部尚书皆奇之乃以弼补台)

(郎谒曹爽爽屏左右与论道移时弼与钟会善会服其高 (第 10a 页)
协曰或㭊文以为妙字汇谓析字误作㭊此不知也片
通辨
后汉祭祀志祫祭仪太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
辨上后□是析字
汞以百两为一铫 胡演曰邕州烧取水银一百两为
(第 39a 页)
 (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謼诘之久乃得释)
王弼言有无
裴頠言有无
 魏志注王弼幼而察惠年十馀好老氏 通辨
能言父
 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
 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 (第 25a 页)
 之于孟坚也紫薇燕将之于国策也宋而下蔑闻矣
唐之才弗任史矣而不史者故不乏也颜师古之于汉
 也精矣司马贞之于史也覈矣刘知几之 通辨
矣魏
 玄成之志该矣而亦皆不能无憾也
纪传之史创于司马氏而成于班氏也编年之史备于
 司马氏而精于朱氏 (第 17a 页)
 不傅而有功于人伦则一也汉唐帝后妃主或隆以
 师礼或宠以名位其亦知阴教之要乎
汉成帝班媫妤左曹越骑况之女也贤才 通辨
为媫妤
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必三复之每进见上疏依
古礼求供养皇太后于长信宫上许焉媫妤作赋曰承
祖考 (第 21b 页)
 自受学延平后断然知释氏之非矣其云以先君子
 之馀诲而不及刘胡者以两公皆为禅学获亲有道
 则指延平先生此书所叙最明学蔀 通辨
不载江书
 又误以答汪书许书附于庚寅之后故断以为据谓
 朱子四十以前皆出入释老之学此为大误正学考
  …… (第 1b 页)
 自晓然至断自丁丑而后则至辛卯仅十五年即以
 癸酉受学延平言亦止十九年无二十馀年若事举
 成数则可云二十年不得云二十馀年也 通辨
不察
 两书所指之异而槩以朱子四十以后始悟老释之
 非固已大误正学考既识其误而以为不专指佛学
 是亦 …… (第 3b 页)
 书在壬辰自癸酉至壬辰已二十年槩言之故云二
 十馀年耳二字不必为衍文也朱子悟老释之非在
 再见延平后与汪尚书许顺之李伯谏书确然可考
  通辨
不载江书而仅以驰心空妙一语断之为四十
 以前出入老释误之甚矣辨之自正学考始而余因
 而申之然皆不免小 …… (第 4a 页)
 而所言逃儒入禅之弊却最明切此与二书不远第
 七书则在壬辰癸巳后所见益真而其词益厉与前
 迥然殊矣学蔀 通辨
亦止载第二书尚有所未尽也
答汪尚书书云大抵世人言道学者失于太高读书讲
义率尝以径易超捷不历阶级为快而 …… (第 8b 页)
 按此书言释氏之祸最切与第二书未尝敢公言诋
 之所见绝不同盖相去几十年矣存斋记作为戊寅
 又在第二书之前故所言有未尽离乎旧见者学蔀
  通辨
之言固未可尽非也
答李伯諌书云详观所论大抵以释氏为主而于吾儒
之说近于释者取之异于释者去之在孔孟则多 …… (第 11b 页)
 跋同今自言旧未发说同于列子则毫釐之间与禅
 有近似者薛书驰心空妙之域盖指此类此时已深
 辟禅又未识象山学蔀 通辨
谓其与禅陆合殊不其
 然而或又谓驰心空妙统指佛学则亦误也
 答薛书合近求近处下窥高而中和旧说序亦云忽 …… (第 37b 页)
 东西分途之惑也与罗参议书吾学与禅为极相似
 所争只在毫末此于毫末之间尚有未尽察者故于
 丙申复发之由是推之则 通辨
所云亦略有彷佛特
 其断然以为与禅陆合为非是而云不专指佛学则
 朱子之意元不指佛学也
 按与张钦夫第 …… (第 38a 页)
 与吕书乃明延平之说为有偏戊申答方书亦再言
 之而杨叶陈廖沈诸录皆确然可考自永乐性理大
 全略载数语混而不明而后来之论无及此者学蔀
  通辨
云朱子初年答何叔京书李先生教人大抵全
 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
 然中节此乃龟山门 …… (第 44a 页)
 此说以为入道指诀晚年见道分明始以为不然其说

 颇详虽有未尽其曲折者而其见则卓矣正学考
 专主延平故于此置而不论年谱正讹盖用余说
 而不及 通辨
则亦考之未详也
 
 
 
 
 白田杂著卷七 (第 44b 页)
信最难
漆雕开已见大意而能谦退精进所以子说如陈清澜
学蔀 通辨
亦可谓已见大意但少此一段气象
心有已𤼵未发之分其𤼵也又有存心处事之分当理
而无私心乃是合存心处事 (第 6b 页)
光景直从尧舜之兢业𤼵来
思辑四书困勉录例注疏大全或问俱不必编入不欲
废成书也陆王之学不必多辨有学蔀 通辨
在也内当
分学问思辨行五项采宋元诸儒之言是谓学采明兴
以来及近年诸儒之言是谓问𤼵先儒之未𤼵以愚按 …… (第 7a 页)
羽翼太极图说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此即所谓道心常为之主而人
心听命焉定之之字指人心承上文善恶分来
学蔀 通辨
言周子主静静字只好做敬字看此最宜玩
阅念台学言见其以静亦静动亦静讲周子主静二字
据朱子太极图解则主静 (第 8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剩言卷八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阅学蔀 通辨
见象山对朱济道言收拾精神自立主宰
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因思象山阳
明景逸念台皆是收拾精神 …… (第 1a 页)
所谓未之能行惟恐有
闻者也只是不虚心不细心子路当日亦是这个气象
赖圣人之裁成所以终成千古大贤
看学蔀 通辨
后编朱子答廖子晦一条觉明镜止可喻
心不可喻性朱子大学或问中有鉴空衡平之说论颜 (第 6a 页)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太仓王石隐刻说文论正自云此书十年静悟十年考
正汇成三十万言诚宇内所未有之书亦宇内不可少
之籍其自喜如此诸庄甫言石隐少习医壮而友桴亭
确庵乃勉于学二子皆兄事之其学不从八股入而能
刻励成一家言

陆翼王博闻而朴实君子也家多藏书如仪礼经传通
解金仁山许白云真西山魏鹤山文集及西山读书记
其家多有学蔀 通辨
一书孙北海亦从翼王借得韩元
少徐彦和皆从借抄翼王言北海学博而才敏其所著
诸书虽不皆精然多有益于学者博 …… (第 1b 页)
之学间入于禅翼王言陶庵本从濂
洛入门后喜静坐又喜阅坛经诸书因不无夹杂又言
此事是非诚难辨在江宁得学蔀 通辨
乃始知之又言
魏环极言孙北海诸书以考正晚年定论为第一又言 (第 3a 页)
  (上等来真无可躲闪人但知偏于静者为禅而不/知不分动静者亦禅人但知指理在心外者为禅)
  (而不知指理在心内者亦禅此条便可当一部学/蔀 通辨
○先生日记中尚有一条云指理在心外)
  (者如镜之影指理在心内者如树之根得失自不/同按此于一样之中又 …… (第 4b 页)
 处非可冥目求前也此亦与象山所谓讲明一般(原/第)
 (十四/条)
  (按此条问学录所载前引清澜几亭两/段甚长后引文贞学则甚略与此不同)
顾泾阳学蔀 通辨
序以象山为有我朱子为无我其说
 是矣至谓朱子岐德性问学为二不能无失而曰辨 …… (第 13b 页)
 尚疑朱仲晦之句至若刘念台反以中和旧说为是
 而谓改定已𤼵未𤼵此是朱子已见得后仍用钝根
 工夫可谓巧于诬朱子者矣(原第/九条)
学蔀 通辨
所论朱子之言三变至晚年而始定此以朱
 陆异同而言也魏庄渠与余子积书所论朱子之言
 三变在中年而已定此 …… (第 18a 页)
 犹易逆处信最难从容时信犹易仓卒时信最难开
 虽己见大意而能体认到此其一段谦退精进气象
 真是可悦如陈清澜学蔀 通辨
亦可谓己见大意却
 少此一段气象(原第二/十五条)
史记檀弓皆载孔子负杖逍遥歌泰山梁木之事吴草
 庐 (第 21a 页)
从永嘉王天趣先生,游闻见之际所得者,多复即群经诸史百家之书。而大肆其力,推其所得。著而为书,有《书海 通辨》
、《三礼纂要》、《左氏钩元》,总若干卷。

宋璟《无逸图》一卷,〈佚〉。
崔植曰:开元初,宋璟为相,